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前識字多,是否會導致上課不專心聽講?不以識字多少論英雄!

2020-08-26 阿杜漫談

有些幼升小的家長會存在這樣的擔心:孩子在上學前已經認識不少字了,課本上的字那麼簡單,孩子是否認為已經會了,從而養成不專心聽講的壞習慣?我覺得家長的擔心很有道理,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這些字孩子都會認,還有必要專心聽講嗎?——很有必要!

1.語文課不僅僅是認幾個字而已

一上第一單元是識字單元,我們來看看第一單元中幾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第1課:天地人

①通過聽讀、觀察圖畫、聯繫生活等方法,認識「天、地」等6個生字。

②初步學習朗讀課文。

第4課:日月水火

①通過觀察,發現圖畫與漢字的關係,認識「日、月」等8個生字。

②會寫「日、田」等4個字和捺、點2種筆畫。

③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構字特點,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第一單元之後的兩個單元是拼音單元,第四單元是課文單元,我們來看看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秋天》

①認識「秋、氣」等10個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旁3個偏旁。會寫「了、子」等4個字和橫撇1個筆畫。

②正確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背誦課文。

③結合插圖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徵,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認識自然段。

在上課時,將學習漢字的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和筆順規則等,為今後的自主識字、寫字打下基礎;習得朗讀課文技巧,提高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會說完整、規範的話,為習作打基礎;認識自然段,認識標點符號,培養基本的閱讀能力……

一節語文課真的不是僅僅會認識幾個漢字而已,它承載著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任務,如果因為會認一些字而不專心聽講,反而把優勢變成了劣勢,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2.不會「專注」聽講的孩子虧大了

第一,學習最終比的是學習習慣

學前識字量的多少,在學習的初始階段確實會導致孩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慢慢的差距會縮小,學習成績主要還是取決於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課堂專注度。

第二,不同年段有不同的側重點

一、二年級重在識字、寫字、句子學習;三、四年級重在段的學習;五、六年級重在篇的學習。學前的識字優勢僅僅只能讓孩子保持短暫時間的「領跑」。

第三,尊重課堂才能永保優秀

孩子由三年級過渡到四年級往往也會出現不適應的現象,因為四年級的語文更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我班有個孩子一到三年級都非常優秀,可是到了四年級就突然變得不那麼出眾了,家長很著急,孩子也很焦慮。

我對家長說:不必著急,因為孩子上課聽講非常專心,思維跟著老師轉。有著良好聽講習慣的孩子成績不會差的。目前她只是不適應新的年級和新的老師的要求,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

果然,渡過四年級的適應期,五年級的上升期,到了六年級她重返巔峰時代,再創輝煌。人也更自信了,原來上課不發言,而今在大型節目的表演中引得老師嘖嘖稱讚,說她「氣場十足,穩如泰山」。

會聽講的孩子才是最終的王者!

二、識字多的孩子如何做到上課專心聽講?

1.利用優勢增強成就感

有經驗的老師上課時一般會讓識字多的孩子當小老師,讓他們領讀、教讀,給他們創造各種展示的機會,發揮他們識字多的優勢,體會到成功感。

這樣,孩子會切身體會到識字多的好處,增強自信,覺得語文課能夠展現自我風採,從而學起來更有興趣。

2.及早培養尊重課堂的意識

尊重課堂的意識要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現在是識字多,以後是上了培訓班,以為自己都會了,學校學的知識太基礎了,不屑一顧,輕視課堂。凡是這樣的孩子,成績一般都不優秀,或者是不能一直保持優秀。

學習習慣是恆定的,一個在校不認真聽講的孩子,到了培訓班也不會認真聽講。同理,現在孩子會因為多認識了幾個字而不專心聽講,以後也會因為其他的各種理由而不聽講。

有些孩子小學時雖然習慣不好卻貌似成績還不錯,但一到了中學就不行了,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學就那幾門功課,課內不學課外補。到了中學各門功課上來了,即使有錢也沒時間每門功課補,這時沒有養成認真聽講習慣的危害會非常明顯。

如果到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尊重課堂的重要性,就太遲了,因為壞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

開學了,家長要注重老師對於孩子課堂學習情況的反饋,關注孩子上課是否專心聽講?是否積極舉手發言?是否遵守課堂紀律,有規則意識?一年級新生的家長,相對於關注孩子的成績而言,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聽講的習慣和尊重課堂的意識。

3.注重養成「傾聽」的習慣

專注地聽:「專注」的習慣體現在很多生活細節中——大人交流時插嘴多不多,能不能安靜地聽?平時搭積木、下棋、拼圖時,能不能靜下心來?看電視時,有沒有一邊看一邊玩其他東西?家長可以從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邊聽邊記: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複述聽到的故事或家長的話,養成邊聽邊記的習慣。

邊聽邊想:家長在故事或者親子閱讀時可以提幾個問題讓孩子思考,幫助孩子養成一邊聽一邊想的習慣。

要「坐得住」:可以讓孩子練習靜坐五分鐘,不下位,不東張西望,不玩東西。如果五分鐘都坐不住,上學時一節課接一節課又怎麼坐得住?

識字多的孩子如果能做到專心聽講,必將在新的學期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

對這一問題,您有哪些見解呢?歡迎交流探討!

相關焦點

  • 夢語分享:學前不讓孩子識字閱讀是愚蠢之極!
    但是好心未必成好事,因為真的很不現實!暫不去論考的如何,但這些孩子入學後首先要會讀題、審題、答題,如果不識字能行嗎?當別人都搶跑時你零起點那就等於裸奔。早已時過境遷,三十年前成立的觀點,放在今天是要被打耳光的。那時候大家也都不怎麼學,都是零起點,老師也是從零起點開始教。起跑線是一樣,就比誰肯跑,誰跑得快唄。
  • 孩子多大開始識字?學前識字會讓孩子上課不專注?
    那有一些學齡前的家長就開始心裡著急了,私信過來問我,孩子的識字問題。那我今天就著重挑出幾個問的比較多的識字問題,給大家集中答疑一下。首先我們來看看國家給我們普娃規定的識字要求全國統一使用「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
  • 孩子學前識字多少算達標?不能少於這些,4個識字方法值得學習
    前段時間有粉絲給我留言說,自己家孩子馬上就要升小學了,這位媽媽說自己非常焦慮,在這位媽媽看來,自己家孩子本來就不是什麼聰明的孩子,生怕上小學之後會跟不上,因為網絡上不少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認識400字,自己家孩子卻只認識幾十個字。
  • 寧鄉一年級新生識字量差10倍 老師家長齊犯愁
    認字多的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有沒有優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我們班有個孩子認識2000多個漢字,閱讀各種兒童讀物基本都沒障礙,一般的孩子也會認識300-500個漢字,不過也有極少數識字量只有幾十個甚至十幾個的孩子。」蔣繁是寧鄉縣金海實驗小學的語文老師,接手一年級後,她在班上大致了解了下孩子們學前所掌握的知識量。
  • 為了快樂教育拒絕學前識字!媽媽的選擇是尊重孩子還是耽誤孩子?
    最讓大家驚訝的是,她才三歲多點,一個多月就已經自主閱讀了二十多冊一畝中文分級繪本,每天主動要求預習複習,不僅新學兩百多個漢字,還能頭頭是道地跟媽媽講漢字甲骨文金文的演變過程。這麼小就接觸識字培養自主閱讀,會不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天性?小雨媽媽真的是「雞」娃一族嗎?然而細聊起來,卻發現並非如此。
  • 為了快樂教育拒絕學前識字!媽媽這個選擇是尊重孩子還是耽誤孩子
    自小就崇尚快樂教育的小雨爸媽,尤其反對枯燥的學習方式,也不提倡過早進行文化課教育,因此哥哥小時候基本沒有刻意教過他識字,對於學前認字這件事兒始終保持杜絕的態度。不過在親子閱讀上,小雨爸媽還是下足了功夫,從小讀書讀報,家裡堆滿了成百上千冊繪本。
  • 學前識字利大於弊?三個方法教你把孩子培養成「小神童」
    文/阿凱媽媽關於學前是否應該讓孩子認字的爭論有很多,筆者持以支持的觀點。在現在的學前教育中,幾乎所有家庭都會讓孩子在進入學校開展正式教育之前進行認字培養,區別只在於多少而已。如果家長缺失了這部分的培養,那麼孩子在入學後就會因為不如他人而感到自卑,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 學前孩子識字少,家長應引起重視
    而單純的識字訓練,同事甲從來沒做過。他說,開始時只是想讓孩子接受文學的薰陶,因為其本人也是個閱讀愛好者。沒有想到,半年後孩子的識字量居然達到了600多字。同事甲索性就鼓勵孩子自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只要能猜出意思即可,不需要知道念什麼,只有在影響理解的時候再問家長。
  • 洪恩識字、悟空識字、麥田認字多款識字APP合集!真的識字3000+?
    很多家長聽到到誰家孩子一年識字幾千個就焦慮不安,深怕孩子落後了別人,各種方法都給孩子嘗試,不少家長也會選擇識字類的APP,但現在識字類的APP這麼多,你真的能全部嘗試一遍嗎?這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很有可能還會消耗掉孩子的興趣。
  • 非視覺系娃的學前識字路
    其次,根據過來人的血淚經驗,學前最少認識600字,才不至於將整個一年級的主要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識字上。1-2年級識字基礎打牢固,可以幫助孩子儘快從圖畫書過渡到純文字書的自主閱讀,並爭取到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向課外閱讀拓展和數學傾斜。
  • 幼兒園畢業生識字量不夠 培訓機構加餐拼音課
    老師問我她的識字量,我說有500左右。老師說,有些小朋友已經能夠給他一首兒歌,在不看拼音的情況下,一字不差地讀出來了。」家住楊浦區的Maggie告訴筆者她的困惑,「我聽說有的孩子能認識1000字,拼音更不在話下。問題是已經認識那麼多字的小孩還需要上小學一年級嗎?」  Maggie的困惑大部分媽媽都有。然而,即便困惑和無奈,在育兒論壇上,媽媽們曬著自己孩子能認識多少字的帖子不少見。
  • 讓幼兒在「悅」讀中識字
    3月12日《孩子識字不合格家長無奈測智力》的消息報導後,在家長、幼兒園和小學教師中引起了很大反響,有關「幼兒階段是否應多識字、識多少字、怎樣識字」等話題再次引發議論,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在識字上是「白紙」一張;也有人認為在重視早期教育的背景下,應當讓幼兒儘早識字,以適應小學語文學習。
  • 學前認字1000+ 上學不聽講了?
    幼兒園升小學,如果家長不提前教怕孩子跟不上,如果提前教了呢?老師上課孩子覺得會了就不聽了,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針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有的地方教育部門已經主動開始對幼兒教育溯本清源。教育局前不久對幼教機構辦學行為進行了規範,禁止進行珠心算、早期識字及雙語等違背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活動。
  • 識字關鍵期,如何快速識字?
    而且不認字,還會影響幼升小的順利程度,導致孩子不能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因為,一個孩子識字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閱讀能力高低,也決定了獲取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力,比如識字少,數學題目都讀不下去。這也是為什麼,部編版語文教材要求孩子先識字,後學拼音。▼我一直主張在閱讀中,有語境地自然而然地去認字。
  • 天津河東幼兒學前識字,真棒教育靠譜選擇
    天津河東幼兒學前識字,真棒教育靠譜選擇 研究顯示運用科學方法篩選出來的高頻漢字,掌握400個便能達到初步閱讀,掌握1500個,便可讀懂普通書報96%以上的內容,而且不影響理解所閱讀的內容了。
  • 寶寶幾歲可以學識字?早識字早開智,那是識字越多就越好嗎
    這就是為什麼漢語會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的原因。那麼早期的啟蒙階段,要如何教寶寶識字呢?教寶寶識字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因為寶寶的記憶力很好,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會變得和教孩子基本的生活常識一樣簡單。我們可以自己想想,我們小時候識字是怎麼過來的?也不用父母多少地使勁灌輸吧,只要父母給我們講解兩三遍,我們慢慢就記住了。
  • 孩子需要提前識字嗎?寶媽坦言:沒教孩子識字,上小學就後悔了
    當初周圍的朋友都沒少勸她:多少讓孩子識點字、認識拼音字母,將來上學你也輕鬆。 但笑笑總覺得自己小時候就是玩大的,上學後成績也挺好的,所以她兒子上學前真的特幸福、特快樂,算是大字都不識幾個。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聽講相關問題
    老師,明明已經講過的知識,可是她還是說這些東西老師沒講過,不知道。我想知道,應該怎樣做,能幫助孩子,上課更加的專心聽講,能聽得懂老師講課的內容。預習功課需要帶著問題去預習,預習的時候媽媽不能直接給孩子答案,而是要多詢問孩子,讓孩子多動腦,可以留一兩個問題讓孩子帶到課堂上去聽,這樣聽課就是有目的的,帶著目標的。如此上課才能有效。預習的同時別忘了複習。溫故而知新,孩子是很健忘的,他學的快忘的也快,所以預習的時候,同時要複習前面學過的。
  • 小學生新生識字量差距大 超過2000老師有點愁
    有時候他會突然舉手,「我以為他要回答問題,他站起來說,『某某同學上課不認真,或者某某同學在看外面』。」「上課缺乏專注度,對以後的學習肯定有影響。」鄒老師說,針對這種情況,將努力糾正孩子的注意力習慣。班裡有這樣識字超級厲害的伢兒,很多家長對比一下自己的孩子,焦慮感油然而生。
  • 學前教育:學前如何教孩子認字,教寶寶識字有什麼好的方法?
    一、學前如何教孩子認字 1、首先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讀書識字的良好環境,這樣主要是為了讓孩子獲得識字敏感,更不要和鄰居或幼兒園同齡小朋友攀比,這樣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把識字當作遊戲,不當作任務,不設定額,能認多少算多少; 第三,先從聽大人講有字的圖畫書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