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要避母」不是說說而已,這個年齡就該開始了,父母別不在意

2020-10-18 豆寶奶奶育兒經

「文/豆包奶奶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

很多人可以接受女大避父這個觀念,但是對於「兒大避母」卻不甚在意,母親當然很偉大,為了孩子奉獻自己,對於孩子別無他求能,可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是要提起一根弦才好。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兒大要避母」這一課不能缺席,否則後果嚴重

在家庭淋浴尚不發達的年代,在大澡堂洗澡是很多人的選擇。

在女澡堂大家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在一眾女人當中肆無忌憚地洗澡,他的媽媽甚至會給孩子帶一個大盆,讓他坐在裡面邊玩邊洗。

隨著時代的進步,這樣的行為越來越少,可是一旦有人提出「兒大要避母」的觀點,總是會有一部分母親跳出來反對:「他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一把屎一把尿把它拉扯大,他什麼地方我沒見過?避不避我有什麼區別嗎?」

其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兒大避母」這一課不能缺席,如果男孩子長大了但是還在母親面前毫無顧忌,那麼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1. 難以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這種反駁的觀點有些片面,孩子當然得經過母親的孕育才能成長,可是孩子會從一個事事依賴他人的小嬰兒,長成一個獨立的大人。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要慢慢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如果孩子一直都和母親過分親密,到了三四歲的時候,還跟著母親去女澡堂,那麼他就很難把握好男女之間的距離

母親作為異性,如果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言傳身教給孩子正確的性別觀念,會讓孩子對性別問題上產生一種迷惑

2. 不能保護自己

如果小男孩和母親太過親密,母親不注意和孩子接觸的尺度,那麼天真的孩子就會以為所有的異性都可以像母親那樣和他親密接觸,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孩子遭受性侵害的危險。

很多人對於男孩子的性侵問題,理所當然地忽視:「男孩子怎麼會吃虧?」殊不知,在現實生活中,小男孩遭受性侵害或者猥褻的可能性並不比小女孩低多少。

家長如果懂得和孩子避嫌,並且告訴孩子哪個地方不能給別人碰,孩子就會樹立保護自己的意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自己,反之就會讓壞人有可乘之機。

3. 對孩子發育造成影響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羅澤尼克指出:「對嘴親吻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困擾,可能會刺激孩子的性意識,進而引發孩子性早熟,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很多父母表達對孩子的愛總是很熱烈,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式方法欠妥,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家長儘量避免和孩子嘴對嘴親密接觸。

「兒大要避母」不是說說而已,這個年齡就該開始了,父母別不在意

「兒大要避母」這個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要從娃娃時候就要抓起。

一、三歲結束依戀期,就要開始培養獨立意識

在孩子還是一個小嬰兒的時候,媽媽的陪伴是必要的行為,嬰兒毫無行事自理能力,媽媽作為孩子外界世界的延伸,對於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

可是育兒專家指出:孩子在一歲之後,他的安全感模式開始逐步脫離完全依賴母親的模式,由此進入獨立意識的萌芽狀態。

孩子進入三歲就結束了依戀期,逐步進入社會化狀態,獨立意識也開始極大增強。

二、六歲嘗試分床,在幼小銜接階段完成

等孩子進入六歲時,他們基本上完成了學前教育,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這種集體生活中,孩子們也逐漸減少了對家長的依賴,在幼兒園裡,孩子們都是分床而睡,這就給家長和孩子分床睡打下了一個基礎。

在孩子正式升入小學之前,家長可以試著讓孩子去自己的小屋睡覺,「兒大避母」從分床睡開始。

三、母親也需要,做好心理建設

一談到讓孩子獨自去睡覺,很多家長都會說:「我家小孩子膽子太小,總是離不開媽媽,非要抱著媽媽才能夠入睡,否則就會整夜整夜地鬧騰。」

雖然孩子的原因是一方面,但是家長也存在一些對孩子的依賴,看起來是孩子離不開家長,實際上也是家長離不開小孩。很多母親經過了十月懷胎、辛勤撫養,對於孩子有極深的感情,同時也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如果一下子讓孩子和母親分開,很多母親在情感上都很難接受。如果想要做到真正的兒大避母,家長朋友們就要做到心靈斷奶,在精神上不要過度依賴孩子,而是要學會放開孩子去成長。

為了孩子的精神和身體健康成長,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都是十分必要的。家長只有正確把握與孩子相處的尺度,才能夠讓孩子對於異性有一個正確而客觀的了解。

留言板話題:你會注意兒大避母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不懂避諱的父母,毀掉的是孩子
    俗話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當父母不懂得避諱的時候,最終危害的是孩子和整個家庭。01越來越多的人把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互動「偽西方化」在這個網絡發達的現實生活中,只要有一部手機,就能看到大千世界。在西方禮儀中,最多是貼面,而不是嘴對嘴,如果認為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這種互動是西方文化,那恐怕是被篡改了的西方文化。任何文化中,都不可能有這樣的設定,讓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界限消失。
  • 「再愛孩子,也別親嘴」,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不只是說說而已
    雖說以怎樣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這都是個人的選擇,可是親嘴這樣的親密舉動破壞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分寸感。父母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異性,也是時時刻刻都在身邊的異性。如果親子之間的親密舉動超過了限度,那麼孩子就會模糊性別界限感。
  • 「兒大要避母,女大卻不避父」?不是封建迷信,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他們對孩子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缺一不可。老話說「兒大要避母,女大卻不避父」,對於這種說法很多人並不認可,覺得是封建迷信,其實這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張麗聽從了朋友的意見,開始對孩子慢慢的放手,剛開始的時候兒子有點不適應會哭鬧,但是時間一長,張麗發現兒子在慢慢地發生改變。張麗沒有以前那麼愛哭了,摔倒以後會自己爬起來自己,自己要的事情自己做,更讓張麗感到貼心的是,他開始學會關心媽媽了。其實許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類似的事情。
  •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到了這個歲數,父母就應該注意避嫌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就真切的展現了孩子和父母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到了這個歲數,父母就應該注意避嫌懷上了2019-06-11親子達人,優質創作者關注父母是孩子生下來最開始接觸的人,要是說起誰和自己最親近,大部分人想到的還是自己的父母。
  • 董潔拍親子照像「婚紗照」惹網友批評:不懂得兒大避母嗎?
    董潔拍親子照像「婚紗照」惹網友批評:不懂得兒大避母嗎?董潔在大伙兒心中一直是漂亮雅致知性優雅的標誌,與潘粵明完畢婚姻生活以後,她獨自一人養育大兒子頂頂,演戲和教育孩子都不耽誤,也算作一位榜樣媽媽了。董潔與兒子的這組親子照,大兒子衣著西裝,是個眉目清秀的帥小夥,但媽媽卻穿了一身婚紗禮服,兩人說說笑笑,形影不離,看起來十分快樂董潔的確是挺有創意的,但是有一張照片,媽媽和兒子的行為過度親密無間了,一些網民覺得,這類動作在有點兒不太適合,乃至有網民指責說:董潔作為媽媽,難道說不明白「兒大避母」嗎?
  • 「兒大要避母,女大卻不避父」?不是迷信,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任何一方的角色都不可缺失,以免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但孩子逐漸長大,進入青春期之後,老一輩人就提出「兒大要避母,女大卻不避父」。對於這種說法,有人認為是迷信。其實,這並不是迷信,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 「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字字在理,做父母的不妨多留意
    這不是說嬰兒出生時個子很大,而是對「啃老族」的一種諷刺。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每天卻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不說,連吃喝拉撒睡都要父母來操心。在家是霸王,出門啥也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祖宗用簡短的話語,總結了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那就是這句俗語:「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沒有界限的親情,終將招致惡果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的家庭都會在孩子三五歲的時候開始與孩子分床睡,就算是晚一點再孩子十歲左右肯定是會分床或是分屋的,這樣無論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是孩子自身成長所需的獨立空間多是有好處的。可是還是有一些父母對這方面不是很在意,覺得這是我的孩子,有什麼不可以呢?
  • 董潔把親子照拍成「婚紗照」,舉動過於親密,兒大避母的道理要懂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兒大避母",當兒子慢慢長大的時候,媽媽和孩子之間一些行為舉止就要注意分寸,不要過於親密,兒大避母的道理要懂!比如換衣服要迴避兒子、在家裡穿著不要過於暴露、給兒子洗澡的事情,可以讓寶爸代勞。兒大避母,請把孩子當孩子!
  • 為什麼俗話說「兒大要避母,女大則不用避父」呢?
    俗話說「兒大要避母,女大則不用避父」的字面意思是說,兒子長大了,有些事情需要避開母親,而女兒大了以後,卻不必要避開父親。這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咱們詳細來聊聊這句俗語。1、兒大要避母兒子長到了一定年紀時就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不能過度依賴自己的母親。
  • 俗話說「兒大避母,女大不避父」,有何依據,帶你了解背後原因
    引言:家裡有龍鳳胎的家庭可能深有體會,隨著孩子們不斷長大,男孩和媽媽的距離會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而不斷拉開,可是女兒和父親之間的距離卻依然比較親密。同樣都是孩子,為什麼因為性別的不同要和父母保持的距離感也是不同的呢?
  • 董潔把親子照拍成婚紗照,網友怒批:兒大避母知不知道?
    董潔把親子照拍成婚紗照,網友怒批:兒大避母知不知道?董潔曬出的親子照當中,兒子穿著正裝可以看得出來確實是一個帥哥,但是董潔卻穿著一身婚紗,雖然說很有創意,但是行為舉止卻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出格,以至於很多網友對此表示不滿,覺得董潔作為一名母親,難道不知道什麼叫兒大避母嗎?
  • 董潔把親子照拍成「婚紗照」惹爭議,網友批評:不懂得兒大避母?
    01董潔把親子照拍成「婚紗照」惹網友批評:不懂得兒大避母嗎?說實話把親子照按照婚紗照的風格來拍,董潔確實是挺有創意的,不過有一張照片,母子倆的舉動過於親密了,一些網友認為,這種小動作在有點不太合適,甚至有網友批評說:董潔作為母親,難道不懂得「兒大避母」嗎?
  • 「兒大避母」,母子相處的這些雷區一定要避開
    俗語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我卻只認可前半句。男孩漸漸長大,渴望自由渴望獨立渴望成長,母親屬於女性的特性常常會在無意中限制男孩的發展。而女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是需要父親站在異性的角度,提供一些媽媽可能想不到辦不到的幫助。
  • 「媽,你進屋換衣服吧」,兒媳婦一句話,引出「兒大避母」
    該匿名貼發出後,網友們對此議論紛紛,大都是勸解兒媳婦不用感到為難,是母親不懂得「兒大避母「兒大避母別迷信8歲了,現代孩子跟以前可不同超級奶爸黃磊曾在社交平臺曬出一則動態,內容是自己在給5歲的小女兒洗澡,本想秀一秀父女情深,網友的輿論卻被「女大避父」帶偏了。網友們爭論的話題是,5歲的孩子要不要「兒大避母,女大避父」?
  •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避嫌沒有錯,但有些家長「避」錯了地方
    父母給孩子的愛都是不求回報的、無條件的,更不關乎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家長心裡都是一樣的寶貝,所有家長在對孩子表達愛意的時候都忘了「尺度」他們覺得孩子也會不在意這份親密,但他們真的不這麼想,都說「女大避父、兒大避母」有這種觀念是好事,避嫌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有的家長卻避錯了地方。
  • 「兒大需避母,女大需避父」,並非是迷信,過來人都知道
    孩子在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正是父母開始操心的時刻,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有的父母則越來越關心孩子性別教育的問題,而有的父母則從不關心。相信大家都聽過「兒大需避母,女大需避父」這句俗話,相信現代年輕人新晉升的寶爸寶媽們卻不明白,但這句話並非是迷信,過來人都知道
  • 董潔把親子照拍成「婚紗照」,動作親密引爭議,網友:兒大要避母
    其中有一張是董潔和兒子頂頂親吻的照片,讓網友們難以接受,紛紛指責她不懂得兒大避母的道理。從這張親子照片,我們不難看出董潔和兒子之間關係錯位嚴重,而她卻滿不在乎,甚至還有點沾沾自喜。在和兒子拍親子照的時候,她還不停地說:「想和你結婚。」其實她和兒子之間關係錯位的問題,早在2016年時就初見端倪。
  • 兒大母避並非空穴來風,李嘉欣當媽行為惹爭議,網友奉勸長點心吧
    在傳統觀念中,老人們持有的觀點是「兒大避母」,這是因為男女有別,即使是父母,也應該與孩子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間,不該有太過親密的舉止。「兒大避母」顧名思義,兒子長大之後,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而作為母親,應該懂得「避嫌」,懂得尊重對方的隱私。
  • 女兒和爸爸互撩:「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缺失的性教育,該補齊了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說法傳承了數千年,對於現在的父母來講,「男孩子避母」很是注意,「女孩子避父」倒不以為然,還經常稱呼其為「爸爸的小情人」。性教育在我國本就缺失,對於性別的認知,更應從小培養起來。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也就是3歲左右,孩子就有了性別意識,他們開始辨別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這個時候,父母身為異性的一方,就要懂得以身作則,教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