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的發展已經有幾百年了,這幾百年來,科學的殿堂裡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前赴後繼的探尋這世界的真理,科學在努力地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如果要在這座科學的殿堂裡找出排名前十的科學大家,那牛頓一定毫無疑問的名列前茅。
作為經典物理學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牛頓的萬有引力與三大定律控制了世人的思想接近300餘年,即使在現代物理學中,牛頓力學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牛頓力學,微積分,絕對時空觀這些名詞至今都在影響著人們,被物理支配的恐懼,牛頓佔了很大一塊。可是牛頓其實並不是一個科學家?他是一個絕對的神學家,科學只是他的副業。到這裡,大家不禁要好奇地問一句了,為什麼作為科學大牛的牛頓最後會沉迷研究神學而不可自拔呢?
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作為這個定律的發現者,牛頓最疑惑的是,為什麼這個定律存在?甚至為什麼他發現的所有物理定律會客觀存在?物質運動的第一推動力是什麼?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可他卻始終不明白這個所謂的第一推動力。
一個物體如果保持勻速直線運動,那它的源頭與開始是什麼?世間萬物,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那麼牛頓就有了一個疑問,如果將時間往前推,推到一定程度的話就該有個第一推動力吧?一定會有一個第一推動力,牛頓認為物質不可能由始至終都在運動?
我們的月球繞著地球在運動。地球又繞著太陽在運動,太陽又繞著銀河系中心在運動,這些有規律的運動仿佛無窮無盡,可以一直的推理下去,牛頓不相信這是無始無終的,這一切總得有個頭。牛頓問自己,地球與月球自轉的動力到底是來自哪裡呢?這或許就是牛頓所追尋的第一推動力吧。於是,牛頓開始相信這個第一推動力就是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
在牛頓所處的年代,宗教是國家的正統,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這可能很難想像,宗教的影響力對於那個時代歐洲的任何人來說都是無法避免的。17世紀的歐洲正是宗教盛行繁榮之時,牛頓先生生下來就被受洗,成為了一個基督教徒,牛頓本人一生都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這一點與他科學家的身份並沒有矛盾之處。牛頓一生的著作裡,80%以上都是關於宗教研究的,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他早年研究科學,晚年才研究神學,其實他一輩子都在研究神學,科學只是順帶的附屬品。為何現在大多數人都以為牛頓是晚年才研究神學,年輕時是個社會主義好少年呢?那是因為26歲前的牛頓火力全開,科學成果太突出了,我們學習的牛頓三定律,微積分,萬有引力都是他在26歲以前的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完全地將他的神學成果給淹沒了。而到了晚年的牛頓基本上是徹底地投入到了神學研究當中,這個階段的牛頓讓人們記住了他神學家這個真正的身份,所以大家才有「牛頓只有晚年才研究神學」這樣的誤解。
在牛頓的年代,科學是小道,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為神學服務的,每一個科學定律的發現都能更加清晰地體現上帝的偉大。那個神學為主流,其餘所有學都為末流的年代,牛頓也無法逃脫時代的洪流,他的家庭背景就決定了他的社會基調,哪怕從現在來看再怎麼奇葩,牛頓當時研究神學都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