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在幼兒園門口迎接新生,同時也看著骨肉分離戲碼不斷上演,分離焦慮是孩子常見的情緒狀態,並非發展落後的表現,而是孩子心智進展上具體的調適歷程。
上學前,該先做哪些準備?
無論大人或孩子,面對分離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預作準備。在孩子上學前,提供爸媽幾個小技巧,可幫助孩子減少不適應情況的發生。
平時在安全的範圍內,多鼓勵孩子自由地探索環境,練習與爸媽短暫的分離。當孩子因為看不到爸媽而哭鬧時,爸媽可以簡短地回應孩子,像是呼喊他的名字、告訴他媽媽在這裡,讓他知道爸媽一直在身邊。
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上學,強調因為長大了,可以去學更多東西、交很多好朋友,讓孩子感受成長的喜悅、對上學產生期待,而非告訴他因為你不乖,所以送你去上學。
上學前,協助孩子逐漸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以避免開學後因為作息不適應而抗拒上學;也可多帶孩子到戶外跑跳玩耍,培養好體力。
孩子的焦慮情緒有時來自大人,當爸媽在與孩子分離時也表現出焦慮的行為,或是在生活中較常焦慮不安時,孩子也會養成容易焦慮的個性,或在面對分離時表現出焦慮的樣子。建議爸媽學會適時地放手,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獨立自主喔!
上學後,如何化解孩子的難捨難離?
即使在心理和生理上似乎都做好萬全準備了,仍有可能面對站在幼兒園門口淚眼汪汪的孩子、或死命抱住爸媽不放手的狀況。以下幾個方法,希望能減少慘案發生,讓親子安然度過分離焦慮。
當孩子因不想進教室而哭泣時,別立刻責備他,先用安穩、溫柔的語調安撫孩子,允許他哭一下;接著陪他玩一會兒遊戲,等孩子轉移注意力後,爸媽再轉身離開。爸媽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依戀物(如心愛的玩具)或一項代表爸媽的物品(如全家合照)讓他帶著上學,告訴孩子這些物品會代替家人陪在他身邊,讓孩子安心。
爸媽轉身離開前,請記得一定要和孩子當面說再見,給他一個充滿愛的快樂道別或擁抱;若是偷偷摸摸地溜走,爸媽突然不見了反而會讓孩子更驚慌。如果孩子比較黏媽媽,可以請爸爸負責接送孩子,媽媽在家就先跟孩子道別。
爸媽要讓孩子相信,他會在學校裡被安全地照顧,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並接納新環境。因此,當爸媽說完再見,並約定好接他的時間後,就應轉身離開,別因擔心孩子的哭鬧而一再回顧。爸媽放心離去及準時再度出現都能讓孩子學會信任別人,減少孩子產生孤獨和焦慮感的機率。
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通常不只一種,如:不想離開爸媽、缺乏自理能力、不習慣被約束等都有可能;而每個孩子抗拒上學的時機也不盡相同,因此爸媽應和老師保持良好溝通,才能適時了解原因,對症下藥。
此外,爸媽也可以主動告知老師孩子的喜好、與孩子相處的訣竅,並常跟孩子說:你要做什麼,都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忙你。不僅可以紓解孩子的不安、增強孩子對環境與人的親近,也可讓孩子順利與老師建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