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膽子越小?家長做到這5點,輕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2020-11-08 辰碩母嬰

每個人都有弱點,成人中很多人都會有恐高啊,恐針啊,密集恐懼之類的問題,我們也都能報以理解,但有時候會發現,孩子怕一些奇奇怪怪得,有的怕毛茸茸的玩具,有的怕金屬,有的怕大眼睛的,這時候,我們往往覺得不是什麼事兒,孩子怕的時候,輕輕一句,「好啦別怕啦就過去了」

其實,孩子對一些事物或現象的恐懼,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不理解、沒接觸過,本質是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消除這種恐懼感呢?

恐懼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普遍的情緒體驗

我們總以為,孩子的童年都是輕鬆快樂的,但是其實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童年不僅僅有好奇、興奮和幻想,還有恐懼、憤怒和悲傷。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也有著不同的恐懼,有一篇統計是這樣寫的:

2~4歲的孩子至少恐懼一樣東西。

6~12歲的孩子至少會恐懼七種東西。

年齡偏低的孩子恐懼的主要是跟生理、物理和物質環境有關。 比如高分貝的噪聲、突然的聲響,身體失去支撐,害怕陌生人,陌生的環境,怕一個人睡等等。

大一些的孩子,隨著接觸的事物和心理活動的增多,恐懼開始跟想像、交往、自尊等心理和社會現象相關。 比如怕黑暗,怕孤獨,怕父母吵架,怕怪獸,怕被嘲笑等等。

如果你感受到孩子的害怕和恐懼,想要躲避後撤的狀態,一定要適當安慰孩子,你的耐心安慰,是能夠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的。

父母要理解,年幼的孩子很多時候把現實和虛構的東西分不清。

孩子們會把書上的、電視上的,甚至大人口中的妖魔鬼怪都帶到現實生活中來,認為它們就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孩子們通常怕黑,怕未知的恐懼還有想像中存在於現實的怪物。

從初生牛犢不怕虎到有了害怕的意識,也是孩子的大腦有了初步智慧的體現,因為對危險更加敏感,自我能力認知還有自我保護意識都在完善。

這時千萬別對孩子說: 「這有什麼好怕的,別怕。」 「又不是真的有怪物,瞧你那點出息。」

這樣隨意和看不起的語氣,不但沒有幫助,還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有些家長生怕別人說自己孩子膽小沒出息,其實害怕跟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並沒有關聯,只要害怕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做個「膽小」的人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

大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隨意用一些帶刺激的語言嚇唬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因為大人的不當言行,嚇唬的害怕的,想要消除孩子的恐懼,我們可以嘗試用以下幾個方法:

1.用遊戲驅散恐懼,比如孩子怕黑,就跟孩子商量著玩在黑暗中摸人的遊戲,漸漸地沒有遇見什麼可怕的東西,就對黑暗沒有那麼害怕了。

2.用肢體語言安撫,比如孩子被閃電打雷、突然摔倒嚇了一跳時,我們用溫暖的懷抱,溫柔的語言輕聲安撫孩子,是能夠給孩子力量去戰勝恐懼的。

3.多鍛鍊孩子,讓她見多識廣,當孩子進入一個自己建立安全感的階段,會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甚至是見過只是不太熟的人感到害怕和恐懼。這時不要強迫孩子立馬接受,而是日常生活中不要讓孩子宅在家裡,多帶孩子與別人交往,孩子見得多了,自然就不會這麼害怕陌生人了。

4. 帶孩子揭開神秘的面紗,一起發現真相。

以事實為依據,讓孩子發現自己害怕和恐懼的事情,並沒有那麼害怕,恐懼就不攻自破了。

5.嘗試一定範圍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不要事事包辦,這樣的孩子容易完全依賴家長,不但會懶於動手,還害怕面對困難和挑戰。容易變得膽小,畏懼。 所以即使孩子遇到難題,也不要完全幫孩子解決,要留出一定的適應空間和鍛鍊機會。

總之,要正視孩子恐懼的原因,理解孩子害怕的情緒,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法,慢慢幫孩子戰勝恐懼。(您的轉發與收藏,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相關焦點

  • 孩子越大膽子越小?家長做到這4點,輕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前幾天有寶媽和我說,自己孩子實在是太膽小了:對新鮮事物永遠保持防備;對身邊任何的不確定事物都感到恐懼;對於不知道的東西不敢吃;對不認識的人不打招呼;甚至帶著他去商場,當別的小朋友都在城堡中玩得很開心的時候,孩子也總是畏畏縮縮的躲在一邊。家長在抱怨孩子膽小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或許就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導致孩子現在的狀況。
  • 做到這5點,輕鬆幫孩子克服恐懼
    所以,不要嘲笑或忽視孩子的恐懼。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最終會擺脫大多數的恐懼。但在那之前,家長應該教他們如何應對恐懼。這些也將對他們以後的生活有幫助。當孩子害怕時,花點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如果孩子晚上害怕一個人睡覺,怕黑,或者害怕打雷,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注可以幫助他們平息這些恐懼。
  • 孩子膽小怕事,怎樣讓孩子越挫越勇?這3點家長該知道了
    孩子膽小怕事,怎樣讓孩子越挫越勇?這3點家長該知道了接納孩子的不勇敢是孩子變得勇敢的第一步,也就說無論孩子勇不勇敢,父母都-樣愛孩子,這樣孩子才會在心裡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這樣他就會有更多與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氣。
  • 你家孩子為什麼越大膽子越小?怎麼才能讓孩子變成「虎大膽」
    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玩伴慢慢減少,而孩子的性格也在變得孤獨。很多家長告訴我,他們的孩子小的時候沒看出什麼,可是,越大越發現孩子特別膽小,哪怕是說一句話都低聲低氣的。甚至有的孩子17、8歲了,還沒有一個人外出過。
  • 孩子害怕寫作文,有恐懼心理,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呢?
    我認為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理應是:面對內心所恐懼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為止。——羅斯福孩子為何會害怕寫作文呢?>那麼,家長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作文的心理呢?老穆為大家分析如下:一、與孩子溝通,弄清楚害怕作文的原因二、鼓勵孩子,幫助孩子重拾自信三、幫助孩子做好讀書筆記工作四、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五、有條件的家長,親自引導孩子寫作文
  • 孩子越長大膽子越小?3種傷害孩子自信心的行為,很多家長都做過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孩子越長大越慫是孩子自身膽小怯懦造成的,殊不知家長的行為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同事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可是越長大反而越來越「慫」了。孩子越長大越「慫」,其實並不一定是本身內向、膽小,平時怕這個怕那個,究竟有什麼可怕的?家長們不要去責備孩子膽子小,讓孩子越來越慫的,可能是因為大人。
  • 孩子拒絕打針?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最關鍵
    每次打預防針,當孩子拒絕時,常聽到有家長說,「不痛不痛的,一下子就好了,真的不痛,就像蚊子咬了一下」。還有家長見小孩痛,安慰說,「不要哭了,你要勇敢,你是男子漢,你長大了,這點痛算什麼呀,」。甚至有些家長還會上升高度,批評道,「這點痛都承受不了,將來還能幹什麼啊!?」上面這些做法都不可取。大概率上,孩子不但沒有克服恐懼,反而反抗得更猛烈。
  • 孩子產生焦慮心理怎麼辦?父母可以從5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克服
    小音上幼兒園中班,有一次午睡尿了床,老師發現後並沒有批評她,這讓小音感到很不好意思。於是小音小聲地問老師:「你能保證不告訴任何人嗎?」老師笑了笑點頭。放學後,奶奶來接她。老師輕輕和奶奶說:「這是小音換下來的褲子,還沒有晾乾,要回家曬曬。」奶奶一聽,立馬高聲說:「小音越來越沒有出息,居然還尿床。」
  • 怎樣引導孩子擺脫「膽小懦弱」,做好這5點,讓孩子克服恐懼害怕
    ,因為在家裡面經常無限度地滿足孩子,讓孩子養成了「小皇帝」的脾氣,這樣孩子就會形成窩裡橫的性格,在家裡面無法無天,到另外一個陌生的環境就變得沒有勇氣,不敢承擔責任,也就是典型的「家裡橫,外面慫」的性格這樣,這樣的孩子在將來的社會中也會因此而吃虧。
  • 孩子越長大越膽小?恐懼是孩子的基本情緒之一,父母要接受
    所以在給這些孩子選擇玩具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那些可以發出很多聲音的玩具,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膽子比較小,心裡的恐懼感比較大,所以基本上有什麼奇怪的東西都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家長一定要避免。1、不能無視和取笑孩子基本上大部分的家長看到孩子害怕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態度。有的家長會告訴孩子這沒有什麼好怕的,這其實是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看問題,他們根本不能夠體會到孩子當時的心情。還有一些家長會取笑孩子,覺得他怎麼連這個都怕。
  • 孩子突然變得膽小還黏人,家長做好4件事,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
    環境影響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例如年齡較小的孩子,從床上掉下來或者突然地大聲響都可能讓其受到驚嚇,嚴重的會對孩子身心產生一定的影響。2. 幼兒的膽量可以通過鍛鍊增強。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怕什麼,對太小的孩子來說,可能無法正確表達,需要家長日常多關注,找出孩子恐懼原因,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 你越催,孩子寫作業越磨蹭?家長不妨試試這三招,輕鬆解決問題
    「請各位家長督促孩子早點睡覺,今天班上有個學生上課時睡著了!」 老師的一則消息在家長群炸了鍋,有的家長說孩子做作業做到10點,更有甚者做到夜裡11點半。一方面孩子的競爭壓力大,另一方面不少孩子其實問題不在於作業量多,而在於寫作業時磨蹭。
  • 孩子心理越自卑,這5個表現就越突出,超過兩個家長就要重視了
    其實有些孩子自身的能力是足夠應對這樣的場合的,只是因為心理上的不自信導致錯過很多機會,這對他將來的發展很不利。要知道,未來的人生當中,獨自表現可能就意味著有上升的機會,而孩子卻因為心理上的原因而頻繁主動放棄,這將會是非常惡劣的循環。
  • 孩子心理越自卑,這5個表現就越突出,超過兩個家長就要重視了
    因此,提前了解到孩子的自卑情緒,並及時加以改變,或許會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更有利。 孩子越自卑,這些表現就越突出: 其實有些孩子自身的能力是足夠應對這樣的場合的,只是因為心理上的不自信導致錯過很多機會,這對他將來的發展很不利。 要知道,未來的人生當中,獨自表現可能就意味著有上升的機會,而孩子卻因為心理上的原因而頻繁主動放棄,這將會是非常惡劣的循環。
  • 孩子總說「媽媽,我怕」,與其進行無效安慰,不如用4招克服恐懼
    其實孩子膽小的性格跟父母安撫很大的關係,比如在孩子不敢去做什麼的時候,不懂得怎麼做到安慰孩子的心理。 對於內心比較敏感的孩子,作為家長應該去學習怎麼有效地安撫孩子,不要只會盲目地用言語上教育孩子的處事方式,只顧幫他們把問題解決而忽視了心理上的情緒。
  • 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做到這3點,陪孩子度過「叛逆期」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小天使」,然而很多家長卻紛紛表示,隨著時間的慢慢增長,天使都變成了「小惡魔」。家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寶貝,去洗澡啦!」「我才不去呢!」可是孩子是越長大越叛逆,老父親和老母親的心都要操碎了。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唱反調」很惹人討厭,覺得這是孩子在跟自己抬槓,挑戰自己的「權威」,其實,那些敢於和父母「唱反調」的孩子,比犯錯誤了只會默默低頭哭泣的孩子的思維要更加敏捷,看待問題也會更加全面。
  •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作文恐懼心理
    說起最難學的學科,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說是語文,而語文這一學科中,最難也是最讓人頭痛的就是作文了。不但很多小朋友一談到作文就害怕,更是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作文感到頭疼,下面我謹以自己作為一個語文教師的經驗來談談家長如何讓孩子克服作文恐懼心理。
  • 孩子越鼓勵越容易放棄?心理學:培養心理免疫力,幫孩子真正進步
    能感覺到她想要玩水,但無法克服內心恐懼,媽媽自以為的鼓勵卻讓她更加焦慮,不敢下水。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小區的兒童遊樂場有一個攀爬設備,總能看到年齡稍小一點的孩子站在下面觀望。但父母越這麼說,孩子越邁不出攀登的第一步。家長們們很疑惑,為什麼越鼓勵,孩子卻越容易放棄呢?
  • 重視孩子的第一次看牙醫,試試這樣幫助孩子克服看牙醫的恐懼
    而有部分家長則努力給孩子做思想工作,幫助孩子主動配合牙醫的檢查和治療。 為什麼建議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第一次看牙醫經歷? 如果孩子在第一次看牙醫時就表現出非常抗拒的行為和恐懼的心理,而家長還強行帶孩子去看牙醫,甚至將孩子捆綁在病床上,逼迫孩子配合牙醫的檢查和治療,這樣會更加加深了孩子對牙醫的恐懼,並且第一次可怕的經歷也會對孩子的心理帶來創傷,從而蒙上看牙陰影,那日後孩子看牙醫,只會更加牴觸和恐懼。
  •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自於認知發展的過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從心理學角度看,恐懼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一,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心理現象。恐懼心理的表現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廣泛存在的。比如,有的孩子害怕拍照、有的怕黑、有的怕某種動物,「害怕」源自於孩子對新事物接受的過程,這也是孩子認知建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