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產生焦慮心理怎麼辦?父母可以從5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克服

2020-09-22 月月媽說育兒

小音上幼兒園中班,有一次午睡尿了床,老師發現後並沒有批評她,這讓小音感到很不好意思。於是小音小聲地問老師:「你能保證不告訴任何人嗎?」老師笑了笑點頭。

放學後,奶奶來接她。老師輕輕和奶奶說:「這是小音換下來的褲子,還沒有晾乾,要回家曬曬。」奶奶一聽,立馬高聲說:「小音越來越沒有出息,居然還尿床。」



身邊幾個小朋友捂著嘴笑小音,讓小音的臉漲得通紅,眼淚立馬掉下來了,誰知道奶奶還大聲說以後乾脆不要睡午覺了。此後,無論怎麼勸小音,她都不肯睡午覺,而且每隔30分鐘就要上廁所,可是上廁所後有時候又尿不出來。如果老師不立馬答應的話,小音就感到緊張焦慮。

其實小音這種表現是屬於焦慮症中的特殊恐懼症,是由奶奶大聲批評所造成的精神緊張。要知道兒童焦慮症不僅會帶給孩子精神上的痛苦,導致孩子抑鬱、自卑等,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引發兒童產生焦慮心理的真相

一般來說,兒童會產生焦慮心理,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引起。

①恐懼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當他們會接觸到陌生的事物,會由此產生焦慮的心理。

②學習和模仿

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兒童不僅會因為親身經歷而產生焦慮,而且也會因為觀察、學習、模仿別人而產生焦慮的心理。

打個比方,小英是一個開朗的女孩,但是最近因為他爸爸工作壓力大,在家裡也十分焦慮,說話態度不好,所以時間久了,小美也變得焦慮起來。



③對自己認識不足

費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方面。

「本我」是人的意識,潛意識的衝動和本能;

「自我」是人格相對理智而現實的部分;

「超我」已經超出生存的基本需要,希望追求完美的自己,他是人格中的良知部分。


④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如果前面4種需求長期無法得到滿足,那麼兒童和成人就會變得焦慮。



兒童焦慮症的常見類型有哪些?

兒童焦慮中有許多不同的類型,看似十分複雜,但每一種焦慮症都有不同的特點,根據它們的主要特徵,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特殊恐懼症

所謂特殊恐懼症,是指對特某種特定的事物或者情景感到恐懼。比如對飛機、蛇、蟲、狗感到恐懼。一般患有特殊恐懼症的兒童,理智控制對他基本不起任何作用,所以心中總是充滿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社交恐懼症

所謂社交恐懼症,就是指兒童對一切社交活動產生恐懼的心理,害怕和人進行交流。一般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兒童,會覺得自己在社交場合中會被嘲笑,會招來別人的羞辱,所以會儘量避開社交場合。


強迫症

所謂強迫症,就是指兒童頭腦中會反覆出現強迫意念或者做出強迫性的行為。強迫意念,它是思維層面的展示,而強迫行為它是動作層面上面的表現。打個比方,有的孩子會反覆確認門是否關上了,衣服是否擺放整齊了。

分離焦慮症

對於患有分離性焦慮症的兒童來說,一旦與父母或者家人分離時,就會產生焦慮、哭鬧、情緒低落、鬱鬱寡歡等。比如父母送孩子去幼兒園,孩子看見父母離開時會大哭不止,或者死纏爛打。

廣泛性焦慮症

一般患有這種焦慮症的兒童,他對身邊的所有人、事、物都可能產生焦慮,其症狀為緊張,自卑,煩躁。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有2%~19%的兒童會承受這種焦慮的折磨,一旦患上這種焦慮症,至少要持續6個月的時間才會消失。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戰勝焦慮?

①對於特殊恐懼症的孩子

對於兒童來說,特殊恐懼症的形成或許只需要短短幾秒鐘的時間,但是要想把它驅走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父母要想幫助孩子克服特殊恐懼症,首先要把孩子的恐懼激發出來,然後讓孩子正面迎接恐懼,並戰勝恐懼。只有與孩子一起驅散心中的恐懼,才能讓孩子過上正常的生活。

②對於社交恐懼症的孩子

父母想要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症,

首先,要尋找導致恐懼的原因,探索頭腦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然後,要挑戰心魔,就是對恐懼發出挑戰,用積極的情緒來代替頭腦中的負面情緒。

其次,兒童要儘量放鬆心態。不要那麼緊張和焦慮,使身體呈現出正常的姿態。

最後,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一些角色扮演或者模擬場景的遊戲,讓兒童在實踐中鍛鍊克服恐懼,最終戰勝恐懼。



③對於強迫症的孩子

父母在幫助孩子擺脫強迫症的過程中,要懂得循序漸進,要有計劃的輔導,幫助兒童儘量在他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採取一些措施。

比如小強每次出門前都要仔細檢查,家裡的每一扇門是否關好。可即便如此,他出門之後也需要回家數次看門窗是否關好。

小強的媽媽說:「如果今天出門,你可以不返回家檢查門窗,那麼周末我會帶你去遊樂場玩,如果你能堅持7天,我就帶你去旅遊。」最後小強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④對於分離焦慮症的孩子

對於分離焦慮症的孩子來說,分離是最痛苦的事情。父母要想幫助孩子擺脫焦慮的困擾,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分離是一種必然性並建立起足夠的自信。

然後幫助孩子樹立獨立自主的觀念,讓他們認識到分離並不可怕,一個人也能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

比如小遙,是一個患有分離性焦慮症的孩子。只要父母離開他的視線範圍之內,他就感到很痛苦和焦慮。

可是當父母帶他治療後,他充分了解到自己這種情況後,就嘗試著自己一個人去學校,一個人呆在家裡,最後成功擺脫分離焦慮症。



⑤對於廣泛性焦慮症的孩子

對患有廣泛性焦慮症的兒童來說,身邊的一切事物都能成為焦慮的來源。父母要想幫助孩子克服這種焦慮症,可以嘗試這些方法:

●家長和兒童都要有堅定改變的決心,朝共同的目標前進。

●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幫助孩子認識身邊的一切事物,讓孩子知道焦慮不是處處存在的。

●在每天的一個固定時間,允許孩子隨意焦慮。孩子可以寫下自己所有擔心的事情。

●肯定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告訴孩子任何人都無法掌控所有的事情,應該學著接受眼前的事實。

●讓孩子的頭腦保持冷靜,克制自己的衝動。

●當孩子焦慮症爆發的時候,讓孩子想像最糟糕的情況。因為最糟糕的情況都已經想到了,那麼其他問題也就無所畏懼的。

●教孩子學會直面焦慮,越想逃避的事情就越要去做。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出現過焦慮的情況嗎?歡迎關注,留言,點讚。

相關焦點

  • 讓孩子遠離焦慮:3個方面了解焦慮的各種表現,幫助孩子應對焦慮
    她是美國心理協會和賓夕法尼亞行為治療協會的會員。她是深受美國主流媒體歡迎的兒童心理專家,經常登上《福布斯》、《紐約時報》、《父母世界Parents》、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等大眾媒體,她還在《赫芬頓郵報》和《今日心理學》雜誌開設專欄,幫助人們更樂觀地生活。
  • 父母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讓孩子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要幫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具體該如何做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一、父母首先接納孩子自卑的事實,讓孩子不要因此而緊張和焦慮自卑是一種負面的心理,會產生沮喪的情緒,所以,父母首先接納孩子,會給孩子很大的安慰。
  • 睿智燈塔-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相信這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這不,最近,在我們學習群裡一位睿智燈塔的會員王媽媽向我們的導師問道,她說:「老師,我的孩子特別膽小怎麼辦?但是如果孩子在4歲半、5歲,已經進入幼兒園的狀態下,膽子依然很小,這時就需要父母的介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外界。孩子膽小懦弱的性格可能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平常要注意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和行為,避免給孩子帶來不好的生活影響。當發現孩子這方面的問題時也要及時引導,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父母應該怎麼辦?4招幫助孩子排解焦慮
    都說孩子依賴父母,其實時間久了,父母也會依賴孩子,儘管照顧孩子很辛苦,但是當自己要離開孩子的時候,會感到特別不舍,尤其是看到孩子哭著鬧著不讓父母離開,父母會感到很心疼。孩子不讓父母出門,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產生這種焦慮,父母面對這種情況時,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睿智燈塔-孩子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很粗心,不是考試馬虎就是東西丟三落四……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竟然養成了這個壞毛病。這讓許多家長非常擔心孩子的情況,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呢?鄰居家豔豔就是其中一個。前段時間和她媽媽聊天時,她說每次接豔豔放學,豔豔都是第一個出來,最後一個走的。
  • 孩子膽小怎麼辦?家長從這3個方面,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心理
    但是陳女士在家裡看到的孩子和老師表述的完全不一樣,在家裡孩子活潑愛說話,但是只要是出了家門,孩子就變得沉默起來,不敢大聲說話也不敢和人交流,有時候遇到小朋友搶玩具或者去和她玩鬧,她也不敢反抗或者跟著人家玩,會站在那裡哭,不知道要怎麼辦?
  • 孩子不想去上學,多半是分離焦慮,了解孩子的心要做好3個方面
    分離焦慮,是指當孩子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父母或者其他親人分離時,所產生的一種焦慮、不安的情緒狀態;而這種情緒反應就會造成孩子不願意去學校,只想和爸爸媽媽待在一起,亦稱離別焦慮。鄰居家孩子每天早上去上學之前,都要準時上演一場哭戲。
  • 讀繪本玩小遊戲,幫助孩子儘快克服上幼兒園的入學焦慮,更快適應
    新入園或者入學的孩子在剛開始階段不願與父母分開實際上是一種分離焦慮情緒,分離焦慮(Dissociative anxiety)主要是指幼兒與家中的依戀對象(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之間分離時所表現出的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和行為,是幼兒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產生不安和害怕的反應。
  • 孩子怕黑怎麼辦,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怕黑心理
    其中影視節目造成的影響最大,另外有的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而嚇唬孩子;也有孩子因小時候常在黑暗中獨處,缺乏安全感而怕黑。 3.如果孩子非常怕黑,家長就要重視了,長期這樣下去孩子會產生很多心理和生理問題,怕黑可能會讓孩子的睡眠質量不好,影響身體健康;在心理上孩子可能會缺乏安全感或對人無法建立信任感。
  • 心理問答| 孩子上網課不好好學,父母很焦慮怎麼辦
    心理問答| 孩子上網課不好好學,父母很焦慮怎麼辦 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2020-03-30 08:15 來源:澎湃新聞
  • 考試臨近,孩子陷入考試焦慮怎麼辦?4個方法幫你克服它!
    期末考試臨近,如臨大敵的似乎不僅僅是孩子,全家上下也跟著著急。孩子考前焦慮,父母也跟著焦慮。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都出現過。很多家長反饋,孩子最近的狀態不太好,似乎很緊張,平日裡成績都不錯,但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考前就變得很煩躁,複習的效果也大大折扣。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兒童在和家人分開時出現憂慮、焦慮的體驗是正常現象,即使是充分關愛的家庭中,安全感很強的兒童也會出現焦慮的體驗。只有在焦慮表現持續存在且過於嚴重,給孩子帶來明顯痛苦或嚴重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時,才會考慮疾病的診斷。因此,孩子出現了上述表現時,父母先不要過度擔心,可以先試一下以下方法。
  •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因此,孩子出現了上述表現時,父母先不要過度擔心,可以先試一下以下方法。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一旦發現不能消除孩子的焦慮情緒,自己就崩潰了,圍繞上學這個事情,全家都變得很焦慮。 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之後,和孩子一起探索克服焦慮的方法,並不斷地進行練習。可以假設不同的情境下進行探索和練習,如在幼兒園想媽媽了怎麼辦,或者想和小朋友玩,但是有點害怕的時候怎麼辦等。通過這樣練習,不僅能幫孩子學會應對分離焦慮方法,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 孩子膽小怕事怎麼辦?家長運用這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這裡我幫助大家整理出4個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1、去磨練孩子在家長看到孩子膽小怕事的一面時,就會忍不住指責孩子一番,但任憑說幾次都沒有效果,所以有時候家長不要插手管太多孩子的事,該讓孩子面對的事,就該讓他們面對。
  • 孩子內向不喜歡交流,如何幫孩子克服膽怯心理
    孩子的這些怯場行為在生活中特別普遍,如許不能給予及時的幫助,許多人長大成人也會這樣,甚至和陌生女孩說話都臉紅。3.超出心理舒適區孩子不習慣在人前展現自己,習慣了和夥伴單獨玩。平時很少和外人接觸,內心有顧慮。突然在很多人面前在展現自己,這超出了他內心世界平時的舒適區,變得不適應,焦慮。膽怯會讓孩子在陌生人面前緊張、產生不安的情緒甚至恐懼的心理,他們就會反感甚至極為牴觸眼前的事物,心理不斷地否定自己:怎麼辦?
  • 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導讀: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膽小怕事,聰明父母用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讓孩子遠離焦慮》讓孩子走出焦慮,唯有父母引導
    不愛說話、情緒差、膽小怕事、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這項表現是由於焦慮引起的,孩子可能在成長道路上受其困擾,身心無比疲憊。如果父母了解了焦慮形成的原理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幫助孩子怎麼面對焦慮,從而孩子憑自身能力成功應對,走出焦慮泥潭。
  • 兒童心理30個怎麼辦(2)「孩子怕黑,怎麼辦」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採取以下具體方法來幫助孩子:一、從長期來看,父母要努力提高孩子克服黑暗恐懼的自我效能感,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比如「我是一個勇敢的孩子。」 二、避免在睡前講那些可能引發孩子恐懼情緒的故事,可以講一些輕鬆愉快的話題或者故事,讓孩子放鬆。
  • 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5個方法幫孩子克服膽小心理,變得自信
    2.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幫助孩子改掉膽小的心理,首要從孩子的內心做出改變。比如孩子害怕閃電、打雷,是因為不懂它其中的原理,父母可以給孩子講它是怎麼產生的,孩子知道真相,也就不會覺得有那麼可怕了。4.讓孩子提前熟悉模式環境比如孩子怕黑這一問題,就有可能是對環境不熟悉,或者莫名對黑暗產生恐懼。這時,父母可以帶孩子去熟悉自己房間,每個角落都是安全的,適應環境,並且讓孩子明白,黑暗只是沒有了光亮,其實身邊的一切都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