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去上學,多半是分離焦慮,了解孩子的心要做好3個方面

2020-08-28 巧媽咪育兒日記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家長去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到了學校門口,孩子就是不願意進去,抱著家長的大腿就是不肯鬆手;或者當校車來家門口接孩子去上學的時候,孩子躲在屋裡不願意出來。


對於孩子的這種不想去上學的行為,很多父母感覺到困惑不已,學校裡有那麼多玩伴,還有好玩的東西,為什麼就是不願意去學校?其實,孩子不想去上學,多半是分離焦慮在作祟。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當孩子與自己朝夕相處的父母或者其他親人分離時,所產生的一種焦慮、不安的情緒狀態;而這種情緒反應就會造成孩子不願意去學校,只想和爸爸媽媽待在一起,亦稱離別焦慮。


鄰居家孩子每天早上去上學之前,都要準時上演一場哭戲。因為不願意離開爸爸媽媽,孩子會把自己反鎖在屋裡,只要在正常的上學期間,夫妻兩人每天早上都要和孩子鬥智鬥勇,費盡心思把孩子騙上校車或者生拉硬扯地給孩子塞進校車裡。


鄰居夫妻兩人經常說:我家孩子就是沒骨氣,上個學還要大哭大鬧。其實,夫妻兩人都誤會了孩子,想要幫助孩子解決分離焦慮問題,先要了解分離焦慮的類型,然後父母可以嘗試從三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二、分離焦慮的表現


1.撒潑打滾、嚴重哭鬧型


有的孩子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親人,就會躺在地上撒潑打滾或者大聲哭鬧,就是不願意安靜下來,這種類型多出現在孩子剛剛入學的時候。


2.跟風哭鬧型


有的孩子,原本對和家人分開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悲傷的感覺,但是看到別的小朋友哭著鬧著要爸爸媽媽,他們也會跟風哭鬧。

3.念叨型


部分孩子雖然進了學校的門,但是心一直在飄著,在想著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也不願意和別人交流,就喜歡一個人坐著念叨:爸爸媽媽怎麼還不來接我;怎麼還不放學……


4.後知後覺、間隔發作型


當父母第一次和孩子說送他們去學校的時候,出於好奇心,他們會很開心地去學校;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們開始鬧著不願意去學校,總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和爸爸媽媽待在一起。

5.裝病型


有的孩子,一到學校就開始裝病,不是肚子疼,就是頭疼,總是用各種身體不適的藉口,欺騙他們的老師,讓老師給自己的父母打電話,接他們回家。當他們跨出學校的那個門的時候,身體上所有的不舒服都消失了。


6.自相矛盾型


有的孩子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去學校的時候,死活不願意去;等到放學的時候,又哭著鬧著不肯離開學校,這樣的狀態就是典型的自我矛盾型分離焦慮。


7.拒絕進食型


有的孩子,雖然表面樂樂呵呵地來了學校,但其實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就會採取一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比如說,拒絕吃飯,絕食抗議。


三、有何影響?


1.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


由於和親人分離的而帶來強烈的不安感,會讓孩子吃不好、睡不好;長時間處於焦慮狀態下,孩子的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就會下降,很可能會引起各種疾病,比如說:感冒、發燒等等。這樣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十分不利;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2.孩子自我封閉,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由於孩子的所有關注點都在父母身上,他們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和他人交流,喜歡自己躲在小角落或者坐在座位上不動,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四、家長應該怎麼做?


1.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分開,是因為他們對自己自理能力的不相信,在家裡還可以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害怕在學校沒人幫助自己。因此,父母要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自己的需求。


2.培養孩子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孩子害怕去學校,其實也暴露著孩子對與他人交流的恐懼感,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和他人相處,所以才會一直想要粘著自己的親人。因此,父母要提前培養孩子與他人相處的能力,讓他們自己克服恐懼和不安。

3.擴大孩子的接觸面


有的孩子,經常待在家裡,他們能夠接觸到的人全部是自己比較熟悉的人,所以,他們不會有害怕和不舒服的感覺。可是,當父母突然把他們送去學校的時候,他們所接觸的都是陌生人,不安的情緒立馬就出現了。


因此,父母要擴大孩子的接觸面,讓他們慢慢地適應與陌生人待在一起的感覺,克服分離焦慮。當然,一定要保障孩子的安全。


五、總結


孩子不願意上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比較正常的一種現象,對於這個問題,父母不要過度強迫孩子,而是需要慢慢地引導;同時,父母要提前教會孩子一些能力,提前做好分離焦慮準備。


對於分離焦慮,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分離焦慮:孩子不想去上學,多半是這3個原因,4招或能解決
    小強不知從何時起便非常厭惡上學。父母只要給孩子提起上學這個詞,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的恐懼,有時還會大聲哭鬧著實讓人心痛且心煩。小強父母和孩子進行了深層次的溝通,才逐步了解到孩子對上學的恐懼。之後其父母又向心理專家諮詢,專家說:孩子不想去上學可能是分離焦慮。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 孩子不想上學,多半是「分離焦慮」在作怪,這4個關鍵階段要做好
    很多孩子不願意上學,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分離焦慮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反應,這並不是孩子的矯情,強硬地把孩子扔到學校並不解決問題。小張的兒子今年剛上幼兒園了,平時開朗活潑的兒子就是不願意離開父母去上學,小張千方百計安慰兒子說幼兒園有好多小夥伴、好多玩具,兒子都聽不進去,沒辦法小張只能採取強硬措施,把兒子強行扔到了老師手裡。
  • 孩子不想上學,多半是「分離焦慮」在作怪,這4個關鍵階段要做好
    一直以來家長送孩子上學都是連哄帶騙,讓那麼小的孩子離開父母,面對陌生的環境的確有些困難。很多孩子不願意上學,其實是「分離焦慮」在作怪。分離焦慮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反應,這並不是孩子的矯情,強硬地把孩子扔到學校並不解決問題。
  • 孩子你為什麼哭著去上學?談分離焦慮,快樂上學
    無論大人或孩子,面對分離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預作準備。在孩子上學前,提供爸媽幾個小技巧,可幫助孩子減少不適應情況的發生。鼓勵孩子探索、練習短暫分離平時在安全的範圍內,多鼓勵孩子自由地探索環境,練習與爸媽短暫的分離。
  • 開學在即,家長做好3方面工作,有效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
    開學在即,送孩子去上學的父母最為頭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不肯去上學,而且還哭哭啼啼的。為了讓孩子乖乖上學,父母要麼是&34;,要麼是&34;,使出了渾身解數。孩子上幼兒園哭哭啼啼不肯離開父母,多是因為&34;分離焦慮指的是嬰幼兒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後,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多出現於學齡前期。
  • 開學在即,家長做好3方面工作,有效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
    開學在即,送孩子去上學的父母最為頭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不肯去上學,而且還哭哭啼啼的。為了讓孩子乖乖上學,父母要麼是「連哄帶騙」,要麼是「威逼利誘」,使出了渾身解數。孩子上幼兒園哭哭啼啼不肯離開父母,多是因為「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指的是嬰幼兒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後,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多出現於學齡前期。
  • 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怎麼辦?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孩子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得多,父母不焦慮才能讓孩子不焦慮。多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的事情,讓他學會表達自己。孩子第一次離開媽媽都會焦慮,而父母要做的是告訴孩子媽媽一直都在,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上學,放學之後媽媽還在等著他,有了安全感,孩子也就能夠適應幼兒園了。
  • 「媽媽我不想去上學!」—如何緩解孩子分離焦慮
    誰還不是個溫室裡的小花朵呢? 如今「分離焦慮」已成為了當下熱議的頭疼話題,如果父母處理不當,不僅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還會加重父母的焦慮。增加老師的工作負擔不說,嚴重者還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心理困擾哦。 請耐心閱讀這篇文章,讓我帶你來快速了解「分離焦慮」+攻克「分離焦慮」難題,還你一片清淨!
  • 孩子哭鬧不想去幼兒園怎麼辦?上學「分離焦慮期」如何度過?
    姐姐於9月7日上幼兒園小班,上了3天後,因為感冒醫治和怕傳染給其他小朋友,一直沒有去幼兒園。這次送姐姐去幼兒園,也是爸爸、媽媽第一次送她。之前媽媽坐月子,爸爸在孫吳上班沒有回來,每次都是大姨接送她。爸爸、媽媽一起送姐姐去幼兒園,讓姐姐很高興,說別的孩子都是爸爸、媽媽送,言外之意是爸爸、媽媽早就應該送她上幼兒園了。
  • 面臨開學,家長要做好這3方面,有效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
    孩子不愛上幼兒園,可是最令家長頭疼的一件事,每次送孩子去幼兒園,家長都是「連哄帶騙」。今天給孩子送幼兒園了,第二天孩子還是依舊不願意去,即使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孩子也是坐在教室裡不與別人交流。其實孩子之所以不愛去幼兒園的種種跡象,都是「分離焦慮」在作怪,怎麼才能讓孩子願意上學呢?家長可以嘗試用這幾個方法應對。
  • 孩子各種花式撒嬌不想上學,「分離焦慮」在作怪,4個階段是關鍵
    孩子的哭鬧很可能是「分離焦慮」的一種症狀表現。一、了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症狀王姐家的孩子剛上了一天幼兒園,第二天的早上要上學的時候就嚷嚷著肚子疼。王姐以為孩子是吃壞了東西,就讓孩子在家休息一天。但是思來想去孩子也沒有吃什麼不乾淨的東西。王姐很是納悶。
  • 面臨開學,家長要做好這3方面,有效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愛去幼兒園的種種跡象,都是「分離焦慮」在作怪,怎麼才能讓孩子願意上學呢?家長可以嘗試用這幾個方法應對。 「分離焦慮」。 家長做好這3方面,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 1.嘗試和寶寶短暫的分離
  • 緩解分離焦慮,讓孩子喜歡上學
    「我不要去上學,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嗚嗚嗚……」新學期開學已經一個多禮拜了,幼齡家長們討論最多的都是孩子入園時孩子哭鬧、自己擔心等焦慮情況。其實大多數孩子拒絕上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捨不得離開可「依賴」的父母。 孩子初入託兒班、幼兒園時大哭大鬧,抱著家長的腿不讓其離開,孩子回到家鬱鬱寡歡,一聽去上學就如臨大敵,這種情況常見的原因是分離焦慮。
  • 孩子出現入園焦慮,多半是3種原因造成的,家長要引起重視
    孩子出現入園焦慮,多半是3種原因造成的孩子需要長時間去適應,去面對幼兒園裡面新的小朋友,還有不認識的老師,所以,在這一段時間當中,孩子都會因為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而產生比較強烈的分離焦慮。:1、給孩子做好心理輔導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孩子懼怕去上幼兒園,面對各種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
  • 如何處理孩子上學的分離焦慮
    【不許哭】家庭養育模式的背後,孩子會形成一個錯誤的認知,【有情緒是不好的】,情緒不能及時表達,焦慮就會變成恐懼。身為父母,當孩子在學校門口面臨分離焦慮,然後大聲哭泣時,需要做好溝通的四部曲:蹲下來,眼睛平視,用手環繞著孩子,溫柔的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想哭就哭吧,媽媽陪你一起,等你平靜下來了,再進去。2、爸爸媽媽不要我了。
  • 讓孩子遠離焦慮:3個方面了解焦慮的各種表現,幫助孩子應對焦慮
    獎勵孩子還有哪些需要注意呢?獎勵要持續地給,因為一般來說,3周時間才可以養成一個新的習慣。這其實就是焦慮產生的副作用,我們從兩個方面來了解一下。但這不是說,我們要控制孩子的睡覺時間,孩子也沒辦法控制什麼時候入睡,很多時候越努力睡覺,就越睡不著。而且睡前的分別也要短暫,離開孩子房間之前,要和孩子有個愉快的交流,可以是擁抱或者開個玩笑,家長不要表現得很傷心。
  • 孩子入園焦慮,多半是3種原因造成的,用對方法從根源上解決不難
    01孩子如果出現這些行為,很有可能是有入園分離焦慮其實孩子並不是突然出現了不想去上學,不想和父母分開的行為,這些東西都是日積月累的如果這個時候,恰巧又是孩子馬上要去上幼兒園的時間,那麼父母就應該更加注意了,平時多多觀察一下孩子的行為,孩子非常有可能是因為不願意和父母分開,不想去上幼兒園,所以才會突然地黏著父母。
  • 孩子入園焦慮,多半是3種原因造成的,用對方法從根源上解決不難
    每一個孩子他們對於學校還是有一定期待的,學校也對他們充滿著誘惑,但是為什麼大多數的孩子在面臨上學的時候,都會不願意和家長分開,從而拒絕上學呢?其實這種孩子不肯跟父母分開的行為,使孩子出現了進入幼兒園之前的分離焦慮。
  • 孩子大哭大鬧有上學困難症?多半是「分離焦慮」,試用這幾招
    當孩子已經到了必須去上學的年紀時,父母也就避免不了要和孩子發生短暫的分離,而這短暫的分離也給許多的孩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閨蜜麗麗就是個全職媽媽,轉眼間孩子已經到了該去上幼兒園的年紀。但麗麗非常擔心的一點是只要一離開自己,孩子就會大哭大鬧。而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分離焦慮的典型表現。
  • 孩子面臨開學,如何解決「入園分離焦慮」,家長要學會這3招應對
    在入園之前,作為家長一定對孩子實施心理輔導,做好一切入園前的準備,深入地幫孩子緩解這種入園的抗拒心理。孩子出現「入園分離焦慮」,都有哪些行為表現?3、對家長的依賴轉移其實不同的孩子,他們心理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樣,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的行為,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緩解他們入園前的焦慮。有些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即使不願意與父母分開,他們也會表現得讓父母安心,自己去克服分離焦慮症,開始逐漸地適應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