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好壞不是天生的,父母的疏導很重要,別總抑制他們發脾氣

2020-10-11 溫柔虎爸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鬧脾氣,是很多父母育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許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鬧脾氣就是脾氣很壞,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脾氣好壞就是天生的。


孩子脾氣好壞不是天生的,父母的疏導很重要


寶媽周月的兒子已經3歲了,在周月看來,自己的孩子脾氣很壞,平時稍微有點不順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鬧。比如假期帶孩子出門的時候,他沒能戴上自己最喜歡的小帽子,然後鬧著不肯出門。

婆婆開玩笑說,孩子的臭脾氣肯定是遺傳了爸爸,他爸爸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壞脾氣,現在都沒有改正,這是天生的沒辦法。不過周月並不這麼認為,她專門去請教了幼兒園的老師。老師說:"沒有哪個人的脾氣是天生的,你家孩子這樣,應該是進入敏感期了,所以才愛鬧脾氣。"

後來,周月根據老師的建議,在家裡多讓著孩子,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也就不和他計較了。慢慢地,寶媽周月發現孩子的脾氣好像變好了一點,不開心的時候會和爸爸媽媽說,而不是自顧自地發脾氣不理人。


其實,孩子脾氣好壞不是天生的。有的孩子之所以脾氣很壞,也許和父母有關。有的父母看見孩子發脾氣,總是抑制他們發脾氣。殊不知孩子小時候有脾氣是正常的,父母總是盲目抑制孩子發脾氣,甚至"以暴制暴",這都可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比如導致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

為什麼孩子有脾氣是正常的?


根據醫學研究,人體的情緒和大腦的兩個部位有關,一個是杏仁核,另一個前額葉。因為杏仁核在孩子出生以前就發育完善了,所以孩子出生以後,情緒的控制和管理,主要依靠前額葉。


前額葉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才開始發育,這個時期的孩子能意識到情緒的存在,能感受和表達。但是卻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再加上語言能力有限,孩子急於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時,容易演變成發脾氣。


所以說,孩子有脾氣是正常的,父母可不能盲目抑制和阻止。正如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說的一樣:"父母應該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正常的,阻止才是不正常。"

父母盲目抑制孩子發脾氣的影響:


①影響孩子的性格發育


"發脾氣"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的事情。因為對於半大的孩子而言,他們一開始並不知道發脾氣是不好的行為,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而如果父母抑制他們發脾氣,甚至是通過打罵的方式,阻止孩子發脾氣,其中的影響很大。


因為經常被父母責罵,導致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有不滿的情緒就憋在肚子裡,慢慢地形成內向的性格,不愛言語,表現得很孤僻。

②導致孩子變得叛逆


當父母採取抑制孩子發脾氣的方式,可能會導致另一個結果。因為長期被父母抑制自己的脾氣,孩子會慢慢變得叛逆。尤其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獨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


當父母採取比較偏激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亂發脾氣時,他們的想法大多是"我為什麼要聽你的"。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專門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就變得越來越壞。

③影響親子關係


這個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孩子因為"發脾氣"的問題,和父母產生了矛盾,那麼可能會影響到親子關係。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得不到發洩,父母不理解自己;而父母覺得孩子愛鬧脾氣,動不動就哭鬧,矛盾就越來越深。

父母要懂得正確地處理孩子的脾氣


當父母對孩子"發脾氣"時的處理方式錯了,就不要嫌棄孩子的脾氣變壞了。孩子脾氣好壞不是天生的,而是和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係,尤其是和父母有關係。因此,父母怎麼去處理孩子的"脾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脾氣的好壞。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說:孩子的脾氣自我發展的一部,因此,家長不要盲目地抑制孩子發脾氣,而是要做有效的情緒疏導。中國也有一句老話叫做"堵不如疏",所以父母學會疏導孩子,助娃養成好脾氣。以下幾點不妨看一下:

①尊重、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在某一個年齡階段喜歡鬧脾氣,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應該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一味地抑制或者是逼迫孩子認錯。


美國心理治療師Jenise Harmon曾說:若孩子不是主動道歉,這樣的認錯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表達方式有錯,畢竟他們還不懂。


但是當父母表達出自己的尊重時,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和關愛的。這個時候才更樂意聽從父母的教育,才能慢慢意識到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是錯的,然後才能加以改正。

②找到孩子生氣的根源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生氣,他們生氣大多是有原因的。如果孩子生氣的原因合情合理,父母又何必責怪他們呢?想要培養孩子的好脾氣,父母應該要找到孩子生氣的根源。比如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他們的玩具被父母放到了其他位置而生氣。


找到根源,對症下藥。這才是父母處理孩子"發脾氣"的好辦法。而不是粗暴地呵斥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到父母的暴脾氣。

③轉移注意力,保持冷靜


想要更好地引導孩子養成好脾氣,父母就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難免會上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不妨嘗試一下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和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另外的事情上去。


這樣可以保證父母自己和孩子都能夠冷靜下來,然後再進行溝通交流,效果會好很多。


今日互動話題:孩子發脾氣了,你會怎麼做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
    導讀: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脾氣差不是天生的,壞脾氣背後是有一個不會做情緒疏導的父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的脾氣,影響孩子的一生
    她經常給孩子講生動有趣的故事,陪孩子研究如何適度玩耍,鼓勵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情,發現孩子缺點時會提出批評。當她想發脾氣時,選擇用筆寫在紙上,慢慢地控制情緒,而不是發洩在孩子身上。優秀的孩子,身後是好脾氣的父母,給他們提供安心舒適的成長環境。
  • 孩子發脾氣就是壞事?正確看待發脾氣,讓暴脾氣小孩偃旗息鼓
    媽媽不答應,孩子馬上就趴到地上連滾帶爬地哭,好說歹說都不行。如果旁邊有老人,那就更糟糕了。和媽媽唱反調的來了:「我出錢,給孩子買!」 。一個哭著、一個不讓買、一個拉扯著,混亂場面一發不可收拾。有時候,我們也十分的頭疼,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鬧情緒。甚至把發脾氣當成達到目標的重要手段。好像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壞脾氣?
  • 孩子用脾氣「威脅父母」,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柔能克剛,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疼愛,重視和理解;他們希望的是能給他們安全感,可以跟他們講道理,尊重他們的父母;而不是命令他們、指責他們、強迫他們的家長。孩子對你發脾氣,是因為他跟你的想法不一樣,他要表達;他的道理沒那麼多,所以他就通過幾句簡單的話來反駁,再不行就發脾氣,再不行就威脅;而父母,要做的,是先順孩子的脾氣,再講道理,再分析說利害關係。
  •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為人父母遇到最難過的坎是什麼呢?莫過於撒潑打滾、發脾氣的時候了吧。面對這種情形我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束手無策,孩子小的時候有些甚至威逼恐嚇、武力解決。當孩子長大了,發洩自己的情緒時,有些家長會說:「翅膀硬了是吧,說你兩句還不開心,」他們甚至會覺得孩子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 為什麼孩子脾氣暴躁易發怒?父母影響很重要!
    在人們眼中,孩子都是小可愛,小天使…不…有的孩子是小惡魔,性格暴躁易發怒抓狂的小惡魔。他們性格頑劣暴躁、舉止粗魯、一點小事就能點起炸藥包。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是一朵溫柔的花,而有的孩子則像一點就著的炸藥包呢?
  •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淘氣,而是父母的脾氣
    發脾氣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最大死敵,父母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參加一個繪畫比賽。在眾多參賽的家庭中看到了這一幕,一位母親因為孩子在這次繪畫過程中表現不是非常理想,就當著眾人的面訓斥孩子,看到孩子那因害怕而低頭哭泣的背景,看著真讓人難受。
  •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正視孩子的「壞脾氣」,讓家長輕鬆應對
    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孩子從兩三歲開始,他們就開始擁有了自我的意識和獨立性。遇到不如願的時候,就會發脾氣。發脾氣實際上是孩子正在成長的獨立意識的信號。任何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孩子也不例外。其實,孩子從一出生就有了情緒反應,而發脾氣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 孩子的一切「壞脾氣」都在向父母求助
    其實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不能夠歸因為脾氣不好,因為孩子在跟同學相處的時候,打遊戲的時候,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可有耐心了。那為什麼性格不是特別暴躁的孩子,卻總喜歡跟父母發脾氣呢?其實孩子的脾氣大跟孩子沒有關係,這主要是父母的控制欲太強,侵佔了孩子自己的獨立意願,為了證明自己的獨立意願是正確的,孩子就開始反抗,開始發脾氣或者與父母作對,因為管的太多,父母參與進來,讓孩子覺得是在「監視」自己,孩子自然會厭煩。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別急著「以暴制暴」,處理方式要溫和
    高情商的父母,他們的處理方式其實要更加溫和而有力。父母對小寶的這個性子十分頭疼,每次小寶發脾氣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都會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同而產生爭吵。爸爸認為小寶這樣的脾氣就該「以暴制暴」,大道理和孩子說了沒用,只有打一頓才能夠讓孩子聽話。
  • 父母脾氣的好壞,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為什麼不要發脾氣?1.一分脾氣七分害。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 胡可一句話拯救二胎媽媽:孩子發脾氣,父母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6歲以前的孩子,腦部發育還不成熟,一旦被情緒控制,很難用理智去控制行為,用意志去克制怒火。不是孩子不想停,而是做不到。某育兒節目中,5歲男孩小花吃飯時突然大發脾氣,又是把枕頭扔地上使勁地踩,然後躲在門後嚎啕大哭,誰勸都沒用。看到鬧脾氣的孩子,父母第一時間選擇冷處理。爸爸轉頭就走,媽媽也在一邊冷冷地看著。「你別再鬧了。」
  • 如何阻止孩子發脾氣?控制情緒家長可以這樣教
    孩子的臉三月的天,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是他們天真可愛的特點,但同時也是令家長頭疼的問題。孩子發脾氣儘管不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失,但儘早學會控制脾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性格雖然是天生,但情緒的表現方式卻是孩子通過後天模仿習得的,如果家長動不動就摔摔打打,破口大罵,那麼耳濡目染之後的孩子同樣也會經常以不好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 早期教育很重要,三歲叛逆期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三歲叛逆期早期教育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好脾氣。所有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問題上,都會遇到相識的問題,那就是哭鬧,孩子嬰兒時期,因為餓了,困了,尿了,肚子疼等各種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都會哭鬧,讓我們疲於應付,還而哭鬧,就像家常便飯,父母做任何不滿意的事情
  • 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試試"共生效應",讓孩子擺脫臭脾氣泥潭
    你是不知道,他發起脾氣來,孩子他爸都招架不住!"而一開始的時候小麗也是選擇好言相勸,哄著孩子冷靜下來,但是效果並不是那麼的立竿見影,後面孩子的脾氣性子也越來越難以捉摸,動不動就會發脾氣,這個情況真的是讓做家長非常苦惱。當孩子軟硬不吃,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家長遇到這樣的狀況,想必也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 孩子隨意發脾氣,情緒管理能力差,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1.家長給慣的大部分愛發脾氣的孩子都是家長給慣的,現在由於生活條件變好了,家長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給予孩子,現在的孩子擁有最好的資源,但是他們的脾氣也成了最難伺候的。這些孩子要求往往非常高,但是家長總是不知疲倦的一一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是因為這樣才導致他們的性格非常驕縱,當面對自己不滿意的狀況時就會亂發脾氣。
  • 教育孩子的最大錯誤,就是父母的脾氣
    一分脾氣七分害!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 孩子發脾氣也分好壞?正確看待發脾氣,家長應該這樣做
    因為他們始終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問題,找不到宣洩的出口。因此,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才表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孩子常常出現情緒失控發脾氣,這是因為他們的右腦(情緒)佔主導,而上層大腦(理性)還處於發育中。
  • 生肖決定了女人脾氣好壞,以下屬相脾氣暴躁如同河東獅,但卻旺夫
    生肖決定了女人脾氣好壞,以下屬相脾氣暴躁如同河東獅,但卻旺夫不同生肖的人性格和性情不同,有的人天生易怒,像河東獅,但有的人天生沒有脾氣,總是給大家看自己最溫柔的一面。今天的小編從屬相的角度和大家共享,女性是什麼,脾氣是什麼,一起看看吧!
  • 孩子脾氣大控制不住怎麼辦?這不是天性,父母要懂得循循善誘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不少父母漸漸發現以前乖巧聽話的孩子變得不再那麼乖巧,反而擁有非常大的脾氣,甚至有時候都控制不住。但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所以父母要懂得循循善誘,引導孩子採用正確的方式。所以父母可以採用以下三個方式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發洩情緒權利孩子天生是很敏感且脆弱的,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摔東西發脾氣的時候,應該知道孩子是受到了很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