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一位眾所周知的女皇帝,她便是武則天。武則天的傳奇一生,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故事,而其中最為讓人驚訝的事情,則是武則天曾經造了19個字。當初人們在河南省的新安縣的唐代志石中,總共發現了154塊武則天時代的志石,讓其中的18個字得到了考證。
而剩下的一個字,還有著一段故事,相傳在當年幽州的時候,有了一位書生為了讓武則天高興。便建議將「國」字中的 「或」改成「武」。因為「或」與疑惑的「惑」同音,對於武則天的天下有不利之勢。不僅如此,武還是國姓,這樣便順應了天意,也能增運勢上保佑我大武周的江山。武則天看了後十分的開心,便昭告天下將「國」字中的 「或」改成「武」。而在這之後則又有人上薦書認為將武放在一個框架中,有被困的意思,可謂是十分的不吉利,武則天聽後又立馬下令讓全國停用這個字。
對此就有人說,武則天造字只不過是一時的頭腦發熱,只是在原來字上加以改造,並沒有太多新奇的東西,反而將這些簡單的漢字變的越加複雜了。但是武則天傳奇的一生,就足以說明她的智商與遠見。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其能成功的當上帝王,足以見得她身上的一些魄力與才識。所以武則天之所以會造字,這是因為她想向天下,來展示自己的博學才識,同時也想讓世人,記載她千萬年,使其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而在實際上,武則天所做的事也並非像他人說的那般無用。其在記帳的方面所做出的貢獻還是有目共睹的。當初的記帳方式還不是用的大家熟知的「壹、貳………」,所以大多官員對於帳務都容易貪汙。篡改事件多而引發了很多不必要的糾紛,所以武則天上任之後,便要求並下令全國的官員們記帳使用「壹、貳、三、肆、伍、陸、桼、捌、玖、拾、陌、阡、卍(wan)」。這樣一來,全國上下就難以通過串改帳目而私自牟利了。這使得當時全國上下的貪汙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
再後來,武則天首創的這一記帳規定,就一直沿用了下來。後來明朝朱元璋將武則天的這一計帳方法進行了更改還後面幾位我們不熟知三個的改成了百千萬,然後一直沿用至今。我們今天大多數常見的計算方法,便是由此誕生而來。可以說這些都是武則天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