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哲學和神學

2021-02-18 11樓的王女士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科學發展到盡頭,才發現神已經在那裡等了它幾千年了。」

19世紀前的大部分科學家都是虔誠的教徒,,他們的研究就是在用理性的力量論證上帝的存在,他們把自己的發現當作神諭,牛頓評價自己的科學發現時,有過這樣的表述:「自然界一切井然有序,就符合我在紙上寫下來的這幾個定律,我們是生活在可以用數學推算的精密系統之中。」所以在他死後,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給他寫墓志銘:「大自然和它的規律深藏在黑夜裡.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於是一切就在光明之中。」

我們的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以老百姓要不斷強化自己微不足道的意識,這一點恰好又符合儒家的等級秩序的思想。而牛頓的發現卻讓人們知道,對規律的追索可以用來控制自然,不斷獲得進步。這是二者之間的不同,相同之處在於都承認自然界規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牛頓是第一個把整個自然的大門敲開的那個人,大自然的鑰匙是牛頓找到的,這使他成為一個時代中的觀念締造者。牛頓有很多牛人粉絲,。美國的第28任總統威爾遜講過一句話:「《美國憲法》是臣服於牛頓定律的。」 一個美國總統這樣標榜自己國家的憲法,不過是暗示他們的憲法是符合神諭的,是遵從於自然法則的。

追溯科學史上的奇蹟年1666年,之前是倫敦大瘟疫,倫敦大火輪番上陣,世界末日的陰影籠罩在人們心頭,到鄉下避禍的牛頓也和普通人一樣,想要解決自己心中的疑問,三大定律的發現,其實是讓他看到了大自然的井然有序,這和他研究的初衷是一致的。

我們現在把牛頓稱為物理學家,其實,牛頓活著的時候,沒有什麼物理學分類,他研究的就叫自然哲學,所以他提出「牛頓三大定律」的那本書,就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世人認為他研究的是科學,而他自己追求的是對自然的哲學認識。

牛頓如此,其他科學家也很少敢憑藉自己的研究就冒犯神,比如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德國科學家倫琴在發現射線後,沒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根據《聖經》希伯來書第4章第12節的內容,取希臘文基督的第一個字母X為名,稱為X射線,即基督耶穌之光。

20世紀以來,由於物理學的發展,在量子尺度、接近光速等領域,牛頓經典力學理論的局限性暴露出來了,量子力學顯示出它更為廣闊的解釋力。

可能很多人知道一個概念「量子糾纏」,小編找到一張形象描述這一概念的圖:

這讓我想到生活中那種至親之間的的心靈感應,原來沒有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的理論,有了「量子糾纏」的理論,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在特定關係的人之間存在一種目前無法測定的物質,在此方產生變化的時候,在彼方也在產生同樣的變化呢?

看過一則報導:「我國科學家已在空間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裡級的量子糾纏分發。相比此前144公裡的量子傳輸距離紀錄,這次跨越意味著量子通信又進一步貼近了實用。」

這僅僅是這一科學發現在現實意義上的應用,如果把它用於一個哲學解釋,最起碼可以讓人們意識到微觀世界中有著更為豐富而複雜的關聯,就像人們發現量子糾纏的現象,但未必能解釋得清楚其中的原因。

量子力學的另一個理論叫做態疊加原理和坍縮。關於這點,昨天轉發的文章有比較形象的論述。這裡就不贅述了。

承認這個理論,自然就承認了這個世界中人的意識的重要意義,而這一點,為唯心主義找到了科學的依據,從此人對世界的認識就多了一些維度,唯物論是建立在三維世界的前提下的,而唯心論已經超越了三維,認識沒有對錯,只存在維度的區別。有了這個認識。那麼任誰也不會輕易對自己不了解的領域發揮想像力,並作出自認為合乎邏輯的判斷。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薛丁格之間相隔將近300年,才有了一次對這個世界認識上的跨越,科學家普遍認為,目前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對上個世紀科學發現的解釋,在此基礎上的技術道路都會遭遇它的物理極限。比如,愛因斯坦留給人類的應用突破的前景目前就是核聚變的控制技術,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再也不用擔心能源問題了吧?但是這個行業裡有一個笑話,是說,什麼時候你問科學家,可控核聚變啥時候實現?得到的答案都是30到50年,而幾十年前是這個答案,可見人類正被困在一個自己也不知道怎麼突破的技術牢籠中。

我們接受的是唯物主義的教育,很多時候很自信地認為宗教就是迷信,迷信就代表著盲從。但是現代生物學研究證明人類確實有共同的祖先,不論我們屬於哪一個人種,事實上全世界的人都是一個人種,那就是我們都是智人的後代,根據外部特徵而劃分的人種可能只是方便認識而已,所謂人種是一個不存在的概念。這個發現似乎間接證明基督教中人類共同的祖先:亞當和夏娃是存在的。

以前的歷史教科書上講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元謀人等等,我們誤以為他們是我們的祖先,現代生物學已經證明他們和我們沒有遺傳學意義上的關係,我們不過是6萬年前的非洲移民,全世界的人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只不過這種遠親誰還顧得上拉扯呢,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完蛋了」。

基督教中人類的共同祖先是確定的,而我們對人類的來源,也有一個傳說,那就是女媧造人,但是這個神話傳說的最大漏洞就是女媧是一個人,有著明顯的母系色彩,而且把人分出了等級,顯然是迎合等級制度的,政治色彩體現其中,只有神秘感,而沒有神聖感。

任何一個科學的發現其實只是對世界的階段性解釋,絕對不是終結解釋,未來也一定會有比量子力學更有解釋力的理論出現,就像我們對宇宙星系的認識,從最初的地心說到後來的日心說,再到現在無法確定宇宙有無中心,就連宇宙是否有邊界也不能確定。

人類的觀念建立在對世界的認識上,只要我們還不能說「我已經通曉了整個世界的秘密」,我們的觀念就不是終極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哲學和神學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相關焦點

  • 科學、哲學、神學的聯繫和區別
    在如今,科學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可是很多人嘴裡卻總充滿著「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類似的言論。其實,這些言論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不是全無道理的,但是一定不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可以將其歸結到思想形態一類,對著這一類言論,現在還存在著很多的爭論。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神學,哲學與科學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淺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 哲學、神學、科學和偽科學
    這是從Mythos到Logos的跨越,哲學就此誕生了。早期的哲學家們,關注的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事物和現象。他們根據所見,加上自己的推理和演繹,提出了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因為對眾神的懷疑而帶來了種種的不安,人們依然需要"純粹的存在」來慰藉心靈,神學就這樣誕生了,隨之衍生出了宗教。
  •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 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換句話說,人們只是把尚未可知的暫時付諸於哲學和神學,而隨著人類可知區域的不斷誇大,不確切的區域將越來越小,科學將引領人類文明走向越來越光明的明天,現代文明的一切物質成果都來自於科學就是明證。物理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是物理研究世界的工具,神學不過是未知現象暫時的棲身之所,不可能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未來。你能找出我們現在所享用的任何一個物質成果是來自於神學嗎?
  • 科學的終點是神學?那些偉大的物理學家,為何最終都走向神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最近,網絡上一篇標題為「為什麼愛因斯坦、牛頓這些偉大的物理學家,晚年都轉向去研究神學?」的文章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科學與神學,這顯然是兩個對立的領域。科學表現的是客觀、邏輯,神學則是主觀、想像,這兩個方面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可是又是為什麼讓這些堅定科學真理的偉大物理學家走向了科學的對立面呢?說到從科學走向神學,世界上有將近200位大牛級的科學家都走上了這條路。這就包括被我們一直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物理學家的牛頓和愛因斯坦。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什麼意思?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一聽,哎!挺酷炫的啊,但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說到科學與哲學的區別,首先在早年物理學在蓬勃發展到定量時代以前,哲科是不分家的,科學基本上就是哲學的小弟,科學和哲學的研究方法上都基於兩個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什麼是歸納法呢?比如有一個歐洲古代學者觀察發現,他見過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因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凡天鵝都是白色的。
  • 系統神學和歷史神學,無足輕重之學科?(上)
    這種區別有同於哲學歷史和歷史哲學的區別。聖經神學(Biblical Theology)也不是就其字面意思而言的「合乎聖經的神學」,所有正統的神學都會力求合乎聖經。聖經神學研究神的啟示是如何在歷史中展開的。聖經講述了神的救贖歷史,那麼聖經如何描繪這個歷史呢?這個歷史是如何展開的呢?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主題在發展呢?
  • 世界歷史:他竟然將基督教的神學思想和哲學融合在一起,太神奇了
    果然,「啞牛」後來成了中世紀最有名的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他就是義大利人託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託馬斯孩提時代曾在蒙特卡西諾修道院受了9年初等教育。身為伯爵的父親一直希望他能成為修道院院長。14歲時,他進入那不勒斯大學,接觸到大量的科學與哲學著作。5年以後,加入了天主教組織「多明我教團」,這成為他一生的重要轉折。
  •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下篇)
    在古希臘「哲學」中有大量「神學」的內容。譬如在柏拉圖的作品中,就有相當多有關「神的」討論。當然,即使是古希臘時期也有人不相信神學。神學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對某一特定宗教的教義進行研究,教義本身是信仰,不信仰的,就不算神學。「神學是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研究認知範圍以外的對象。」宗教不是科學,但宗教學卻是科學。
  •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中篇)
    (圖源:網絡)牛頓科學上的發現幾乎是在26歲以前完成的,在那之後牛頓就一頭扎進了鍊金術(牛頓在鍊金術上取得的成就足以獲得一座諾貝爾化學獎,可惜當時沒有諾貝爾獎)和神學中,並且沉迷於為世界做出預言(圖源:網絡)但科學和神學是絕對對立的麼?答案也許會出乎許多人的想像。
  • 科學盡頭是神學?為何眾多科學家晚年開始研究神學?
    經常關注科學的朋友應該經常會聽到「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這句話乍看還是挺有道理的,比如網傳許多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會研究神學,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艾薩克·牛頓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那既然「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中的代表人物牛頓和愛因斯坦並非晚年放棄科學研究神學,是否說明這句話錯了呢?其實想要知道這句話是否正確,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神學」、什麼是「科學」。科學其實是一個哲學名詞,指的是人類探索自然宇宙的方法和態度,科學講究「可證實性」和「可證偽性」,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科學理論都要有方法證明真假。
  • ​金觀濤 | 科學與現代性:再論自然哲學和科學的觀念
    直到古希臘羅馬的理性精神被植入基督教神學之中,科學(自然哲學)之樹才終於可以生長更肥沃的土埌之上,不斷壯大以至結出現代科學的果實。 三, 教皇革命:文明融合對現代科學的意義 我和方正的另一個重要分岐,是如何評價教皇革命對現代科學產生的意義。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
    導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我敢保證大家絕對不是第一次聽到了,神學和科學有什麼聯繫嗎?這句話是如何誕生的呢?這並不能代表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在我看來,科學是促進人類一直往前走,科學沒有盡頭,一上來定義終點的是宗教幹的事情。
  • 系統神學和歷史神學,無足輕重之學科?(中)
    如果現在是討論科學,有位大學生平信徒發現,他在閱讀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玻爾(Niels Hendrik David Bohr)、狄拉克(Paul Adrian Maurice Dirac)等人的量子力學理論時,有些計算他不能理解,或有些內容仍令他疑惑,感覺好像他們是錯的。
  • 哲學之花:奴隸制度和宗教神學籠罩下,古希臘哲學如何遍地生花?
    三大哲學思想家不僅通過自己敏銳的嗅覺和感覺,而且通過自己淵博的知識和勤勞的文筆使得雅典乃至整個古希臘的哲學思想獲得空前發展,師徒之間的繼承與競爭也成為了該時期希臘哲學思想發展的強勁動力。亞里斯多德哲學促進了天文學的發展,擺脫宗教神學思想的束縛到了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取得了許多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奴隸制社會不斷進步
  • 哲學和神學
    如果你想到這些,就進入了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的範疇了,在這個領域,馬克思的《資本論》,福柯的《規訓與懲罰》,羅爾斯的《正義論》,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同樣可以列出幾十本著作。以上這些,統稱為哲學。即:一切不討論這瓶水喝完會怎樣的思考,都是哲學。
  • 巴黎大學:基督教世界的學術機構,神學和哲學國際中心
    此後,巴黎大學便成為在北部歐州形成的絕大多數大學的模式和標準。在大學裡,教師們按照授課專業分成不同學院,通常是藝術學院、神學學院、法學學院、醫學學院。院長由教師選舉產生,學校由院長聯席會議共同管理,逐漸地,某一領袖人物就會成為大學校長。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會研究神學,答案已經明確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會痴迷神學,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要解開這些謎團,我們首先得從科學學與神學的關係問題開始:通過前幾章對意識的簡單解析,我們大概清楚,意識是物質產生的。是物質經過幾十億年變化的結果,在精神意識出現之前,所有的意識形態都只是短暫的,瞬間的。
  • 中世紀經院哲學對科學傳承的貢獻
    神學是一切知識的王冠,教義是具有統帥作用的原則。經院哲學家的任務,一方面,就是藉助某種哲學體系,對神學教義進行注釋,從而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就是把教義與其他的知識相聯繫和融貫,試圖增加神學教義對現實世界的解釋力,從而為其合理性進行辯護。由於經院哲學家對神學教義的解釋方式的不同,出現了唯實論和唯名論兩種解釋體系。
  • 撒但的哲學—加爾文神學五大要義
    以上是關於加爾文救恩神學中的五大要義,當我們將其與上面分享的【撒但的哲學】中的內容相對照,特別是其中有下劃線的斜體字的內容相比較,會發現二者驚人的相似。至此,我們不得不說加爾文神學五大要義和【聖經】【約伯記】中所顯明撒但的哲學觀點是一致的。在這明顯的客觀事實面前,我們只能也不能不說:加爾文神學五大要義是撒但的哲學,滿了對神的話語不信和謬解,是從撒但來的。
  • 專業推送—神學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一個相當冷門卻十分有趣的專業—神學    神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專業,非常冷門,咱們國內所開設這門專業的大學也不過幾十所,它所包含的內容廣,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文學都有所涉及。神學研究一般來說可以分為釋經學學科、教會歷史、系統神學和實踐神學(教牧神學)幾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