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正義(4):漢字造字法「六書」詳解

2021-02-08 感知文史


四、形聲


《說文解字》:「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解釋】:

形聲是指根據事物的屬性將事物劃分成不同的屬類,用表示這一屬類的文(或字)標明意義範圍(形部,或稱意符),然後再找一個能夠曉喻讀音的文字,作為標聲部分(聲部,或稱聲符)與其結合而構成新字,如江、河,從水,讀若工、可。

形聲字的特點:

1.結構簡單,由表意的形符與表音的聲符兩部分構成;
2.功能拓展,既表意,又表音。

根據聲符的功能不同,形聲字又可分為三類:

1.純形聲字。表示同一屬類中的不同個體。如:河、芝、松、帷、銅、鯉。

2.形聲兼會意字。聲符與字義有一定的關聯。涉及聲符的設計與選擇。如:江、沐、浴、淋、澆。

3.會意兼形聲字。聲符的音、意,是構成的新字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如:紋、字、化、體(ㄅㄣˋbèn)、笨(竹根)、理、仁、義、新。

由於形聲字兼有表音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漢字對語言及習字要求的適應能力,所以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形聲字的比重越來越大以至取得絕對主體的地位。甲骨文因為解讀出的數量有限,不宜統計,但在小篆中已達到87%,至宋代楷書,則達到90%以上(宋代以後基本無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語音的演變,至今聲部的表音作用多數己喪失,「秀才認字讀半邊」如果說在造字時是正確的,後代就不靈了,會造成很多誤讀。據統計,目前形聲字與其聲部讀音完全相同的只佔四分之一,一半以上已完全不合,其餘則是在聲、韻、調三項中只有一項或兩項相合了。

還有些形聲字因古今字體的演變和省聲的結果,已看不出聲部了,如:春,本從艸、日、屯,屯亦聲;布,本從巾,父聲,父亦表衣物之主之意;賊(用強力破壞法則),從戈,從則(劃分、設定等級、法則),則亦聲。

還有些聲部,因後來不再單用,故一般人無從推斷字音,如「託、掇、捐、榻、搵、摘」的偏旁「乇(ㄓㄜˊ zhé,託地而生的幼芽)、叕(ㄓㄨㄛˊ zhuó,依次結連,連綴)、肙(ㄩㄢ yuān,孑孓一類幼蟲)、(ㄊㄚˋ tà,鳥欲飛而展翅低伏)、昷(ㄨㄣ wēn,與囚食飲,表寬厚和順以待)、啇(ㄉㄧˋ、dì,「啻」作部首時的省文,表示高聲鳴叫)」等。

就形部看,由於歷代形訛的積累以及省形,有些已不能從形體顯示出其代表的屬性了,如:爵、華(華)、笑、童、重、量、癸等;再比如現在的「月」旁,實際分別代表了「月」、「肉」、「舟」三個字。

五、假借

《說文解字》:「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解釋】:

假借是對語言中還沒有文字記錄的詞,不另造新字,而是根據發音,從已有文字中選取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用以寄託所要表達的意義,如:令、長。

因為有些詞(主要是虛詞)或意義(特別抽象),無法或沒有必要以形象的方式(字形)恰當地表示,所以就變通地借用已有文字中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引申其義)來表示,這就是「假借」的實質。
假借是純表音的造字法,它本身不產生新字形,所借字的形體與所要表達的意義不必有聯繫。

不產生新字形不意味著不是「造字之本」。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所謂「造字」,無非是給語言中的詞制定一個記錄符號,一個詞原來沒有記錄符號,現在有了,只不過是「克隆」的而已。

六、轉注

《說文解字》:「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解釋】:

對於轉注的理解,歷來意見不一,爭論很大。原因是許慎的理解有誤,結果造成後人都在許慎設下的窠臼中打轉轉,終不得其解。

其實,「轉注」的正確表述應該是:

轉注者,形隱義遷,附麗性名,西→棲(棲)、其→箕是也。

意思為:一個字(主要是象形字)的形體發生訛變,已不能因形示義,或主要借用作表示它義(一般是抽象的副詞義),其本義遂又另加形符或聲符構成一個新字表示。

而許慎所例舉的「考」、「老」,根本就不是轉注字,在甲骨文中,「考(敬稱已故的父親)」是「老(年長,高夀)」的假借字。

再比如,後人所例舉的轉注字:顛-頂、走-趨、逆-迎、追-逐、諷-誦等,從造字的角度講,沒有任何意義。



相關焦點

  • 「六書」造字法:漢字生產發展史(語文的演變02)
    語文的演變02"六書"造字法:漢字生產發展史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便有"六書"的說法。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的詮[quán]釋影響最深廣,原文如下:《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 漢字造字法六書究竟是什麼?從中可以看到漢字形成的淵源
    說到漢字的產生過程,就不得不說六書。六書是指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和構成方式,按照誕生時間順序,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最早的出處來自儒家經典著作《周禮·地官》裡: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雖然出現了「六書」的名稱,但具體指代什麼內容並沒有闡述清楚。
  • 六書與漢字
    可我們所說的六書,和書有關係,卻不是指六種書。六書是什麼?這得從周代的教育說起。周代小學共上六門功課,即禮、樂、射、馭、書、數,稱為「六藝」。「書」是這六門功課中的一門。「書」應當是識字課,即向小學生講授漢字的形體結構及讀音含義等,這門課,大致相當於現代的小學語文課。書的內容,是講六書。到了漢代,班固、鄭眾、許慎對「六書」的名稱進行了解說。
  • 漢字造字法(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裡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的特點。2、漢字經過六千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商) (周)(秦)(漢)      (漢末)以上的「甲金文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漢字七體」。
  • 【漢字講座】(8)漢字造字之本——「六書」(一)
    從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漢字的創造是一種有明確指導思想(「分理之可相別異」)與形體構造原則(「依類象形」、「形聲相益」)的自覺的創造活動。那麼漢字形體構造的具體方法是什麼呢?這就是傳統的「六書」說。直到西漢末年劉韻修《七略》,「六書」名目方始得見:「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但是對於「六書」的具體內容,劉韻卻未提及。其後,東漢初年的鄭玄在為注《周禮·地官·保氏》而作的《周官解詁》中,將「六書」的名目及次第作了修正,謂「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
  • 漢字造字法
    漢字造字法「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為造字之法。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均為造字之法,而轉注和假借都是用字之法。四大構詞法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漢字的四大造字法。所以,用「象形法」創造漢字,在摹寫客觀事物時,只勾勒其輪廓,注重字形的簡約性和典型性。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無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 有趣的漢字造字法
    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六書」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後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 象形字是最原始的造字法,起源最早。
  • 「六書」是什麼?帶你認識造字法和用字法
    書法包含字法、筆法、章法。六書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字法。"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
  • 了解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六書」之法,知漢字構造由來
    從上述介紹中我們大概了解了漢字的演變過程,這種演變主要是體現在字形的發展變化上,而具體到一個個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今天要談論的話題:學習漢字「六書」之法,了解漢字構造由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漢字、傳承漢字。先來看什麼是「六書」。「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
  • 常識積累|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
    今天黑龍江新途徑教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  我國古代對造字法有「六書」的提法。「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嚴格說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方法,轉注、假借屬於用字的方法。
  • 中國人應該知道的漢字六書
    為想,我們應該了解一些漢字構造的基本規律,也就是六書。 所謂「六書」,是漢字造字的六種方法。當然也有人說,是造字的四種方法加上用字的兩種方法。也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
  • 比喻思維與漢字造字法
    (一)漢字造字法中的比喻性思維機制在比喻性思維的結構中,甲類事物是其主項,乙類事物是其次項。將具有隱喻性思維特點的「比喻」運用於造字法中,其主項就是漢字本身,即比喻的本體,次項就是作為認識主項的認知基礎——來源於日常生活的「世界圖像」,即比喻的喻體。
  • 【漢字講座】(7)漢字的造字理念與造字原則
    漢字的造字理念是:以人類生存生活的環境、條件所涉及的人們所共知的所熟悉的事物與現象,以及人類自身的肉體為素材,按照人類天然的認知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行構造,從而產生出以人類的經驗所能理解和體會出來的,表達人類所熟悉的客觀事物、現象、思維與觀念的形象符號。其具體構字方法,就是「六書」(其中的「假借」與「轉注」,是後起的二法)。
  • 網絡新造字流傳條件:符合漢字造字法 有實踐需要
    時下,網絡新造字不斷出現,這些所謂「新字」對漢語發展是否會產生影響?又是否需要對其進行規範?記者就此採訪了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巨齡。  網絡時代「新造字」也會大浪淘沙   記者:您認為網絡新造字,能夠流傳下去嗎?  張巨齡:我看,至少要看兩個條件:一是看是不是符合漢字的結構和形成的原則規律。
  • 學習漢字從"學造漢字"開始!武則天造字的創意啟示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本節音頻▲ 長按二維碼收看完整講座視頻學漢字的最佳方法是"學著造漢字",按照"六書"的造字法則,創造屬於自己的專享漢字,掌握隱藏在漢字中的"創意密碼">本節課原標題:武則天造字的創意啟示——學習漢字從"學造漢字"開始!
  • 漢字歷史演變及造字方法
    漢字歷史演變遠古時期,沒有文字,都採用結繩記事,直到倉頡造字,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他根據鳥的足跡研究出了漢字(象形字),把流傳於先民中的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漢字六書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漢字六書,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漢字六書」,指的是漢字的構字法,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 漢字教學要自覺運用六書理念
    後來,人們發現單靠象形、指事和會意的方法造字,無法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人們創造了形符加聲符的造字方法,比如以「巴」為聲符,選用不同的形符表示意義,就可以造出「把、吧、爸、疤、靶、耙、笆、芭、粑、鈀、跁、爬、耙、琶、杷」等一批新字來滿足書面交際的需要。從以上四種造字方法可以看出,漢字是以造型來表示意義的文字。
  • 漢字六書,作為一名中國人,您必須要了解的知識!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必須要對我們每天嘴說的,手上寫的漢字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否則,連我們的兒女都會笑話我們!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起複習一下我們的漢字六書!說到我們的漢字真的值得我們驕傲一萬年得了。漢字從最初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到現在簡體字,儘管書寫形式已經經歷了甲、金、篆、隸、楷、草、行七個階段的進化,但漢字的造字方法卻是一如既往地繼承了漢字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
  • 漢字教學要適時適當貫穿「六書」思想
    後來,人們發現單靠象形、指事和會意的方法造字,無法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人們創造了形符加聲符的造字方法,比如以「巴」為聲符,選用不同的形符表示意義,就可以造出「把、吧、爸、疤、靶、耙、笆、芭、粑、鈀、跁、爬、耙、琶、杷」等一批新字來滿足書面交際的需要。從以上四種造字方法可以看出,漢字是以造型來表示意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