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孫波在查閱資料。 資料圖
2009年,對震驚全國的白玉庫僱兇殺人案的公正判決,讓36歲的青年法官孫波成為黑龍江省鶴崗市街談巷議的明星人物。「當時我還在上學,聽說了這起案件,大快人心,給我們增添了法律信心。沒想到主審法官這麼年輕!」如今已在鶴崗市政法系統工作的張某,提起當年這起案件,對孫波的法律能力和水平大表敬佩。
接受記者採訪的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還尊稱孫波為「孫教授」,「他就是一個法律人」,儘管他並非法律科班出身。
「孫波就是一個活法典」
「教授」,是鶴崗政法幹警對孫波發自內心的敬重稱呼。當遇到疑難問題或大案要案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孫波,孫波撰寫的判決書和審理報告,經常是同事們學習的範本。
孫波創造了鶴崗兩級法院的多項第一,他辦理的一批大案要案、新類型案件,無論是在證據採信、證據鏈條的形成、事實認定,還是法律適用上,都絲絲入扣,既合法理,又合情理。他提出的觀點,贏得了許多專家學者的贊同和肯定。
鶴崗是知名的煤城,涉煤礦安全生產犯罪案件較多,孫波對此類案件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成為審理此類案件的專家型法官。200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有關部門召開專題研討會,就危害礦山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釋徵求意見。孫波受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指派,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有關意見被吸收到了該司法解釋中。
同事宋文豪說:「孫波就是一個活法典,有時一個法條想不起來了,問孫波,他肯定說得清清楚楚。」工農區法院刑庭書記員王玥丹最佩服的就是孫波對刑法法條的熟悉,「我每個月要填報表,有罪名搞不清楚的時候就去問孫哥」。
孫波作為鶴崗市法官學院兼職教師,還經常被邀請為全市兩級法院法官講課。
「我的爸爸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孫波沒有讓人羨慕的學歷,也不是法律科班出身,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上中學時,孫波曾經系統學習過三年油畫,這些年,再也沒見他拿過畫筆。他也多次計劃領著家人出去旅遊,放鬆一下,但這些計劃往往都因工作和學習而擱淺。在孫波家裡,客廳的茶几、沙發上及臥室的床上到處是一摞摞的法學理論書籍。每每到後半夜,妻子睡了一覺後,看到孫波依然手不釋卷,常常嗔怪他。
1973年出生的孫波,高中畢業後考上了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大學。沒有考上理想的院校,孫波並沒有氣餒,反倒拿出一股子拼勁兒,投入到學習中。1994年大學剛畢業,孫波參加了鶴崗市法、檢兩院的公開招考,在24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工農區法院,在刑事審判庭當起了書記員,從此再沒有離開過刑事審判庭。那一年,孫波21歲。
筆試第一考進法院,並不意味著就能當一個好法官,這個道理孫波比誰都清楚。從穿上法官制服的那天起,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身體多差,孫波始終堅持學習,通過自學先後取得了法律專科、本科學歷。
工農區法院是鶴崗市的中心區法院,案件審理任務繁重。剛進法院時,孫波擔任書記員,一個人承擔了送達、宣判、提押人犯、開庭記錄、整理和裝訂卷宗等工作,還負責每月固定報表、司法統計分析和撰寫調研材料。每年多達300餘件的刑事案件,他白天開庭記錄,晚上裝訂卷宗,工作量可想而知。「那時從來沒看見他『正經』走路,上下樓都是一路小跑。」即使忙成這樣,孫波也要擠時間學習。這是同事對孫波的最深印象。
「我的爸爸還是一個愛讀書的人。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他的手裡總是拿著一本書,以至於我們家書房的書架都被他的書『包圓』了。有一次,我有一道作業題不會,我連叫了三聲『爸爸』,可就是沒人答應,我還以為他睡著了呢,可是過去一看,只見他手裡拿著一本書,正在津津有味地讀呢。我問他為什麼不回答,可是他卻說他一點也沒聽見。我爸爸就是這麼一個愛讀書的人。」孫波的兒子孫莫寒今年12歲,可愛的小傢伙在作文《我的爸爸》中,這樣描述自己的爸爸。
「孫波身上有一種釘子精神」
孫波的好學、博學同事佩服,家人了解。就是對孫波僅有工作接觸的人對此也印象深刻。「是金子,你是埋沒不了它的光亮的!」鶴崗市檢察院公訴處副處長胡國瑞提起和孫波同考場參加司法考試那一幕,總要說的就是這句話。他說,兩人2003年最初見面時,他還很看輕孫波。可成績下來後,孫波通過了司法考試,他和所在的檢察系統參考人員全部落榜。從此,他不再小覷這位木訥卻內秀的孫法官了。以後的業務聯繫中,孫波對案件的準確分析定性,特別是新類型案件的獨到見解,更堅定了胡國瑞的看法。「我們檢察系統都很折服。」胡國瑞說。
胡國瑞的話在孫波高中同學袁輝那裡得到了印證。袁輝現任鶴崗市人民檢察院林業檢察室主任,他告訴記者:「孫波勤奮好學在我們同學中是出了名的,同學們只要去他家就能看到他在看法律書籍,或者是在網上找法律資料。雖然他是刑事法官,但是他的民法業務水平也非常高,我或者我的朋友有民事法律上的問題去請教他,他都能給予解答。」對於孫波能持之以恆地堅持學習,袁輝這樣解釋:「孫波身上有一種釘子精神,中學時我們同學都挺喜歡籃球,經常一起打,有時我們打累了就一起坐下來休息,但孫波從來不休息,他覺得自己打得不夠好,就努力練習,比如在零度角投籃,他有時一個動作要重複很多遍。」
對於孫波在學習上的釘子精神,同事申立紅深有感觸:「那是在2011年7月份,孫波在北京309醫院做手術,他住院期間,我和同事到醫院看望他,當我們見到他時,幾乎都不敢認了。他愛人聽說我們去看他,還特意給他理了發,是用笨剪子剪的,剪得一點也不齊,亂蓬蓬的。原來那麼健碩的人竟瘦得皮包骨,臉灰灰的,脫了相。大家都流淚了。我發現,孫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床頭柜上還放著一大摞關於法律、審判的業務書及讀書筆記。我就說:『孫波,還學呀,不要命了!』他同室的病友跟我說,孫波只要沒事,就拿著書看,邊看還邊做筆記。」
孫波以堅韌的毅力堅持學習,他這種釘子精神被大家敬佩之餘,記者想要探尋的是孫波在學習上的釘子精神的動力來自哪裡?孫波一句樸實的話語給了記者答案:「業務知識學好了,能力素質才能提高,才能把案子辦好。」
「為了當一名稱職的法官,20年來,我不放過一點時間,不放過任何一本能接觸到的法律書籍,為的就是熟悉法典、明晰法理、掌握法條,為的就是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知識指導審判,為的就是讓當事人真真正正地『勝敗皆服』!」孫波這樣說道。
求知若渴使孫波打下了堅實的法律業務功底,這粒金子的光亮越來越璀璨。2010年,鶴崗市檢察院在研究一起案件時,檢察長發現一篇來自法院的材料水平很高,打聽到撰寫者孫波是工農區法院的一名普通審判人員,惜才心切,決意要把孫波調過來,還承諾在職級、物質待遇上給予傾斜。
面對工作、生活環境改善的機遇,面對更廣闊的個人發展空間,孫波選擇了堅守,如同一隻駱駝,不求水草的豐美,只知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