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史,人類文明璀璨無比,有著數不盡的文化瑰寶。
在人類繁衍和進化的過程中,起源於人類早期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數學開始步入歷史舞臺。史前人類用數學來識別抽象事物的數量。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數學開始對稅收和貿易進行相關的計算。16世紀,數學、三角學等早期數學開始出現。數學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擴展和發展,直到現在。
清末,中國派出大批留學生赴歐美等國學習,其中許多人主修數學。民國成立後,華羅庚、蘇步青、陳省身等一大批傑出的數學家成為代表。新中國成立後,人們逐漸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高等學校開設了專門的數學學科。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在我國眾多大學中,北京大學的數學專業必須是第一位的。
作為第一大學的第一系,北京大學數學學院一直是北京大學的王牌專業,也是全國數學競賽的王宮。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成立幾十年來,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湧現出了所謂的「黃金一代」驕子。遺憾的是,「黃金一代」中有四個人才放棄了在祖國做研究,去了美國做研究。
他們是在麻省理工任教的徐晨陽和雲志偉,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張偉和在西北大學任教的朱新文。其中徐晨陽是北京大學數學學院1999級本科生,其餘三人均為2000級本科生。作為能進入北大數學學院的尖子生,他們曾經是奧運會選手、國家集訓隊隊員等。進入北大後,這4人與當時的劉若川、袁欣宜、肖亮等人一起被稱為數學學院的「黃金一代」。
這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都是在北大完成學業後選擇出國深造的。然而,在他們學習了更多的前沿數學理論之後,沒有人選擇回國發展,都留在了國外。其中,師兄徐晨陽於2012年回國,在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任教。遺憾的是,在中國工作6年後,這位來自北京大學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選擇出國,現在在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任教。
這些國家精心培養的數學人才並沒有像普通人想像的那樣留在中國。也許國外的研究環境比較發達,比較進步。也許這只是他們暫時的選擇,但上班是個人的自由。即使面對這些高端人才的流失,我們也不多說,只嘆息一聲。數學作為一切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高端技術人才的不斷流失,勢必對我國科學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北大四位前數學人才的選擇確實令人驚嘆。
很多人會想,作為一種普通的、看得見的數學,在國家層面會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嗎?答案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國家的發展質量往往與國內數學發展水平有很大關係。可以說,數學強國等於世界強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在社會科學中起著主導和支柱作用。從中國的國情來看,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在數學領域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彌補自身的不足,促進數學的發展自然有賴於國內優秀數學家的貢獻。
北京大學數學「黃金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