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20年3月10日,越秀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之全年業績。這是這家老牌國企交出的最喜人的一張成績單,其銷售金額、營業收入和利潤額等,都創下了新高。
年報顯示,越秀地產2019年合同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721.1億元,同比上升24.8%,完成全年目標人民幣680億元的106.0%;營業收入約為人民幣383.4億元,同比上升45.0%;毛利率約為34.2%,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權益持有人應佔盈利約為人民幣34.8億元,同比上升27.7%。
越秀地產讓投資者放心的不僅是突出的業績表現,還有在當下房地產市場相對低迷的情況下所體現出的定力和韌性。在多元化、特色化拿地渠道的加持下,越秀地產實現了穩健向好的經營目標。
合同銷售再創新高
2019年,越秀地產順應房地產行業「房住不炒」、「一城一策」主基調,採取了靈活的銷售策略,精準把握市場機會,加快銷售和現金回流,合同銷售持續增長,再創歷史新高。
越秀地產2019年全年錄得合同銷售(連同合營公司項目的銷售)金額約人民幣721.1億元,同比上升24.8%;合同銷售面積約為349萬平方米,同比上升26.1%,約完成全年合同銷售目標人民幣680億元的106.0%。合同銷售均價達到每平方米人民幣20,700元,這一水平在房企中位居前列。
銷售額穩步提升的同時,越秀地產各項經營指標均持續優化。2019年,越秀地產圍繞「深化管理提能力,經營驅動促發展」的年度工作主題,通過持續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打造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經營業務持續穩健增長。
2019年全年,越秀地產實現營業收入約為人民幣383.4億元,同比上升45.0%。毛利率約為34.2%,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權益持有人應佔盈利約為人民幣34.8億元,同比上升27.7%。核心淨利潤(權益持有人應佔盈利不計投資物業評估淨增值額和相關稅項影響及錄入綜合損益表的淨匯兌虧損)約為人民幣35.1億元,同比上升24.8%。
在「現金為王」的2020年,越秀地產帳面上的現金也令人放心。報告期末,越秀地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監控戶存款總額約為人民幣301.9億元,較年初上升11.2%;淨借貸比率為74.0%,處於合理區間。
2019年,越秀地產充分發揮境內外多元化融資渠道的優勢,加強資金管理,優化融資模式,努力降低融資成本。集團境內成功發行各類債券合共約人民幣73.0億元,年期介於三至五年,發行利率介於3.60%至4.03%之間,優化了債務年期組合和債務結構。集團整體平均借貸成本為4.93%,處於房企的較低水平區間。
越秀地產董事長林昭遠表示,2020年,越秀地產將以『深化變革提能力,經營驅動促發展』為工作主題,全力以赴完成年度銷售及各項經營目標。2020年,雖然新冠病毒疫情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短期的影響,但房地產行業持續向好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越秀地產將砥礪前行,堅持高質量穩健發展的宗旨,不斷為股東創造價值。
逆周期發展的實力
不僅經營指標表現突出,越秀地產也秀出了它的「三板斧」。據越秀地產的管理層介紹,越秀地產2020年也將加強多元化、特色化的拿地渠道,鞏固土地市場優勢。
越秀地產區別於其他房企的地方在於,它在土地市場上有多種拿地的渠道。2019年,越秀地產通過「軌交+物業」模式、「集團孵化-地產購買」、國企合作、 城市更新、產業勾地、公開市場招拍掛等多元化、特色化方式拿下多幅土地。
年報顯示,2019年,越秀地產於廣州、深圳、中山、江門、杭州、蘇州、嘉興、鄭州、長沙、青島和成都等11個城市新增優質土地27幅,總建築面積約為771萬平方米,按權益計算建築面積約為521 萬平方米。其中,通過國企合作模式增加土儲約149萬平方米,約佔新增土儲的19.3%,國企合作增儲成為集團重要增儲渠道。
越秀地產的「軌交+物業」模式已經逐漸枝繁葉茂。2019年,越秀地產成功完成向廣州越秀集團、廣州地鐵集團收購首個「軌交+物業」項目品秀星圖86%股權;完成向廣州越秀集團收購品秀星樾和品秀星瀚51%股權。三個項目為集團帶來約315萬平方米土地儲備。
隨著廣州地鐵成為越秀地產的第二大股東,未來「軌交+物業」將為越秀地產帶來更多優質的土地儲備。
2019年,集團獲得廣州番禺區裡仁洞村和廣州南沙東流村兩個村的舊改主體資格。其中裡仁洞村擬改造面積約172萬平方米,改造後總建築面積將達到約349萬平方米;東流村擬改造面積約為6萬平方米,改造後總建築面積將達到約25萬平方米。兩個項目可為集團帶來約163萬平方米潛在土儲。
兩個舊村改造資格的獲取開啟了集團獲取土地資源的新途徑,為集團繼成功實施「軌交+物業」模式後的又一重大資源獲取模式。
林昭遠表示,2020年,越秀地產將緊緊把握市場變化動態、精準營銷,並持續鞏固特色化、多元化的土地增儲平臺,深化完善「軌交+物業」模式,加快推動國企合作以獲取優質土地資源,同時穩步推進養老地產、長租公寓、『地產+』業務等新業態發展,實現集團業績的穩健增長。
文/吳抒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