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說「上廁所」、「下廚房」?

2021-02-17 果殼

問題:為什麼我們要說「上廁所」,而說「下廚房」?

是不是反了?


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清潔工 回答:

漢語口語中「上」本來就有「去」的意思。比方說「上學」、「上街」、「上屋子裡去」、「上外面去」。「上廁所」的「上」字即源於此。

「下」也有「去」的意思,譬如「下地幹活兒」等。但跟「上」不同的是,「下」除了表地理、方位一類的意思的義項以外,還經常含有去做卑微的事情的義項。

這裡的「上廁所」是口語中的高頻習語,使用「上」這一無感情色彩的口語詞比較正常。「下廚房」是去幹活兒的。在古代,勞動在人們心裡並非像現在主流宣傳得這麼光榮。而且廚房那是女同志們去的地方。古代在文化上是歧視女性的,這我們可以在語言上找到多得不可勝數的直接證據(譬如說女字旁的字中有很相當大一部分都表貶義)。古人眼中,女性做的工作,自然也不是士大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樣光榮的事情,而是瑣屑的、低賤的、沒有水平的事情,所以「廳堂」是「上」,「廚房」則是「下」了。

Lithium42 回答:

從北大中文論壇,搬運過來這麼一篇文章《關於「上廁所」及為何不說「下廁所」》,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下廚房」可能有一種從上到下、從享用到勞作,「與普通、自然的狀態不同因此值得注意」的含義。而「上廁所」共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我是分隔線==========

一、從共時角度看

「上廁所」有低頻關聯、高頻關聯兩種說法:

(1)「上廁所去看看」

(「上廁所」與「去看看」是低頻關聯)

(2)「上廁所去方便一下」→「上廁所」

(「上廁所」與「去方便」是高頻關聯;因為是高頻關聯所以「去方便」併入「上廁所」)

二、從歷時角度看

<<史記>>有「如廁」的說法:

(3)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史記·項羽本紀》)

古代白話小說有「登東」的說法:

(4)原來那漢子是他方客人,因登東,解脫了裹肚,失了銀子,找尋不見。只道卸下茅坑,喚幾個潑皮來,正要下去淘摸。(<<陳御史巧勘金釵鈿>>下同)

(5)一日挑了油擔出門,中途因裡急,走上茅廁大解,拾得一個布裹肚,內有一包銀子,約莫有三十兩。

(6)荊公見屋旁有個坑廁,討一張毛紙,走去登東。(<<詞源>>第三冊)

關於「登東」的「登」,有的解釋為「蹲、呆」,理由不充足。應是含有「向上」語義成分的「去」。「登東」就是「上廁所」的意思,而不是「蹲廁所」。如:

(7)登東:上廁。(<<宋元語言詞典>>)

(8)例句(4)的「卸下茅坑」也說明在坑之上一定建築有什麼高於坑的東西。

(9)厠,雜也。言人雜厠在上非一也。(《釋名·釋宮室》)

可見「上廁所」表示的是「去」中含「上」的行為。

即:

「上廁所」=「如廁」+「登東」

三、為何不說「下廁所」

1、 近代漢語說法的影響,如「登東」。

2、「廁所」不同於「水、河、地道」之類。

3、「上廁所」無特殊含義。

而「下」在如下用例中具有特殊含義:

(12)三下江南(從上到下)

(13)下館子(從大到小)

(14)下食堂(從家庭灶到公共灶即從好到差)

(15)下廚房(從享用到勞作)

(16)下連隊(從上級到下級)

上例均具有「與普通、自然的狀態不同因此值得注意」的含義。

而「上廁所」是一種自然行為,非常普通、不值得注意,也無高低上下的特殊含義。所以不能說「下廁所」。

四、公共汽車上的對話

長途公共汽車。

美國學生:老師,可以下廁所嗎?

老師:可以。上廁所。下車、上廁所。下車、去上廁所。

這位學生也許是把「下車」與「上廁所」搭在一塊兒了。對於這種「下廁所」須拆開示範解釋,與上述有所不同。如果他再進一步問及為什麼不說「下」,就得視程度用上前面的分析了。

原文地址: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33180

Hank47 回答:

是時候上這張圖了……


本文為果殼網網友原創,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media@guokr.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上廁所,下廚房」,並非「下廁所,上廚房」,原來如此
    我們可能從未思索過為什麼要這麼說,這個說法是出於什麼目的,只是從祖輩們那裡傳承下來,大家都這麼講,於是自己也跟著這麼稱呼了。所以今天,我們要來對一個約定俗成的社會俗語進行刨根問底的分析,看一看究竟出於什麼目的,古人才會如此定義。
  • 為何人們常說「上廁所和下廚房」,怎麼不說「下廁所和上廚房」?
    舉個例子,就說「上廁所」和「下廚房」吧,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去廁所用「上」,而去廚房用「下」呢?為什麼不能反過來,說「上廚房」和「下廁所」呢? 那麼一個簡簡單單的「上廁所」和「下廚房」究竟能蘊含著哪些文史常識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一、五行說 首先提到和古代房屋的五行學說,便不能不提一下古代房屋的方位布局,因為這布局和「上廁所」、「下廚房」的由來有著密切的關係。
  • 究竟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呢?追根求源頗有道理
    這就需要人們每天都要上廁所,當然現在的說法多為上衛生間或洗手間了,也同樣需要下廚房煮飯做菜,當然現在也可以直接叫外賣的。問題是,究竟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呢?追根求源後,還真的頗有道理哩。我們的老祖先們常常會充分運用《周易》裡的天文、地理等原理,來設計建造認為最適合的居住房屋及其布局,其目的就是要營造一個避邪興宅,風水旺家,藏風聚氣的最佳居住環境。在我國歷史上,從古到今,四合院仍然是中國民居中,被人們認為是最理想舒適的住宅形式之一,在古代又以華北及整個北方最為普遍,它應該是一種古老而傳統,歷史悠久的民宅院落式建築模式。
  • 自古以來,為何是「上廁所」和「下廚房」,難道古代廁所比廚房高
    比如「上」本義是「地位在高處」,根據暗喻能夠表達抽象觀點的「高」,從而又可以表達處在最大管理者的地位的皇帝等,因此我們對「上」造成了「主觀移情」狀況。我們對「上」抱有「敬畏之心」之「情」這一墨守成規的觀點,「上」作為形容詞時的各類延伸用法繼而備受了影響,之後,我們就經常在主觀上覺得非常重要的場合前要「上」。
  • 為什麼去外面吃飯叫下館子去廁所方便是上廁所
    下館子與上廁所這兩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我們基本上每個人,每天都在說。可是我們是否想過,去飯館吃飯為什麼要說下館子,而去方便又一定是說成上廁所。可能你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是一旦我問你為什麼,你一定很茫然,不知道我們的老祖宗為什麼要這樣設定。
  • 為什麼叫「上廁所」,「下廚房」?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都習以為常,以為原本就是這樣的。其實,這裡面蘊含著許多傳統的文化知識,有著很深的道理在裡面。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些「俗語」,看看這些俗語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故事?
  • 俗話說:「上廁所,下廚房」,究竟是有什麼意思?你不一定知道!
    在我們國家,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經常有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這些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做,其實很多人都是不一定清楚的,只是從父母或者家人等身邊學過來的,很少有人會去想或者是問,這樣做是為什麼?或者是為什麼要這樣做,當然了就是有人問了,長輩們也會說傳下來就是這樣的。
  • 廁所用上,廚房叫下,一上一下弄懂方知古人智慧
    ▲古代的豪華廁所古人對上廁所不是很講究,所以根本沒有人會在上廁所這件事情上多做用心。但是和上廁所相對的廚房,作為烹調食物的地方,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自古以來中國就講究民以食為天,因此廚房和廁所作為兩個對立,二者在發展中都是有著古人的智慧的。
  • 古話說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什麼含義嗎?
    美麗口袋古話說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什麼含義嗎?自古流行著一句話那就是娶媳婦要娶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不過這上得廳堂我們好理解,可是為什麼去廚房要用「下」呢?然而這還不是最奇怪的,我們知道廚房和廁所是完全相反的兩個地方,但是去廁所卻經常被人說成上廁所。所以這就很是讓人納悶了,乾淨的充滿香氣的地方用「下」,臭的讓人不願意進的地方卻用「上」。
  • 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你知來歷嗎?
    本文為你解釋這些27個有意思的歷史緣由,跟著我們一起來長知識吧~紐扣最初問世時,只有富人的外套才釘紐扣。按當時的風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則由僕人幫穿。女士襯衣上的扣子釘在左邊,極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僕人們(現在方便男人脫)。
  • 150平米網點改成茅房 廚房下建廁所惹爭議(圖)
    廚房下建廁所住戶不知情  6月16日上午,家住良辰美景小區北區1號樓的居民趙先生告訴記者,早在上個月,他就注意到他們所在樓下的一個近 150平方米的商業網點開始裝修了。起初他以為這是小區招商的結果——因為按照最初的規劃,這裡要建個商場。
  • 「上廁所,下廚房」的由來,約定俗成的語言,亙古不變的規律
    男孩一般住在東廂房,象徵著如冉冉升起的太陽,蓬勃成長,有些人家少爺要考取功名,也有隻升不降的寓意。如果此戶人家不僅有大少爺,還有小少爺怎麼辦?長幼有序,那麼他只能西廂房待著去了。女孩的地位一般不及少爺,所以只能住在後院,也有些人家是住的西廂房。
  • 為什麼我們去麥當勞上廁所,去鏈家列印
    故事一:某次跟朋友逛街,在路過一家麥當勞的時候,他突然停下說,我去下洗手間,然後徑直走進了麥當勞。出來後,我問他:前面不是有公共廁所嗎?他反問:那個公共廁所有麥當勞的乾淨嗎?朋友搜一下地圖,突然說一句:我去鏈家列印。十幾分鐘後,他帶著列印好的文件回來了,我問:收費嗎?他說:當然不收,我在家列印從來都是去鏈家。去麥當勞、肯德基上廁所,去鏈家列印,已經成了坊間的兩個小技能,也成為不少消費者對於這3個品牌的另類認知。
  • 女孩到男友家上廁所,發現馬桶在廚房正中間
    近日,一位女子到男友家中作客,當時尿液來襲,想要好好的鬆懈一番,沒想到她到馬桶前方時傻眼不已……在廚房的正中央!且沒有任何的擋板阻隔,照片曝光後引起熱議。居住在越南的一名女子,分享他到男友家的超扯景象。
  • 上廁所就是上廁所,為什麼偏偏要叫做「上1號」
    古代叫更衣、出恭;後來叫解手、如廁,現代叫方便、上洗手間;粗俗的叫大便小便、拉屎撒尿;文雅的叫洗手,詼諧的叫蹲坑、放水、走腎;土點的如四川人叫做窩屎、改手;西方人把上廁所說成是摘花,日本男人在野外方便叫打獵。林林總總,都是人們極力炫耀自己文明和詼諧的表現。
  • 為什麼帶衛生巾上廁所,總要遮遮掩掩?
    私下裡其他女生會偷偷地討論:「啊誰誰誰已經來m了,我那天看到她拿著m巾去廁所的。」「這你都能看到?不是放褲袋的嗎。」「星期一穿校裙的哪裡有褲袋啊。」「不過我媽說還是這種事還是別聲張比較好。」「怪不得她也一直沒有跟我們講。」
  • 為什麼在國外上廁所(大)沒有紙簍?
    出國上廁所總會鬧出不少笑話,比如剛到中國的老外會在紙簍裡找紙用,我們在國外擦完屁股也總碰到沒有衛生紙簍的尷尬。「美國的衛生間幾乎都是沒有紙簍的,以前學校打掃衛生的阿姨就說她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中國學生喜歡往放廢棄物的地方丟紙,還都是用過的。」
  • 「冷知識」炒魷魚,吃豆腐,上廁所,6個常用詞語的有趣典故
    炒魷魚我們經常聽到某某又被炒魷魚了,那麼為什麼叫炒魷魚,而不是炒章魚,炒鯊魚呢,這是因為魷魚一炒,就會整個捲起來,很像是包袱一卷,出門的樣子,所以才叫炒魷魚。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三兩三在這裡並不是錢的意思,也不是說你的命有多重,而是說你的膽子有多重,古代名醫扁鵲曾說過,膽的重量是正好是三兩三。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一點膽子,哪裡敢鋌而走險,上梁山造反。
  • 樓上業主「廚房改廁所」 樓下住戶天花板漏水
    樓上業主「廚房改廁所」 樓下住戶天花板漏水 在記者的協調下,樓上業主表示,之前自己並不清楚相關規定,將儘快將改建部分恢復原狀,消除影響。  市民秦女士是光谷康橋小區3棟的業主。她告訴記者,從2009年入住以來,她在這裡居住一直很愉快,但前幾天突然發現自家廚房裡經常傳來惡臭。秦女士拆掉吊頂後發現,天花板上出現大面積滲水。
  • 媽媽上個廁所的功夫,廚房就成了這樣,網友:正在醃製中的娃娃菜
    所以當媽媽在廚房做飯時,寶寶更加好奇,並且躍躍欲試,所以廚房對於寶寶來說,充滿著神奇的色彩。媽媽上個廁所的功夫,寶寶把廚房搞成了這樣這一天,媽媽在廚房準備做飯,做到一半,就去了洗手間上廁所。媽媽上完廁所回來後,看到廚房的畫面,她完全驚呆了,寶寶把廚房搞得如同戰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