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縣「徵兵工作模範縣」授稱大會5日舉行。 湯泉水 攝
餘江縣鄉鎮幹部為新兵家庭張掛光榮軍屬牌。 許志平 攝
中新網餘江11月5日電 (陶社蘭、程永亮、歐陽春)1958年,江西省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病。毛澤東主席看到這個消息,欣然命筆,寫下了著名的詩篇《送瘟神》。今年,餘江縣連續56年實現無責任退兵,被授予「徵兵工作模範縣」稱號。
餘江縣「徵兵工作模範縣」授稱大會,5日在餘江舉行。會上,宣讀了江西省政府授予餘江「徵兵工作模範縣」榮譽稱號的表彰通報,頒發了榮譽獎牌,介紹了餘江徵兵工作經驗,並就弘揚「傳統好、擺位高、工作實、政策優、把關嚴」的「餘江經驗」提出要求。
56年來,餘江人民接力傳承送精兵,先後為部隊輸送優質兵員10400餘人,創造了56年無責任退兵的殊榮,先後4次受到國防部表彰,5次受到南京軍區表彰。
餘江把徵兵工作作為黨委工程、政府工程、民心工程來抓,縣委書記掛帥徵集義務兵,構建「縣委書記總負責、縣長為第一責任人、縣委副書記為廉潔徵兵第一責任人、常務副縣長為政治考核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機制,完善把徵兵工作納入黨政領導政績考核、全縣重點工程與重點工作動態評估、經濟社會年度綜合工作考評「三個納入」考評機制。
在定兵環節實行「縣委常委集體定兵」程序,是餘江的一大創舉。餘江縣委書記張子建說,常委會上,縣委常委們聚焦徵兵,各司其職,認真聽取自己分管工作口的匯報,對每名初定兵員逐一審核,嚴格把好兵員輸出質量關。為確保送出去的每一個新兵都是合格的,餘江在新兵送出的前兩個小時,還要再次對新兵進行外科和眼科的復檢,確保兵員質量。
「我一生的驕傲,就是當過兵。」從數十公裡外的黃莊鄉峨門村趕來參加授稱儀式的村民朱國平對記者這樣說。今年53歲的他,爺爺當過紅軍,父親上過朝鮮戰場,他16歲成為一名武警戰士。2003年,他又把獨生子送到部隊。
1983年退伍後,朱國平被安置在鄉裡當放映員,後來電影市場走下坡路,他便回到村裡,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他承包了2000畝的山地和1000多畝的水面,還有500多畝水田。經營過程中,也碰到過很多困難,但從不向政府伸手。他說:「當過兵的人就是要強,有什麼困難,都要靠自己解決。」
這幾年,朱國平成了村裡的「首富」,但從未忘記國之大事,成了村裡徵兵的義務宣傳員,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為部隊輸送優質兵員。今年建軍節,縣委書記張子建和人武部部長凌餘慰問退伍軍人,還專門到朱國平家裡看望,詢問他有無困難,這讓他感到很溫暖。
據餘江縣民政局黨組書記汪華平介紹,餘江把創新擁軍優撫模式,作為徵集高素質兵員的基礎工程。縣裡健全優撫對象撫恤標準自然增長機制,逐年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每年設立50萬元專項「國防奉獻」激勵金,對立功受獎官兵、生活困難軍屬、入伍大學生家庭進行獎勵和慰問;建立對現役官兵家庭定期聯合走訪、長年結對幫扶、時時涉軍維權等6項服務軍人軍屬的制度機制,為軍人軍屬解除後顧之憂。去年底全縣發放義務兵優待金286萬餘元,今年為60周歲以上退役士兵發放慰問金125萬餘元。
為搭建退役士兵創業平臺,餘江對服役期間表現突出、立功受獎的退役士兵,優先推薦參加事業單位應聘,優先推薦參選村兩委委員,優先介紹到林業、城管、保安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對有創業願望的退役士兵,在落實創業場地、辦理小額貸款、實行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幫助一大批覆轉軍人成為創業致富的排頭兵。近年來,餘江縣城管大隊、林業消防大隊、保安大隊中,退役士兵比例均超過80%,村委會幹部中退役士兵比例達60%。
據餘江縣人武部政委車顯忠介紹,由於參軍擁軍傳統好,2015年餘江縣報名參軍的青年多達2262人,其中1400多人參加體檢,體檢和政審雙合格的189人,反覆篩選最終確定139名青年,其中大學生67人,佔48.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