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E和莎士比亞?

2020-09-03 北京家長幫


上圖是FCE的一道作文題目,考察內容是莎士比亞的經典劇作-麥克白。縱觀歷年閱讀題,也時不時會選取如老人與海這樣的名著片段。您看出來了嗎?在通關MSE的過程中,越往上走,考試就不只是局限在語言單純的功用性——更有對孩子們文化沉澱的考察。

FCE要求學員大量廣泛地接觸原著。根本邏輯很簡單,語言來於生活,歸於生活。無論任何語言,都不僅是一種使用工具,它是人類厚重文明的載體。語言更高層次的學習方向,一定是追求美的感受和認知的升華。


01

說了這麼多,切入正題。

考拉老師寫本文的目的,更希望幫大家暫時淡化考試的功利性,一起來切實感受英語經典文學的魅力。作為開篇,我選擇了英國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莎士比亞的作品。 所謂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讀莎翁又豈能真正領略英語傳承上千年的文化魅力。

但很多人往往會「談莎色變」。作為一個生活在距今400多年前的國外「古人」,他的文字我們還能看懂嗎?他的作品對當代人還有思想和文化的借鑑意義嗎?

作為莎翁狂熱迷妹,考拉老師語曰:莎翁作品歷經數百年仍被奉為必讀經典,就在於他絕妙的語言運用藝術,以及作品中跨越時代局限,具有普世價值的偉大思想性。

市面上不乏有很多講述莎翁作品劇情的簡讀大白話版,包括曾火爆一時的Papi醬就發布過類似視頻,諸如幾分鐘看懂四大悲劇和四大戲劇。娛樂尚可,但如果孩子們一味滿足於這樣的「素食快餐」,會錯過絕大部分原汁原味的精髓,令人扼腕遺憾。事實上,如果你只是一個看口水故事書的心態,甚至會覺得莎翁的戲劇都是老套了的情節。因為他作品中的很多角色,乃至情節設定,靈感皆引用或借鑑於前人作品。單純論情節,他的原創性並不高。 但同樣的材料,經過莎翁偉大的加工造詣,成為傳世經典。還是那句話,讀莎士比亞,讀的是他的語言藝術,品的是戲劇衝突的矛盾性,揣摩的是他的思想啟迪。


02

接下來,考拉老師通過莎翁作品片段的分享,帶領大家探知一二。今天我們從國內最廣為熟知的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賞起。以下是名場景——羅密歐與朱麗葉初次見面的片段截取。

————————————————————————————————————

ACT1 SCENE 5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羅密歐實乃高手—我粗鄙的手,不配觸碰你的手,如果冒犯了你,那請允許我親吻你的手。如此露骨的語言,他是如何聰明的掩飾?——我的嘴唇如同虔誠的朝聖者。注意,一開始他就把朱麗葉的手比作聖地。而在伊斯蘭教中, 虔誠的信徒們把朝拜和親吻聖地當做崇高的禮節。


聰明的朱麗葉自不會輕易讓羅密歐得逞,於是將計就計:親愛的信徒,你太小看你的雙手了,通過握手你已經向我表達了崇高敬意。畢竟通常而言,面對聖人的雕像,朝聖者都只會觸摸他們的雙手。雙掌相扣已經宛如親吻這般最高禮節。


羅密歐並沒有放棄—「他們既然有嘴唇,為什麼扣掌來表達敬意?」

朱麗葉繼續急中生智,「因為對於信徒,他們的嘴唇是用來禱告的「

羅密歐—「既如此,親愛的聖人,那就讓嘴代替手來禱告吧

(暗指我和你接吻只是為了禱告)請你準允我的禱告吧,

不要讓我的信仰化為絕望(道德綁架都用上了)」

此時此刻的朱麗葉再也招架不住,於是故作矜持,說道:」聖人(此處特指雕像)是不會動的,即使我準許你的禱告」

羅密歐終於達成目的:「那我禱告的時候你可不要動」

禱告結束——「通過你的嘴唇,我的罪惡被救贖了」

羅密歐與朱麗葉就這樣獻上了他們的熒幕初吻。


03

在這個片段中,Kayla給大家提供了3種版本,莎翁原版,現代版以及中譯版。快速調查,你剛剛讀的是哪種版本呢?不用版本帶給你的感受相似嗎?

如果你停留在中文翻譯版本——羅密歐不過是個巧言令色的撩妹高手。

如果你停留在現代英譯版本——莎翁確實文採斐然,明喻暗喻雙關隨手拈來,人物的機智與幽默躍然紙上。

如果你真正專注於原版——發現了嗎,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各自的四行獨白裡,結尾竟然規整地按照ABAB的格式完成了押韻!這個片段之中竟然暗藏了一首詩!這其實就是莎翁sonnet(十四行詩)的精妙運用。Sonnet起源流行於義大利,而莎翁將這種格律嚴謹的詩體廣泛地改編和運用在自己的詩歌之中。難道他只是一時興起,在這個戲劇片段運用了sonnet? 其實是因為sonnet本身就是一種以歌頌愛情,表達人文主義思想為主的抒情詩體,用在兩位主角初見面即墜入愛河的場景再合適不過了。


04

所以總結下, 為什麼考拉建議大家要多讀原版書籍?

其一,真正的經典之作,是形,義,涵的結合,是一場文化藝術的盛宴。「快餐消費」的吸收極大地浪費了其精髓。一言以概之——進的快,出的也快。

其二,莎翁另一偉大之處,是他原創了英語歷史上不勝枚舉的詞彙和表達,至今仍然活躍在現代語境之中。比如,大家經常熟知的老外感嘆語,「for god’s sake」, 其實它出自莎翁戲劇《亨利八世》——「For goodness’s sake」, 含義相同的其它衍生表達還有for God’s sake和for heaven’s sake. 閱讀經典,給我們一個追本溯源探究詞彙身世的機會。讓你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其三,在莎翁著作中,羅密歐與朱麗葉最為國人所熟知,被譽為西方版本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但是真如大家所言,它的主題旨在歌頌忠貞不渝的偉大愛情嗎?可能會毀你三觀,但你知道這部劇的第一幕,其實詳細演繹了羅密歐對另一個女孩子的深情告別?在西方學術界,另一個流行的觀點是,莎翁通過這部劇批判了年輕人對於愛情的衝動與任性,而殉情則是這種衝動所付出的代價?這就是偉大著作所具有的豐富主題,及衝突矛盾性一個集中體現。當然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有爭議很正常。但如果自己不通過原著直接與作者對話,並在文字裡找到細枝末節,揣摩作者的意旨,則無法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只能被動接受別人灌輸的觀點,人云亦云。

這篇又長又?的分享,如果你堅持讀到了最後,說明我們是有緣人。如果你意猶未盡,考拉會在未來選取更多的經典文學片段進行分享。今日莎翁片段賞析僅我本人一家之言,做拋磚引玉之用,期待有緣人繼續與我探討。讓我們一起多讀書,讀好書~!FCE神馬手到擒來統統拿下!


本文作者:Kayla老師,如果您對本期的內容感興趣,別忘關注我們哦!

相關焦點

  • 劍橋PET與FCE難度差距分析!
    FCE考試在每年6月和12月進行。該考試全程近4小時,分四套試卷從語言與閱讀、寫作、聽力、口語四個方面綜合考察學生的英語能力。劍橋PET-FCE難度差距簡單的概括,PET是雅思4分,能夠在國外打工和一定範圍的生活。比如說waiter這種對文化要求不太高的工作。
  • 寫給想學習和正在學習FCE的學員和家長的一封信
    北京奧數網 親愛的家長和孩子們:我是任歡老師,可能有很多家長對我已經很熟悉了,也有可能很多家長剛剛接觸FCE的學習或者剛開始關注。         先從這個考試的考試時間長短來看,以往大家參加的KET/PET的考試時間也就是2個小時左右,可是FCE的考試時間是4個小時(以前是5個半小時,2011年經過改革刪除兩個題型,改為4個小時),需要經過上午和下午一天才能完成,還不包括口語。題目一共分為5個部分:閱讀、寫作、語言運用、聽力、口語。每個部分所佔的分值為20分,60分算通過。
  • 牛頓和莎士比亞,誰更偉大
    今天很少有人談喬叟、維吉爾、甚至荷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肯定會有很多觀眾。莎士比亞創造詞彙的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話常被引用,甚至包括從未看過或讀過他的戲劇的人。他的名氣也並非曇花一現。近四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給讀者和評論家帶來了許多歡樂。
  • 麥考利談莎士比亞戲劇和種族思考
    9月28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讀書》請到英國著名莎士比亞研究學者迪莉婭女士,和主持人閻華一起分享莎士比亞戲劇精神與非洲的故事。評論家弗朗西斯·韋恩曾評論《摩西、公民和我》是「一部關於戰爭、兒童和救贖的偉大小說,莎士比亞式的悲劇在非洲重演,卻燃起救贖的希望,為作品賦予了《仲夏夜之夢》一般的魔力。」麥考利創作《摩西、公民和我》的靈感來源於獅子山內戰。故事由一名從英格蘭前往獅子山的茱莉亞女士口述,小說中的「公民」指摩西八歲的孫子,「我」是整個故事的親歷和口述者茱莉亞。
  • 《lol》莎士比亞什麼梗 莎士比亞介紹
    導 讀在lol遊戲中,莎士比亞這個梗的意思是指看不懂。
  • 乾貨|KET和PET考完了,孩子離FCE還有多遠?
    結束了2020年年底的KET和PET考試後,不少家長們已經將目光轉向MSE考試中的難度跨越大關,即PET的下一個階層——FCE考試
  • 2016,莎士比亞、湯顯祖和塞萬提斯的N種解讀
    據相關報導,2016年,英國將在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推出「永恆的莎士比亞」紀念活動。英國文化協會則聯合了英國廣播公司、英國電影學院、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聯合會、莎士比亞出生地基金會和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等團體,在全球範圍內開展空前規模的推廣活動:影視劇、舞臺演出,翻譯出版,線上線下的全球互動。
  • ...莎士比亞的偽造文書|威廉·莎士比亞|詹姆斯·鮑斯韋爾|塞繆爾...
    12月11日,「莎士比亞與歌德:修彥珍藏(The Schøyen Collection)歐洲文學巨作」拍賣將於佳士得倫敦舉錘。此拍賣不僅匯聚了莎士比亞(Shakespeare)與哥德(Goethe)的珍罕作品,還包括一系列莎士比亞的偽造文書。佳士得書籍和手稿專家Sophie Hopkins在此與我們一同回顧這段十八世紀的倫敦文壇軼事。
  • 莎士比亞的「恐怖片」
    ——《麥克白》(Macbeth)在此劇本中,莎士比亞大量地運用了旁白來刻畫麥克白的性格和他的內心衝突。麥克白內心善惡、權欲與理性的衝突與當時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也使這部文學作品更具有動人的力量,從而形成了一種強烈的人文主義色彩,影響了很多作家的文學創作風格。
  • 享受莎士比亞的饋贈
    「雖然以前演過一些莎士比亞(戲劇),但完全不知道在英國還有一套非常獨立的莎士比亞戲劇體系。」在中國接受過斯坦尼戲劇體系訓練的喻恩泰,原以為可以輕鬆進入莎士比亞的戲劇,卻接受了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訓練。「這就像中國戲曲,不是說只要是演員就能上臺演戲,必須要有專業的培訓,這第一次讓我意識到,莎士比亞是一個專門的系統。」
  • 世界英雄小傳之莎士比亞和魯迅
    世界英雄小傳之莎士比亞和魯迅莎士比亞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劇作家,人稱莎翁。莎士比亞經過一段跑龍套的生活後,他開始創作戲劇劇本。他頗具有歷史學家的素養,因為他的許多作品都是以歷史為題材的,比如《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阿瑟王》等等。
  • 【永恆的莎士比亞】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免費公開課《探索英語:莎士比亞》進入第二周,主要講解《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沒上課的同學看這個,快快註冊跟隨莎士比亞,探索英語之美)這一對不幸的戀人的悲慘愛情故事堪稱西方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即使在數千公裡外的東方依然人盡皆知。如同《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一悲劇故事,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並被多次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且長盛不衰。原因為何?
  • 莎士比亞:眾說紛紜四百年
    雖然學派林立,主義繁多,但正如疾風驟雨,一撥人演一撥人的戲,你方唱罷我登場,前後交織著互相的啟發和促進。這些不同的階段和橫截面中,莎士比亞成了一個最權威的試金石和批評的風向標,斯鉑津、燕卜遜分析莎士比亞的意象,格林布拉特挖掘深埋在歷史底層的化石,總之,正如前文所述,莎士比亞成了一個萬人迷,莎士比亞成了各行各業的飯碗、文化的衣食父母。
  • 關於莎士比亞的疑問
    從8歲到15歲期間,莎士比亞就在埃文河畔史特拉福的文法學校念書,那是由英王愛德華六世創立,為鎮上所有男孩提供免費教育的學校。就莎士比亞而言,他出生後的下一個聖人紀念日就在兩天後,紀念的是屍體被偷往威尼斯,後來成為該城守護聖人的聖馬可。然而,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期間,民間迷信那是個不吉利的日子,因此莎士比亞是在隔天的晨禱或晚禱時受洗的。  能夠左證莎士比亞生於4月23日的,是立於聖三一教堂北邊聖壇牆上的莎翁紀念碑。碑文寫著他在1616年4月23日謝世,享年53歲,而該日正是他來到世上第53年的首日。
  • 莎士比亞對英語發展的影響
    縱觀其作品,我們可以從六個方面簡要概括這位語言大師對英語發展演變所做出的貢獻: (1)莎士比亞創造了許多常用的成語和格言,如: 莎士比亞成語/中文大意 play fast and loose 反覆無常 cold comfort
  • 莎士比亞的黃段子
    聽說習大大引用了莎士比亞,我就想去複習一下大師,一不小心卻看到了這篇文章,真是沒想到啊:莎士比亞的著作中包含著700多個與性有關的雙關語、4000多個與生殖器有關的雙關語
  • 一個人的獨白 莎士比亞的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長江商報消息 獨角戲《一個人的莎士比亞》今晚在漢上演本報訊(記者 謝方)你的人生中是否也曾有過一位老師,用他自己的方式深刻的影響了你。他可能是《死亡詩社》裡的基廷教授,也許是《哈利·波特》裡的斯內普教授,也許是《一個人的莎士比亞》裡瘋狂熱愛著莎士比亞的瑞維爾校長。
  • 莎士比亞詩歌翻譯中的文化取向:屠岸和辜正坤比較研究
    我們研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 12 首及屠岸和辜正坤的漢譯本(含修訂本),受益頗多。研究發現,譯者所處時代影響翻譯策略選擇,譯者文化背景影響譯作語言使用,文化能力增強推動重譯質量提升。文化取向影響了翻譯心理和翻譯過程。文化又因翻譯而得到交流與傳播、傳承和創新。
  • 今天我們怎樣「讀」莎士比亞
    同時,它還是世界文學巨擘威廉·莎士比亞的誕辰和忌日。4月23日,是寫入世界文學史的時間刻度。西班牙文學家塞萬提斯在這一天離世,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裡斯·德魯昂等多位文豪在這一天誕生。同時,它還是世界文學巨擘威廉·莎士比亞的誕辰和忌日。因為它所富含的紀念意義與象徵意義,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 閱讀|莎士比亞的文字溫度
    莎士比亞7歲時被送到當地的一個文法學校念書,在那裡讀了六年的書,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此外,他還學過拉丁語和希臘語。1577年,被父親從學校接回,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幹過其它各種職業這增長了他許多社會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