鳥類也有主觀意識嗎?

2021-01-07 騰訊網

近日,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的一個神經科學研究小組通過測量烏鴉的大腦信號和行為,首次證明了鴉科鳴禽(如烏鴉)擁有主觀體驗,能夠有意識地感知感官輸入。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僅在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身上發現過該類型意識,而他們的大腦結構與鳥類完全不同。研究的領導者Andreas Nieder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開闢了一種看待意識進化及其神經生物學限制的新方式。」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9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對於人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來說,我們有意識地感知事物的能力局限於大腦皮層。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那些大腦結構完全不同、沒有大腦皮層的動物,是否也被賦予了有意識的感知能力?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神經學實驗數據能夠支持這種說法。

為了追蹤鳥類的意識過程,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科學家們訓練了兩隻烏鴉:它們會通過搖頭來表示是否看到了屏幕上的刺激信號。大多數刺激信號是明確可感知的:要麼是明亮的圖像,要麼完全沒有刺激物,烏鴉能夠明確地表達是否存在信號。

但另一些刺激信號非常微弱,剛好處於感知的臨界值。對於這種微弱刺激,烏鴉有時表示看到了刺激,有時又表示沒有看到。這種情況下,烏鴉的主觀感知就發揮了作用。

當烏鴉對視覺刺激做出反應時,研究人員同時記錄了它們大腦中單個神經細胞的活動。結果發現,當烏鴉表示看到刺激時,其神經細胞在刺激出現到產生行為反應這段時間內處於活躍狀態。如果它們沒有感覺到刺激,神經細胞就會保持「沉默」。根據神經細胞活躍性能夠預測烏鴉對刺激的主觀體驗,這一發現令人驚訝。

「在沒有主觀成分的情況下,代表視覺輸入的神經細胞預計會以同樣的方式對恆定強度的視覺刺激作出反應,」Nieder解釋說,「然而,我們的研究結果最終表明,烏鴉大腦中處理水平較高的神經細胞會受到主觀體驗的影響,或者更準確地說,這些細胞會產生主觀體驗。」

這意味著,在進化史中,意識在動物世界的起源可能比此前認為的更古老、更廣泛。Nieder說:「人類和烏鴉最後的共同祖先生活在3.2億年前。知覺意識有可能是在那時產生並流傳至今。」

還有一種可能是——這些遠親物種的知覺意識是完全獨立進化的。Nieder補充道:「這一能力能夠完全獨立於大腦皮層存在,或許不同結構的大腦都能實現主觀意識體驗。」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

期刊編號:0036-8075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9-conscious-birds-brain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鳥類中最聰明的那位烏鴉,真的有高級意識嗎?
    烏鴉家族的成員,被稱之為鴉科動物,被認為是地球上最聰明的鳥類。有人說它們能夠使用工具,搞惡作劇,甚至會為家族成員舉行葬禮。「頭大」的烏鴉我們印象中烏鴉跟聰明有關的事應該就是《伊索寓言》中烏鴉喝水的故事了,故事相信大家都熟悉我就不講了。
  • 科學家發現烏鴉有意識,不愧是最聰明鳥類
    而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和人類一樣,烏鴉也有自己的意識!也就是說,它們有屬於自己的主觀體驗,去理解這個世界。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在靈長類動物中證明了這一點。如今,連鳥類也被發現了意識,這意味著我們不得不重新認識一下「意識」這種現象。這是因為,同為大腦,但靈長類和鳥類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 科學家首次揭示烏鴉大腦也有主觀意識 打破神經生物學局限性
    通過測量大腦信號,德國圖賓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成功獲得了關於 「鳥腦」 意識的神經科學證據,「我們的研究結果為觀察意識的進化,以及打破神經生物學局限性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到目前為止,這種意識只出現在人類和與人類大腦相仿的靈長類動物身上,但鳥類大腦與靈長類的大腦結構完全不同。
  • 關於主觀意識平衡
    其實不僅是客觀世界的物質,主觀世界的意識也需要遵循某種「意識能量」的平衡,即我們的大腦接收與輸出的意識能量需要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才能保證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雖然我們選擇了妥協和讓步,但事後仍然感到憤憤不滿、心有餘恨;這就是主觀意識出現不平衡的狀態。接下來我們就會啟動自我調節功能,可能是「精神勝利法」,在想像中獲得平衡;可能是身體機能的自行修復;也有可能是盤算著計劃在下一次爭執中力爭上遊,把這次受的委屈全部找回來。自我調節能力強的人可能需要幾分鐘就能夠恢復平靜;自我調節能力差的人可能就需要幾個小時才能重新恢復正常的心裡狀態。
  • 主觀意識不能超過實踐
    我的生活日記(一百九十二) 2020年4月2日 天氣晴主觀意識不能超過實踐是我老爸常教育我的話,他希望我能腳踏實地的工作、生活,讓自己的想法能在生活中得到驗證,同時鍛鍊自己的能力,減少主觀意識對自己判斷事物的幹擾。
  • 人若只憑主觀意識
    因為他只有主觀意識,看不清天地之間的客觀狀態。對於只有主觀意識的人來說,自己就是人生的主宰;自己是這個世界的核心,這就是典型的自以為是。其實從客觀角度看,我們所在的這個地球,只是廣袤宇宙中極小的一個分子。而具體到每個人,小到連塵埃都不及。當造物主遮蔽了一個人的心眼時,他對自己的人生以及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做出的判斷常常是錯誤的。
  • 我們活在主觀意識覆蓋的客觀世界
    又或者,只是在我的腦中出現了我所認為的桌子的樣子,如果是其它生物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畫面,對此也有不同的認知。那麼這桌子是不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存在,又是不是如我所看到的那樣。或許鏡子裡的我,也不是客觀的我,也許我只是一團能量,是錯覺讓我以為有個「人類」這身軀殼。
  • 科學家發現部分鳥類大腦結構與靈長類相似,可...
    近日,一項針對烏鴉思維的新研究揭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結果:烏鴉不僅聰明,還擁有意識,能夠有意識地感知周圍的環境。換句話說,烏鴉有主觀經驗。這一研究已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當然,這種意識肯定無法和人類相比,其被稱為初級/感覺意識,以前只在靈長類動物有所發現中。這一發現除了要求我們重新研究鳥類的大腦之外,現在可能還需要重新思考我們對意識產生的理解。意識是一種感知到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能力,通常很難在不會說話的動物身上體現出來。初級意識是劃分的意識階段中最基本的形式,即感知當前世界(以及最近的過去和未來)的意識。
  • 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
    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時間:2020-09-04 12:31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 最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這裡面最大的反派讓大家討厭的人就是陳婷了。
  • 你的潛意識比你的主觀意識強大30000倍
    你的潛意識比你的主觀意識強大30000倍!協調胃消化食物、走路、呼吸,是由我們的主觀意識實現的嗎?不是的!調節我們的身體,讓一切正常運轉的,是我們的潛意識!當你在看在聽的時候,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主觀意識都花在處理所有看到的圖案,聽到的信息,那麼我們的大腦非「死機」不可。所以這些都讓潛意識去做了,潛意識只會把我們想要聽到、看到的東西傳遞給主觀意識。
  •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主觀意識不夠強,那你應該學學這個星座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種屬於自己的獨立的主觀意識,因為只有你擁有了這種獨立的主觀意識,那你才能對自我、對外界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知,而通過這種認知你就可以為自己規劃,比如找準自己的位置、確定自己的方向。當然,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沒有這樣獨立的主觀意識,所以他們的言行往往都會東倒西歪隨風倒,但即便這樣也是正常現象,而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主觀意識不夠強,那你應該學學這個星座!
  • 如何以意識覺醒,調動自我的主觀能動性
    如何以意識覺醒,調動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如果熱牛奶的濃香穿越凌晨的夢,意識也會醒來,開始在早晨的空氣中尋它,當牛奶流經,溫柔的動靜蟄伏在身體,天空也醒了物質世界的美妙,常常讓人嘆服,我們的視野之下,它以豐富的容量博取人心,我們愛慕它,而我們卻是憑著意識去接收到這一切,反饋回來讓我們確定到它們的存在。唯物主義會認為意識只是一種主觀的生物性附帶產物,意識不被它們承認為實存。
  • 《莊子》:不以主觀意識擾亂客觀規則,以無為輔助萬物自然
    一、客觀世界不以主觀意識為轉移,主觀意識能解決的就是改變自身的狀態,
  • 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
    量子力學可能崩塌你的「科學」世界觀: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
  • 鳥有大腦皮層,那它有意識嗎?
    近期,《科學》期刊上的兩項研究取得了這樣的進展:斯塔克(Stacho)及其團隊首次確定了鳥類的皮層與哺乳動物的皮層有相似的結構[2];尼德(Nieder)及其團隊則提出了鳥類的大腦皮層具有代表感知的神經元,而這正是意識的標誌[3]。
  • 很難被改變,主觀意識太強的星座
    今天摘星工廠—星吧就來說說後者,這類人主觀意識最強,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人,認定的事,別人很難改變他們。獅子座獅子座人的個性相當強,最喜歡自己主導事情,凡是跟自己有關的,他們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喜歡的人,認定的事,就一定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絕不改變初衷,就算旁人再怎麼不認同,甚至不止一次地表示質疑,獅子座人也不會乖乖按照別人的意思來,而是無論如何也要把自己的主觀意見進行到底!
  • 《原佛》觀察|朱清時:用「自證」來解讀主觀意識
    用「自證」來解讀主觀意識朱清時(2018.10.18)面對主觀意識的難題,傳統文化有什麼可以借鑑
  • 鳥類大腦與人腦的相似度,比學者過去所認知的還要高!
    鳥類其實很聰明,例如受過訓練的鴿子,能識別畢卡索與莫內的畫;烏鴉能辨視鏡子中的自己,甚至學會將核桃放在車道上,讓汽車壓破核桃的殼。由於鳥類大腦沒有新皮質,因此科學界長期認為鳥類不聰明;然而近日發布在《Science》期刊的兩篇論文,顛覆了學界過去的認知。
  •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保護鳥類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鳥類與人類的關係。  2.能積極參與討論活動,想出保護鳥類的方法。  3.增強保護鳥類、愛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幼兒看過有關鳥類與環境的圖書。  活動過程:  1. 認識鳥類,了解鳥類與人類是有關係的。
  • 如果「真理」只是概念而無法「實證」;是主觀意識、還是客觀實際
    從主觀上來講,凡是你眼睛所能夠看到的一切物質都存在於「真」,只有靜態與動態之分。靜態的如放在那裡的「茶杯」,只要不受大自然影響和人為的不對它進行重新改變和塑造,它自己不會改變,那就是經過實證以後的「真」。什麼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