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8日召開的2020騰訊風雲演講年會上,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分享了人口、勞動力和老齡化議題。他預計,中國人口將在「十四五」時期陷入負增長,而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已於2010年見頂,預計2050年將比2019年減少23%。
任澤平稱,中國的老齡化、少子化挑戰臨近,將成為未來中國一個最大的灰犀牛之一,「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到來,放開單獨二胎和全面放開二胎效果均不及預期,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為此任澤平建議,應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並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
為什麼人口老齡化如此重要?放開生育又如此緊迫?任澤平分享了他的一些研究成果:
首先,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在加速到來。中國最大的人口紅利來源是1962年到1976年出生的這一批嬰兒潮,過去經濟的高增長,就是因為這一批人在年輕的時候幹出來的。
但是問題也來了,現在這批人開始進入老齡化,1962年出生的,今年是58歲,明年59歲,也就是再過一兩年,將逐步開始退出勞動力市場。
任澤平稱,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規模是前所未有的,這跟過去的生育政策有很大的關係。2022年,中國將會進入深度老齡化的社會,老年人口佔14%;到2033年,進入老齡人口佔22%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後大約在2060年,老齡化的比重將達35%,這意味著,在2060年,每三個中國人裡面就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
而發達國家,比如歐洲、日本、美國,它們的老齡化是漸漸地到來,從趨勢來看,發達國家從老齡化過渡到深度老齡化,都用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而中國從老齡化到深度老齡化只用20年,所以我們老齡化的速度是加速的。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未富先老現象。2019年,中國老齡化的比重是12.6%,美、日、韓這些發達的經濟體,他們到達12.6%老齡化水平時,人均GDP大約是2.4萬美元,而中國去年人均GDP只有1萬美元。
所以,從全球來看,中國老齡化的水平已經比較高,而且這個速度還在加快。任澤平稱,面對撲面而來的老齡化的社會、老齡化的挑戰,可我們的生育政策還沒有作出調整,而且對於放開生育政策,意見分歧非常大。
前幾年,中國放開了二胎政策,結果生育效果大幅不如預期,2019年甚至出現了出生人口再度的下降。這裡有一個很大的挑戰,是主力的育齡婦女在大幅減少,15到49歲的育齡婦女在過去這幾年,都是以每年五、六百萬的速度在減少。我們預計到2030年,出生人口將進一步下降不到1100萬,這已經無法保證代際的平衡。
任澤平認為,如果現在不作出生育政策的改變,據其推測,到了「十四五」時期,人口將會陷入負增長,到2050年左右,中國人口總量將急劇萎縮,到2100年,將會從14億降到8億,佔全球人口的比重也將會從19%下滑到7%。
人口的減少,直接的影響就是讓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因為勞動力人口的比例見頂以後,這幾年已經看到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GDP增速從10%以上降到了大約5%左右。
此外,人口紅利消失以後,勞動力成本上升,投資儲蓄率下降,社會撫養負擔的加重,未來政府債務和社保的壓力都會趨於上升,這都是未來可能要面臨的挑戰。
因此,任澤平也認為,現在是該作出政策調整的時候了,人口的問題非常重要,已經到了關鍵調整的時點。
其建議,首先要儘快全面放開並且鼓勵生育,讓生育的自主權回歸家庭,加快構建生育的支撐體系,比如說個稅的抵扣、經濟的補貼,還有包括加大生育的託育服務供給,完善女性就業渠道的保障,加大教育、醫療、社保的投入等。
其次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打造高質量的為老年人服務的整個體系,建設老年友好性的社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