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難道是害怕孫權什麼嗎?那麼,為什麼他死前要將國家交給孫權

2020-12-11 指點江山

先秦時代,中國實行世卿世祿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們的爵位、封邑、官職都是父子相承的。這種世襲的次數在理論上來講是無限的,直到改朝換代或佔據這個爵位或官職的家族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為止。

可以說,古時候的政權一般都是世襲罔替的,老子去世之後,便將皇權交由自己的兒子,這是理所應當的事。但是,歷史上有一個人十分奇怪,那便是孫策,他臨終之前將大權交由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獨子孫紹。

那麼,他為何會如此作為呢?下面便是其相關分析:

首先,其子孫紹過於年幼,難擔大任。當時,雖然孫氏一族已經兵強馬壯,盤踞江東一帶,稱王稱霸。但是,孫策去世之時年紀尚才二十五歲,他的兒子孫紹尚十分年幼,如何能接管下如此重任。

畢竟,在當時紛亂的局勢之下,想要長久把持江東,而且,要將勢力發展強大乃是一件非常不易之事。

其次,孫策不願權利旁落。根據眾多的歷史教訓,如果,為政者過於年幼,通常情況下其母系一族會藉機奪權,把持政事。孫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對當時的局勢非常清楚,他不願意發生這樣的情況,到頭來,讓自己歷經艱辛才創建起來的勢力落到外人手裡。

再者,他也在為自己的妻兒考慮,希望自己死後妻兒能有一個依靠。孫策非常清楚孫權的為人,他臨終之時曾經對孫權說過這樣一番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可以說,孫策的魄力可以使他打天下,但是,他的心胸還不足以讓他保江山。

「將死之人,言必善焉」,從字面上來看,他似乎是在誇獎他的弟弟,給了他很高的一個評價,而內在之中將江東地區的大權交給了孫權,其實,是為了讓他的野心與報復能與他的地位相平衡。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平息孫權的奪權野心,以避免日後可能發生的蕭薔之禍。

那麼,孫權的處事之道如何呢?早在孫策起兵謀勢之時,孫權就四處謀求賓客,而且,經常聚集在一起商討天下大事。孫策對這一點感到非常驚訝,而且,由此也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遠遠不如自己的這個弟弟。

每次宴請賓客之時,孫策總是在席間對孫權說道:「看到這些人沒有,日後都將會成為你的手下。」這些話流露出的意思,不僅僅是對孫權能力的肯定,更多的是對他的害怕,作為哥哥來說,孫策非常清楚自己這個弟弟的野心和抱負,也非常清楚他的能力能夠做到如何高的地位。

所以,乾脆早早的讓他知道自己的權勢早晚會交由他的。

並且,東吳聚集能人志士有兩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第一,孫策借兵起家前往江東一帶打拼地盤的這段時期,前來為他效勞的人有很多,其中,非常著名的便是周瑜以及太史慈。

第二,孫策去世之後,孫權掌權,發兵徵討黃祖的這段時期。期間先後有魯肅,諸葛瑾等人前來投奔。而且,孫權非常懂得掌權御人之道,在他執政之後,東吳的內外大權逐漸轉移,在他掌權時期投奔東吳的這一批人成了權利的掌控者。

這也側面印證了孫策的推斷:「將大權交予自己的弟弟,他便不會為奪權而找自己妻兒的麻煩。」

最後一點,除了孫權之外,孫策實在是找不到接管大權的合適人選了。在東吳勢力之中,與他感情頗深的僅有周瑜、太史慈等人。就周瑜而言,雖然,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他始終只是一個人,如果,孫策堅持將大權交給自己的兒子,僅憑周瑜一人從旁輔佐,是很難使其妻兒得以保全的。而太史慈更只是有勇無謀而已,想要依靠他去對付孫權,那簡直是痴人說夢。

因此,孫策思慮再三之後決定把權力交給自己的弟弟孫權,這樣一來,既避免了無謂的內鬥,延續了江東孫氏的統治地位,又使自己的妻兒得以保全。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孫策臨死之時卻不得不向自己的弟弟低頭,他該有多麼的心不甘情不願。

可是,自己命數已盡,而且,局勢所迫,他能有什麼辦法呢?

發人深省的是,孫策死的非常奇怪。《三國志》認為他的死是許家的三個門客所為。但是,這事非常值得深究:孫策常年在外帶兵徵戰,行蹤不定,刺客怎知他的行蹤呢?再者,孫策外出打獵是私事,並不被外人知曉,許家門客又怎麼會提前埋伏在哪裡呢?

而且,孫家五兄弟中,孫策、孫翊均遭人刺殺,孫匡早卒,孫朗被孫權囚禁終生,最後,只剩孫權一人。如此一來再也沒有人擁有與孫權相爭的資格,這一切的一切都實在令人懷疑,或許,當初孫策之死有可能是孫權暗害的結果。

算起來,孫權殺孫策並非不可能的,史書記載,在孫權執政後期,未免大權旁落,權臣專政,開始疑心周圍的人,並對已陸家為首的江東四大家族開始逐步分化清洗,陸遜就是被孫權逼死的。孫權雖然被曹操稱為「生子當如孫仲謀」,但是,其對權力的追求和渴望也是驚人的。

參考資料: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續後漢書·卷五十·列傳第四十七》』

相關焦點

  • 孫策臨死之前,為何將江山交給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很多人認為這是劉備的權術,以此來約束諸葛亮;另外一個便是孫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兒子孫韶。  孫策為什麼要這麼做?把位子交給兒子孫韶為何不妥,而且周瑜太史慈等人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其一,孫策的孩子太小,當時江東雖然被自己打下來了,自己兒子的肩膀稚嫩,未必能扛得起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重任。自古守江山遠遠比打江山更難。
  • 孫策為何把權力傳給孫權 孫策孫權關係
    孫權為什麼要這麼做?把兒子交給兒子孫韶為何不妥,而且周瑜太史慈等人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其一,孫策的孩子太小,當時江東雖然被自己打下來了,自己兒子的肩膀稚嫩,未必能扛得起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重任。自古守江山遠遠比打江山更難。
  • 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何執意傳位給弟弟孫權?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中國古代的政治權力是世襲的,父親死了把位子傳給兒子是天經地義。不過孫策有點兒特殊,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了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獨生子孫紹。 孫策為什麼要這麼做?
  • 真的是孫權殺了孫策嗎?
    樊能驚駭,倒翻身撞下馬來,破頭而死。策到門旗下,將於糜丟下,已被挾死。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論政治才幹,孫權更勝一籌。孫權善於用人,當時周瑜推薦魯肅,魯肅推薦諸葛瑾,權拜之為上賓。瑾勸權勿通袁紹,且順曹操,然後乘便圖之。權依言,乃遣陳震回,以書絕袁紹。卻說曹操聞孫策已死,欲起兵下江南。
  • 孫權的老婆是誰?他為什麼要殺了孫策的後代?
    孫權,東漢末年吳國的建立者,他是孫堅的次子,他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哥哥小霸王孫策,在三國也是一員猛將後來去世後,孫權才成為一方霸主,孫權雖然沒有哥哥有一個超級漂亮的老婆,但也可以說是人生贏家有七位老婆,而有傳聞說孫權殺了孫策後代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孫策把江山給了孫權,孫權是如何對待孫策的?
    孫堅死後,兵馬自然全部歸於袁術,所以,孫策即便是利用了孫堅的名望和舊將,也絕對算得上是白手起家的好漢了。孫策繼承了老爹的勇猛,也繼承了老爹的魯莽,不僅經常親自上陣殺敵,而且等他橫掃江東之後,殺掉了當地很多大家族的人,出門卻不帶隨從。終於有一天,曾經被孫策殺掉的江東門閥許貢的門客刺殺了孫策。
  • 孫策為什麼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孫權呢?
    在三國中都知道孫策的吳國很強大,就連劉備也要依靠他,能跟曹操抗衡的也只有吳國。並且吳國的有很多猛將和人才,只可惜在孫策出遊中被人暗殺。孫策死後肯定要有人傳位的啊。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大國孫策卻要傳位給孫權,他不是有一個兒子嗎?那為什麼要傳位給孫權呢?這其中有什麼原因?
  • 孫策為何將打下的基業傳位給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提到孫策,大家都知道他是孫權的哥哥。孫策年少成名,在自己父親孫堅被黃祖殺死之後便全家遷到了江都。為了繼承父親的事業,孫策不得已投靠袁術。興平二年,孫策率兵攻打劉繇。接著,又在建安二年攻打王朗。緊接著,他又被朝廷封為「吳候」,在建安四年,他終於替父報了仇打敗黃祖。
  • 孫策之死,幕後得益最多者竟然不是孫權,而是孫堅以前的一位戰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孫權之死的三個疑點: 第一:孫策出門打獵一事是極保密的,許貢那三個門客又從哪裡得知呢? 第二:孫策中箭後,為什麼後面趕來的士兵要把三個門客全部殺死呢?留下活口,逼供出幕後主使才是常規操作吧!
  • 孫策傳位給孫權,孫權只封其子為侯爵,這是孫權的另一種報答方式
    筆者認為,這是孫權對侄子的另一種愛護。孫策傳位給孫權,是唯一選擇的確,孫策是將東吳交給了他,但是只是將東吳六郡之地交給他,而之後奠定東吳基業是在孫權首手上完成的。從這個角度上講,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的確是在情理之中。 再說,按孫策死時的情景來看,傳位給孫權是他唯一的選擇。當時天下群雄並起,東吳基業還未奠定,按照孫策25歲即死的情況來看,其子孫紹應該只是個兒童。如果立孫紹為主,且不說外部勢力會將孫紹如何,就說東吳內部複雜的氏族鬥爭情況,豈是一個兒童能擺平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傳位給孫策,是唯一選擇,孫權用不著感恩戴德。
  • 孫策死後,弟弟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的?
    公元200年,孫策被刺身亡,年僅26。孫策的妻妾有記載的僅有大喬一人,但大喬在199年12月才嫁給孫策,而孫策死時有一子三女,由此可見他的妻妾肯定不止1人。 她們的年齡還很年輕,特別是大喬成婚僅僅數月就要守寡。
  • 孫策之死疑點重重,和孫權無關,和曹操有關
    孫策的死疑點重重,按照「誰受益誰的嫌疑就大」的觀點,歷來很多人認為孫策的死和孫權脫不了干係,認為孫權是為了早日搶班奪權於是設計除去了自己的大哥孫策。而且孫權日後的舉動也讓人詬病不已:孫權稱帝後追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而一手打下江東的兄長孫策僅僅被追為長沙桓王,不僅如此他對孫策的兒子孫紹也是頗多提防。
  • 小霸王孫策該不該傳位給弟弟孫權?孫策之死難道真的跟孫權有關?
    大家好,我依舊是那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小編,今天咱要說的這段想必大傢伙們從標題就可以看出來,不說那麼多沒用的了,直接開始開始。在三國時期,孫策(孫伯符)打下江東沒過多久就死了。不論是在野史還是《三國》中,講述的都是許貢三門客刺殺孫策,導致孫策病重而死。知道自己活不久的孫策在臨死的時候,拉著孫權(孫仲謀)的手哭訴,要將大位傳給他。當年孫策年僅二十七歲,孫權年僅十六歲。大家都知道,古代都是講究世襲制。按理來說,孫策死後就要把位置傳給自己的而,但為什麼要傳給弟弟孫權呢呢?
  • 孫策和周瑜關係如何?孫策死前為什麼沒將孫權託孤給周瑜?
    好了,接下來我要開始黑周瑜了。周瑜出身很好,可以說是江東士族了,反正比他的好基友孫策強了不知道多少。不久,孫策被刺殺,臨終前託孤張昭,周瑜依舊只是外鎮將軍。然後周瑜就帶著兵回來,和張昭一起管事了。【五年,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策臨亡,以弟權託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
  • 孫策臨死時將孫權託付給張昭,為何不是周瑜?
    演義中提到,孫策臨死前囑咐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乍一看,這兩人都是孫策託付輔佐孫權的柱石人物、然而,這句話壓根就沒再歷史上發生過,孫策當時託孤之人只有張昭一人而已。為什麼要向士族低頭?因為天下太大了,靠一族人、一脈人是不可能成事的。項羽如何?被稱為千古無二,所用之人皆是楚國精銳騎士,巨鹿一戰五萬破章邯四十萬秦軍,三萬人一個閃擊就將劉邦五六十萬大軍擊潰……結果如何?自己人越打越少,被漢軍最終瓦解擊潰。
  • 孫權的能力、相貌如何?其兄孫策為什麼讓他接掌江東?
    孫權是孫堅之子、孫策之弟,孫堅和孫策經過拼搏奠定了東吳政權,不過可惜的是孫策英年早逝,臨終前孫策讓孫權接掌江東,從而孫權成為一方諸侯。那孫權相貌如何,能力才華又如何呢?孫權父兄孫堅、孫策打下江東奠定江東基業,孫權後來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劉備打敗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並且後來他又登基為帝,能和劉備、曹操兩個英雄人物三足鼎立,並且後來能得以稱帝,這一切都是說明孫權的能力才華是不弱的。當然,孫權的能力和孫策的能力側重點不同。江東基業是孫堅、孫策經過衝鋒陷陣打下來的。
  • 曹操對孫策和孫權的評價,區別為何會那麼大?他判斷標準是什麼
    (孫策)曹操對孫權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評價這句話,是在曹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對峙的時候,看到孫權軍容整肅,感嘆而說的。曹操對孫策孫權的評價,看起來都是讚揚。但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曹操並不欣賞孫策,而是更欣賞孫權。因為他說孫策是「小瘋狗」,而願意他的兒子向孫權學習。曹操為什麼會是這樣一種情感取向呢?
  • 三國大懸案:孫策三弟孫翊之死,居然和孫權有關!
    媯覽看到徐氏神色如常,自認為一個女人翻不出什麼天,八成是認命了,便放心地站在府前準備帶走徐氏。這時徐氏神色一凝,大喝道:「二君可起!」孫高、傅嬰帶著自己的人幹掉了媯覽、戴員,就這樣,徐氏為自己的亡夫報了仇。等孫權趕到的時候就只剩下獎罰、追殺二人餘黨和弟弟的後事了,只是不知道,孫權看到這樣剽悍的弟媳能說些什麼。
  • 孫權守業(上):都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十九歲的孫權無奈上位
    孫策很是疑惑,問這些門客是什麼人,三人估計也是事發突然沒有準備,還有點害怕,就含糊說自己是韓當的士兵,在此射鹿,想矇混過關,此時都忘記報仇了,只想趕緊糊弄過去。沒有想到孫策的記憶力這麼好,韓當的士兵他都認識。
  • 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大喬的?你可能想不到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它們對孫策的評價都很高。孫堅死時,孫策年僅17歲。辦完父喪後,孫策帶領家人遷居江都。在那裡,慣好結交名流的孫策屢次拜訪廣陵人張紘,希望能得到他的指點。他們兩人進行了一段對話,對孫策日後經營江東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