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另一種智慧生物?科學家發現烏鴉有意識,不愧是最聰明鳥類

2020-12-11 姿勢分子knowledge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相信每個人小的時候,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說的是烏鴉看見一個只裝了半瓶的水,於是填滿了石頭喝到水的事。

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個童話故事。很少有人會想到,即使烏鴉沒有聰明到這個地步,它仍然是最聰明的鳥類。以至於有些人認為,如果人類真的滅絕了,烏鴉可能是世界上最聰明、能夠統治地球的生物。

生物學家指出:一隻烏鴉的大腦佔了身體總重量的2.3%,這在鳥類之中傲視群雄。相比之下,我們平常吃的家雞,腦部重量僅僅佔了全身的0.1%左右。而一個普通人類大腦重約1400克,體重按照65公斤計算,大腦佔的重量也不過是2.15%。由此可見,烏鴉的大腦確實非常發達。

當然,腦部的重量僅僅是個參考,還需要實際表現來證明。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有些烏鴉已經懂得了工具的使用,甚至它們彼此之間還可能有情感的交流。

而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和人類一樣,烏鴉也有自己的意識!也就是說,它們有屬於自己的主觀體驗,去理解這個世界。

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在靈長類動物中證明了這一點。如今,連鳥類也被發現了意識,這意味著我們不得不重新認識一下「意識」這種現象。這是因為,同為大腦,但靈長類和鳥類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以初級意識為例,這是一種感知現在、即將和未來的世界變化的一種能力。對於靈長動物來說,這需要藉助大腦皮層來實現,也就是大腦上像核桃一樣坑坑窪窪的部位。而對於鳥類來說,它們根本根本沒有大腦皮層,如果你吃過雞頭或者鴨頭就會發現,它們的大腦是非常光滑的,就像榛子仁一樣。

正是由於這樣的大腦結構,讓科學家對包括烏鴉、喜鵲在內的所有鴉科鳥類仍然充滿了質疑。即便它們的確是非常聰明的鳥類,以至於超過了很多人的想像,甚至具有和靈長類動物相似的認知能力,但是對於它們是否有思考的意識,科學家們仍然十分懷疑。因此,有些人希望能夠通過實驗,對這個猜想進行證明。

實際上,對於不會說話的動物來說,想要確定其意識的確有點難。就算烏鴉知道「自己」的概念,也理解周圍的「世界」,並且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但是由於無法交流,又沒有過於明顯的表現,所以科學家也一直沒有直接證明這個理論。

不過,德國圖賓根大學的動物生理學家Andreas Nieder還是找到了辦法,他和他的同事們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終於在兩隻小嘴烏鴉的身上證明了這個觀點。

實驗的第一步,是訓練兩隻烏鴉對視覺刺激做出反應。他們在烏鴉面前放了一塊屏幕,屏幕上投射了一些燈光。這些燈光都非常明亮,同時會不斷地變換位置,而屏幕前的兩隻烏鴉,也在不斷地隨著燈光轉頭。很明顯,它們是在注視著燈光。

接下來,他們提升了難度,這些燈光出現的時間非常短,而且也微弱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兩隻烏鴉有的時候能夠注意信號,有的時候注意不到信號。

整個實驗過程中,一共有幾十個環節,每隻烏鴉被展示了差不多2萬的燈光信號。在進行實驗時,研究人員利用事先植入到烏鴉腦部的電極來監測那裡的神經元活動。當烏鴉感覺到自己看見了燈光時,研究人員就會記錄下當時烏鴉腦部的神經元活動;而當烏鴉沒有看見燈光、沒有轉頭的時候,研究人員就檢測不到這樣的神經元活動。

這種神經元活動和烏鴉表示肯定態度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緊密、可靠的,Nieder說:「最初的設想是,那些代表著沒有主觀意識的視覺輸入的神經細胞會和那些有恆定強度的視覺刺激產生相同的反應。可是,我們的研究成果明確顯示:烏鴉的腦中負責更高水平過程處理的神經元是受到主觀意識影響的,或者說得更準確一些,它們就是在產生主觀意識。」

這表明,主觀意識並非是哺乳動物所特有的,而這個意識的來源也並非是哺乳動物才有的大腦皮層。

在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也證明了這一點:鳥類腦部的平滑,絕不是複雜性不如哺乳動物的證明。

在這項實驗中,德國魯爾大學波鴻分校的生物心理學家Martin Stacho和他的同事們,利用偏振三維成像和神經迴路追蹤技術,對鴿子和貓頭鷹的腦部進行了解剖結構的繪製。結果他們發現,兩種鳥類的大腦內部結構竟然和哺乳動物十分相似!

這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鳥類擁有意識並不是一件多麼不可理解的事,至少已經有了足夠的基礎。也許它們正是憑藉著這樣的大腦結構,和哺乳動物並列演化出了自我意識,這在生物學上叫做趨同進化。同時,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這個功能早就隱藏在了幾億年前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共同祖先體內,但是最終在兩種動物分化後才得以實現。

Nieder指出:「人類和烏鴉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大約生活於3.2億年前,那種感知的意識可能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並且一直傳承下來。不論是哪種情況,感知意識的能力都可以在不同的大腦結構中實現,而且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

Nieder所說的這個「祖先」,就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羊膜動物。這些生活在恐龍時代以前的生物,腦部就有一個微電路流傳了下來,體現在了今天的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身上。

這些研究表明,初級意識在鳥類和哺乳類動物身上可能會非常普遍,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那麼,它們是否還有次級意識呢?它們是否「意識到」自己有意識呢?這樣的初級意識,是否會幫助它們成為除人類之外的智慧生物呢?

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問題,也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證明。如果它們真有發展為智慧生物的可能,我們又該如何與它們相處呢?

相關焦點

  • 鳥類中最聰明的那位烏鴉,真的有高級意識嗎?
    烏鴉家族的成員,被稱之為鴉科動物,被認為是地球上最聰明的鳥類。有人說它們能夠使用工具,搞惡作劇,甚至會為家族成員舉行葬禮。「頭大」的烏鴉我們印象中烏鴉跟聰明有關的事應該就是《伊索寓言》中烏鴉喝水的故事了,故事相信大家都熟悉我就不講了。
  • 新研究發現,烏鴉智商超高,智力水平與大猩猩不分伯仲
    除了人類,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是誰?相信人們會第一時間想到人類近親靈長類動物。的確,靈長類動物真的很聰明,聽說過1971年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動物園大猩猩可可嗎?據說已經掌握了2000個手語,能與人類用手語進行交流,可惜的是可可沒有後代。
  • 烏鴉喝水不是騙人!科學家發現部分鳥類大腦結構與靈長類相似,可...
    科學家發現部分鳥類大腦結構與靈長類相似,可產生初級意識  CHEN • 2020-09-30 10:02:11 來源:前瞻網
  • 科學家首次揭示烏鴉大腦也有主觀意識 打破神經生物學局限性
    科學家首次揭示烏鴉大腦也有主觀意識 打破神經生物學局限性 2020-10-03 20:42:00 來源:DeepTech深科技 研究人員通過同時記錄行為和大腦活動
  • 從《烏鴉喝水》的故事窺見鳥類世界的真正智者
    其實我們人類聰明的科學家們早就已經對烏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可能會徹底顛覆你我的認知,原來小小的烏鴉竟可以這麼聰明!聰明的烏鴉會製作工具更會利用工具但是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顯示,意識和標準大腦皮層之間的關係倒下了。對缺乏大腦皮層的烏鴉的測試研究驚奇地發現,神經元群體檢測結果顯示,NCL神經元從最初主要代表刺激強度轉變為了烏鴉的主觀經驗,NCL中意識的活動過程與靈長類大腦皮層的反應相似。研究人員據此認為烏鴉具備有意識的感知能力。
  • 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撰文|王聰排版|水成文眾所周知,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人類擁有進化程度最高的大腦,智力碾壓地球上其他所有物種
  • 為什麼說烏鴉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鳥?它們到底有多聰明,長知識了
    在小學課本上,我們都學過一篇課文叫做《烏鴉喝水》,課文講的是烏鴉在口渴之後找水喝,終於找到一個裝水的瓶子,但是水很少,嘴巴根本夠不著。於是烏鴉想出了一個辦法,它撿來一堆小石頭扔進瓶子裡,然後水面升高,烏鴉就喝到水了。這個故事也就成了烏鴉聰明的例證。
  • 烏鴉和人類一樣聰明,不僅有自我意識,而且有非常細緻的內心活動
    烏鴉和人類一樣聰明,不僅有自我意識,而且有非常細緻的內心活動 Crows have sensory conciousness just like human species 在一個研究中,烏鴉執行了一個複雜的任務,其中要激發數百個進行分析活動的感覺神經元。
  • 烏鴉喝水的故事藏著天大的秘密。關乎你的孩子是不是聰明
    我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並認識了這種會使用工具的聰明鳥類。但你想過沒有,烏鴉為什麼這麼聰明嗎?大的大腦科學家對此展開了長時間的研究。他們發現,與人類相似,烏鴉的幼鳥會在父母的翅膀下生活很長時間。但恰恰是因為父母長時間的耐心撫育,烏鴉等鴉科鳥類才變得非常聰明。所以,我們真的應該耐心地多多陪伴孩子,因為這真的關乎孩子的智力發展。烏鴉的大腦比較大,幾乎佔其體重的2%,這個值與人類相似。這對要求身體輕盈的鳥類是個大負擔。但較大的大腦也給了烏鴉很大的好處,它們很聰明,能夠使用工具、識別人臉,甚至能夠理解物理學。
  • 烏鴉很聰明,但它們是否足夠聰明而墜入愛河?
    你比五年級的學生聰明嗎?好吧,這很複雜。(圖片:anyjazz65 / Flickr) 無論烏鴉是否帶來了小女孩的禮物, 讓一些英語專業學生感到羞恥,或者學習記憶面孔,這些鳥兒都會繼續以他們的智慧讓我們驚奇。
  • 烏鴉到底有多聰明?
    2005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Louis Lefebvre曾經總結75年內世界各國發表的鳥類學論文,從2000次鳥類取食策略和學習行為的案例中,總結髮現,智商最高的一個類群就是雀形目鴉科鳥類(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2005)。
  • 腦容量不到14毫升,智力卻與黑猩猩相當,烏鴉為什麼那麼聰明?
    烏鴉是不是真的很聰明?科學家一直都試圖從實驗中找到答案,其中最經典的當屬讓它們照鏡子了。事實上,「照鏡子」實驗從上世紀70年代出現至今,早已經成了認知能力的衡量標準之一,黑猩猩、紅毛猩猩、大象以及海豚等動物,都在實驗中表現出了識別出鏡中自己的能力。
  • 烏鴉的聰明,讓人驚嘆
    烏鴉,是雀形目鴉科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性情兇猛。為雀形目鳥類中個體最大的,體長400~490毫米。我的家鄉盛產核桃,每年秋末冬初,成群的烏鴉總會來到這裡,到果園裡撿拾那些被果農們遺落的核桃。
  • 烏鴉不吉利很招人厭 聽過烏鴉喝水 但您不知道它們比家寵物還聰明
    烏鴉,渡鴉和松鴉屬於鳥類家族。縱觀整個歷史,人們對這些鳥類的聰明才智讚嘆不已。他們是如此聰明,我們可能會發現它們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一群烏鴉被稱為「討厭的事」,被某些人視為死亡的預兆,或者這些鳥足夠聰明以偷竊小裝飾品和食物,這無濟於事。
  • 「烏鴉喝水」的細節竟然都是真的,這本書告訴我們這種鳥有多聰明
    那麼,烏鴉及其近親——渡鴉、寒鴉和禿鼻烏鴉究竟有多聰明?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到,劍橋大學鳥類研究所的實驗證明,禿鼻烏鴉與伊索寓言裡的烏鴉一樣,會使用小石子提升水位獲得食物。 在英國劍橋大學的鳥類研究所裡,「烏鴉喝水」的故事,真實發生了。
  • 聰明的烏鴉不僅能喝到水,還會密室逃脫
    科學家們給鳥類做了個智力排名,而它可能算得上是鳥類中「智力天花板」的存在了。新喀鴉(圖源:Wikipedia)為什麼這麼說呢?新喀鴉有多聰明呢?比如雖然可能沒有「烏鴉坐飛機」,但卻有「烏鴉坐野豬」的操作(圖源:SME)3超強的推理能力這裡的推理能力是指邏輯能力,畢竟新喀鴉也不是什麼奇怪高中生偵探吃了藥變成的。最著名的例子其實就是寓言故事裡烏鴉喝水的故事。
  • 聰明的烏鴉,別的鳥類用樹枝做鳥窩,而烏鴉用樹枝做工具鉤樹蟲
    在鳥類世界中,烏鴉是被稱為智商最高的鳥類,因為烏鴉已經有使用甚至製造工具達到目的的能力,最常見的就是用樹枝當工具捕捉昆蟲類為食。在很多叢林中,都經常見到烏鴉叼著一樹枝走來走去,這是因為烏鴉要用樹枝當成鉤工具來鉤出藏在樹洞內的樹蟲。
  • 烏鴉到底有多聰明?了解最真實的烏鴉,聰明的讓你懷疑人生!
    如果問世界上最聰明的鳥都有哪些?不知道你們覺的會是什麼嗎?是不是鸚鵡。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可不是鸚鵡,而是烏鴉。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把烏鴉和不吉利畫上了等號,烏鴉也就成了某種不祥的象徵了。如果烏鴉可以張嘴說話的話,鐵定要好好的申訴一番了「就知道毀我名聲」!這是對烏鴉的一種誤解,只能怪烏鴉顏色不好,而且叫聲難聽。其實烏鴉算得上鳥類中最聰明的存在了。其中日本就有一隻天才烏鴉,可謂是成精的存在了。不僅會開水龍頭喝水,還會調水量洗澡。
  • 鳥類也有主觀意識嗎?
    近日,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的一個神經科學研究小組通過測量烏鴉的大腦信號和行為,首次證明了鴉科鳴禽(如烏鴉)擁有主觀體驗,能夠有意識地感知感官輸入。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僅在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身上發現過該類型意識,而他們的大腦結構與鳥類完全不同。研究的領導者Andreas Nieder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開闢了一種看待意識進化及其神經生物學限制的新方式。」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9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對於人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來說,我們有意識地感知事物的能力局限於大腦皮層。
  • 烏鴉喝水只是寓言嗎?不僅如此,烏鴉能和兒童一樣通過棉花糖實驗
    邪惡,從另一角度來說,也意味著智慧,能記住人臉信息,可見它們有著超強的認知能力,再加上烏鴉能團體作戰,甚至有科學家認為,若沒有人類,烏鴉可能會替代人類統治地球。當然對於統治地球的說法,有點危言聳聽,但是對於烏鴉的智慧,我們不得不承認,也許《伊索寓言》中的烏鴉喝水,並不是神話,而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