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不驚人死不休?大師,求你別糟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了

2020-12-11 雪舞北緯39度

近段時期,關於各路書法人物的報導一波又一波,你方唱罷我登場,有「射書」、「盲書」、「亂書」等上得了臺面的書法大師,也有二十年如一日堅持寫字的農村大媽,更有街頭以非正常人姿勢握筆賣字的身殘志堅人士。而我等普通人在這熱熱鬧鬧的氛圍裡有厭倦的,有敬佩的,也有怒懟的。圈裡圈外,你呼我應,好不熱鬧。

「書」,其中一個解釋就是「寫字」。「書法」自然就是「寫字的方法」了,所以不管是毛筆也好,鋼筆也罷,用其「書法」寫出來的就必須是「字」,既然是「字」,也就必須大部分人都認識,否則就叫「天書鬼符」了。不但大部分人認識,而且或蒼勁有力,或圓潤舒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才是大家公認的好書法。《蘭亭序》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其中每個字不但筆畫清晰,字體勻稱,而且筆鋒剛勁又不乏圓潤,使人看了舒暢無比,所以後人才給王羲之冠以「書聖」之冕。歐、顏、柳、趙傳頌至今,是因為他們的字不但美,而且美的各有特色,方引後人爭相摹、仿。幾千年的沉澱、積累,老祖宗留下來的字字是精華。

王羲之《蘭亭序》

再看現在有些大師,他們的書法功底可能確實非常人能比,各種榮譽、光環早已「映帶左右」,但不知是厭倦了傳統的書法,還是水平再無法提高又不甘做默默沉舟,反正讓人認識的字不寫,傳統的工具不用,標新立異,花樣翻新,「字」不驚人死不休。估計再過若干年,自己寫的字恐怕連自己都不認識了。一筆一畫,不是藏鋒其中,而是露浮躁功利於外,譁眾取寵間,徒留笑耳。

「射書」
這是什麼書什麼體
「盲書」

大師們,不要說農村大媽和街頭銜筆而書的殘疾人士的字毫無美感,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她們的字不僅外表看著舒服,更在於我們能感受到她們是用心在寫,用毅力在寫,用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在寫。一筆一畫,踏踏實實。她們身上的那份執著和對老祖宗的尊敬,才真的是「顏筋柳骨」,比起「龍飛鳳舞」的浮躁和張揚,誰的字最有美感?不要再自己給自己封什麼「書聖」了,也不要自詡為「中國書法第一大師」了,你們自己玩可以,別再拿出來炫了,作為一個戲外人的我都出汗了。

一筆一畫,充滿敬意

大師們,你們這樣的「作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真的欣賞不了。

求求你們了,大師,你們想出名也好,想流芳也罷,只是別再糟蹋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了,那可是我們共同的財富,是所有使用漢字的炎黃子孫共同的寶貴財富。

相關焦點

  • 別糟蹋祖先留下的成語了
    不過,社會在傳播運用這些美麗語彙中,也不時有不和諧音符出現,比如一些既形象又深刻的民間俗語,在詐傳中就走了板、變了調。  試舉幾例。  一則是,「忘八端」成了「王八蛋」。古時,人們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八端」,也被稱為「八德」。如果有人不信守這「八端」,會被戳脊梁骨被罵為「忘八端」。但不知何時起這「忘八端」,竟被傳為「王八蛋」的粗話。
  • 別再糟蹋祖先留下的成語了
    不過,社會在傳播運用這些美麗語彙中,也不時有不和諧音符出現,比如一些既形象又深刻的民間俗語,在詐傳中就走了板、變了調。試舉幾例。一則是,「忘八端」成了「王八蛋」。古時,人們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八端」,也被稱為「八德」。如果有人不信守這「八端」,會被戳脊梁骨被罵為「忘八端」。
  • 語不驚人死不休
    人們評價他的語言是「平易而不通俗,精緻而不雕琢」,讀他的作品中的語言,便是讀到了「京味文化」。  老舍因為他在文學語言上的貢獻,被人們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語言大師」。  其實,錘鍊語言是個古已有之的老話題。「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百鍊成字,千煉成句」,「奇句驚語,必千錘百鍊,而後能成」。杜甫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唐•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背景相當複雜,諸侯國之間都是明槍暗箭的算計,各種鬥心勾角為稱王稱霸不擇手段,殺妻棄子也是常有的事。諸子共百家,你要知道的事:並非是正正好好的一百家名人的言行,其真實的數量更大一百八十九家(不知道為什麼沒寫,應該覺得百家字少省事)。我們經常能夠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醫家等。
  • 清明節上墳磕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你可知道?別到時不知所措
    清明節上墳磕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你可知道?別到時不知所措清明節上墳,這是我國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但凡是上墳必然是一種隆重的儀式。在小編的家鄉,每年上墳,都得不遠千裡的回來進行這一隆重的儀式。既然是祭祀祖宗,那麼就避免不了磕頭。磕頭在我國是非常崇高的禮儀,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磕頭法。清明節上墳磕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你可知道?磕頭源於原始社會一種行為方式,可能是用來表示「屈服」。後來,磕頭上升為一種文化需要,更是一種重要的禮儀。在封建社會,磕頭可以上升到國君的尊重和認同。倘若在封建王朝,見君不拜,那是「欺君之罪」,可能是要砍頭的。
  • 2008年高考英語複習:寫作語不驚人死不休
    天津一中 閆銘  有同學說,作文有什麼,不就是把要求的意思表達出來就好了?你錯了!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讓初一的學生嘗試寫作1999年的高考題,看兩幅圖寫學校的變化,發現他們也都能用他們所掌握的詞彙把變化說清楚。然而他們的分數,如果按照高考標準批改,平均分只有7分多。
  • 男子重金求尿,聲稱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工藝,男子:200元一桶
    導語:男子重金求尿,聲稱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工藝,男子:200元一桶不知道大家對於尿液有什麼樣的認識,在小編看來,尿液最多就是當做植物的肥料,似乎沒有什麼用處了吧,最近在網上出現了一個視頻火了,原來是一個重金求尿的啟示,這個你沒有看過,就是重金求尿液
  • 商家為吸引眼球"糟蹋"漢語 廣告語稀奇古怪
    「不要告訴別人,你的肚子是被我搞大的!」只是我一點兒也笑不出來。這年頭,為了譁眾取寵,為了引人注目,說到底是為了撈取錢財,總有人打起漢字的餿主意。他們視漢語言固有的秩序與語境而不顧,挖空心思玩起了「文字遊戲」,且以此為樂。  遙想唐宋時期,文人們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由此樹起了兩代詩詞大家的不朽旗號,至今無人能夠逾越。春秋變換後的今天,咬文嚼字早已跳出了詩賦或求知的本身,轉而卻陷入娛樂與商業摟腰搭肩的另類時代。
  • 「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句話並不是什麼網絡語言
    只有夜很深了,庭院裡千秋才不在擺動,四周才真正恢復一片寂靜。這裡的「春宵」,其實是指春天的夜晚。一刻呢,是計時單位,常用來比喻時間很短暫。你比如說白居易的《長恨歌》裡就有:「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還有那句:「春宵一刻,萬金難奪。說的都是這個意思:春宵,春天的夜晚,一刻,一個計時單位。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春宵好像變成了專指男女共度或洞房花燭夜了。
  • 俗語:「不求到處人情好,不飲隨他酒價高」,老祖宗經驗之談
    這些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不僅可以發人深省、引人深思,同時也道出了人生冷暖、世態炎涼。比如這句俗語:「不求到處人情好,不飲隨他酒價高」,就給出了我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如果你能夠細細品味,就會知道這確實是我們老祖宗經驗之談啊!
  • 煙臺「神醫大師」能求雨闢邪 門口供奉財神爺與招財貓
    除了求雨,孫大師自稱還能求財:「他們賭錢我都給他們弄,一個女的一年到頭什麼都不幹,專門賭錢,賭十次能贏一次,全都是輸,然後您幫她看了看,我告訴她怎麼個弄法,告訴了她口訣,這口訣多了沒用,我能讓你整天賭整天贏,就好用四天,就好用四天。施法了,贏了四天,好一個贏,這個女的也不夠意思,她來告訴我贏了,也沒給我答謝佛,又來求我,我再沒給弄。」  敢質疑?
  • 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什麼時候寫的?出自哪首詩?
    通讀全詩後,你會發現,其實這首詩並不是圍繞著江水寫的,而是寫杜甫在看到江如海勢後,內心產生的感悟。"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我是一個性情古怪的人,沉溺於美好的詩句,如果我不能寫出驚人之語,那麼我到死也不會罷休。
  • 唐朝才女魚玄機:糟蹋男人被判死刑,死前不喊冤,只留一遺言
    但是,中國歷史幾千年,在這漫長的歷史時光中,總會有那麼些特殊的,不符合時代的女性誕生。而且,這類女性不是大德大善、大淫大惡,兩極分化非常明顯。魚玄機,字幼微,唐朝著名女詩人,其人五歲背詩,七歲寫詩,十二歲名滿長安,被人稱為「詩童」。可惜,她生在了一個錯誤的時代,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漂亮、有才,卻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女子,她的人生註定了只能以悲劇收場。
  • 廢名|「語不驚人死不休」:讀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說他作詩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語不驚人死不休」,不光是「語」的問題,同時包含了「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的問題,而首先是要思想感情飽滿。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傳達給人,就要有一枝熟練的筆,否則就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古今中外所有的傑作都是如此。杜甫是屬於那些最用功的人中的一個,因此他的成績顯著。又是他說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朋友別糟蹋東西了,教你正確吃法!
    朋友別糟蹋東西了,教你正確吃法!天氣炎熱,白天都不願意出門,到了晚上氣溫下去以後邀上三五好友,啤酒配小龍蝦真的是美滋滋,經常聽到有人說沒有吃過小龍蝦的夏天是不完整的,這句話足以彰顯出小龍蝦對於吃貨心中的地位了,可是你真的會吃嗎?我們常見的吃小龍蝦都是只能吃蝦尾,除了蝦尾的部位,其他都扔了。
  • 這3條老祖宗留下的「家規」,一定要交給孩子,別被人說沒教養
    「國不可一日無法,家不可一日無歸」,規矩對於社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能夠生活在和諧的社會中,是因為國家有法制,能夠幸福的在學校中學習,是因為學校有規章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家規,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交給孩子,別在長大後被人說成沒教養。
  • 說幾個你不知道的好成語,別錯過~ | 小胖聊成語
    這個成語最初是指古時候在暴政下,老百姓整年在外服勞役,對父母的病痛,乃至老死都不能照料而發出的悲哀。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蓼莪》,原文是:「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如今,大部分人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本該是母慈子孝的,卻有很多人落得個哀哀父母。多陪陪父母,將來不會後悔,別找藉口,只是你還沒意識到他們的重要。
  • 老祖宗留下「天規」,不懂人情世故,牢記三句話,早晚遠離是非!
    老祖宗留下「天規」,不懂人情世故,牢記這三句話,早晚遠離是非!文/處世大絕學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這是古訓,先人早就強調了「做人為先」的重要性。老祖宗留下「天規」,不懂人情世故,牢記三句話,早晚遠離是非!一、未能植己,何以耘人身處浮躁之世,要想堅持一點什麼真的很難。周遭的人與事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每個人似乎都被世俗的鞭子抽趕著往前衝。
  • 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木工工具 你還認識幾樣?
    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無窮的知識和財富,但有很多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已經被我們「拋棄」和遺忘。古時候老祖宗沒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確能製作出一件件完美的木質工藝。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木質工藝品是怎麼做出來的?需要用到那些工具呢?說到古代製作木質品的老工具可能許多小夥伴們都沒有見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 剛好小編的爺爺是個老木匠,留下了零零散散不完整的木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