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與倍數之旅

2021-02-14 我與孩子們的數學

我/與/孩/子/們/的/數/學/

這一次,我與孩子們的數學要記錄的是人教版五下《因數與倍數》單元的一些課堂經歷。想著一課課記錄下來,因此取名《因數與倍數》之旅。希望時間允許,能讓我痛快地記錄。

人教版《因數與倍數》的學習放在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單元是觀察物體。主要內容包括:因數與倍數,2、5、3的倍數特徵,質數與合數等知識。下圖是例1和例2的知識點.

    例1是學習因數與倍數的概念。值得關注的是,在早先的電子課本中的因數與倍數的概念與實際紙質版本中的是不一樣的。在電子版本中是這樣說的: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而在紙質版中是這樣說的: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和辦公室的徐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覺得因數和倍數是描述兩個數之間的關係的,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這是一個保障的條件,因此,在這個整數除法算式中描述的應該是被除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因此,描述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比較合適。之所以可以說「被除數也是商的倍數」,原因是可以通過算式變形,將除法算式變化為:被除數÷商=除數,因此也可以說被除數是商的倍數,但這個推理成立的前提是前面一個推論成立,因此,兩者一起說是不合適的。當然,這只是我的一種猜測,正確性值得繼續推敲。例2和例3是學會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以及通過觀察發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特徵。

    同樣的,這一次的學習我也是先讓孩子們進行了「預學」,主要設置了三個問題。

    問題一:舉例說明什麼是和倍數?這個問題設置的目的讓學生通過看書預習,能夠知道什麼是因數?什麼是倍數?讓孩子通過舉例說明而不是僅僅抄一個概念,是想看看學習的效果如何?

    問題二:找一找30的因數和3的倍數,並說一說你有什麼發現?30和3這兩個數這是教材中例子後面設置的小問題。會進行模仿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

    問題三:關於因數與倍數你還有什麼疑問?學貴有疑,這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環節。孩子們總能在這個環節中提出很多精彩的問題,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先整體看幾張孩子們的作品。

  這樣的作業確實真的真的很費時間,但每一次當我看到孩子們如此用心地去對待,我總是安慰自己,這樣做是值得的。

    細細分析孩子們的作業,孩子們的作品中都有著哪些想法呢?

    這是姜開馨同學的預學成果。仔細閱讀她的預學作業,從第一、二兩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看到,她對於因數與倍數的基本概念已經清楚。從她的問題單我們可以發現,她的問題視角已經涉獵五下的有關因數與倍數的大多數知識點。

    楊雅涵同學在她的預學單中想到了用字母描述因數與倍數的方法。

    有的孩子是這樣尋找因數和倍數的。這樣不好嗎?我想說,這正是孩子原生態的一種想法,沒有被開發過的思維。

    魏湛湛同學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的時候,往往是很有創造力的:一個數的因數一定小於等於這個數,一個數的倍數一定大於等於這個數。魏同學還有一個疑問,乘法有因數和因數嗎?多好的問題。 

    這位孩子對於因數與倍數的想法是自己的猜測,估計沒有看過書。但同樣的,思考過再來學習,就會有不一樣的衝擊力。

    很多話,雖然寫在那邊,但對於孩子來說,未必都是理解的。因此,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不理解」的孩子,真的很勇敢,也很真誠。

    好了,作業分析得差不多了,上課吧!

我們的課堂

      

    

    第一環節:同桌交流自己舉的例子,然後集體交流五個式子,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同桌交流環節,我會針對性的走訪幾組同桌,看看這幾個孩子的理解是否正確?(2)中的這五個例子是為了檢查孩子的自學效果,抽專人回答,9÷5=1.8是一個反例。第3、4個環節是對概念的初步揭示,以及因數倍數的本質的體會:兩個數之間的關係。

    第二頁中我們繼續以例子來說話,但是形式在不斷變化。第一個例子,通過63÷9=7這個算式,讓孩子們來說兩組因數與倍數的關係。尤其是第二組,讓學生說出理由為什麼。因為從這個除法算式,我們可以知道:63÷7=9.這是理由,7是63的因數,63是7的倍數這是描述的結論。同時體會到:「9是63的因數,63是9的因數。7是63的因數,63是7的倍數」這兩句話描述的對象是不同的。

    第二個例子是到乘法算式去尋找因數與倍數的關係。並讓孩子原因是什麼?讓孩子把這個乘法算式可以寫成相應的除法算式,始終圍繞著因數與倍數的概念來說理。

    第三個例子是75和25,沒有算式了,還能說關係嗎?層層遞進。

    第四個例子,是一些特殊數的例子。21是21的倍數,21是21的因數,1是1的因數,1是1的倍數,像這樣的例子,是學生很少會去關注和想到的。21÷21=1,這個例子其實教材的例1中就有,1÷1是我自己補充的。所以,仔細讀教材還是很有意義的。同時,在這裡,我們也補充了代數式的描述。 

    通過這四個例子,學生對於「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這句話的理解才不會幹巴巴,才是生動而活潑的。

    課的第三個環節是:因數與倍數來自何方?這是我一直堅持的一個做法,讓孩子簡單的看看這一塊知識在哪裡?這些資料來自網絡,準確性僅供參考。雖然這些「名詞」非常冰冷,但是我想讓孩子們感受到的是這樣一張網,因數與倍數是在整個體系中的一個點,而不是孤立的。

    兩幅作品的對比,是想讓孩子看到不同的想法的價值。方法的價值在於她的嚴謹,在於她對於概念的理解。原創的也許複雜,但同時也珍貴。這個環節的第二個目的是:學會評價。孩子往往只會一維的評價,好與不好,而缺少一種辯證的評價,好的地方在哪裡,不足的地方在哪裡。我想,這樣的學習可以幫助孩子慢慢建立起這樣的思維習慣。

    研讀了別人的方法後,我們就可以自己來試試了。

    尋找三組數的因數與倍數,熟練方法,掌握技巧,然後觀察發現。然後用代數式提升,總結。

    課的最後環節是答疑解惑。對一些常見的錯誤和疑問進行解答。同時,這些疑問的回答也是對這堂課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評價出孩子們對於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效果。

    本來還想放張板書的照片,可以手機裡一找,居然沒有找到。難道是忘記拍了?好吧!忘記就忘記吧!

    第一篇的記錄就到這裡了。

    春日不可辜負,曬太陽去了!凍僵了凍僵了!

相關焦點

  • 因數和倍數及公因數和公倍數
    因數和倍數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知識點,同學們要努力學好這方面的內容為以後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稱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 《因數與倍數》教案
    (2)「12是3的倍數」反過來還可以說:3是12的因數誰想說?這時你又想到.生:4是12的因數。 師:說得真好,4也是12的因數。 誰來完整的說說誰是誰的因數。 (3)師小結:這樣由12÷3=4我們知道了12是3和4的倍數,3和4都是12的因數。你們想想看,倍數和因數像不像老灰和小灰一樣,也存在著        相互依存的關係呢?
  • 【數學試講】因數與倍數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初步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掌握找因數和倍數的方法;2.學會用列舉法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過程與方法目標】1.培養學生藉助直觀圖,列算式的能力;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概括、分析和比較的能力。
  • 因數和倍數的關係
    首先要了解,我們討論因數和倍數,是在整除的情況下討論的。什麼叫整除?就是被除數、除數和商都是整數才行。不能有餘數,不可以有小數。那麼什麼是因數?什麼是倍數?舉個例子:18÷3=6這道題中18就是3和6的倍數,3和6就是18的因數。要注意:這裡不能只說18是倍數,也不能只說3和6是因數。因為因數和倍數是相對應的,不能單獨說某個數是倍數,某個數是因數。在這裡打個比方:小明跟他媽媽去逛街,你能只說小明是兒子嗎?
  • 《因數與倍數》教學設計
    《因數與倍數》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夠說出因數和倍數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因數或者倍數。【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找因數與倍數的過程,學會事物之間有相互依存的關係。二、 教學重難點【重點】因數與倍數的意義,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與倍數的方法。
  • 《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
    《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以及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因數中最大的數、最小的數。(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整數的乘除運算認識因數和倍數的意義,自主探索和總結出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條理性,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 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
    一、因數和倍數的定義:如,4×3=12中4和3都是12的因數,12是4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注意
  • 小學數學知識點:因數與倍數
    在人教版小學五下階段會學習關於因數與倍數的內容,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吧!認識因數和倍數:注意因數與倍數都是在正整數的範圍內的,小數沒有因數和倍數的說法。1.因數和倍數: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且沒有餘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2. 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例如:12÷2=6,我們說12是2的倍數,2是12的因數。3. 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4.
  • 【數學試講】因數和倍數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倍數和因數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 【過程與方法目標】根據具體的問題情景,給出一組算式,能夠說出各數之間因數與倍數關係。【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夠體味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究熱情。
  • 公因數與公倍數(一)
    一、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與這兩個數的質因數的關係甲數=axbxcxm乙數=axbxn
  • 《因數和倍數》教學建議
    在此基礎上,由第一類中的整數除法,引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並舉例說明。(2)例1的編排思路是:由具體到抽象引出概念;再由抽象回到具體,舉例說明概念。這樣的思維轉換過程有利於學生認知概念,切實掌握概念。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第一類中的每個算式,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進一步體會「因數與倍數是互相依存的」。「做一做」的設計,也有這一意圖。
  • 因數倍數的知識梳理與反思
    因數倍數的知識梳理與反思因數和倍數是人教版五下第二單元內容,起始課是認識因數和倍數,第二課時是如果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教學中如果將這兩課放在一起教學又會如何呢
  • 因數倍數單元重點知識
    因數倍數單元重點知識1.因數和倍數的概念a÷b=
  • 《因數與倍數》單元教學分析
    一方面,學習分數,特別是學習約分、通分,需要以因數、倍數的概念為基礎,進一步掌握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和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需要用到質數、合數的概念,需要掌握2、5和3的倍數的特徵。因此,本單元的知識是學習數學不可或缺的基礎。
  • 因數與倍數,輕鬆學習,秒懂!
    1.定義只在自然數(零除外)範圍內研究倍數和因數。如果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數)那麼a和b就是c的因數,c就是a和b的倍數。2.特點① 因數和倍數兩個不同的概念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單獨存在。例:②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 最難莫過於《因數和倍數》
    (一)倍數和因數的關係1. 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如:4*5=20,20是4和5的倍數,4和5是20的因數。(二)找倍數和因數的方法2. 找倍數的方法:從1倍開始有序的找。(1、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數無限的;2、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3、沒有最大的倍數。)3. 找因數的方法:用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一對一對有序的找比較好。(1、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2、最小的因數是1;3、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1是所有自然數的因數。)
  • 五年級數學,因數與倍數複習
    大家好,歡迎來到至善數學,今天我們進行因數與倍數整理和複習。首先請同學們自己回憶一下,我們先從整數的性質入手,認識了倍數和因數,在倍數當中又認識了2的倍數特徵,5的倍數特徵,還有3的倍數特徵,特別在2的倍數特徵當中,根據能不能被2整除,又把數分成了奇數和偶數,根據一個數因數的個數,又認識了質數與合數。
  • 《數學提高》倍數和因數的概念
    因數是指整數a除以整數b(b≠0)的商正好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b是a的因數。
  • 面試說課《因數和倍數》
    首先我來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因數和倍數》在整個教材體系當中處於相當重要的位置。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整數的認識和整數的四則運算,這為過渡到今天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同時也為學生今後學習《2.5.3的倍數特徵》打下良好的基礎。
  • 【小學數學說課】因數和倍數
    一、說教材《因數和倍數》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以及相互依存關係,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同時也為以後學習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通過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從而進一步體會因數與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