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漢字從"學造漢字"開始!武則天造字的創意啟示

2021-02-09 2049世界聯合書局

武則天造字的創意啟示

學習漢字從"學造漢字"開始!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本節音頻

▲ 長按二維碼收看完整講座視頻

學漢字的最佳方法是"學著造漢字",

按照"六書"的造字法則,

創造屬於自己的專享漢字,

掌握隱藏在漢字中的"創意密碼"

本節課原標題:武則天造字的創意啟示——學習漢字從"學造漢字"開始!200420 

2020年4月15日,疫情爆發後首次出行便是洛陽,在老城區又見武則天明堂。2019年7月21日在明堂報告廳,做了題為《破譯河洛密碼·創意城市復興》的主題報告。明堂是紫微城的正殿,稱「萬象神宮」,是唐神都洛陽地標建築。

在明堂的展廳中,觀眾可了解武則天時期的歷史成就,其中,關於"則天造字"有個專區。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個女皇帝,她曾為自己造了「曌」字,它還讓自己的堂外甥宗秦客創造了「則天文字」,這都是"很創意"的大手筆!

武則天究竟造了多少字,典籍記載不詳細,歷代說法不一。考古發現,在大周時期的墓誌上共發現了武則天造的二十個字。為了便於記住,還曾有人編了二十字歌:「天地日月星,載初授政聖,國臣正年月,萬君瞾人生」。

此外,武則天造字打破了漢字的方塊結構,創造了幾個圓體結構字。她在位十五年,一共用了十三個年號,其中「天授」、「證聖」、「聖歷」和改元大周前的「載初」四個年號全是新造的字。據說有些字流傳到了日本、韓國等地。

如今,我們到位於京都的日本漢字博物館,可以看到中央豎立著一座高10米的「五萬漢字塔」。塔的四面密密麻麻印著顏色、大小各異的漢字。淡藍色、字體大一些的是日本小學生必學的1000個漢字;而橙色大字為「常用漢字」。

博物館佔地面積約2715平方米,分為兩層。一樓向人們展示悠長的漢字歷史繪卷,介紹漢字的發展歷史、中日漢字文化淵源以及中日韓808個共用漢字。特別是這個"五萬漢字塔",僅從圖片看去,都能感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

有趣的是,五萬漢字的絕大部分,都是我們不認識的字。看上去,幾乎都像是武則天的創造——其實,學漢字的最佳方法是"學著造漢字",按照"六書"的造字法則,創造屬於自己的專享漢字,掌握隱藏在漢字中的"創意密碼"。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為「六書」,是造字之本;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分析漢字六種結構,後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完全可以作為造字遊戲的法則。

2015年,中華世紀壇漢字體驗館正式對外開放,意在玩樂中了解漢字的歷史,感受漢字之美,進而熱愛漢字、熱衷寫字。值得一提的是,體驗館在中華世界壇開設,很有象徵意義。未來可以加上一個內容叫《我跟倉頡學造字"》。

2020年4月20是"聯合國中文日"設立十周年紀念。中文日旨在頌揚多種語言的使用和文化多樣性,並促進六種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其中,將中文日定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穀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蘇彤補記於2020年4月20日


文創中國三十年行動2049倡議人、世界創意經濟之父約翰·霍金斯中方合伙人、錢學森大成智慧學研究者、雄安城市生成與發展研究院發起成員和首席文創顧問、創意中國《華夏文化圈地圖》發明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國信品牌科學評價研究院理事成員、中關村中科創新創業教育基金會副會長、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一帶一路工委會副主任、北京奧林匹克文化促進會研究中心主任。

1999年北京申奧「新北京·新奧運」整體形象戰略專家團成員,2004年北京第七屆科博會發起創意中國產業聯盟,率先公開提出「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口號及品牌中國、體驗中國、典藏中國行動綱領。被2006年《中國創意產業報告》譽為中國創意產業先行者,以2049國際文創產業園區為基地,運營《軸線上的中國》——地球家園2049創意開發平臺"。

主要文章包括:《數位化企業形象》(1997)、《創意中國行動宣言》(2004)。《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樹立科學的創意產業觀》(2005)、《中國密碼·人類創造力通識教育框架》(2007),組織並撰寫中國教育創新啟示錄《珠海發現》、《畢業南開》,策劃出版約翰·霍金斯《創意生態》(2011)、《新創意經濟》(2018)。


相關焦點

  • 「造字狂魔」武則天,一生造了多少個漢字?
    武則天一開始的名字並不叫則天,而是武珝。在《新唐書》當中就有明確的記載,「武氏諱珝,并州文水人也。」後來自己改名叫武則天,並為自己新造了一個字,曌,所以她又名武曌。
  • 網絡新造字流傳條件:符合漢字造字法 有實踐需要
    時下,網絡新造字不斷出現,這些所謂「新字」對漢語發展是否會產生影響?又是否需要對其進行規範?記者就此採訪了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巨齡。  網絡時代「新造字」也會大浪淘沙   記者:您認為網絡新造字,能夠流傳下去嗎?  張巨齡:我看,至少要看兩個條件:一是看是不是符合漢字的結構和形成的原則規律。
  • 日籍小學生用漢字「木」造字 加注英文被贊有創意
    現居英國的日本小學生,對漢字很有興趣,學寫字的同時還自行造字,並加上英文批註,讓網友紛紛大讚有創意。圖截自推特中國僑網4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一名現居英國的日本籍小學生,因為對漢字很感興趣,在學寫字的過程中還會自己「造字」。
  • 我們經常使用的漢字只有二三千個,武則天發明了什麼漢字?
    談起漢字的發明,大家也許會想起倉頡造字的傳說,但那畢竟是傳說故事,具體是怎樣發明了中國古代的漢字,已無人能說得清楚,但武則天曾經發明過漢字。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漢字,從古代發展到現代,經1994年修訂的《中華字海》共有八千七百七十九個漢字,而我們經常使用的漢字只有二三千個,武則天發明了什麼漢字?正史上並沒有記載武則天的名字,由於封建社會中女性地位低下,一般也不會記載,而「武則天」這一稱謂,其實是武則天的兒子李顯所賜。
  • 武則天造字,朱元璋改字
    據說武則天為了紀念新政,展現一個嶄新王朝的恢弘氣象,曾經新造了十七個字(也有十八、二十二、二十三字說)。造字是當時一些御用文人的主意,得到女皇的首肯,頒行後就成了「武則天造字」。武則天還打破了漢字的筆畫規律,以一個圓圈代表「星」字;「卐」字加入圓圈,就成了「月」字。其他一些字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服務於新王朝的輿論宣傳需求。隨著武周滅亡,這些字自然而然都退出了歷史舞臺。
  • 如何理解學習漢字?從漢字造字法看漢字的優點和不足
    漢字是目前流傳最久、最多人使用的文字。漢字很厲害,幾千年前寫的文章,現在人還能看懂,其他象形文字不是斷代找不到了,就是留下來也沒人看懂,或者徹底變樣了。漢字之所以流傳千古,就是她的造字法,可以說極其簡單實用,幾乎不需要進行特意教育。
  • 漢字造字法
    漢字造字法「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為造字之法。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均為造字之法,而轉注和假借都是用字之法。四大構詞法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漢字的四大造字法。所以,用「象形法」創造漢字,在摹寫客觀事物時,只勾勒其輪廓,注重字形的簡約性和典型性。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無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 漢字解碼的由來
    漢字解碼的創始人張立軍老師在十幾年前有了大女兒後,為了教孩子學漢語逐步開始追根溯源、研習漢字。
  • 有靈魂的漢字書法show之神聖權威與漢字遊戲
    我們的漢字又是怎麼產生的呢?《淮南子·本經訓》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爪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由於倉頡造字的貢獻實在太大,所以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和遺蹟遍布黃河中下遊許多地方。倉頡造字說也是一個神話傳說。
  • 漢字歷史演變及造字方法
    漢字歷史演變遠古時期,沒有文字,都採用結繩記事,直到倉頡造字,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他根據鳥的足跡研究出了漢字(象形字),把流傳於先民中的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 中華漢字博大精深,相傳倉頡造字,但是漢字真的是倉頡一人所造?
    漢字在歷史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說漢字在世界歷史文明中,漢字文明作為四大古文明之一,是使用時間最長發展水平較高的一種文字體系,漢字在古代是先進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禮儀的表達方式。它是一種表意的象形文字,由出土文物所記錄,在遠古人們把物品的形狀簡潔的畫出輪廓記錄在牆壁、獸骨、自製的土罐器物上。
  • 【漢字講座】(7)漢字的造字理念與造字原則
    漢字是記錄傳遞語言、思維及表達觀念的書寫符號系統。
  • 武則天一輩子造了多少個新漢字?又為何只有這個字沿用至今?
    中國的漢字真的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瑰寶,古有倉頡造字,甲骨文,草書,楷書到現在都很多種字體,不得不佩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據說,武則天也曾造過十八個漢字,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在這十八個漢字中,只有一個流傳到了今天。
  • 女皇武則天一生曾造18個漢字,如今被廢除17個,剩下一字無人敢用
    在施行權力的同時,武則天熱衷於「造字」,後世稱之為「則天文字」。說到底,這是武則天施行的一種愚民政策,經過五個不同的階段,共造出了18個漢字。也就是說,武則天造字,還是有素材來源地,而不是閉門造車。這一點也得到了印證,宋代史學家鄭樵在其著作《通志·六書略》中稱,武后新字中至少有七字來自篆文、古文或籀文。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到武則天這裡時,其實已經定型了。但她依然要去造字,無非是想效仿古法而已,目的就是為了彰顯其至高無上的權力。
  • 秦知道丨從倉頡造字,解讀漢字起源
    漢字也是文字的一種,漢字的起源有八卦說、契刻說,另外就是聖人造字說,就是倉頡造字。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舉個例子,上古結繩記事,倉頡造字說是在「結繩說」之後出現的,也就是說倉頡造字就是「以代結繩之政」。農曆的二十寫作「廿」,這應該就是結繩的這個遺留。結繩的話,「十」就是一豎中間有個點,「二十」就是兩豎兩個點,然後底下連起來,中間這兩個點再連接,就是「廿」。
  • 有趣的漢字造字法
    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六書」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後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 象形字是最原始的造字法,起源最早。
  • 比喻思維與漢字造字法
    (一)漢字造字法中的比喻性思維機制在比喻性思維的結構中,甲類事物是其主項,乙類事物是其次項。將具有隱喻性思維特點的「比喻」運用於造字法中,其主項就是漢字本身,即比喻的本體,次項就是作為認識主項的認知基礎——來源於日常生活的「世界圖像」,即比喻的喻體。
  • 漢字造字法六書究竟是什麼?從中可以看到漢字形成的淵源
    說到漢字的產生過程,就不得不說六書。六書是指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和構成方式,按照誕生時間順序,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漢字字庫總共收錄漢字達到91000多個,而常用漢字不過3000多個,這3000多個漢字能滿足99%的書面語言的使用。反觀所有漢字,它們的形態都包含在這六書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為常見,更容易理解。說到象形字,就繞不開「倉頡造字」的故事。
  • 武則天創造了18個漢字,幾乎每個都用意深遠,為何只保留下一個?
    大概正是因如此,武則天也想讓自己,在歷史長卷中留下些標誌性東西。於是她便把目光,鎖定在了文字之上——秦始皇的偉業之一,便有「書同文」,莫非武則天創造漢字,也帶有這種傾向?應該是有點! 當然,若全面推翻漢字傳承,是不可能的!武則天便開始創造漢字,那麼她一共創造了多少個漢字?
  • 追根溯源,感受漢字之美——漢字真的好好玩!
    《漢字好好玩》從文字的象形特徵入手,配以富有創意且容易理解的漢字畫,進一步加強了人們對於古文字義以及書寫特點的理解與記憶,打破傳統一筆一畫的漢字學習方式,運用漢字的圖像思維和我們一起分享漢字學習究竟有多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