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更好的你·自序》
浙江省東陽中學 高蘭生
高蘭生老師
「雞毛鴨」是雞還是鴨?是「鴨」。同樣的,「紅樓教育學」是紅學還是教育學?我認為是「教育學」。
我從事一線教學三十多年,其間當班主任二十年,親見眾多不敢苟同的教育案例,比如有人客氣誇你的小孩,我們總是會一揮手,當著孩子的面謙虛地說:「哪裡,吵死了!」又如語文高考後,在學校的連廊上,一個考生陰著臉走向寢室,後面跟著的媽媽,拿著一個購物袋,一邊噔噔噔地走,一邊責備他:「叫你不要緊張不要緊張,你緊張什麼?」又如有一天,有兩個學生不去寢室午睡,我在走廊上批評的時候,有個搞衛生的阿姨走過來替我幫腔,說:「叫你們到學校裡來幹什麼的?是來讀書的啊!」又如因為孩子不懂事,家長向人傾訴,說自己肯定是整個學校做得最辛苦的家長了……每當這時,我多想把他們的手拉過來,對他們說:「不是這樣的,教育不是這樣的!」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不敢,這樣太唐突了,人家會把我當神經病的。作為一個老教師,我有豐富的教學案例,但每個案例都不能充分地論證觀點,不是這個案例不典型,而是我不能說出這個案例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我最多只能說「我曾經有一個學生……」,而這是沒有說服力的,但這很可能已經讓當事人不高興了。我們還可以舉自傳性的教育成功的案例,比如有人把兩個孩子都「打」進了北大,有人把孩子「送」進了哈佛,但這只能說明他的孩子在「考大學」這件事上是成功的,但是上了大學以後呢?有後遺症嗎?孩子成功嗎?幸福嗎?所以,拿自己的孩子來證明,也是不恰當的,容易招致別人的「厾心話」。
最好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孩子,對這個孩子的教育是失敗的,這種失敗又是典型的、綜合性的;這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可以隨便談論,無論說得對錯,他們家的人都不會生氣。通過剖析這樣一個教育失敗的案例,可以普遍提升社會對教育的認知水平。可是,到哪兒去找這樣一個案例呢?我發現,《紅樓夢》裡有,賈寶玉是我們共同的鄰居家的孩子。
對《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是的,作為一個老師,我看見的是教育。這不是我的首創。脂硯齋說「此書系自愧而成」。自愧什麼?作者自雲「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實為父兄教育之錯,師友規訓之誤。清代張新之也說:「《石頭記》一百二十回,一言以蔽之,左氏曰:『譏失教也。』」冷子興旁觀賈府:「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這還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說明雖然經濟是基礎,但賈府最大的問題是教育。當代學者也多有涉及。寧業高和寧耘在《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紅樓夢>教育思想揆探——兼析曹雪芹創作構想與主題傾向》中說:《紅樓夢》的「主旨是揭示教育問題」,「作者藉此撞擊警鐘」。所以《紅樓夢》是講述一個教育失敗的案例的。
我試圖以《紅樓夢》中的教育現象,來簡明地闡釋系列教育問題。賈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內了」。俞平伯《紅樓夢辨》:「試想以如此之天才,後來竟弄到潦倒半生,一無成就,責任應該誰去負呢?」為什麼「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循著這條思路探究下去,一定會發現眾多給人以警示的教育教訓,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認為這是可行的,因為《紅樓夢》是寫實的,曹雪芹「敢於如實描寫」,「敘述皆存真,聞見悉所親歷」,「並無諱飾」,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真實的教育案例來剖析。當然,《紅樓夢》是小說,「沒有虛構就沒有小說」,但小說的虛構性,更增強了《紅樓夢》藝術的真實性,使這個教育案例更具典型性。章毓光在《〈紅樓夢〉中三個家庭教育問題探析》中說:「任何一個現實生活中的此類實例,都難有代表性」。也正因為如此,全書拙論皆取材於前八十回,因為前八十回,賈府「運數合終」,無人「規引」寶玉「入正」,到了第八十一回,賈府以前的教育錯誤似乎一下子得到了全面糾正,突然「最教子有方」了。這徹底打亂了我對賈府錯誤教育原有的深刻印象。
為什麼要把此書命名為「紅樓教育學」?我為此曾想了很多名字,「一個愛讀書的少年為什麼會不愛讀書」「這個『敗家精』是怎麼來的」「《紅樓夢》中的教育學」「紅樓教育教訓學」……但最後我還是大膽簡稱「紅樓教育學」。因為我發現《紅樓夢》其實是一部形象的教育全書,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我所做的只是在紅樓教育領域胡亂地踹了一腳,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已。「紅樓教育學」和傳統教育學一樣,都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只是「紅樓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一部小說中反映的教育現象,而傳統教育學是研究整個人類的教育活動及其規律的。另外,傳統教育學研究的整個人類的教育活動是變化的、發展的、直觀的,而「紅樓教育學」研究的教育現象,不是直觀的、完整的、系統的,有的教育活動甚至本身就是探究的成果。還有,「紅樓教育學」主要探究賈府教育失敗的教訓,並希望讀者能夠吸取這些教訓。
我只是在紅樓教育領域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這不是謙虛。因為確定了這個研究方向以後,我發現自己給自己出了一個大難題。我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我們最如饑似渴的少年時期,正是物質和精神雙貧乏的時期。說來你可能不信,雖然我是中文系畢業的,但真正研讀《紅樓夢》,其實是在參加工作以後。工作以後,當了老師,自覺連《紅樓夢》都沒好好讀過,覺得很不像話,更何況是語文老師。另外,大學畢業以後,一心投入高中教學,也沒有很好地咀嚼消化以前學的教育學課程。所以雖然從起意到作結,前後不止二十五年,但自己做這個工作,確實是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因此拙作的漏洞錯誤,必然在所難免,誠望讀者海涵,並批評指正。
好在自己從未放棄。「當你全心全意夢想著什麼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協同起來,助你實現自己的心願。」雖然斷斷續續,續續又斷斷,居然還是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回望人生,我們哪一件事不是倉促上陣的?
全書總共36篇論文,第一章1篇,談教育的目的;第二章2篇,談教育的環境;第三章9篇,談父親的教育;第四章4篇,談母親的教育;第五章2篇,談老人的教育;第六章4篇,談學校的教育,分別從教材、教師(教風)、學生(學風)、管理四個方面進行論述;第七章2篇,談教育的合力;第八章1篇,談教育辯證法;第九章11篇,「其它和其他」,談其它一些教育問題和其他人的教育問題。另外還有自序1篇。
還有幾點說明:我是東陽人,東陽是教育之鄉,此書融合了東陽的一些教育智慧,我很高興;筆者聚焦「如何讓一個不愛讀書的少年愛讀書」,至於賈寶玉「懶於讀書」的行為的政治意義此類問題,不在拙作討論範圍;我研讀、引用的版本,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紅樓夢》,這個「新校本」目前發行量最大;最重要的是,此書吸收了前人和旁人眾多的紅學研究成果,在此一併感謝,真誠感謝!另外,筆者還希望通過此書,能激發人們閱讀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本書好像跟現在流行的「整本書閱讀」挺吻合的。
我說過,「紅樓教育學」是「教育學」,但如果有讀者一定要把它當「紅學」來讀,其實我挺開心的。
2019年12月20日於浙江省東陽中學
浙江省東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年,從事一線語文教學三十多年。
贈高蘭生老師
詩/胡永清
絳帳綿綿幾十秋,韋編校盡寫紅樓。
吟間數問書中事,鑑古觀今醉不休。
捧讀高蘭生先生紅樓教育論
詩/許嶽忠
蕙芳逐夢離幽澗,
花綻紅樓一朵遒。
失措寬嚴珠玉鑑,
相扶諧奏桂蘭侔。
家風家教希春雨,
師育師傳冀魯鄒。
養正居仁蕃俊傑,
高張赤幟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