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的發展,給建築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其中以知識和技術為主高附加值的產業服務發展迅速。這一背景下,建築企業要實現建築業和服務業的整合,就需要通過引進供應鏈先進管理經驗,結合自有資源構建企業適用的高效服務供應鏈管理體系,系統科學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企業概況
上海建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10月1日,為上海建工集團全資子公司,是一家建築領域從事電子商務服務、產業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廣告設計的網際網路企業,註冊資本1億元,公司探索和發展「建築+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全力打造「營造商」——建築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致力於構建互聯化、集成化、數位化、智能化的行業全新生態圈。
公司運營著四大業務平臺:營造商招投標平臺如圖1所示;營造商專業化商城如圖2所示;商旅平臺如圖3所示;數據服務平臺如圖4所示。
招投標平臺已實現建築領域採購業務全覆蓋,為用戶提供在線採購一站式服務。專業化商城作為企業電商化的重要載體,提供非生產性辦公物資和建築輔料的供應,幫助建築企業規範碎片式採購。商旅開發了集差旅審批、預訂、對帳、報銷於一體的管理平臺,旨在規範履職待遇、統一差旅標準並有效執行,實現財務標準化管理。數據服務平臺將海量數據進行深入加工處理後形成有效數據分析模型,並以圖表形式直觀傳遞信息,滿足管理人員實時監控、經營決策、風險預警防範等管理需求。
公司下屬3家全資子公司,上海興裕貿易有限公司、上海興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興堯商旅服務有限公司。興裕公司主要從事辦公用品、安全勞保用品、建築類專業化物資等貿易業務,在配合建築業大市場、大流通、大融合的基礎上,以發展規範化貿易體系為目標,組織和開展建築行業的採購貿易活動。興舜公司主要經營軟體開發、技術諮詢、信息數據服務等業務,為建築行業各企業提供關聯性強、特徵性強、生命力強的信息化解決方案。興堯公司通過線上商旅服務最大限度簡化原有的差旅審批、報銷、記帳統計等工作流程,大幅度減少工作量,提高結算效率和準確率,使商旅出行更輕鬆便捷。
2.對供應鏈管理理論的運用思考
建築行業供應鏈是一個系統,是由不同的企業和部門參與構成複雜的網絡,涉及面廣,供應鏈的不同環節往往具有不同甚至是相互衝突的目標。同時,建築行業施工周期長的特點使得其供應鏈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在施工期間不可預見性問題多,受環境影響大,供應鏈關係及參與方的能力都會隨著時間不斷的變化,所以建築施工供應鏈的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衝突,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做好供應鏈管理,從而協調解決這些問題。
2.1推進信息技術與供應鏈管理深度融合
2016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綱要為建築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建築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將在建築行業中深度融合併廣泛運用,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將實現建築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建築企業應該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快部署互聯化、集成化、數位化、智能化的行業生態圈建設,將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和信息化融為一體,把信息互聯技術應用於企業供應鏈管理實踐,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模式大力發展「建築+網際網路」,實現整合供應鏈、聯通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戰略目標。
2.2制定精益化供應鏈管理策略
精益即高增長、高周轉、高收益,要提高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企業需要找準自己在供應鏈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確企業定位後制定與之匹配的發展戰略。精益化供應鏈管理策略是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對供應鏈精益化管理進行整體規劃,是企業供應鏈管理理念的高度體現。
企業在制定供應鏈管理策略時應著重關注以下幾點:一是要明確精益化供應鏈管理目標,將供應鏈管理和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效率、成本效益結合考慮;二是建立精益化供應鏈管理績效指標,確保精益供應鏈管理帶來的效益可以量化、可見以及可匯報,注重建立並追蹤損益、周轉率、數據準確性、營業利潤等關鍵指標;三是建立供應鏈管理工具,通過需求管理工具分析歷史數據、結合未來因素影響實現需求預測,通過成本分析工具分析各環節的成本明細從而計算出接近真實成本的價格,供企業分析分供商的報價合理性;四是制定標準的分供商管理流程,從制度上保證不會為人員變動而導致公司的精益供應鏈管理戰略方向發生變化。
2.3建立有效供應鏈戰略合作聯盟
供應鏈戰略合作聯盟是指在同一條供應鏈中參與者之間形成的合作夥伴關係,供應鏈各節點上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從而獲得了新的綜合優勢。這種合作聯盟是核心企業對供應鏈上戰略資源的整合,融合了供應鏈與戰略聯盟的優點,適應了現代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特點。在愈演愈烈的競爭形勢下,建築行業採購模式必將由傳統的項目單元分散採購向集團化的集中採購轉變,由按項目需求採購向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戰略性採購和反向定製發展。在此背景下,傳統建築企業需要摒棄傳統的競爭觀念,重視組建戰略聯盟,與分供商、服務商之間建立戰略性、長期且穩定的合作夥伴關係。從而達到各環節參與者目標明確統一、能力整合提升的效果,保證供應鏈的高效運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3.供應鏈管理的探索與應用
3.1實現平臺信息全局共享
公司運營的營造商招投標平臺、專業化商城和商旅平臺注重數據的採集和運用,三大平臺匯集了集團內部施工生產、辦公和商旅的全流程信息,通過關鍵信息分級開放和獲取的權限設置,可實現在整個供應鏈各節點信息的傳遞與共享,將避免因信息不暢而導致的經營決策失誤等問題。
同時,大數據分析平臺將數據採集、存儲、分析運算等工作與可視化大屏技術結合,與另外三大平臺數據對接實時更新,通過挖掘提煉出其他平臺的註冊、交易等數據把零散的數據前端化以更直觀的方式顯示,服務上海建工內部企業供其決策參考,同時,助力上海建工黨風廉政建設,運用制度加科技推動陽光採購。
3.2建立分供商黑名單管理制度
加強風險防控的一個關鍵點即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平臺在分供商初期註冊階段即嚴格把關,要求分供商在網站上傳營業執照、審計報告及專業分包資質等相關文件正本,規範分供商準入。同時,公司研發部自主搭建分供商管理系統,並建立完善分供商註冊審核機制,有審核人員逐一在五大政府網站上查詢分供商信用信息情況,將查詢情況錄入分供商管理系統中,建立分供商黑名單制度。以大數據為支撐來建設信用體系,幫助各子集團公司加強對分供商的管理,解決建築市場中分供商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和誠信短板問題,更好地實現上海建工內部「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目標。
3.3規範物資編碼和採購秩序
建築行業的物資編碼是企業物資信息唯一性的標識符,是公司物資管理系統的基礎和運行的基礎,亦是大資料庫建立的基礎。平臺在對全集團生產經營物資整理、歸類、統一、簡化的基礎上建立了標準的物資編碼庫,有助於理順信息化建設的思路、提高物資管理水平,也對後續打通企業間信息孤島實現信息整合和陽光採購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為規範採購秩序,提高大數據的有效性,平臺統一制訂了招標文件、評標報告等範本供各單位選擇。範本是規範招標採購活動的基礎性文件,範本的使用將有助於採購活動公平公正、順利的實施。通過走訪調研各子集團公司業務情況,平臺設置了統一的工程計價規則,並區分物資、分包和服務業務設置了多種報價模板,以期通過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推進採購規範化管理,有效提高標準化程度。
3.4搭建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
供應鏈協同,並不是簡單的信息交換和共享,而是需要在整個供應鏈全體成員之間建立一種公平公正的利益共享與風險分擔的機制。這要求企業搭建遵守共同標準的信息平臺,通過平臺收集並感知各種信息,發送到應用層供其分析決策。
在網際網路催化下,各個行業都在面臨變革不創新,為了讓企業未來更輕鬆地應對市場和業務的轉型,搭建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的必要性不容置疑。營造商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平臺分為了四大子平臺,包括營造商招投標平臺、營造商專業化商城平臺、商旅服務平臺和數據服務平臺。營造商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不同的用戶完成註冊後可以登陸進入自己企業相應的協同管理平臺子系統模塊進行交易操作,構造競爭優勢群、追求價值鏈優勢。
4.企業未來供應鏈管理發展構想
4.1逐步構建供應鏈金融體系
隨著建築行業集採戰略的逐步深入,相關企業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物資集中採購體系,為進一步提高集中採購的規模、發揮其優勢,積極推動供應鏈金融體系建設將對解決企業規模擴張中所面臨的資金難題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供應鏈金融體系主要是由交易參與者、供應鏈管理特性及金融功能三部分組成的多方權責關係體系。供應鏈金融體系的運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轉嫁給採購單位。因此,平臺首先有必要對現有的分供商準入機制進行完善,從源頭上控制分供商管理風險。
通過實施供商分級管理機制和評價考核機制提升分供商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及信息化水平,幫助採購單位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其次,必須加快信用技術創新,提高供應鏈融資平臺的應用水平。在平臺原有融資徵信服務的基礎上,融合「網際網路+產業鏈+金融」,藉助區塊鏈技術將資金端與資產端通過供應鏈融資平臺緊密聯繫起來,為供應鏈企業提供全線上化的應收帳款融資、票據融資、數位化可流轉應收帳款融資等融資服務。
4.2不斷加強供應鏈風險防控
供應鏈金融的目標是通過金融促進產業有序高效的發展,但相對其他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因涉及企業較多、層面較廣,導致防範難度較大。為規避供應鏈風險,需要企業提高風險意識和構建風險預測機制,運用科學的辦法對供應鏈風險進行分析評估。首先,平臺可通過引進區塊鏈技術為資金方提供企業貿易真實性監控和防偽追溯服務,滿足資金方貸前貸後管理、風控管理等需求。其次,可以通過引入兩個及以上的分供商設計多頭供應鏈,使分供商間形成有效競爭、發揮供應鏈協同運作的效率,從而讓供應鏈更具柔韌性。
5.結語
本文基於供應鏈系統化的頂層優化設計,嘗試討論了以供應鏈管理體系為抓手,逐步完善了供應鏈上的信用歸集管理、信用流轉和信用變現機制。致力於將供應鏈、服務鏈和金融鏈融合構建建築行業智能產業鏈生態圈,規範採購行為和優化財務資源配置,從而提高供應鏈管理效效率,提升供應鏈上採購單位結算負債向金融負債的轉移的質量,從根本上探索解決制約建築企業發展的瓶頸。
撰稿:陸 鶯,上海建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轉自《中國高新科技》雜誌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