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造字法六書究竟是什麼?從中可以看到漢字形成的淵源

2020-12-14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形態之一,也是從上古時期誕生的眾多文字裡,到目前還在使用的文字,距今已超過6000年歷史。

由於漢字具有十分強大的影響力,在歷史上不斷向周邊國家的語言體系輻射,以至於目前東亞文化圈許多國家的語言裡,少不了漢字的襯託,如,日語裡的表音符號假名,常常用漢字來書寫日本人的名字。越南京族語裡的喃字,是仿照漢字結構原理重新創造的一種文字。韓語裡的表音文字諺文,雖然屬於拼音文字,但在結構組成上,具有漢字的形態。漢藏語系羌語支系的西夏文,在形態上完全就是漢字的孿生兄弟。女真族的語素文字女真文,藉助漢字筆畫來拼寫,在形態上也屬於漢語的孿生兄弟。

甲骨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漢字的形成過程相當漫長,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等階段,完全按照化繁為簡的過程在演進,變圓筆為方筆,簡化筆畫和結構,最終讓其達到易認、易寫、易記的要求,成為優質的書面交流工具。

說到漢字的產生過程,就不得不說六書。

六書是指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和構成方式,按照誕生時間順序,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六書」最早的出處來自儒家經典著作《周禮·地官》裡: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雖然出現了「六書」的名稱,但具體指代什麼內容並沒有闡述清楚。

直到漢代,六書才有了具體的內容,就是漢字的六種類型。

篆書

這六種類型的確立,是東漢著名學者許慎(58年——147年)和班固(32年——92年)的功勞,其中,六書的名稱由許慎命名,字數排序則由班固歸納和排列。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漢字字庫總共收錄漢字達到91000多個,而常用漢字不過3000多個,這3000多個漢字能滿足99%的書面語言的使用。反觀所有漢字,它們的形態都包含在這六書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為常見,更容易理解。

說到象形字,就繞不開「倉頡造字」的故事。

相傳,漢字是由三皇五帝時期,黃帝的史官倉頡所創造。

在原始社會早期,人們用「結繩記事」的方式來記錄生活,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經歷的事情越來越複雜,智力越來越發達,結繩記事已經無法滿足記錄生活的任務,於是,倉頡帶著使命去創造文字。

倉頡造字

倉頡走進大自然,風餐露宿,以日月星辰、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為伴,通過長期觀察它們,根據它們的造型特徵,嘗試著創造出了第一批漢字,這些漢字就是象形文字。

象形字也叫圖畫文字,是漢字構成的基礎,文字的形狀跟指示對象的形狀十分相似,依靠物象的形狀來表達含義,是象形字的本質。

常見的大多數漢字屬於象形字,它們都是獨立的字體。比如,日、月、水、火、山、田、口、門、馬、牛、羊,等等。在甲骨文和篆字裡,象形字更接近物象的本來造型。

雖然象形字看起來很直觀,看到文字就能領會含義,但是,象形字有不少局限性,無法表述抽象的東西,大象無形,即使對於很大的、具象的物象,象形字也很難表述出來,比如,宇宙、天、地、江河湖海,等等,因此,隨著時代發展,漢字由表形進入了表意,由具象變成了抽象,於是,就產生了其它造字方法。

西夏文

指事字是一種抽象的造字方法,當某個具體形象無法畫出具體形狀時,就只好以抽象的符號來代替,引導人們去領會它的意思。從本質上講,指事字只表達物象的含義屬性,不表達圖形。

在造字法則上,一些指事字採用簡單的符號來表示意象的東西,比如,一、二、三、上、下,等字,它們屬於指事字裡邊的獨立字體。

還有一些指事字往往通過增減象形字的筆畫,來完成造字目的。比如,「中」字,表示把某個物質從中間劃一條線均分成兩等分,再如「刃」字,在「刀」字上加上一點,表示刀口。還有甘、元、示等字,都屬於這個類型,是指事字裡的複合字體。

會意字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進行組合後,形成的一種新的漢字形態,有效補充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單一性和局限性。

隸書

由於集合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優點,文字可以形成多種組合形式,因此,會意字能表達出更加豐富的抽象含義,表達出來的意思也更生動、更具體。

比如「男」,一個人在田裡勞動代表男人。「婦」,拿著笤帚打掃房子代表女人。「林」、「森」,樹木集中而茂密就形成森林。把一個人關在深宅大院裡就成了「囚」。一群人就成了「眾」。從自己內心發出來的呼吸就稱為「息」。等等。

形聲字是一種複合造字方法,由形旁和聲旁組成,形旁指代字形的來源屬性和基本含義,聲旁表示字的發音來源。形聲字由兩個以上的偏旁組成,造字方法非常科學,看到字體就能猜出讀音和意思。

因為漢字都是單音節字,有許多同音不同義、不同形的字體,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形聲字一經發明後,就得到了大力發展,是目前漢字中最多的一種字形。

楷書

帶偏旁部首的漢字,絕大多數屬於形聲字,比如,所有樹木都帶木字旁,松、柏、椿、樺、楊、樟、柳、桑、李、桃,等等,看到這些字,完全能明白它們指代一種樹木,也能猜出它們的讀音。

又如,跟水有關的物質都帶三點水,跟土地有關的物質帶提土旁,跟金屬有關的物質都帶金字旁,跟石頭有關的物質都帶石字旁,等等。

轉注字和假借字的造字方法基本類似,都是指一些字本身並沒有被創造出來,然而,人們在生活中,卻遇到了一些無法表述清楚的抽象意念,只好借用已有的漢字字體,來表達這些新產生的意念。

轉注字和假借字在漢字形態中非常少,使用的更少,因此,幾乎可以忽略它們的存在。只要掌握形(象形字)、聲(形聲字)、意(會意字)、事(指事字)四種漢字構成形式,就足以了解漢字的來龍去脈。

相關焦點

  • 「六書」造字法:漢字生產發展史(語文的演變02)
    語文的演變02"六書"造字法:漢字生產發展史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便有"六書"的說法。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的詮[quán]釋影響最深廣,原文如下:《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 六書與漢字
    學習漢字構造知識,「六書」是饒不過去的一個檻兒。人們常說四書五經,其中的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書。可我們所說的六書,和書有關係,卻不是指六種書。六書是什麼?這得從周代的教育說起。周代小學共上六門功課,即禮、樂、射、馭、書、數,稱為「六藝」。「書」是這六門功課中的一門。「書」應當是識字課,即向小學生講授漢字的形體結構及讀音含義等,這門課,大致相當於現代的小學語文課。書的內容,是講六書。
  • 【漢字講座】(8)漢字造字之本——「六書」(一)
    從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漢字的創造是一種有明確指導思想(「分理之可相別異」)與形體構造原則(「依類象形」、「形聲相益」)的自覺的創造活動。那麼漢字形體構造的具體方法是什麼呢?這就是傳統的「六書」說。直到西漢末年劉韻修《七略》,「六書」名目方始得見:「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但是對於「六書」的具體內容,劉韻卻未提及。其後,東漢初年的鄭玄在為注《周禮·地官·保氏》而作的《周官解詁》中,將「六書」的名目及次第作了修正,謂「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
  • 漢字造字法(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裡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的特點。2、漢字經過六千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商) (周)(秦)(漢)      (漢末)以上的「甲金文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漢字七體」。
  • 漢字造字法
    漢字造字法「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為造字之法。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均為造字之法,而轉注和假借都是用字之法。四大構詞法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漢字的四大造字法。所以,用「象形法」創造漢字,在摹寫客觀事物時,只勾勒其輪廓,注重字形的簡約性和典型性。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無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 有趣的漢字造字法
    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六書」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後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 象形字是最原始的造字法,起源最早。
  • 學習漢字從"學造漢字"開始!武則天造字的創意啟示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本節音頻▲ 長按二維碼收看完整講座視頻學漢字的最佳方法是"學著造漢字",按照"六書"的造字法則,創造屬於自己的專享漢字,掌握隱藏在漢字中的"創意密碼"在明堂的展廳中,觀眾可了解武則天時期的歷史成就,其中,關於"則天造字"有個專區。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個女皇帝,她曾為自己造了「曌」字,它還讓自己的堂外甥宗秦客創造了「則天文字」,這都是"很創意"的大手筆!武則天究竟造了多少字,典籍記載不詳細,歷代說法不一。考古發現,在大周時期的墓誌上共發現了武則天造的二十個字。
  • 「六書」是什麼?帶你認識造字法和用字法
    書法包含字法、筆法、章法。六書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字法。"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
  • 了解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六書」之法,知漢字構造由來
    從上述介紹中我們大概了解了漢字的演變過程,這種演變主要是體現在字形的發展變化上,而具體到一個個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今天要談論的話題:學習漢字「六書」之法,了解漢字構造由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漢字、傳承漢字。先來看什麼是「六書」。「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
  • 中國人應該知道的漢字六書
    為想,我們應該了解一些漢字構造的基本規律,也就是六書。 所謂「六書」,是漢字造字的六種方法。當然也有人說,是造字的四種方法加上用字的兩種方法。也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
  • 網絡新造字流傳條件:符合漢字造字法 有實踐需要
    時下,網絡新造字不斷出現,這些所謂「新字」對漢語發展是否會產生影響?又是否需要對其進行規範?記者就此採訪了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巨齡。  網絡時代「新造字」也會大浪淘沙   記者:您認為網絡新造字,能夠流傳下去嗎?  張巨齡:我看,至少要看兩個條件:一是看是不是符合漢字的結構和形成的原則規律。
  • 漢字六書,作為一名中國人,您必須要了解的知識!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必須要對我們每天嘴說的,手上寫的漢字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否則,連我們的兒女都會笑話我們!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起複習一下我們的漢字六書!說到我們的漢字真的值得我們驕傲一萬年得了。漢字從最初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到現在簡體字,儘管書寫形式已經經歷了甲、金、篆、隸、楷、草、行七個階段的進化,但漢字的造字方法卻是一如既往地繼承了漢字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
  • 比喻思維與漢字造字法
    漢字確實是「中國文化的脊梁」([英]帕默爾,《語言學概論》,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89頁),是漢民族文化的「根」。那麼,漢族的先人究竟用了怎樣的思維方法創造了這美輪美奐、獨步天下的漢字世界呢?回答是:運用了以比喻為主體的藝術性辭格式思維模式。
  • 漢字正義(4):漢字造字法「六書」詳解
    由於形聲字兼有表音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漢字對語言及習字要求的適應能力,所以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形聲字的比重越來越大以至取得絕對主體的地位。甲骨文因為解讀出的數量有限,不宜統計,但在小篆中已達到87%,至宋代楷書,則達到90%以上(宋代以後基本無變化)。
  • 【漢字講座】(7)漢字的造字理念與造字原則
    漢字的造字理念是:以人類生存生活的環境、條件所涉及的人們所共知的所熟悉的事物與現象,以及人類自身的肉體為素材,按照人類天然的認知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行構造,從而產生出以人類的經驗所能理解和體會出來的,表達人類所熟悉的客觀事物、現象、思維與觀念的形象符號。其具體構字方法,就是「六書」(其中的「假借」與「轉注」,是後起的二法)。
  • 常識積累|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
    今天黑龍江新途徑教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  我國古代對造字法有「六書」的提法。「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嚴格說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方法,轉注、假借屬於用字的方法。
  • 漢字歷史演變及造字方法
    漢字歷史演變遠古時期,沒有文字,都採用結繩記事,直到倉頡造字,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他根據鳥的足跡研究出了漢字(象形字),把流傳於先民中的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 漢字起源:漢字概述(一)
    什麼是漢字?漢字起源的傳說有哪些?那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我們就一起交流這三方面內容。
  • 漢字教學要自覺運用六書理念
    後來,人們發現單靠象形、指事和會意的方法造字,無法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人們創造了形符加聲符的造字方法,比如以「巴」為聲符,選用不同的形符表示意義,就可以造出「把、吧、爸、疤、靶、耙、笆、芭、粑、鈀、跁、爬、耙、琶、杷」等一批新字來滿足書面交際的需要。從以上四種造字方法可以看出,漢字是以造型來表示意義的文字。
  • 漢字教學要適時適當貫穿「六書」思想
    後來,人們發現單靠象形、指事和會意的方法造字,無法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人們創造了形符加聲符的造字方法,比如以「巴」為聲符,選用不同的形符表示意義,就可以造出「把、吧、爸、疤、靶、耙、笆、芭、粑、鈀、跁、爬、耙、琶、杷」等一批新字來滿足書面交際的需要。從以上四種造字方法可以看出,漢字是以造型來表示意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