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那就不分享了!

2020-08-28 芮至育兒

最近帶著娃在老家住,侄子就住在隔壁,經常會過來一起玩。但是我家娃有的玩具不肯跟表弟分享,比如有一套積木我家娃很喜歡,藏在房間自己玩。

有好幾次他在房間玩積木,聽到表弟過來了,他就趕緊出去客廳,避免表弟衝進來房間,要玩他的積木。


真是一個「小氣」的娃。娃越是這樣「慌慌張張」,表弟就越覺得房間是不是有什麼好玩的東西?想進去一探究竟。所以,每天都要上演慌慌張張把房間門鎖上這一幕。


我也曾經跟娃溝通過,要不把積木拿出來客廳跟表弟一起玩?兩個人一起拼更好玩。但是娃堅決不同意,他說怕積木被弄丟、弄亂。


確實,這套積木是我家娃的寶貝。基本上每天都要玩,玩好了就會自己收起來裝在收納盒。


看著他對自己的玩具這般愛惜,我也不好強求他跟表弟分享了。



很多時候,在大人看來,就是一個玩具,也不是什麼貴重物品,娃為什麼會如此「小氣」?

其實,娃心愛的玩具,在他們心中的位置,就像是爸爸的豪車、媽媽的鑽戒同樣貴重,不捨得跟別人分享。


面對如此「小氣」的娃,作為家長,要怎麼引導呢?


1、 不必強迫孩子分享玩具,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的標籤。


記得小時候, 家裡來客人了,有小孩子的,我媽媽就會讓我們把玩具拿出來跟客人的小孩一起玩。


其實,並不是很願意拿出來玩, 因為有時候玩著玩著,就被我媽大方的送人了。但是不拿出來我媽又該說我小氣了。


可能我媽從來都不知道那些小玩具在我心中是多麼重要。好不容易集齊的卡片就給我媽送出去了幾張,在她眼裡,只不過是幾張卡片?用不用這麼小氣?



小時候的玩具並沒有現在這麼豐富,記得那時候舅舅是開貨車的,幫玩具廠拉貨。那時候帶回來了幾樣小玩具發給我們姐弟幾個。我分到了一個小小的芭比娃娃


那個時候別提有多開心,還自己找了舊衣服剪出布料給小芭比縫裙子。晚上睡覺之前,我得把小芭比放在床頭,深怕別人弄壞了。


結果有一天放學回家,就看到小芭比娃娃的手被扯斷了躺在桌子上。我當即委屈的哭了起來,氣得我晚餐都不吃了。


我媽大概是看到我很生氣,跟我解釋道,「是鄰居的小妹妹來家裡玩了,她看到了就拿出來玩,那我也不好意思阻止她,顯得我小氣。誰知她就給掰壞了。」


後來我媽媽用透明膠幫我把芭比娃娃的手粘回去,但是我也不愛玩芭比娃娃了。


因為自己深有體會,當媽以後,才不會強迫娃分享玩具,不想讓我家娃有同樣糟糕的經歷。



2、 引導孩子交換玩具,輪流玩

雖然說不強迫孩子分享玩具,但是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可以建議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或者是輪流玩。

當然,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那就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3、 必要時幫孩子保管好玩具


我家娃倒也不是不肯分享玩具給其他小朋友,只不過是有一些小朋友的破壞能力比較強,他心裡比較牴觸。


有時候是年齡比較小的小朋友,還不懂玩,比如把他辛辛苦苦拼的積木城堡給推倒了。


如果家裡來客人了,我會事先告訴娃今天會有誰要來。這是我們母子倆的默契,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上就是,你有什麼不想分享的玩具先收起來。


有時候家裡來客人了,娃不在家,我也會幫娃把一部分比較愛惜的玩具收起來放在房間。


當然也不會因為客人的小孩很喜歡我家娃的玩具,就把娃的玩具隨手送出去了。就算是很舊的玩具,我都會徵求一下娃的意見,他同意了才能送。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也是他安全感的來源。我們要尊重理解孩子愛惜玩具的心情,分享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不是義務。如果強迫孩子分享,可能會起到反效果。也會讓他感到沒有安全感。


6歲之前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等到孩子的社交能力提升了,發現分享玩具幾個人玩會更好玩,能夠體會到分享的意義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學會分享了。


所以,家有不肯分享玩具的娃也不必太過焦慮,也不要嫌棄娃的「小氣」,一起幫娃好好保管玩具吧。


我是芮至,一個愛生活、愛分享的寶媽,和娃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動動你的手指點個讚吧,你的認可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家裡來了小朋友,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
    隔壁媽媽很生氣,說家裡來了親戚,帶了個兩歲多的孩子。她就讓三歲的女兒把玩具拿出來,和小妹妹一起分享。沒想到,女兒不僅不願意分享,反而把全部的玩具都抱在懷裡,哇哇大哭,也不讓小妹妹玩。隔壁媽媽和老公說,接下來怎麼教育孩子都不聽,軟硬不吃。她和老公覺得特別尷尬,沒面子。平時教過孩子很多次要分享,沒想到還是這樣。
  • 我的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怎麼辦?
    逼著孩子分享是對孩子的一種剝削很多家長為了面子和禮貌,覺得應該讓孩子大度分享但這樣的強制分享,是對孩子的傷害。從自出生起,嬰兒並不知道自己與他人和環境有所分別,他覺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6~12 個月,他開始懂得自己是自己,他人是他人。2 歲左右,初步擁有了自我意識,然後慢慢地他開始嘗試藉由外界的物品來更好地確認自我,即他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孩子需要通過佔有物品來確認自己的「地盤」。
  • 孩子不願意分享,我們該怎麼辦?該不該教他分享?怎麼教?
    桐桐哥哥的朋友送給桐桐兩塊巧克力,他沒有吃,而是拿回來和揚揚分享,每人一個。桐桐先把自己那塊拆開,和揚揚一人一半,揚揚很高興。然後,揚揚拆開自己那塊,卻說:「我要自己吃光,不給桐桐哥!」你個熊孩子,過河拆橋?媽媽說:「揚揚,哥哥都和你分享了,你也應該和哥哥分享!」揚揚大叫:「不!」
  • 「你怎麼總是不願意分享?你這樣真自私!」——讀懂孩子的不分享
    「分享」是很好的品質,但不分青紅皂白就強制性的命令孩子分享,孩子不願意就挖苦諷刺甚至謾罵一定是錯的。一邊是寶貝很堅定的不送玩具,另一邊是兩個小朋友傷心難過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說,怎麼辦?我背負著壓力堅定的站在笑笑這邊,沒有為了我的「面子」違背她的意願送出玩具。因為這是我們關於「分享」的一堂學習課。
  • 孩子搶玩具怎麼辦?這麼做即讓孩子不被欺負又懂分享
    那麼孩子搶玩具時該怎麼辦呢?小編整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01玩具一定要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嗎?不一定。玩具分三類:自己的,別人的和大家的。美國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個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美國人非常尊重孩子的主權意識,包括給孩子提供獨立的生活空間、給孩子的東西打上屬於他們自己的標籤。
  • 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但上個星期,她嫂子帶著兩歲半的兒子來她家串門,女兒卻表現的特別不友好,特別護玩具,自己不玩也不願意讓給弟弟玩,弟弟拿了就立馬搶過來,要是給弟弟拿別的玩具,她還會哭鬧,當時的場景真的讓她又尷尬又困惑。她問我是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這樣的,還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呢?
  • 孩子不願意分玩具給小朋友或幫助同學做功課,讓孩子學會分享合作
    很多孩子不願意分玩具給小朋友,不願意幫助同學做功課。不願意借足球給同伴。這些行為呢都是可以理解的。生活在優越的物質條件下一直享受好的東西,一直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呵護,孩子不懂得也不願意去分享與合作。女兒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同同桌叫做毛毛。毛毛是個很懂禮貌,很文靜的小姑娘,他們關係特別好。毛毛來家裡做客好幾次了。有一次,女兒帶著毛毛來家裡時,他媽媽正好不在家。我洗好了葡萄給他們吃,女兒卻把果盤兒送到了餐廳桌子上,說自己不吃。
  • 現在家長大部分都不願意讓寶寶分享?其實,分享是一種軟實力
    的確,我跟大家有相同的疑惑,如果我充分尊重了孩子的物權,孩子還是不願分享,怎麼辦?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好幾天,終於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個人認為,如果孩子還是不願分享,家長就不要繼續逼迫,放一放、緩一緩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不太熟悉的人,要用你家車、借住你家裡,你都能很痛快地答應嗎?未必吧。
  • 孩子不願意分享,總是自己玩怎麼辦?怎麼才能讓孩子主動分享呢?
    很多家長都喜歡讓孩子分享,包括玩具、吃的等等,可孩子總是那麼不配合,十次有九次都以孩子的大哭而結束。下面分享幾個有用的小妙招給大家,讓家裡的小寶貝學會分享,享受分享帶來的樂趣。尊重孩子,明白原因好多孩子不分享是因為擔心別人把玩具帶走或是把好吃吃完,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開導孩子,讓孩子打消顧慮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李玫瑾:不是自私,天性決定
    導語: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或者食物分享給另外一個小朋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父母弄懂了背後的心理動機,正確引導,等他長大,總有一天孩子就學會分享了。 很多父母在苦惱,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不懂得分享,出去就會搶別人的玩具或者死命護著自己的,即使扔到一邊不玩,也不讓別的孩子碰。
  •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你錯怪孩子了!試試這五個方法
    接下來,我們再談論孩子不願意分享怎麼辦?1.肯定並引導孩子的物權意識 就像上文所說,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其實是自我意識的結果,不是所謂的自私。因此,家長要接受孩子的這一行為,肯定孩子的物權意識。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引導孩子的物權意識。
  • 寶寶任何時候都不願意分享怎麼辦
    只願意分享某些東西,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分享,特別小氣,自己的東西一樣也不撒手,曾經願意分享,現在卻不願意分享了。這時候,你會如何應對?和對方說抱歉?然後批評寶寶?把東西拿過來,硬是分享掉?用獎勵刺激寶寶,讓他同意分享?和寶寶講道理,告訴他要做大方的小孩?
  • 孩子不收拾玩具怎麼辦?
    有孩子的家裡會經常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的玩具到處都是。讓他收,他又不願意收。我們如何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呢? 有限選擇的特點就是你給孩子兩個選項,最後由孩子來選擇和決定。 比如:「 寶貝,玩完玩具了,你是想先收大玩具呢還是小玩具呢?你來決定! 」這種表達方式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但無論她選擇哪個,最後的結果都是需要收拾玩具。
  • 寶寶因為不願意分享玩具被爸爸打屁股,請問爸爸的做法正確嗎?
    就好像現在你擁有一臺車,朋友想借來開出去兜兜風,那朋友開口借的時候您也是要想想是否願意借,是不是在借之前也會衡量餘下與這個人的親疏以及人品等問題,這些問題想過後,你最終的決定可能是借也可能是不借。這和孩子護玩具的道理是一樣的,在您的眼中那不過是玩具而已,可是在孩子的眼中那個玩具的價值可能遠遠超過一臺車在您心目中的價值。第二,孩子沒有錯,但是不代表孩子的做法「對」。
  • 「這是我的玩具,別動」,不與別人分享的孩子,也得不到別人分享
    「別拿我的玩具」,不與別人分享的孩子,也得不到分享的快樂不管玩具是不是小李的寶寶先拿到的,只要是他喜歡的,他都會不讓其他的小朋友碰自己喜歡的玩具,動不動的就會對其他小朋友說:「就是玩的玩具別動!」有的時候也會弄哭一些小朋友,這讓老師很是為難。
  • 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應該這樣做
    你知道怎麼讓孩子學會分享嗎? 記得小時候家裡來小朋友玩耍,有什麼吃的,玩的,父母都會說「把你的玩具、零食分享給小朋友哦」,每當我聽這句話都會很不高興,甚至有時候會很生氣,不願意分享,還會哭鬧。大人們聽到了就會馬上斥責我,「要懂得分享,怎麼那麼不懂事啊」,強行從我手中搶走玩具和零食,結果就是我不停的哭鬧
  • 別再逼孩子分享玩具了!正確表達拒絕,才能真正學會分享
    同樣的,大一點的孩子遇到了難題,向父母發出求助信號,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小女孩,哭著抓住泡泡機不放,就是她釋放的求助信號。這個信號表面上是在告訴她的媽媽「我不願意拿出自己的泡泡機」,實際上是在向她的媽媽求助:「有人想要我的玩具,我該怎麼辦?我不想和他分享的時候,我又該怎麼辦?」孩子哭鬧的時候,不少父母無法冷靜地聽懂孩子的問題,就選擇替代孩子解決問題,就像小女孩的媽媽。
  • 孩子不願意分享,並非是自私
    如今升級為父母,雖然對玩具無感,但也希望自家寶貝能夠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你會發現很多孩子不願意分享,將自己的東西當作&34;。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大都會為其貼上&34;的 標籤,並對其說教。也有的父母為了顏面,會強制他們和小夥伴分享,但結果都是&34;。
  • 對「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怎麼辦?是孩子太自私嗎」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很多媽媽苦惱地說,每次別人到我們家我都會很尷尬,因為他們一來我們家,自家寶寶就護著自己的玩具,誰也不給玩,這怎麼辦呢?我每次都跟寶寶商量,我說寶貝兒能給姐姐或者妹妹玩一下你的玩具嗎?可是我們家寶貝就是不聽,從來都不跟別人分享玩具,是寶寶太自私的表現嗎?
  • 虎姜媽媽: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我特意把「成年人的面子」作為一個因素拎了出來,是因為我回頭想了想,我見到的絕大多數被要求分享的時刻,家長並不是從「分享讓快樂1+1>2」的角度出發的,而是不想讓旁人認為自己的孩子「自私」,拿著屬於孩子的玩具借花獻佛。不願意分享就等於自私嗎?顯然不是的。什麼是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