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入園焦慮,多半是3種原因造成的,家長要引起重視

2020-09-21 全能媽咪育兒記

每到孩子上學季的時候,家長都會看到幼兒園門口「生離死別」的場景。

孩子拽著父母的衣服死活也不願意放開,而父母只有狠心撇下孩子轉頭離去,讓孩子在幼兒園裡面「自生自滅」。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他們對於學校還是有一定期待的,學校也對他們充滿著誘惑,但是為什麼大多數的孩子在面臨上學的時候,都會不願意和家長分開,從而拒絕上學呢?

其實這就是孩子上學前的「焦慮症」。

如果家長不但沒有觀察出孩子存在這些焦慮,那麼對於孩子的心靈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甚至讓孩子對於上學產生恐懼。

孩子出現入園焦慮,多半是3種原因造成的:

1)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不適應

孩子從出生開始,幾乎每天都會呆在父母的身邊,從沒有離開過。

有的時候家長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離開了一個自己已經熟悉了的工作環境,去一個新的地方肯定也會有所不適應,從而情緒會非常的低落,而孩子同樣會有這樣的感覺。

孩子需要長時間去適應,去面對幼兒園裡面新的小朋友,還有不認識的老師,所以,在這一段時間當中,孩子都會因為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而產生比較強烈的分離焦慮。

2)孩子對於生活規律改變的不適應

孩子在家裡面的時候,幾乎都是家裡面的老大,吃飯的時間,睡覺的時間,父母都會根據孩子的習慣來做決定。

但是如果孩子一旦到了幼兒園裡,這一切將不復存在,畢竟幼兒園是一個有規矩的地方。

孩子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吃飯睡覺玩耍,一切都要聽從別人的安排,而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不適應。

3)孩子沒有走向獨立

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較的差,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沒有家長的幫忙,所以他們什麼也不會,指望老師也是不現實的,畢竟一個班裡有那麼多的孩子,老師總不可能一個一個都照顧過來。

孩子長期處在這種無助的情況下,那麼他們的心理將會遭到非常嚴重的傷害,看到周圍的孩子都可以很好的照顧自己,自己卻沒有辦法,自尊心慢慢的也會被傷害,變得越來越懼怕去上幼兒園,從而分離焦慮也會越來越嚴重。

想要解決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做好以下三點:

1、給孩子做好心理輔導

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孩子懼怕去上幼兒園,面對各種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

所以,家長平時多帶孩子出去玩一玩,讓孩子慢慢地懂得如何熟悉一個陌生的環境,這樣才能夠儘可能的解決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害怕。

作為家長也要起到相應的作用,多多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流,讓孩子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之後的事情都好解決了。

2、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理解孩子這樣的心情,積極的引導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可以多告訴孩子一些關於幼兒園方面的信息,讓孩子對幼兒園生活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從而減少他們的恐懼感。

家長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為孩子講述在幼兒園裡面有趣的,積極向上的事情,提起孩子的興趣,這樣才能夠在本質上面解決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問題。

3、一定要堅持接送孩子上下學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去上幼兒園所面對最大的困難就是和父母的分離,沒有父母在身邊的陪伴,孩子總是會非常無助和恐懼的。

而作為家長,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都堅持自己去接送孩子上下學,這無疑是讓孩子最能夠安心的方法,讓孩子知道自己只是暫時來一個地方學習知識罷了,到了時間,爸爸媽媽自然會來接自己回家。

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後,那麼他們的心裏面就會更加的安心。如果家長總是以一些藉口讓別的人去接孩子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孩子就會開始抗拒去幼兒園。

孩子上幼兒園是他們必須所經歷的一個階段,很多孩子可能都會存在入園分離焦慮,家長別太過緊張了,只要找到問題的根源,用對方法,很容易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入園焦慮,多半是3種原因造成的,用對方法從根源上解決不難
    如果家長不但沒有觀察出孩子存在這些焦慮,而且還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孩子丟到幼兒園的話,那麼對於孩子的心靈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甚至讓孩子對於上學產生恐懼。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阻礙作用,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作為家長,首先就要學會辨別孩子是否存在入園分離焦慮,然後才能夠實施相應的計劃來改變這種情況。
  • 孩子入園焦慮,多半是3種原因造成的,用對方法從根源上解決不難
    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各位家長懂得辨別孩子是否存在入園分離焦慮,如果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話,很有可能就存在分離焦慮。孩子之所以會有入園分離焦慮,多半都是以下三種原因造成的很多家長都特別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強烈的反應,孩子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反應,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這件事情的根源說起。
  • 孩子面臨開學,如何解決「入園分離焦慮」,家長要學會這3招應對
    在入園之前,作為家長一定對孩子實施心理輔導,做好一切入園前的準備,深入地幫孩子緩解這種入園的抗拒心理。孩子出現「入園分離焦慮」,都有哪些行為表現?孩子有「入園分離焦慮」,多半是以下3個原因造成的1、陌生環境產生的不安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其實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面對新的同伴,還有不認識的老師,孩子還沒真正能進入上學的角色.
  • 入園焦慮的不止孩子還有家長!緩解入園焦慮家長要明白這4點
    一說到寶寶要上幼兒園,很多家長都不自覺地擔心他出現入園焦慮,不過在擔心寶寶的時候,家長可曾想過,自己的這種擔心又何嘗不是一種「入園焦慮」呢?  寶寶上幼兒園給家長帶來的焦慮感,其實一點不比寶寶自己要承受的壓力少,而且家長這種焦慮也是造成寶寶焦慮的因素之一。
  • 孩子愛啃手指甲,多半和這3個原因有關,家長要重視!
    孩子愛啃手指甲,多半和這3個原因有關,家長要重視!首先就是心理原因。雖然很多人覺得孩子比較小不懂事,其實有的時候家長如果給寶寶太大一個壓力的話,他們也會覺得自己精神壓力太大,缺乏安全感,處於緊張焦慮的情況下,就會通過啃指甲來緩解內心的情緒。
  • 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從過去可以隨時回到親人懷抱的習慣,突然變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狀態,這樣巨大的變化,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分離就會產生焦慮。所以,分離焦慮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
  • 經常「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會出現這3種後果,家長要注意
    01經常「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會出現這3種後果,家長要注意2.造成口腔或腸道細菌感染,誘發疾病指甲裡本來就暗藏較多的致病細菌,咬指甲可能會誘發手部甲溝炎、灰指甲等炎症,也會將細菌帶入口腔和腸道,引起腸胃炎、蛔蟲等疾病。
  • 開學在即,如何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要提前做好準備
    當然每個孩子入園或多或少都會有「入園焦慮」,只是有的孩子表現的比較嚴重,有時候看到孩子哭的死去活來,做父母的真是不忍心啊!可是孩子終究要長大,遲早是要離開父母,想到這裡父母就算再不忍心也得面對。
  • 孩子積食老不好?多半是脾虛,出現3種表現,早早要重視
    會出現3種表現1、厭食腸胃出現不適,消化能力就會下降。,多半要有可能是食物堆積過多。當食物在腸胃裡存留的時間過長,那麼它們在胃中被消化時所發出的氣味就會慢慢的往外擴散,就會導致孩子嘴巴裡出現難聞的氣味。因此,家長們要及時觀察,如果孩子吃不下飯,肚子一直處於的飽腹狀態,而且嘴巴裡還有種酸腐的味道,就需要多加注意了。
  • 為何孩子在幼兒園不能好好吃飯?主要和3個原因有關,家長要重視
    那麼有些幼兒園老師會比較負責,在孩子出現這種表現的時候,會主動給孩子餵飯。但是孩子在餵飯的情況下,如果仍然非常三心二意,吃一口要四處張望很久,那麼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這種不適應不僅僅是剛剛入園時的嗷嗷大哭,往往也會在情緒上有所反應,所以孩子難免會出現非常焦慮的表現。通常孩子的這種焦慮,會在和媽媽說「再見」的時候消失,但是當孩子吃飯或者午睡的時候,這種焦慮會再度出現。
  • 孩子入園後出現這6種行為,需要家長重視!
    孩子剛上幼兒園初期會不適應幼兒園,有一些哭鬧現象,或者上了幼兒園的孩子也有可能害怕,一旦孩子出現了以下6種行為,爸媽要引起重視,務必幫助孩子及時調整心情。  對策:媽媽送孩子上幼兒園後,要經常與老師交流,並讓孩子看到這一親切情形,或者邀請老師來家裡進行家訪、利用離園時間帶孩子和老師聊聊天,逐步將寶寶消除對老師的陌生感。
  • 初中女生出現這3種表現,多半是「早戀」了,當媽的要重視
    而有早熟表現的大多都是在初中階段的孩子們,在這段時間裡家長們必須要引起注意,在平時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的各種表現,預防他們不小心走進錯誤的道路而初中的女生如果有下面這三種表現,那基本上就是早戀了,當媽的要引起重視。
  •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原因
    文章前面我們說到,怎麼看待幼兒分離焦慮期和父母怎麼對待幼兒分離焦慮期。那幼兒分離焦慮期的原因是什麼呢?分離焦慮,是一種安全依戀的表達,依戀關係也有幾種類型:安全型、反抗型和迴避型。依戀關係的好壞,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了巨大的差異,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長要從嬰兒期就與孩子建立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幼兒入園分離焦慮除了依戀關係,還有一下幾個原因:1、陌生的環境。2、與親人的分離,這是根本的原因,導致孩子哭鬧的原因是與媽媽分離。3、與陌生人相處。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 如何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
    孩子入園前的心理準備工作有沒有做好,入園當天家長情緒是否平穩、愉悅,該走的時候是不是果斷離開,這些都是相當關鍵的影響因素。 每個孩子的適應狀況都不太一樣,通常分離焦慮會持續一周到一個月的時間。但也有分離焦慮可能會反反覆覆持續一年,甚至更長。
  • 緩解入園焦慮,襄陽幼兒園有妙招
    大都避免不了出現哭鬧的情緒,哭鬧讓幼兒無法正常活動,也讓家長倍感無力。據了解,幼兒園小班幼兒幾乎都是新生,在面對老師、同伴以及新的環境下,大多數孩子都會感到焦慮不安。為消除這種焦慮,教師帶領孩子開展多種遊戲活動,搭建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情感橋梁就顯得格外重要。
  • 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
    導讀: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分離焦慮:孩子不想去上學,多半是這3個原因,4招或能解決
    這些不開心的事兒,可能是學習成績不好而造成的不開心;或是因為做錯了事兒,老師批評造成的不開心;亦或是與其他小朋友鬧矛盾造成的不開心……每一件事兒都會牽動孩子的心,也會牽動他們不想去學校的神經。3.不想離開家長有些孩子對父母太過依賴,父母走到哪兒,他們就跟到哪兒。
  • 孩子入園前,家長要做好這4項準備,避免入園焦慮的產生
    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孩子上幼兒園的年紀正處於習慣、性格等多種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而且又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離開父母生活,幼兒園好比一個小社會,當孩子第一次步入社會一定會出現諸多不適,所以家長要在孩子入園前做好這4項準備,避免孩子產生入園焦慮。
  • 新生入園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孩子入園後,把緩解孩子分離焦慮的「任務」只交給老師就可以了?」02 /避免進入教育誤區,加重孩子分離焦慮家長對老師工作的配合與支持,能更好地發揮家園合力,促進孩子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當孩子入園後出現焦慮情緒時,家長如何做才不會弄巧成拙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常見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吧......
  • 多半是因為父母這3種習慣,家長要重視
    多半是因為父母這3種習慣,家長要重視現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每位家庭成員都將孩子視為"掌中寶",很多時候,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家長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完全視而不見。總是將"孩子還小"掛在嘴邊,把這句話當成袒護孩子的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