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期,關於各路書法人物的報導一波又一波,你方唱罷我登場,有「射書」、「盲書」、「亂書」等上得了臺面的書法大師,也有二十年如一日堅持寫字的農村大媽,更有街頭以非正常人姿勢握筆賣字的身殘志堅人士。而我等普通人在這熱熱鬧鬧的氛圍裡有厭倦的,有敬佩的,也有怒懟的。圈裡圈外,你呼我應,好不熱鬧。
「書」,其中一個解釋就是「寫字」。「書法」自然就是「寫字的方法」了,所以不管是毛筆也好,鋼筆也罷,用其「書法」寫出來的就必須是「字」,既然是「字」,也就必須大部分人都認識,否則就叫「天書鬼符」了。不但大部分人認識,而且或蒼勁有力,或圓潤舒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才是大家公認的好書法。《蘭亭序》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因為其中每個字不但筆畫清晰,字體勻稱,而且筆鋒剛勁又不乏圓潤,使人看了舒暢無比,所以後人才給王羲之冠以「書聖」之冕。歐、顏、柳、趙傳頌至今,是因為他們的字不但美,而且美的各有特色,方引後人爭相摹、仿。幾千年的沉澱、積累,老祖宗留下來的字字是精華。
再看現在有些大師,他們的書法功底可能確實非常人能比,各種榮譽、光環早已「映帶左右」,但不知是厭倦了傳統的書法,還是水平再無法提高又不甘做默默沉舟,反正讓人認識的字不寫,傳統的工具不用,標新立異,花樣翻新,「字」不驚人死不休。估計再過若干年,自己寫的字恐怕連自己都不認識了。一筆一畫,不是藏鋒其中,而是露浮躁功利於外,譁眾取寵間,徒留笑耳。
大師們,不要說農村大媽和街頭銜筆而書的殘疾人士的字毫無美感,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她們的字不僅外表看著舒服,更在於我們能感受到她們是用心在寫,用毅力在寫,用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在寫。一筆一畫,踏踏實實。她們身上的那份執著和對老祖宗的尊敬,才真的是「顏筋柳骨」,比起「龍飛鳳舞」的浮躁和張揚,誰的字最有美感?不要再自己給自己封什麼「書聖」了,也不要自詡為「中國書法第一大師」了,你們自己玩可以,別再拿出來炫了,作為一個戲外人的我都出汗了。
大師們,你們這樣的「作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真的欣賞不了。
求求你們了,大師,你們想出名也好,想流芳也罷,只是別再糟蹋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了,那可是我們共同的財富,是所有使用漢字的炎黃子孫共同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