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暢銷百萬冊的童書《米婭來了(套裝10冊)》中文版近日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童書由復旦大學「奇境譯坊」翻譯,譯者以復旦大學德語系學生為主。
大學生是否能勝任童書翻譯?年輕的譯者將為童書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氣象?7月1日,「奇境譯坊」·復旦大學文學翻譯工作坊德語翻譯團隊在志達書店舉辦分享會,與讀者分享這套童書中的有趣情節,一一回應大家的疑問。
通過米婭了解青少年的世界
「米婭來了」系列在德國已經出版了十一本,暢銷百萬冊,掀起了「米婭熱」。作者蘇珊·菲爾舍爾是曾榮獲德國海因裡希·沃爾加斯特文學獎的實力作家。這套書通過米婭的故事,讓家長了解青少年的心理世界,讓青少年學會解決成長中的問題,也培養了孩子的「好奇心」。
「這是一本不簡單的少年讀物。家、朋友、愛情,是我們一生的課題。作者將這些『人生必修課』,以孩童的視角詼諧的語言展現。」「奇境譯坊」譯者介紹。
童書主人公米婭是一個七年級學生,是一個快樂陽光、有思想、有愛心、平凡但不普通的現代女孩。
書裡記錄了她和家人以及閨蜜團平凡卻有愛的生活。這裡有愛「滾石」的摩登奶奶,長得帥卻拽拽的哥哥,聰明卻黏人的妹妹,充滿秘密的學霸同桌,身為老師卻不修邊幅的爸爸,一戀愛就胡言亂語的死黨,常在一起計劃種種大行動的閨蜜團等等。
分享會上,三位譯者選取了三段小說朗誦,分別涉及愛情問題、二胎問題以及長輩再婚。這些都是中國青少年同樣會遇到的苦惱。但蘇珊·菲爾舍爾卻用了幽默快樂的筆調來講述這些故事,讓讀者們在放聲大笑中與米婭心靈相通。
第四冊《亂七八糟的愛情》由復旦大學學生馬文韜和丁昳茗翻譯。書中米婭的朋友耶特喜歡上了米婭的哥哥盧卡斯,她拉著朋友們想盡辦法製造一場「愛情測試」,想知道盧卡斯是否也喜歡自己。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耶特那可愛又有些惱人的戀愛心思。沉浸在痴迷中的狀態,滿腦子幻想著自己喜歡的人,成天捕風捉影地尋找盧卡斯喜歡自己的證據,在得知盧卡斯有了女朋友之後又倔強地想要拆散他們。這真是活脫脫的一副戀愛小女生的模樣,讓人一點兒也討厭不起來。」
第十冊《盛大的婚禮計劃》講了米婭奶奶再婚的故事。「我剛拿到書,看到奶奶再婚的故事也很驚訝,但又一想,為什麼不可以呢?」譯者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崔文迪讀了一段米婭和耶特陪奶奶選婚紗的有趣段落,引得現場小讀者笑成一片。德國小孩米婭完全沒有覺得奶奶要結婚這個事實有什麼不可接受,只是對奶奶挑婚紗的眼光頗多不滿,這也值得中國孩子了解。
分享會上,來自「奇境譯坊」的譯者們分享了翻譯中的故事。
大學生的年輕譯者團隊如何做到專業翻譯
「米婭來了」系列中文版由「奇境譯坊」·復旦大學文學翻譯工作坊德語翻譯團隊翻譯。這是一群年輕的譯者,包括13名復旦大學德文系本科生、2名碩士研究生和一名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生。復旦大學德文系副教授姜林靜老師帶隊指導並承擔審校工作。
年輕人擔任譯者的好處顯而易見,他們非常熟悉青少年的語言,能準確傳達原文風格。
但也有不少讀者傳達了自己的疑慮,這樣一群接觸德語學習並不長的學生,能保證翻譯的質量嗎?5月,澎湃新聞曾推薦過這套當時尚未出版的新書,網友禾城老貓就曾直言不太信任學生翻譯,「譯者是學生,而且用的是現代年輕人的語言。說實話,我對當前國內流行的時尚語言很擔憂,因為有太多糟粕。」
「我們承認網絡語言中有糟粕,在翻譯過程中我們非常注意這一點。」譯者沈星辰回應了這個問題。蘇珊·菲爾在寫作中模仿青少年口吻,本身也用了很多不正規表達,如何不失真地傳達出德語原文中的語言風格,是譯者們一直在做的努力。
沈星辰介紹,書中偏時尚化、網絡化的語言,他們使用時都慎之又慎,會和審校老師一再探討。他舉例,把米婭的朋友團體翻譯成「閨蜜團」就經過深思熟慮,「開始只是翻譯成『好朋友』,但後來覺得不足以表達原文中對含義。」與之類似,「超開心」這樣比較口語化的詞,「學霸」這樣比較新的詞,都是經過一再考慮,最終才放入最終譯稿。「在語言生活活潑和用語規範之間,我們一直在做平衡。」 星辰表示。
「奇境譯坊」是一個文學翻譯工作坊,致力於培養高端文學翻譯和研究人才。「奇境譯坊」負責人、復旦大學教授王柏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奇境譯坊」的成員經常做翻譯練習,也公開發表過不少譯文,這次是第一次翻譯公開出版的書籍。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的一位編輯張娟平是王柏華以前的學生,了解「奇境譯坊」成員的翻譯水平。當出版社引進了「米婭來了」版權之後,她向總編推薦了「奇境譯坊」團隊並得到了認可。
作為童書,「米婭來了」系列展現的都是生活場景,語言難度並不大,德語專業大二以上的學生詞彙量就可以勝任。
去年夏天,「奇境譯坊」的成員拿到樣書,開始翻譯。團隊成員介紹,譯者們按照專業嚴格的工作流程翻譯,經歷了試譯、分工、翻譯、初稿、審校、修改翻譯、審校、提交終稿等一系列流程,「希望最終出版社拿到的版本,就是可以直接出版的。」當翻譯中遇到問題,審校和復旦大學德語系的老師均會為譯者們提供幫助。譯者們之間也會相互幫助。最終提交的譯本得到了出版社上下的一致好評。
指導老師姜林靜全程參與了對這些年輕譯者的輔導,她覺得翻譯的過程本身就是享受文字的過程,「在慢速閱讀中和主人公一起度過緩慢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大家能夠回到對文字的體驗當中。」
「我很倡導這樣集體合作方式。譯者們在翻譯過程中互相交流、積極互動,結下深厚感情。」王柏華覺得這次翻譯中集體合作的理念很值得推薦,對於單獨的年輕譯者,出版社很難信任,但以團隊方式去翻譯,既給了學生們難得的機會,也保證了最終出品的質量。
譯者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