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華人女作家胡蘭波:「封國」後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2020-12-23 網易新聞

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同時,海外疫情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當地時間3月10日,義大利實施「封國令」,成為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實施全國性封鎖政策的國家。

「封國令」給義大利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疫情發生以來義大利華僑經歷了什麼?

11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連線僑居義大利30年的《世界中國》雜誌社社長胡蘭波。 這位曾獲義大利騎士勳章的華人女作家,今年1月底以來連寫三封「給義大利人的公開信」反擊侮華行為,幾天前又公開發布「致義大利僑胞書」呼籲華僑堅守義大利,引起強烈反響。

(以下文字根據胡蘭波口述整理)

【疫情下的義大利】

羅馬的酒吧被停課的年輕人佔領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舉國封城後義大利現在什麼狀態?

胡蘭波:3月7日,義大利政府公布了關於對倫巴第大區及其餘11個城市封城的法令,9日晚又上升為全國性封城令,要求除可證明的工作、健康和緊急需求這三種特殊原因,全國範圍內的民眾不得離開所在地,法令同時要求人們儘量待在家裡,減少社交活動。

但總的來說,這裡的「封閉」「隔離」與國內都不太一樣。比如,你想從米蘭去羅馬,只需要寫一個聲明,我家誰誰生病了,就可以出來。法令要求人們去餐廳、酒吧拉開距離,對營業時間有一定限制,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多的苛刻條件。

無疑這個法令對病毒傳播到外省有一定的控制,但對於城內的1000多萬人口來說,似乎一切照舊,僅僅城市不如過去熱鬧。我想這也許與義大利的晴朗天氣,還有義大利人對美食的偏好有關吧,義大利人比較喜歡聚在一起。我住在羅馬,前兩天我朋友看到一個酒吧,那裡平時都是老頭老太太坐著的,結果現在因為學校停課,酒吧迅速被年輕人佔領了。

我正在寫一篇義大利媒體《西西里日報》的約稿,題目是「居家是一種社會責任」。中國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是「很聽政府號令」的,也比較願意配合政府工作。但義大利人不一樣,我們也呼籲更多人停止社交活動。

上周華僑在米蘭免費發口罩竟沒發完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義大利人仍然不願意戴口罩嗎?

胡蘭波:之前,中國疫情發生之時,義大利的華僑響應祖國的號召,幾乎買空了當地的口罩,並以社團為單位捐給了國內需要的地方。後來,義大利也發生了疫情,還有些沒來得及寄出的口罩,就留在了義大利。上周,一部分中國人在米蘭的Duomo廣場拿出了5000個口罩免費發放,很少有義大利人來領取,最後也沒能發完。可能人們認為不花錢的不是好東西,再有就是認為口罩不重要,也有人還是對中國人有偏見,不信任他們免費發的東西。

昨天我在大街上看到,戴口罩的人幾乎都是中國人,義大利人很少有戴口罩的。當然,我去的不是很熱鬧的地方。還有,確實因為之前中國人搶購的原因,現在義大利「一罩難求」。

事實上,以感染人數的比例看,義大利的疫情要比中國嚴重。到3月10日,6000萬人口的義大利感染人數超過9400人,死亡463人。我覺得一部分義大利人的想法也在逐漸改變,比如我家的小時工,可能是擔心乘坐公共運輸會發生交叉感染等等,沒通知我就不來了。

超市也在採取措施控制人流量。昨天我經過一個大超市,看到門口排起了長隊,人與人之間隔一輛購物車的距離,差不多1米1人,一開始以為是搶購呢,後來了解到是限制人數,上一撥人買過單了,下一撥人才可以進門。

【華僑經歷了什麼】

之前,火車上有當地人故意躲開中國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我們關注到義大利出現一些侮華行為,您觀察到的情況如何?

胡蘭波:記得我第一封「寫給義大利朋友的公開信」是1月25日發布的,1月31日、2月2日我又連發了兩封「公開信」。當時中國國內疫情比較嚴重,有很多侮辱中國人的言論出現在義大利當地的社交媒體上。還有義大利同事告訴我說,在火車上遇見人們故意躲開中國人的情況。

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在義大利生活著30萬華僑,約100年前,第一批華僑開始涉足義大利。尤其二戰期間,有華人參戰。戰後很多義大利女人成為寡婦,她們其中一些人嫁給中國人。改革開放後,中國人開始大批出國,浙江人尤其多,接著第二代第三代華僑誕生在這裡。我在「公開信」裡說,請懷著人道的情感向他們送去您的慰問;病毒不僅是中國人的敵人,也是你們的敵人!

這幾篇「公開信」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我26號受邀去米蘭一個影響力非常大的電視新聞直播節目談中國疫情和種族歧視問題。那些天接受了好幾個重要電視、電臺和報紙的採訪。當然,義大利人的想法也不一致,有支持我的,也有人罵我。

到2月24日前後,網上出現幾個視頻,說義大利人打砸華人商店,遊行示威等等,整個華人圈人心惶惶,國內親朋更是擔憂,我也收到好幾個來自中國的慰問簡訊。

的確,疫情蔓延以來,義大利人也過得誠惶誠恐。但是,絕大多數的義大利人在這種時候表現得還是非常人道的,我們雜誌社的郵箱每天都會收到溫暖的留言,社交媒體的留言90%都是為中國加油鼓勁的。

從三封「公開信」到「致僑胞書」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為什麼現在您又勸華僑們不要回國了呢?

胡蘭波:情況在改變,尤其是現在義大利疫情全面暴發,而且發現0號病人可能不在中國,這種歧視和抱怨中國人的聲音已經比較弱了。

但是,一周前我們又發現,自媒體上不少旅意華僑和留學生開始向義大利發起討伐。客觀點說,義大利這樣一個國家,政府要徵調20萬人的力量前往疫區,已經是非常大的決心了。

也有不少義大利華僑選擇回中國。可是,被感染的華僑回去,給國內防控造成了很大壓力,所以前幾天我又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致義大利僑胞書:堅守義大利是一種責任」。

大家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今天一早,我的母親給我打電話,她86歲了,在北京,一個月只出門過一次,她很擔心我,說著說著就傷心起來。我說我沒事的。我之前很擔心她,現在國內疫情平穩了,我倒反而心落下來了。

現在一些華僑擔心義大利醫院會不收治中國人,實際上個別的種族歧視現象有,但義大利醫院的文明程度你可能也無法想像。

病毒,令人生畏,我們每個人都會害怕擔憂。但是,回家的路漫漫,我們如果真的把祖國比作母親就別回去添亂了。堅守義大利也是一種責任,我們和義大利人一起度過這艱難的時刻,真的能給義大利人帶來些信心。這篇文章發布後,不少義大利人挺感動的,我們在Facebook上得到特別多的留言和轉發。

華僑們給義大利媽媽捐口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留在義大利的華僑現在都在做些什麼?

胡蘭波:中國武漢的疫情讓大家早有了心理準備,他們早早就準備好了口罩,很早就關閉了自己的飯店、商鋪等等,減少出門。當然,大家也期待來自中國的援助。

儘管自己的物資也不十分充裕,但是很多華僑真的特別有愛心。上周,我們雜誌社收到一個求助信息,是一位意大大利媽媽發來的。她的孩子在當地一家專門收治白血病兒童的醫院治療,需要兒童口罩。過去這些小口罩都可以在藥店買到,現在賣空了,那個義大利媽媽就特別著急。

我在朋友圈發了信息後,一個中國媽媽就跟我說,大家一起商量商量,把自己的口罩勻一些出來。一共是50個,昨天交給了那個義大利媽媽。義大利人當時特別感動,這些都是免費送給她的。我本來想給華僑們一些報酬,她們說不用,能幫助到人就好。

一個朋友最近幫忙從國內找到1000個口罩,我一會兒去取來。除了給雜誌社的同事們留一些,多出的幾百個我打算在雜誌社門口小廣場給居民們免費分發一下,畢竟現在義大利疫情升級了,接受口罩的人也會慢慢變多起來。

【人們期待中國支援】

不少義大利人開始拿「半工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大家現在心態如何?

胡蘭波:疫情其實挺考驗心理素質的。我的兩個兒子之前都在北京,因為工作需要,有一個先前從北京回到羅馬,我因為要跟他接觸,主動在家隔離了14天。這裡的隔離與國內不一樣,日子也並不難過。我老公的哥哥家有個小菜園,我們吃飯倒也不愁。

這些天,我就一直在思考,尤其是疫情對我們雜誌社經營的衝擊。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做活動、論壇這一類服務,可是現在疫情一來,肯定沒有了,如果整個疫情能在夏天得到控制,那麼到秋天可能會有轉機。有時晚上特別累,我也想算了全放棄了,不幹了,但是一覺醒來,我又會跟自己說不行,還得幹。我們雜誌社這麼多人吃什麼?還得去掙錢養活大家。

事實上,我們周邊,很多義大利人開始居家辦公,他們已經開始只拿一半工資了。

很多義大利人留言感謝中國緊急支援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現在大家對義大利戰勝疫情有信心嗎?

胡蘭波:各種想法都有,也有擔心會扛不過去的。所以我現在堅持寫一點文章,一方面是解釋中國的情況,一方面也是給所有的義大利人送去一些信心,提供一些經驗。比如就有義大利人留言,現在中國疫情慢慢過去,中國的醫院不用了的器材能不能想辦法運到義大利來等等。

剛剛我們也得到了好消息,中國駐義大利使館宣布,來自中國的1000個呼吸機和其它抗疫物資將很快抵達義大利。我迅速將這條信息放到 Facebook上,很多人留言,多數都是義大利人表示感謝,認為合作一定能取得勝利。

人物背景

胡蘭波,作家,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義大利意中雙語雜誌《世界中國》的創辦人兼總編,曾出版過多部意文小說。

2007年,胡蘭波獲得羅馬市府頒發的外國移民新聞優秀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中國人。

2014年9月30日,榮獲義大利之星騎士勳章和義大利總統籤發的證書,以表彰她為中意兩國間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來源 |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石小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海外看戰「疫」:義大利華人作家胡蘭波的三封公開信
    音樂會後,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軍華特意叫住胡蘭波,感謝她在義大利媒體澄清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情況、介紹中國政府抗「疫」舉措所做的工作。胡蘭波日前接受專訪時告訴記者,這段故事,其實要從一封公開信說起。 中新社報導,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中國政府和人民全力抗擊疫情之時,也有少數人在社交媒體上藉此歧視華僑華人乃至亞裔。
  • 我在義大利親歷「封國」:華人集體關店,從被歧視到成為「救星」
    以下,是義大利「封國」前後,王歡歡的親歷口述。去年年底,我們正在閒聊,婆婆隨口說了一句,好像最近中國有一種流行疾病啊。當時,說者無意,聽者也無意。1月底,國內朋友的微信群裡,關於疫情的話題,被大家提及得越來越多。印象最深的是朋友發來一段武漢封城的視頻,武漢人口1000多萬,和米蘭差不多,一夜之間,說封就封,這讓我深感震撼,也意識到了疫情的兇險——沒想到,僅一個月之後,類似的劇情會在義大利上演。
  • 義大利人到底有沒有因為新冠疫情怕中國人?我做了次「試驗」
    隨著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華人華僑在海外遭遇歧視、挑釁乃至暴力的新聞屢見報端。近期在義大利,歧視與反歧視的鬥爭就在不斷上演,也吸引了國內民眾的廣泛關注。 為此,觀察者網採訪了為抵抗種族歧視「病毒」,曾連寫幾封「給義大利人的公開信」,並獲得意國社會強烈反響的義大利《世界中國》雜誌社社長胡蘭波。
  • 義大利國際文化學院授予華人胡蘭波迦太基文化貢獻獎
    16年以來,這個獎項每年頒發給義大利各界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士,獎項涵蓋文化、藝術、醫學、科學、新聞等各個領域。華人胡蘭波獲此獎項。評委會在儀式上宣布了胡蘭波獲獎的理由:「憑藉在其職業生涯中獲得的矚目成就,評委會認為她是義大利和中國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一位勤奮的優秀作家。她18年不中斷地出版《世界中國》雜誌,為傳播兩國的文化、新聞傳播、人民間的互相了解和兩國間的融合作出了重大貢獻。」
  • 留守義大利:「封城」後,4名華人的防疫日記
    文 | 新京報記者 周小琪 實習生 孔寧婧編輯 | 陳曉舒 校對 | 盧茜本文約4503字,閱讀全文約需9分鐘這是生活在義大利的華人們經歷的第一次「所有能籌集到的物資我們都寄到了國內,從那時候開始義大利本地就很難買到口罩、護目鏡等物資了。」當地許多華人都動了回國的念頭。徐建平的很多家人朋友也都勸他,要不要考慮回國呆一段時間,但他說,自己作為當地商會的會長,在這種時候不應該想著自己走,應該想辦法為華人做些事。
  • 義大利華人談疫情封城:生活未受影響 但仍買不到口罩
    義大利出現確診患者後,他所在的公司每天給員工發兩個口罩。「前段時間,當地人普遍認為只有生病(確診)的人才戴口罩,但是在路上見到華人戴口罩,大家也不會去說你,只是會稍微保持下距離。網上傳言的外國人因疫情歧視華人,我們沒有遇到過。」
  • 義大利「封國」一個月,情況如何了?
    當地時間3月9日晚,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自3月10日起全國封城。義大利是海外國家中第一個全面「封國」的國家。當時,義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9172例,死亡病例為453例。「封國」一個月後,義大利情況如何了?
  • 被封國的義大利人給全世界的公開信(中英雙語)
    當地時間3月10日,義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破萬,成為中國外世界上第一個破萬的國家。當日,義大利實施「封國令」,成為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實施全國性封鎖政策的國家。義大利的街頭,開始空無一人。下面是一位義大利人在封國後,寫給世界的一封信,他希望這封信能夠給所有人,特別是美國,帶來警示作用。
  • 義大利回國機票暴漲8倍,羅馬飛北京單程超15000,華人歸國心切
    最近對於新冠狀病毒的關注已經從國內轉移到了國外,或許一個月之前,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在中國以外,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竟然是在歐洲的義大利,截止到目前,義大利的確診數已經達到了17000多例,義大利宣布封國,但有不少義大利華人想要回國,畢竟現在國內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
  • 馬來西亞「封國」第一天,我們都經歷了什麼?
    馬國宣布「封國」至月底,出入境限制自今天起開始實施。新柔長堤昨天傍晚的情況,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發生大堵車。而今天早上,新馬兩個陸路關卡空蕩蕩。馬來西亞進新加坡方向還有些人和車,可能是回國的新加坡公民或到新加坡的非馬來西亞公民,也有幾輛大貨車;新加坡進馬來西亞的方向,則完全就是空的。
  • 被封國的義大利人,寫了封英語公開信,心酸!海外已瘋轉
    文章來源:侃英語義大利新冠疫情繼續惡化,確診病例已過萬。對於人口只有6000萬的義大利而言,這個比例確實很嚇人。義大利政府宣布從3月10日開始「封國」(national lockdown),義大利總理孔特要求國民待在家裡不要出門。
  • 旅意華人:當中國醫療隊抵達羅馬,義大利朋友跟我說「謝謝」
    在2月20號到現在的這20多天裡,義大利民眾經歷了從開始的照常生活到疑惑到觀望到警惕,再到現在的響應遵守封國號召乖乖在家。隨後封鎖範圍擴大至全義大利,政府要求民眾如需外出,必須攜帶一張表格,表格中被允許外出的原只有工作、返鄉、緊急事件、疾病這四項,若不遵守這項規定,可能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封城又封國的初期,由於監獄也禁止犯人家屬探監,因此全義大利很多監獄都發生了暴動。
  • 多國華人華僑:為你講述所在國家真實的抗疫經歷
    面對全球來勢洶洶的疫情,本期「網連世界」連線在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瑞典、芬蘭的華人,請他們講述所在國家真實的抗疫經歷。從最初的「漫不經心」到如今的「封城」「封國」……,在不同的制度、文化之下,各國都拿出自己應對疫情的方案,竭盡全力打好這場疫情阻擊戰。病毒無國界,人類沒有旁觀者。
  • 全國封城下的義大利
    再過幾天,我們的處境就將成為你們的處境……」3月18日,法國《解放報》刊登了一封由義大利作家弗朗切斯卡·梅朗德裡寫給法國人的信。信中,他以經歷者的角度向法國人預言即將發生的場景:封城禁足、上網課、在陽臺奏樂、空蕩的街道。疫情席捲義大利的速度堪稱驚人:2月21日前,義大利公布的確診病例僅為3例,且確診病例的接觸者並未感染。此後確診數量陡然上升,情況迅速惡化。
  • 新加坡華人女作家上海首發《絲路江心鏡》
    崔瑜 攝新加坡華人女作家上海首發《絲路江心鏡》 展開海上絲綢之路壯美畫卷中新網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1200年前,從中國南海出發的「黑石號」,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印度及北非的貨物,沉沒於印尼海域。當下,「黑石號」寶藏從新加坡來到上海,正在巡展。
  • 義大利交換生:封國前離開重災區米蘭,轉了三趟機總算回到家
    10天前,作為交換生的我,隻身一人從義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之一米蘭回國,現在正在老家的酒店接受集中隔離。回國前那一周,米蘭疫情爆發,我在恐懼中度過。我勸義大利朋友戴口罩,但他們反倒安慰我,說只是普通病毒。
  • 荷蘭華人女作家林湄:文學是我的生存方式
    荷蘭華人女作家林湄:文學是我的生存方式 2014-12-10 15:14:27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題:荷蘭華人女作家林湄
  • 近十萬在義大利的華人華僑將要回國,你們有什麼想法呢?
    中國在義大利的華人總共有30多萬,並不存在有近十萬華人要回國的現象。可以說大部分華人,他們都是選擇在義大利自我隔離的。前兩天我們也都看到了新聞,中國的醫療物資源源不斷地向義大利輸送過去,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專門供給義大利的華人使用的。
  • 逼走身邊美女翻譯 也是華人女作家
    這位首次用英文寫作的華人女作家,就是一向視湖北為第二故鄉的正白旗人德齡,當時大家都稱她為「德齡公主」。裕德齡(1886~1944),筆名德齡公主,旅美作家,滿州漢軍正白旗人,被封郡主,又稱德齡公主或德齡郡主。因曾擔任慈禧的御前女官並用英文寫作了這段經歷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