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傳位給孫權,孫權只封其子為侯爵,這是孫權的另一種報答方式

2020-12-11 心歲了

筆者認為,這是孫權對侄子的另一種愛護。

孫策傳位給孫權,是唯一選擇

的確,孫策是將東吳交給了他,但是只是將東吳六郡之地交給他,而之後奠定東吳基業是在孫權首手上完成的。從這個角度上講,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的確是在情理之中。 再說,按孫策死時的情景來看,傳位給孫權是他唯一的選擇。當時天下群雄並起,東吳基業還未奠定,按照孫策25歲即死的情況來看,其子孫紹應該只是個兒童。如果立孫紹為主,且不說外部勢力會將孫紹如何,就說東吳內部複雜的氏族鬥爭情況,豈是一個兒童能擺平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傳位給孫策,是唯一選擇,孫權用不著感恩戴德。

從另一種角度看孫權對孫紹的愛護

為杜絕孫紹爭位的念想,故而不追封孫策為皇帝

如果追封孫策為帝,那麼孫紹作為皇帝唯一的兒子,理應繼承皇位,而且也免不了讓孫紹有什麼非分之想。那麼孫權為了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登基,要採取的措施恐怕就是動刀子了。而孫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不追封其為皇帝。

孫策的兩個女兒分別嫁入豪門

按照傳統政治布局,孫權如果想永保帝位,就應該將孫策侄子孫紹樹立在對立面上,然而孫權沒有這麼幹。孫權將孫策長女先嫁顧邵,後改嫁陸遜;將孫策的次女嫁給朱紀。顧邵的父親顧雍是吳國丞相;而陸遜就不用說了,他是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劉備那位天才將領;朱紀是東吳名將朱治的次子。無論是顧氏家族,陸氏家族,還是朱氏家族,都是響噹噹的豪門大家族,那麼孫權為什麼要這麼幹?因為這三個家族的力量足夠強大,不會幫助孫紹謀反。

孫紹才智平平,而他的姐姐或者妹妹所嫁的這三個丈夫都極有魄力的,是絕不會甘心作為一個下臣謀反的。而且在當時世家大族的思想理念中,謀反是一種極其不吉利的行為,他們也是絕對不會幹的。

由這幾個家族的牽制,孫紹一生沒有行反叛之事,孫權及其子孫也讓孫紹榮華富貴的走完了一生,這不是很好嗎?看古今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過程中,多是刀光劍影,能像孫權對孫紹這樣的,在史上並不多見。

相關焦點

  • 孫策把江山給了孫權,孫權是如何對待孫策的?
    三國東吳國主孫權,十八歲坐領江東,同他對壘的曹操、劉備對孫權的評價非常高。孫權稱帝共23年,統領江東更是長達五十多年,在他之前這是非常罕見的。如果沒有孫權,我國江南地區的開發可能還要晚許多年。孫權治理江東,江東的農業、手工業等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孫權與劉備曹操鼎足而立,威震漢末,更成為後世開發中國南方的先行者。
  • 孫策開創東吳基業,臨死前讓位給弟弟孫權,為何只獲得王的封號?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孫權稱帝後並沒有追諡兄長為帝,而只是給了他一個長沙桓王的諡號。並且對於孫策獨子孫紹,孫權也只是封了他一個侯爵而已,連個郡王都不肯給,實在是薄情寡義。 對於孫權不肯追諡兄長為帝這件事,《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毫不客氣地評論道:「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見《三國志·卷四十六》),潛臺詞便是孫權薄情寡義、心胸狹窄,毫無開國之君的大度。 但是在孫權看來,他這樣做有著不可告人的「苦衷」。因為,他一旦追諡兄長為帝,那麼孫策的子孫便同樣擁有皇位的繼承權,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
  • 真的是孫權殺了孫策嗎?
    論政治才幹,孫權更勝一籌。孫權善於用人,當時周瑜推薦魯肅,魯肅推薦諸葛瑾,權拜之為上賓。瑾勸權勿通袁紹,且順曹操,然後乘便圖之。權依言,乃遣陳震回,以書絕袁紹。卻說曹操聞孫策已死,欲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張紘諫曰:「乘人之喪而伐之,既非義舉;若其不克,棄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操然其說,乃即奏封孫權為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即令張紘為會稽都尉,齎印往江東。
  • 同為三國霸主可為何孫權的名聲卻差曹操劉備這麼多?只因這兩個字
    同為三國霸主可為何孫權的名聲卻差曹操劉備這麼多?只因這兩個字話說東漢末年,由於皇室日益衰落,導致朝綱不振,不但被董卓獨攬大權,就連一向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成了擺設,於是乎,天下就此大亂,各路諸侯紛紛打著討 伐董卓的旗號割據一方。
  • 孫權掌權後,孫策的後代結局如何?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公元200年,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許貢門客所刺,因傷勢嚴重,不久後不治身亡,年僅二十六歲。按道理孫策這種級別的人物應該是香火鼎盛的,但由於早年的孫策忙於到處徵戰,加上又英年早逝,他似乎留下的後代並不多,只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孫子有記載的也是只有一個。
  • 而是給了弟弟孫權,裡面有玄機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孫堅的江東政權,吳國作為三國中最後被滅亡的國家,那麼其幾代基業到底是如何發展的。孫堅私藏傳國玉璽,最後創立江東的基業。那麼孫策接替其職位後,也是勵精圖治,到處招攬賢才,一時間,江東人才濟濟。
  • 孫策開創了江東基業,孫權卻為何不追封其為帝而只是長沙桓王?
    這類人的出現,是從三國開始的。或許是為了皇位的合法性,或許是代漢的遮羞布,曹氏皇族將自己的數代高祖都追封為皇帝,從此成為幾乎成為定例。三國之中,孫堅的武烈皇帝、曹操的魏武帝都是追諡的。但如果我們仔細審視追諡這件事就會發現,他們追諡的都是自己的直系先祖。為什麼呢?
  • 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何執意傳位給弟弟孫權?
    不過孫策有點兒特殊,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了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獨生子孫紹。 孫策為什麼要這麼做?不把位子交給孫紹? 其一,孫紹年齡太小。當時江東雖然被孫策打下來了,但孫策亡故時才25歲,其子孫紹的肩膀稚嫩,未必能扛得起統治和發展江東這大片地盤的重任,畢竟自古以來,守江山遠遠比打江山更難。
  • 孫權得到了哥哥創造的基業,為何只給孫策王的封號?
    據《三國志》所載,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改元黃龍,立國號為吳,大赦天下,之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你沒看錯,孫策作為孫吳政權的實際奠基者,卻在孫權稱帝後僅僅得到一個長沙恆王的稱號,說出去都沒人敢信,孫權也因為這件事背上了薄情寡義的罵名,被後人詬病不已,那麼孫權為何要如此行事呢?
  • 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大喬的?你可能想不到
    這件事,讓袁術覺得孫策不甘久居人下,遂對孫策產生了警惕,並開始注意約束孫策的發展。對這一點,《三國志》記載的兩件事可充分說明。其一,袁術曾答應讓孫策做九江太守,但最後卻用了丹陽陳紀。其二,孫策替袁術攻破廬江太守陳康,袁術再次食言,將其故吏劉勳提拔為廬江太守。孫策深感無出頭之日,為防袁術將其吞併,孫策加快了脫離袁術的步伐。不久,一場戰事給了孫策機會。
  • 孫權守業(下):十九歲的孫權如何管理江東,原來做了這兩點
    孫權:老爹老哥,我一定會徵服天下的!正因為這樣,孫策剛死,原為孫策所表用(上表朝廷任用)的廬江太守李術就「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甚至連孫權的堂兄孫輔也「恐權不能保守江東」,背地裡「遣人書呼曹公」。孫權另一堂兄孫暠則更野心勃勃,想趁機奪取會稽,不過孫暠行進至富春時,時任富春長的虞翻說出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措辭,並誓死捍衛孫權,結果將孫暠逼退,使孫暠未能得逞。這些事情都說明安定人心和鞏固政權是孫權的首要任務。好在這時孫權年已十九歲,他雖不及孫策那樣英武善戰,但也已有一定的軍事和行政經驗。
  • 孫策為何把權力傳給孫權 孫策孫權關係
    其三,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孫權知道孫策是什麼人。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過這樣一句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其實鳥之將死,其言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孫策這句話其實是讓孫權給自己的弟弟留下一條生路。歷史上皇室從來無父子手足親情。
  • 孫權諷刺劉備為昏君,他一句話就讓孫權啞口無言
    公元201年,劉備被曹操率軍擊潰,無奈之下一路倉皇逃竄,來到同為漢室宗親的荊州劉表處躲避曹操。當時劉表礙於劉備與自己同為漢室的身份,不得已接納了他,但一直對劉備很不放心。
  • 孫策和孫權,都是十幾歲當繼承人,為何只說孫權不容易?
    孫策和孫權,都是十幾歲當繼承人,為何只說孫權不容易?文|梨花獅子疏影在三國中,有著這樣兩個人,那就是孫策和孫權。這兄弟二人都是在幾十歲的時候當的繼承人,而這其中很多人都覺得孫權在接替他兄長這個位子後很是不容易。而這其中為何只說孫權而不說孫策。其實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先從這一點開始說起。
  • 《三國志幻想大陸》孫權怎麼樣 孫權介紹
    導 讀 三國志幻想大陸的孫權是一位防禦型武將,不知道是不是對他充滿了惡意,進攻沒贏過,防禦沒輸過的孫權防禦力自然是很高的
  • 三國中孫權奪位不擇手段,勇猛孫策死有蹊蹺,為保妻兒拱手讓位
    我是原創作者歷深夜我又想起你,每日為你更新不同的歷史小故事」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中國古代的政治權利是世襲的,父親傳位給兒子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孫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要知道他是有獨生子的。
  • 孫權登基後為何不追封哥哥孫策為皇帝?別怪孫權無情,他迫不得已
    開宗明義: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是對的!很多人認為,孫權的江山從哥哥孫策手上繼承而來,當上皇帝後卻不給哥哥加帝號,太忘恩負義。這是典型不了解古代禮法的觀點,孫權這麼做是對古代禮法的嚴格執行。
  • 《鴻圖之下》手遊孫權強度介紹 孫權特點分析
    導 讀 在鴻圖之下手遊中孫權究竟怎麼樣呢?孫權屬性強度內容又是什麼樣的呢?
  • 孫策為什麼要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是傳給自己兒子孫紹
    我們先要明白,自古皇帝或者諸侯傳位有兩種方式:父死子繼或者兄終弟及。孫策傳位給孫權,而不傳位給他的兒子孫紹,這沒有什麼不對。只不過,歷史上傳給兒子的,比傳給弟弟的要多得多。孫策去世的時候,是26歲。這時候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孫紹。
  • 她是孫權最寵愛的女人,人長得漂亮還不吃醋,常常給孫權介紹美女
    說到英雄折腰,不得不說的就是呂布、曹操這兩位了。呂布為了貂蟬,殺義父董卓,雖然是中計,且董卓也非善類,但也背上了三姓家奴的名聲。渡長江之時被孫權看見,孫權一眼就看上了這個身材高挑、容貌美麗的女子,所以就納她為妾。孫權眾多夫人之中最漂亮的一個,這個人最大的優點是不愛吃醋。她不但不與眾粉黛爭寵,反而經常介紹美女給孫權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