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孩子上課不專心是因為孩子學習態度有問題或者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但是你會發現,無論大人用批評,教育甚至是鼓勵都沒有太大的收益。
當孩子屁股坐的時間較短,無法堅持一節課的時間時,前半堂課還可以專心聽講,後半節課就開始坐立不安了。
解決方案:我們通過提升孩子的感覺動作能力。拉長孩子動的持久度,增強對自己身體的控制,進而拉長屁股坐得住的時間。
當孩子視覺能力不夠時,無法流利的閱讀,寫字。上課當然會不專心,開小差。
解決方案:我們通過仿繪,點格跟畫等視覺教材提升孩子處理點線面及線條文字的能力。同時通過動作能力來提升孩子的手眼協調及控筆能力。讓孩子可以更快速的去處理文字。
當孩子聽的能力不足時,無法聽完整老師說的內容。上課的連續性就會受到影響,到最後當然就會聽不下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的解決方案:我們通過數字串,兒歌,童謠等聽覺教材。拉長孩子的聽覺記憶廣度。同時通過運動來刺激前庭和內耳,讓孩子可以聽的更長,聽的更全。
當孩子的認知和理解不夠時,就會無法去體會一些抽象型的詞彙和語句。就會影響老師所教課程的內容。
解決方案:當孩子的能力未到達年齡時,他根本無法學習同年齡該學的東西。所以我們先提升孩子的基礎學習能力,再通過看圖識物,看圖說話,看圖說故事,圖片排序等一系列教材接軌孩子的認知和生活經驗。
規則和規範。老師的和學生的規則規範都會影響孩子上課的質量。當老師的脾氣較好,規則不明確時,孩子就沒有了約束。當孩子的規則意識弱的時候,他就不懂得上課要認真聽講,不懂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情。
解決方案:我們通過感覺動作能力來提升孩子的配合度同時建立規則規範意識。(因為運動本身就是就是有規則有規律的動)進而讓孩子明白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情。
作者寄語:
孩子上課不專心,並不一定是孩子故意而為之。其背後的原因還是孩子的某些能力不足,所以才導致無法很有效的吸收。教材的難度遠大於孩子本身的能力。所以我們不應該責備孩子。只有當孩子的學習能力達到年齡時,才能學習該年級的學科。同時要建立正確的規則規範意識,孩子上課才會專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