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頭條】臺媒:臺積電將1100億出走美國 恐造成雪球效應

2021-01-07 自動化新聞網
       什麼都留不住了?臺灣經濟一路下行,企業紛紛「出走」。而今,臺灣的最大的標誌性企業可能也要離開了。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19日報導,臺灣最出名的晶片廠商臺積電當日傳出消息,可能於2022年在美國建立最先進的3納米晶片工廠,總投資可能高達1100億元人民幣。而臺媒擔心,臺積電的出走將會造成「雪球效應」。

  如果臺積電在美國設廠成功,那麼其半導體製造將會形成美國頂尖、臺灣次之,大陸最後的布局。

臺積電創始人張仲謀

  報導稱,據消息人士透露,臺積電的此項決定是由於臺灣島內部的政治環境所決定的。臺灣目前的環境評估時間過長,同時,臺積電對於臺灣日益升高的空氣標準表示擔憂,最後,因為廢除核電事宜,導致臺積電對於未來的電力供應情況信心不足。對於這種先進的晶片來說,生產環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臺積電「出走」,臺官員挽留

  面對臺積電「出走」的可能。臺灣官員坐不住了,紛紛出來挽留。首先是第一個被臺積電「點名」的「環保署」。20日,臺灣「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向聯合新聞網表示,臺灣「中央和地方部門」將會協助臺積電。臺積電的案子在「環保署」審查速度不慢、難度不高,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沒有延遲問題。

  另外一方面,對於臺積電可能的設廠目的地臺灣高雄來說,因為汙染排放總量的限制導致臺積電有所顧慮。但是「環保署」對於臺積電未來的汙染排放增量已經有所了解,所以可以通過在高雄工業園區減少其他汙染源頭的排放量來確保總量不會超標。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

  第二個發聲的是「經濟部」,「經濟部長」李世光向臺灣《經濟日報》表示,距離臺積電在美國量產還有5年時間,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挽留臺積電將很困難。

  李世光說,在未來5年的時間裡將會有數個大型的火電廠竣工,但是速度依然比不上目前的「廢核」速度。為了降低出現電力短缺的可能,目前「經濟部」正在和高雄市政府溝通,讓原本準備在今年關閉的兩個大型燃油發電機組繼續工作。

  另外臺灣「科技部長」陳良基也出來挽留。據《經濟日報》報導,陳良基在20日中午主動向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打電話,雙方交談了10分鐘之久。陳良基確認,臺積電未來還是以臺灣為投資優先目的地,而「科技部」也會協助臺積電在臺灣設廠,全力滿足對方要求。「科技部」認為,臺積電是臺灣的「寶貝」,不能沒有臺積電。產業遇到困難時幫忙是政府該盡的責任,對其他半導體廠商也都是一樣。

除了各部委以外,臺灣中央「行政院」高層表示,將會啟動專案協助臺積電。

  而對於企業界擔心的環評、水電等問題,「行政院」高層表示,對於大型投資案,「經濟部」都有備案,通過相關部門協助。「行政院長」林全之前也說,對於5億元以上投資案,若碰到問題,協助處理後要送院長看。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臺積電的最終決定要明年6、7月才會做出,還有很長的一段評估時間進行評估。未來「行政院」還是希望臺積電能在臺灣繼續深耕下去。

臺媒所統計的官員表態,「經濟部」、「科技部」、「環保署」、「行政院」都包括在內

  面對支柱企業出走的局面,臺灣最大網絡社區「PTT」上的網民憤怒了。有責備臺積電的,還有大罵政府的。總之,互相之間「甩鍋」。

臺媒:政府不應該幹涉商業決策,需要反思

  但是實際上,臺積電的「出走」也不只是因為臺灣內部原因。據臺灣「中央社」20日報導,臺灣前「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表示,臺灣的政府機構不應該幹涉商業決策,以免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他認為,以產業發展的邏輯推論,臺積電之所以規劃赴美設廠,應該不外兩個可能原因,一是鞏固蘋果訂單,眾所周知,川普上任後給了庫克很大壓力,要蘋果供應鏈移回美國,臺積電若此時赴美設廠,符合川普和庫克的要求。

  第二,臺積電美國設廠可以更加靠近矽谷的先進技術夥伴,爭取無人汽車和物聯網的新市場。杜紫宸認為,臺灣機構阻止如此關鍵的決策可能造成臺積電的潛在競爭風險。

  同時,不僅僅只是臺積電,臺灣的另外一個半導體大廠日月光很早以前就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設立了自己的測封廠。

  面對這種嚴峻的局面,臺灣《經濟日報》發表社論稱,擔心以臺積電為首的半導體行業出走將會造成巨大的「雪球效應」,好的企業也會隨之出走。而且臺積電出走也是政府的責任,5、6年的環評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根本無法讓臺積電在和英特爾、三星這樣的大廠競爭時勝出。

  最後,如果臺積電在美國設廠成功。那就意味著臺積電將在全球形成「高中低」3種配置。美國是最高端的3納米工廠。臺灣本土則將在2020年投產次之的5納米晶片。而在大陸新設12寸晶片廠只能受限於「臺灣行政院」的規定,工廠必須與臺灣保持「N-1」代的技術落差,技術能力將相對落後。

相關焦點

  • 臺媒:華為明年手機市佔恐劇降,臺廠面臨轉單陣痛期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隨著美國政府擴大圍堵華為,華為智慧型手機的海外出貨量已經銳減近1/3。儘管華為訂單缺口可能會被小米、OPPO、vivo等手機品牌填補,多數臺廠供應鏈氣氛雖不悲觀,但仍必須面臨訂單轉換的陣痛期。
  • 臺積電投資120億美元美國建廠,會不會打水漂?
    近日,臺積電在美建廠終於塵埃落定。據外國科技報消息,臺積電於本月在董事會會議上做出了相關決定,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先進的晶片工廠,該工廠將為臺積電生產目前最快、最節能的5nm晶片。100億美金成本建廠夠不夠?
  • 【回應】 臺灣東部海域發生地震,臺積電、群創等回應;臺積電5納米...
    臺積電5納米明年利用率恐下滑4、世界先進:8英寸晶圓供應吃緊將延續至明年Q35、芯原汪志偉:基於芯原IP的高性能視頻轉碼晶片和開源軟體方案6、彭博社:併購Siltronic,環球晶很可能要付出慘痛代價1、臺灣東部海域發生6.7級地震,臺積電、群創等回應集微網消息,據臺媒中時電子報報導,昨(10)日晚間21點19分,臺灣省宜蘭縣政府東27.2公裡的東部海域發生深度
  • 三大EDA 軟體公司相繼斷供華為,臺積電是否能挺住壓力?
    華為在缺少EDA公司支持的情況下,臺積電遭遇美國更嚴格的審查。臺積電支持華為,怕有心無力,恐也有斷供華為的危險! 臺積電就遭遇美國突然調查。川普政府真是無恥至極?   臺積電屬於臺灣企業,屬於中國企業,美國有何權力來調查臺積電?   但臺積電通過紮實的盡職調查系統,向商務部代表證實出貨華為符合美方規範,商務部相關人士只能悻悻然離開。   相關新聞:臺媒:臺積電恐放棄華為!
  • 臺積電:臺灣經濟的光榮,也是唯一「遮羞布」
    臺灣中央社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報導指出,近3年上市公司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成本增加金額,共新臺幣1兆7056億元,其中,臺積電就佔其中的8211億臺幣,佔比高達48%。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這1.7兆元中,也包含不動產的投資,但一般認為,能對GDP與就業有貢獻而被期待的投資,並不包含不動產投資;例如所謂的民間重大投資,基本上是以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為內涵,而不是不動產投資。  而在上市公司前10大投資企業中,國泰、富邦等金控也名列其中,但其投資就是以不動產為主。如果扣除不動產投資後,臺積電投資佔比過半了。
  • 臺積電與美國鳳凰城達成協議 將投120億美元建設晶片工廠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臺積電最新資訊 > 正文 臺積電與美國鳳凰城達成協議 將投120億美元建設晶片工廠
  • 臺積電鴻海重申在美國投資規劃如期進行 未有新變化
    臺積電臺積電稱,美國設廠計劃是以客戶需求為考量。臺積電還澄清,董事會為內部例行會議,不受外部政治因素影響,將按既定規劃時程舉行。本周早些時候,有媒體報導,臺積電在職場社交網站LinkedIn放出許多職位,工作地點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包括3D IC封裝研發工程師、製造主管及廠務機電工程師等等。今年5月,臺積電宣布,在與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其承諾支持下,有意於美國興建且營運一座先進晶圓廠。
  • 臺積電在大陸擴產 在美國設廠 三星電子奮力趕超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 臺積電赴美國建5nm廠各項規劃逐漸清晰
    打開APP 臺積電赴美國建5nm廠各項規劃逐漸清晰 李晨怡 發表於 2020-11-30 14:20:02 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在10月份的營收為1193.03億新臺幣,折合約41.78億美元。
  • 臺媒: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製程的工廠
    【TechWeb】6月12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預計在臺灣新竹建設使用2納米(nm)技術的工廠。臺積電臺積電位於臺灣南科的3納米廠環評已在去年順利通過,將落腳在新竹的3納米研發廠房環評,昨日也順利通過初審,待環評大會確認結論後,預計可順利趕上量產時程。
  • 美國本土晶片不匹配設計需求 臺積電開始為美國工廠招聘人才
    據臺媒《自由財經》11月3日報導,為籌備赴美建廠,臺積電近期在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發布大量招聘信息,包括3D IC封裝研發工程師、製造主管及廠務機電工程師等18項職位均有空缺。報導同時指出,臺積電赴美國投資設廠尚未經過董事會核准,何時提交董事會、董事會何時「亮綠燈」也備受關注。
  • 曝臺積電將赴日本建先進封測廠!臺灣之外第一次
    對此消息,臺積電並未回應,並且目前目前臺積電也還在法說會前的緘默期。如果該消息屬實的話,那麼臺積電很可能會在1月14日的法說會上公布。受新冠疫情下地區封鎖導致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半導體供應鏈斷鏈,以及美國將半導體技術「武器化」來打壓競爭對手的行為的影響,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始越來越注重本國的半導體產業鏈的完整和供應鏈安全,避免過度依賴於進口。
  • 臺積電將砸百億美元在美國建造最先進晶片工廠!中國芯時不我待
    轉眼之間,這個星期,準確來說,今天,臺積電正式宣布,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臺積電透露,將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和運營一家半導體工廠。該工廠將採用5nm的先進位程工藝,計劃在2021年開工建設,2024年投產。
  • 臺積電在南京建廠後,現將到美國建廠,它會把鄭州富士康帶走嗎?
    據媒體報導:5月14日,臺積電宣布將在2021-2029年期間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一座先進晶片廠,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晶圓。臺積電2016年投資30億美元在江蘇省南京市建廠,現在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美國這麼遠,人工這麼貴,為什麼臺積電還要跑去建廠?它能盈利嗎?它會把鄭州富士康帶走嗎?
  • 臺媒:臺積電大客戶將迎來出貨旺季,7nm/5nm訂單供不應求
    集微網消息(文/holly),美國對華為的新禁令將於9月15日生效,屆時臺積電將無法承接其第二大客戶海思的訂單,不過這並未影響臺積電7nm、5nm產能利用率。其中,7nm現已提前達到每月13萬片產能,年底約將再增至14萬片。而5nm目前由每月5萬片逐步提升,原定2021年上半8萬~9萬片月產能目標,近日已上調至10.5萬片,產能仍舊供不應求。
  • 臺積電罕見開放交流:看清臺積電,才能看清華為的實力
    拓墣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Q2季度全球TOP10晶圓代工廠榜單中,臺積電以75.53億美元的營收位居第一,市場份額達到了49.2%,幾乎佔據半壁江山;三星以27.7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二,市場份額18%。臺積電在科技圈中地位如何?
  • 臺積電在大陸有大動作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 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
  • 【訴訟】南亞科工程師竊密面試紫光未錄取,在臺被起訴;臺積電擬向3nm半導體投資超200億美元,11月營收創單月次高
    臺積電的半導體工廠  劉德音7日下午在臺灣北部新竹發表演講時透露了上述消息。 目前美國蘋果新款iPhone等配備的10奈米線寬半導體屬於最尖端產品。 7奈米產品將於2018年啟動量產,3奈米產品預計2022年量產。 目前已具體落實3奈米產品項目的企業只有臺積電。 新工廠建在臺南。
  •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但晶片的代工不是這樣,所以張忠謀對於將Foundry漢語翻譯成代工頗有微詞,代工這個詞確實不能準確反映晶片生產的科技能力。 晶片生產沒有品牌,不是行業內的人,一般不知道,如果不是美國打壓華為,華為的晶片不能再得到臺積電的代工,而我國沒有企業能夠替代,華為的晶片將被斷供,恐怕很多人至今也不會知道在半導體行業還有一個臺積電這樣的牛企。
  • 中芯國際股價連漲,傳獲美國成熟製程設備許可
    市場傳出,該公司已獲美國成熟製程許可證,並且美國針對成熟製程許可是分批發放,一次性發放4-5萬片產能所用設備。當天收盤後,行業媒體集微網援引業內人士報導稱,該消息屬實。該人士補充稱,美國向中芯國際開放成熟製程是時間問題;且在成熟製程方面,包括臺積電等都有可能會被允許為國內晶片廠商代工。今天中芯國際AH股均高開近1%,A股盤中最高漲逾3%,H股盤中最高漲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