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如今不少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粗心大意,不是考試時馬虎就是東西丟三落四……有的是偶爾出現,而有的是經常如此,甚至已經形成了習慣,大家都知道孩子一旦形成了這樣的習慣想改掉可就沒這麼容易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朋友千萬不能著急。找到孩子粗心大意的根本原因才是解決問題關鍵。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總是容易出錯?我們發現孩子粗心,主要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不強、心理素質較弱、學習習慣不好這四種原因造成的。
(一)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與注意力有密切的關係。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視知覺把收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信息會受到幹擾,就容易出現錯誤、遺漏或遺失,從而導致粗心問題的出現。
從生理層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歲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數在走路前沒有充分爬過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學習中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的協調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動,妨礙了他們從外部世界獲取有用的信息,許多感官信息未能傳遞到大腦,從而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
(二)視知覺能力發展失衡
視知覺不是視覺,視覺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視知覺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對看到的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
為什麼有的孩子把69寫成96?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把十位數與個位數相加,對位不齊?為什麼有的孩子答案計算正確,抄寫時卻抄錯了?這都與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有關係。
視知覺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點、動點的跟蹤(視覺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認出兩個相似的字(視覺辨認),能否迅速記住剛剛所看到的數字(視覺記憶),在下筆時手眼是否協調(視動協調)。每一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達不到同齡水平,就容易出現粗心的現象。
(三)知識點掌握不好造成認知不清
一些孩子對學習新知識不夠重視,重點難點渾然不知,知識點的掌握上凌亂無序,方法點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講一個個的知識點,連接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說起來懂了,具體卻又講不明白,如果課後不及時鞏固複習,學到的零散知識很快就會忘記。因此作業考試中必然出現差錯和漏洞。另外,在數學學習中,有的孩子由於對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數學學科的抽象性、邏輯性都很強,這些孩子不能清晰準確掌握數學概念法則。如果對待這些差錯和漏洞的態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錯就會越來越多,漏洞就會越來越大。這樣的知識狀況就會對以後新知識的學習造成障礙,結果可想而知。
(四)思維能力造成的審題不明
思維定勢是指由於先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它會使人按照一種比較固定的方式思考問題或解決問題。有的孩子思維單一,逆向思維能力弱,會遇到困難;還有的孩子,題目都理解,但在閱讀的時候,一掃而過,沒有按照題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性理解去做,沒有發現題意中的一些細節,比如除和除以,路程應用題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結果造成了偏差。
「二胎寶媽MC」教你兩個可以嘗試的措施,試試看能不能扭轉寶貝們粗心的問題:
第一,多記多練,熟能生巧。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達到掌握熟練的程度,學會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對於基礎知識不紮實的孩子來說,「勤奮」是最大的法寶。因為學習有技巧可循,但絕無捷徑可走。
第二,多想多思,專心致志。總能發現孩子在課堂內完成的答題質量會好於課後。很大部分原因在於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作業質量當然會好。而在家中則受到太多誘惑的幹擾,很考驗孩子的專注力。因此家長在孩子做家庭作業時,要有意訓練他的注意力,向分心的事情如看電視、吃零食、玩手機等堅決說「不」,如此養成專心致志的好習慣,定能克服粗心的毛病。
「二胎寶媽MC」提示:粗心馬虎其實是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現象,很容易令家長不知從哪裡著手解決。因此解憂家長從多個角度,深度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家長可針對不同的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措施。家長們一定不要過於心急,畢竟毛病的養成不是一天的,那麼糾正孩子的問題也不是能夠立竿見影的,一定要了解到孩子們在粗心問題上的生理原因和確實存在的問題,順其自然、適時引導。粗心固然不是小毛病,但顯然也不是洪水猛獸,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因和意義,從這個角度講,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一定的粗心是正常的,孩子們會經由粗心的失敗獲得教訓和成長。或許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點粗心的錯誤都不犯也是不現實的,既然如此不如慢慢的陪著我們這些可愛的粗心的孩子一起成長吧!
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與百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