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教育學:如何讓一個不愛讀書的少年愛讀書

2020-08-14 清晨依林

紅樓教育學:如何讓一個不愛讀書的少年愛讀書

——《遇見更好的你·自序》

浙江省東陽中學 高蘭生


高蘭生老師


「雞毛鴨」是雞還是鴨?是「鴨」。同樣的,「紅樓教育學」是紅學還是教育學?我認為是「教育學」。

我從事一線教學三十多年,其間當班主任二十年,親見眾多不敢苟同的教育案例,比如有人客氣誇你的小孩,我們總是會一揮手,當著孩子的面謙虛地說:「哪裡,吵死了!」又如語文高考後,在學校的連廊上,一個考生陰著臉走向寢室,後面跟著的媽媽,拿著一個購物袋,一邊噔噔噔地走,一邊責備他:「叫你不要緊張不要緊張,你緊張什麼?」又如有一天,有兩個學生不去寢室午睡,我在走廊上批評的時候,有個搞衛生的阿姨走過來替我幫腔,說:「叫你們到學校裡來幹什麼的?是來讀書的啊!」又如因為孩子不懂事,家長向人傾訴,說自己肯定是整個學校做得最辛苦的家長了……每當這時,我多想把他們的手拉過來,對他們說:「不是這樣的,教育不是這樣的!」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不敢,這樣太唐突了,人家會把我當神經病的。作為一個老教師,我有豐富的教學案例,但每個案例都不能充分地論證觀點,不是這個案例不典型,而是我不能說出這個案例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我最多只能說「我曾經有一個學生……」,而這是沒有說服力的,但這很可能已經讓當事人不高興了。我們還可以舉自傳性的教育成功的案例,比如有人把兩個孩子都「打」進了北大,有人把孩子「送」進了哈佛,但這只能說明他的孩子在「考大學」這件事上是成功的,但是上了大學以後呢?有後遺症嗎?孩子成功嗎?幸福嗎?所以,拿自己的孩子來證明,也是不恰當的,容易招致別人的「厾心話」。

最好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孩子,對這個孩子的教育是失敗的,這種失敗又是典型的、綜合性的;這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可以隨便談論,無論說得對錯,他們家的人都不會生氣。通過剖析這樣一個教育失敗的案例,可以普遍提升社會對教育的認知水平。可是,到哪兒去找這樣一個案例呢?我發現,《紅樓夢》裡有,賈寶玉是我們共同的鄰居家的孩子。

對《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是的,作為一個老師,我看見的是教育。這不是我的首創。脂硯齋說「此書系自愧而成」。自愧什麼?作者自雲「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實為父兄教育之錯,師友規訓之誤。清代張新之也說:「《石頭記》一百二十回,一言以蔽之,左氏曰:『譏失教也。』」冷子興旁觀賈府:「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還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說明雖然經濟是基礎,但賈府最大的問題是教育。當代學者也多有涉及。寧業高和寧耘在《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紅樓夢>教育思想揆探——兼析曹雪芹創作構想與主題傾向》中說:《紅樓夢》的「主旨是揭示教育問題」,「作者藉此撞擊警鐘」。所以《紅樓夢》是講述一個教育失敗的案例的。

我試圖以《紅樓夢》中的教育現象,來簡明地闡釋系列教育問題。賈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內了」。俞平伯《紅樓夢辨》:「試想以如此之天才,後來竟弄到潦倒半生,一無成就,責任應該誰去負呢?」為什麼「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循著這條思路探究下去,一定會發現眾多給人以警示的教育教訓,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認為這是可行的,因為《紅樓夢》是寫實的,曹雪芹「敢於如實描寫」,「敘述皆存真,聞見悉所親歷」,「並無諱飾」,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真實的教育案例來剖析。當然,《紅樓夢》是小說,「沒有虛構就沒有小說」,但小說的虛構性,更增強了《紅樓夢》藝術的真實性,使這個教育案例更具典型性。章毓光在《〈紅樓夢〉中三個家庭教育問題探析》中說:「任何一個現實生活中的此類實例,都難有代表性」。也正因為如此,全書拙論皆取材於前八十回,因為前八十回,賈府「運數合終」,無人「規引」寶玉「入正」,到了第八十一回,賈府以前的教育錯誤似乎一下子得到了全面糾正,突然「最教子有方」了。這徹底打亂了我對賈府錯誤教育原有的深刻印象。

為什麼要把此書命名為「紅樓教育學」?我為此曾想了很多名字,「一個愛讀書的少年為什麼會不愛讀書」「這個『敗家精』是怎麼來的」「《紅樓夢》中的教育學」「紅樓教育教訓學」……但最後我還是大膽簡稱「紅樓教育學」。因為我發現《紅樓夢》其實是一部形象的教育全書,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我所做的只是在紅樓教育領域胡亂地踹了一腳,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已。「紅樓教育學」和傳統教育學一樣,都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只是「紅樓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一部小說中反映的教育現象,而傳統教育學是研究整個人類的教育活動及其規律的。另外,傳統教育學研究的整個人類的教育活動是變化的、發展的、直觀的,而「紅樓教育學」研究的教育現象,不是直觀的、完整的、系統的,有的教育活動甚至本身就是探究的成果。還有,「紅樓教育學」主要探究賈府教育失敗的教訓,並希望讀者能夠吸取這些教訓。

我只是在紅樓教育領域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這不是謙虛。因為確定了這個研究方向以後,我發現自己給自己出了一個大難題。我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我們最如饑似渴的少年時期,正是物質和精神雙貧乏的時期。說來你可能不信,雖然我是中文系畢業的,但真正研讀《紅樓夢》,其實是在參加工作以後。工作以後,當了老師,自覺連《紅樓夢》都沒好好讀過,覺得很不像話,更何況是語文老師。另外,大學畢業以後,一心投入高中教學,也沒有很好地咀嚼消化以前學的教育學課程。所以雖然從起意到作結,前後不止二十五年,但自己做這個工作,確實是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因此拙作的漏洞錯誤,必然在所難免,誠望讀者海涵,並批評指正。

好在自己從未放棄。「當你全心全意夢想著什麼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協同起來,助你實現自己的心願。」雖然斷斷續續,續續又斷斷,居然還是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回望人生,我們哪一件事不是倉促上陣的?

全書總共36篇論文,第一章1篇,談教育的目的;第二章2篇,談教育的環境;第三章9篇,談父親的教育;第四章4篇,談母親的教育;第五章2篇,談老人的教育;第六章4篇,談學校的教育,分別從教材、教師(教風)、學生(學風)、管理四個方面進行論述;第七章2篇,談教育的合力;第八章1篇,談教育辯證法;第九章11篇,「其它和其他」,談其它一些教育問題和其他人的教育問題。另外還有自序1篇。

還有幾點說明:我是東陽人,東陽是教育之鄉,此書融合了東陽的一些教育智慧,我很高興;筆者聚焦「如何讓一個不愛讀書的少年愛讀書」,至於賈寶玉「懶於讀書」的行為的政治意義此類問題,不在拙作討論範圍;我研讀、引用的版本,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紅樓夢》,這個「新校本」目前發行量最大;最重要的是,此書吸收了前人和旁人眾多的紅學研究成果,在此一併感謝,真誠感謝!另外,筆者還希望通過此書,能激發人們閱讀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本書好像跟現在流行的「整本書閱讀」挺吻合的。

我說過,「紅樓教育學」是「教育學」,但如果有讀者一定要把它當「紅學」來讀,其實我挺開心的。


2019年12月20日於浙江省東陽中學


高蘭生簡介:

浙江省東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年,從事一線語文教學三十多年。

贈高蘭生老師

詩/胡永清

絳帳綿綿幾十秋,韋編校盡寫紅樓。

吟間數問書中事,鑑古觀今醉不休。


捧讀高蘭生先生紅樓教育論

詩/許嶽忠

蕙芳逐夢離幽澗,

花綻紅樓一朵遒。

失措寬嚴珠玉鑑,

相扶諧奏桂蘭侔。

家風家教希春雨,

師育師傳冀魯鄒。

養正居仁蕃俊傑,

高張赤幟立潮頭。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讀書,如何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
    人們常常說讀書是成長與進步的階梯,實際這句話還是把讀書功利化了,任何帶著功利性的讀書,我認為都是沒有價值的,也談不上讓孩子去熱愛閱讀我一直推崇另外一個觀點,讀書是生命的要素之一,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讀書可以讓我們明白事理,讀書可以讓我們恍然大悟,讀書可以讓我們怡然自得,讀書可以讓我們笑對未來。從小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能夠超越成長和進步。因此,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放棄一切功利性的目的。
  • 一個人愛不愛讀書,良好的讀書環境很重要
    1 想讓一個人喜歡讀書,就要讓他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歡讀書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希望他能夠考上好的學校,將來有出息,可是讓孩子喜歡讀書是很難的,大概每一個孩子都不喜歡上學,也不喜歡寫作業,更不喜歡看書了。
  • 經驗|如何培養一個愛讀書的孩子
    父母自己愛書,愛讀書,愛買書,愛和孩子共讀,孩子就會容易走上閱讀之路。給孩子選書有個基本原則:父母和孩子都不能過於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選書過程中要多商量。這套書是每一篇一個故事,如果一天講一個的話,可以給孩子講一年。家長小時候讀過的像《豬八戒吃西瓜》、《猴子撈月》、《小馬過河》這些作品,和孩子一起讀也很有意思。國外的作品種類就比較多了,比較推薦《貓頭鷹王國》這套書。這本書故事有一種史詩性質,等孩子上到二三年級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讀。很多家長會很困惑——給孩子一些書,孩子不喜歡,他為什麼不喜歡呢?
  • 我怎麼不愛讀書了
    後來我發現《少年文藝》還有南方本,南方本比北方本的文藝性更強 ,小說更吸引人。裡面經常出現的作家有一位叫梅子涵 ,我特別喜歡,覺得這個名字好文藝,而且和我的名字一樣有個「梅」字。讀初中的時候,班裡訂了《少年報》,這是我看的第一份報紙。當然爸爸的辦公室裡也有《人民日報》《文匯報》《光明日報》,但當時的我既不懂政治也不懂經濟 ,所以對這些報紙基本視而不見。
  • 不讀書和愛讀書的人,差距能有多大?
    即便如此,為什麼現在很多普通人還是不愛讀書?我覺得主要有幾點原因:一是從小家庭環境的閱讀氛圍較低。很多孩子,早早就被應試教育逐漸抹殺了看書的興趣,但其實很多知識還來源於課外書。並且,現在很多父母自己都沒有閱讀習慣或不重視閱讀作用,給孩子從小營造的氛圍自然也不好,長大之後能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自然也難上加難了。二是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習慣。即便擁有高學歷的人,也未必是一個愛看書的人。
  • 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
    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傳統,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的民族。讀書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幾乎所有的高考成績優秀者都在自己的經驗中有一條「喜歡讀書,涉獵廣泛」。 可見,無論是從繼承傳統方面,還是個人發展發麵,讀書都有著重要意義。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讀書呢?
  • 教師讀書:怎樣做一個愛讀書的教師
    最近,俞敏洪先生在直播中炮轟中小學教師: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其實,俞先生說的還是有些道理。那麼,我們中小學教師需不需要多讀一點書呢?答案是肯定的。
  • 「教書」的人不「讀書」了,「讀書人」又怎麼可能愛「讀書」?
    看得出來,這個話題似乎產生不了「爆文」----「讀書」?多麼不合時宜又迂腐文酸的話題啊!還讓「買書」?直接無視,飄過。近日重讀朱永新教育文集卷五之《困境與超越---教育問題分析》,驚覺早在2004年,朱先生就發出過類似的感慨了----《讀書,想說愛你不容易》。掩卷深思,決定專門就教師讀書問題,續作一篇。
  • 愛讀書對女人的好處
    作為一個媽媽可以做一個愛讀書的媽媽,這不僅使自己養成了一個喜歡讀書的好習慣,也影響這下一代去讀書,修身養性。尤其對於小孩子來說,心性還沒有定下來,也非常需要一個生活中的導師,去指引他健康成長。放飛靈魂,讀書對於家庭主婦來說無疑是最好的享受,在百般忙碌之後,在聞過了濃鬱的油煙味之後,更加需要一本好書來慰藉自己,總是希望能在書的海洋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放飛自己的理想和靈魂。
  •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孩子學習不好還不努力你是否對此無計可施?孩子語言貧乏還不願讀書你是否對此無能為力?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你是否對此萬般無奈?夾煙的食指和中指明顯比其它手指頭偏焦黃一看就知道被菸頭燻黃的大家想想,我們抽菸是用嘴又不是手指抽可為什麼手指也會變焦黃的呢這就是所謂的「薰陶」每天呆在閱讀的氛圍中孩子自然被潛移默化地被「薰陶」了用一本本書讓孩子放下手中的手機和遊戲平息心中的怒火,燃起孩子自覺學習的行動力畢竟愛讀書的孩子肯定不會變壞
  •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沒有一個人不愛讀書 | 讀書是改變生活的捷徑
    可以說讀《論語》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讓他喜歡上閱讀,真正感受到了讀書的力量。 生活中不乏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關於愛情,關於如何提升自己,關於理財,關於創業,關於溝通交流等等…… 然而這些問題書中都能找到答案,關於愛情的書比比皆是,我們可能不理解愛情,不知道如何尋找另一半,可書能告訴我們答案。
  • 寒假寄語:愛讀書的人不會沉淪 愛讀書的民族才有未來
    而馬丁·路德說的更直白:「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學識、開明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利害攸關的力量所在。」不論是開啟民智,還是提升文明素養,除了讀書,幾乎別無它途。一個人只要愛讀書,多讀書,就不會沉淪,一個民族更是這樣。
  • 我有一個愛讀書的媽媽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父母和孩子以書籍為媒介,通過閱讀一同成長,分享讀書的感動與樂趣,在閱讀中享受幸福時光。閱讀帶給孩子喜樂、熱情和信心;讀書給孩子聽,就是在和孩子說話,父母和悅的聲音將成為孩子童年時代最美好的樂音,閱讀與愉悅聯繫在一起,成為孩子最美好的記憶。
  • 孩子不愛讀書,用「運營思維」來讓孩子愛上讀書
    讓孩子坐下乖乖的讀書,竟成為了家長們最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發錢孩子僅有三分鐘熱度。甚至都不能安靜的坐在那三分鐘來讀書,所以家長們就認為自家的孩子坐不住,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愛看書,甚至會上升到不愛學習,不專注的地步。
  • 愛讀書 讀好書 善讀書
    全民閱讀,幹部先行;全民讀書熱,幹部先開卷。實際上,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範,不僅本身堪稱讀書典範,而且在許多場合提倡讀書和推薦好書,為推動全民閱讀注入強大動力。黨員領導幹部當有追隨之志、倡導之意、引領之範,自覺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帶動全民閱讀成為生活方式和習慣,進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早日實現。
  • 愛讀書的我
    我喜歡讀書,我是愛讀書的男生。我喜歡沉浸在書的海洋裡,感受知識給我的力量。爸爸媽媽很支持我看書,我家的書都有三百多本,有文學類、漫畫類、科學類、勵志類、歷史類等,都快成一座小山了。因為我的書太多了,爸爸只好給我買了一個書架。我把我的書都整整齊齊、認認真真地擺在書架上面,這就是我的「小金礦」,每天都照顧它們。
  • 孩子不愛讀書很可能是方法不對
    ,如果孩子不愛讀書,從今天開始用這40種方法嘗試一下吧。一起討論和孩子討論閱讀這件事,包括如何建立閱讀習慣、生字詞表,一起閱讀孩子的課文。5. 給孩子準備一個便籤本給孩子準備有趣的小便籤本,把便籤本當成孩子的日記本,孩子能夠方便隨身攜帶、隨時觀察隨時記錄,隨時寫任何想寫的東西。6.
  • 共建書香校園 讓少年兒童多讀書愛讀書
    向學校贈送圖書500冊學生分組朗誦《少年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分發圖書與學生一起從趣味猜謎中領略傳統文化之美紅網吉首站12月23日訊(通訊員 楊傑)近日,吉首市圖書館組織文化志願者以新思想新實踐為指引,來到太平鎮排吼學校,與全校師生共建共享2020年吉首市圖書館文化惠民進基層讀書活動。
  • 當愛傾聽的可凡,遇見愛講書的樊登,守護愛讀書的你
    當愛傾聽的可凡,遇見愛講書的樊登,守護愛讀書的你 2020-12-11 0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從「少年強則國強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淺談不愛學習的命理結構
    從毛爺爺的「活到老學到老」到周爺爺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梁啓超的」少年強則國強「到鄧爺爺的」科學技術是D一生產力。無不都在詮釋著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偏偏有那麼一群人天生就不愛學習。那麼不愛學習在命理中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