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的專注力能刻意練習?媽媽在對的時間引導做對的事,事倍功半哦

2020-12-15 三清心理感悟

專注力在人生中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在學習時代,專注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知識的接受能力。功利且現實的說,就是專注力好,孩子成績必然優秀。專注力差,就算孩子主觀上想學習,也會因為學習效率低下而導致成績不佳。

經常會有媽媽抱怨,我的孩子坐不住,新玩具到手幾分鐘就扔一邊了,有些堪比「家中魔獸」,「拆家小能手」,小時候有些家長認為小孩子調皮沒事,等到到了上學,才發現上課開小差影響學習成績,開始羨慕別家聽話認真的孩子,其實這些跟專注力直接相關的。有些孩子天生專注力就很好,父母不用操心,但是有些小朋友就需要爸爸媽媽們,在少兒時期進行有意識地訓練了。

那麼我們怎樣在日常育兒中加強對孩子的專注力訓練呢,下面是滿滿的乾貨,希望對爸爸媽媽以及孩子們有所幫助

一、幼兒時期的培養

孩子0-2歲期間,還不會完整表達,這個時期的培養就很簡單,就是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持久性這兩個維度。

儘量不要打斷孩子的玩耍和幹擾孩子玩耍,舉個例子,寶寶在地上玩泥巴,很開心的時候,家長過來說寶寶我們去玩別的,這樣就打斷了孩子的注意力。正確的做法是,他只要不吃到嘴裡,就不要打擾他,即使你不願意他玩泥巴,那也等到下次他還沒開始玩的時候阻止他,這次就等孩子玩盡興再洗手吧。

再比如,孩子玩玩具,我們把玩具箱裡的玩具全都給他,讓他扒拉著玩,往往孩子看看這個玩玩那個,一會就丟下全都不玩了開始跟家長鬧騰,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是玩具一個一個的給孩子。

二、學前教育。

就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期,雖然這個事情孩子就是以玩為主,但是也不是瞎玩,整天看動畫片和小視頻,對於家長省事了,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利大於弊,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選擇興趣的培養,孩子喜歡繪畫,喜歡象棋,喜歡舞蹈,都可以盡情的折騰。

這時候最重要的一點是想辦法使孩子的興趣點延續。簡單舉個例子,孩子塗鴉了一陣子,覺得無趣準備去做別的事情,家長可以再這麼說:「哇 你的這副畫好漂亮,這副畫說的是什麼呀」,大部分孩子會給你解釋,這是啥那是啥,然後講述了什麼故事,家長認真的傾聽的時候,可以進行鼓勵,並且引導,比如:「哦,原來這副畫是畫的我們一家呀,那幼兒園裡的小朋友你會畫麼」,小朋友大半會說我會,刷刷刷又去創作了,這樣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有極大的提高。

但也要注意讓孩子不要養成磨蹭的壞習慣,磨蹭這個小習慣會影響注意力的轉移速度。簡單的來說,都上數學課了,孩子還是在上節課英語老師的思維裡。這個比較簡單的就是吃飯訓練,吃飯的時候,規定時間到了就收走,孩子餓了,自然行動迅速不敢拖拉了。那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吃不飽怎麼辦,這樣會不會對孩子太嚴厲,其實並不會,其實幼兒園他們也是這樣吃飯,有了時間規定,反而吃飯會更香更甜。

三,小學時期。

有些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往往一節課有一半時間在走神,那麼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幫助孩子提高上課注意力了。讓小朋友務必回憶每節課老師講的主要內容,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可以問一下今天語文老師講了什麼內容啊,孩子養成總結的習慣,上課就會有事可幹,不容易神遊窗外。而且隨時總結這個好習慣會使孩子以後學習工作受益匪淺的。

小學了,孩子基本都具備了不亞於成人的學習觀察和思考能力,這個時候,家長也可以嘗試進行注意力廣度的訓練。譬如圖像記憶,紙牌記憶遊戲,規定時間背誦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瞬時的圖像記憶,也就是看一幅圖幾秒記住圖片的主要內容,就是專注力的廣度這個維度。而拼圖搭積木這些常見的遊戲都是專注力各個維度的綜合訓練,但是孩子常見的問題是,一個人玩這些會很枯燥難以堅持,所以家長的默默陪伴玩耍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是不用出聲幹擾孩子,自己專注的去一起拼圖和玩積木,孩子有伴不覺得孤單。

其實也是一種言傳身教吧,說句題外話,其實家長的做事專心程度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玩會遊戲刷刷手機,看著也在陪孩子,但是你的三心二意孩子也是看在眼裡的。

在各種思維能力中,專注力和記憶力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所以專注力的訓練除了上面說的一些小方法,利用記憶力的提高訓練也是可以的,在規定的時間,讓孩子記憶一段話,一段數字,一幅畫,都是很不錯的訓練遊戲,家長完全可以寓教於樂,在有趣的遊戲中完成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堅定的思想和想法,再想去改變和提高可能就會困難重重了,到了初高中,家長說一句孩子可能會反應出三句。甚至孩子的反應理解能力已經超過家長,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可能會得不到認可和相信,所以在小學以前,家長去幫助孩子形成這些好習慣和好的思維方法以及專注力都是可行而且簡單的,而中學以後,家長就要更加注意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思想,改變心態平等交流,活到老學到老適用於各行各業,育兒也是如此。

總之,孩子的專注力是完全可以訓練提高了,只要家長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注意一下,不隨意打斷孩子的行為,延長興趣時間,培養學習習慣。孩子專注力上去了,家長以後的教育和孩子自己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都會事半功倍的。

相關焦點

  • 揭秘天才神話,刻意練習讓「笨小孩」活出自信成就精彩
    美國心理學家和科學作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羅伯特·普爾,用大量研究實例寫了《刻意練習》一書,告訴大家:沒有什麼「笨小孩」,所謂的天才,並非他們天賦異稟,而是得益於他們一直在做一件事——即「刻意練習」。爸爸媽媽最關心的問題來了,那麼,真正的刻意練習應該怎麼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指導孩子?→第一步:制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不論你是指導孩子學習還是自己近日有一個想要達成的目標,最先開始做的事就是制定明確的目標和切實可行的計劃。
  • 什麼是刻意練習,如何刻意練習提高英語口語
    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學習效率的事,導致學習效率低有很多原因,但是雜念是效率低最重要的原因。很多同學學習,心裡想的事情太多,難以提高自己專注力,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我曾經說過,學習這件事,不是你花了多少時間就能學好的,而是你能有效學習多久,這才是關鍵。學習效率低會引起下圖的怪圈:
  • 孩子的專注力需要刻意培養還是順其自然?
    對專注力的培養更建議是基於生活的設置和細節上的把控,而不是專門、特定或者是刻意的培養。再比如要避免一心多用,儘量讓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玩的時候就好好玩,聽音樂的時候就一起聽一起唱歌,畫畫的時候也讓孩子能夠純粹的畫畫,而不要在家居生活中長時間的放著電視和音樂。以上幾點都不是刻意培養,而是在生活中尊重孩子的探索和視角,以此來培養和發展孩子的專注力。
  • 娃專注力不足?99%的家長在拖後腿!這3件事千萬別做
    想一想,這些拖娃專注力後腿的小事,你是不是正在做?①娃專心做某事的時候,打擾娃!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設計團隊②讓娃長時間沉迷動畫片或電子產品帶娃很累!很多時候,娃能安靜看會電視,對疲憊的家長來說,是難得喘口氣的時間。
  • 如何陪伴娃提高專注力:寒假提前不用怕,這個好習慣在家也能培養
    1、安全感培養專注力首先是安全感,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安全感越強越有助於發展專注力。我孩子兩三歲時最愛玩積木,她能踏踏實實地在地墊上玩半天。一開始,我看她進入狀態了,就悄悄地溜去另一個屋摸摸魚,打打電話。可前腳一走,過一會兒她準會「媽媽、媽媽」的找過來。找到我後,積木也不玩了,要親親抱抱舉高高。
  • 【腦專注訓練】之8個專注力遊戲,在家也能做哦
    其實,家長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來訓練孩子的大腦專注力(腦專注分為:視、聽、觸、嗅、味),不管是比賽,還是陪玩,只要家長引導、孩子堅持,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既能享受家庭遊戲的快樂,又對孩子的注意力提升有幫助,這樣一舉兩得的好方式!以下的一些腦專注遊戲一起來看看!!
  • 一年級孩子做事拖延,缺乏專注力,寫作業效率低,我有4種方法
    那麼,一個缺少專注力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呢?01.上課容易開小差,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放學回家,家長問及上課內容和作業,發現孩子沒有掌握,含糊不清,聽課效率低。02.做作業會分心。沒有辦法持續完成一件事,容易被外界誘惑所影響,自制力差。寫作業要三催四請、磨蹭,也可能是那個做事情三分鐘熱度、蜻蜓點水的孩子。03.考試答題馬虎。
  • 孩子坐不住=專注力差?爸媽這2個行為,正在悄悄破壞孩子專注力
    (可以是玩玩具、看動畫等),你問「寶寶要不要吃東西」「寶寶在幹嘛呢」...但TA還在做自己事,並沒有馬上搭理你。實際上孩子專注力高低不能光看時間,因為專注力時間長短,與大腦額葉發育有關。進行鼓勵和引導。
  • 4歲娃有超過2小時的專注力,這個媽媽是怎麼辦到的?
    回想我家米粒4歲的時候,還是個上躥下跳的淘氣包呢,別說2個小時,維持20分鐘的專注力都很難啊!瞅瞅小公舉的作品,雖然樂高很燒錢,不過只要(能讓老母親有片刻安寧)孩子喜歡,閨蜜也只有忍痛買買買了。不過老師很有經驗,會引導孩子,除了拉小提琴,老師還會家一些唱歌、數拍子、甚至認識其他樂器,差不多2個多月後,3歲的娃已經能乖乖地上完
  • 培養娃的專注力就用這4招,比啥「緊箍咒」都有用
    經歷了漫長的假期,娃終於開學了,此時很多爸爸媽媽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孩子上課坐不住。想想在家裡,娃幹一件事兒從來沒超過兩分鐘,剛才還在搭積木,現在又跑去玩變形金剛了......連我自己都懷疑,他是不是有多動症啊?
  • 娃的專注力差?或是家長5種行為導致的,3招輕鬆改變娃的專注力
    這些課程所能提供的效果價值遠低於家長們付出的金錢和時間成本。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娃的專注力這件事,只要家長肯花時間和耐心,完全沒必要浪費金錢給娃去報什麼培訓班。▼引導孩子專注一件事家長還應該引導教育娃專心做好當下的事情,不要三心二意,分心去做別的事,玩就好好玩,吃飯就好好吃飯。
  • 《刻意練習》避免無效學習,掌握刻意練習方法
    要想在寫作方面寫得好,能持續地輸出高質量的文章,是需要刻意的練習,很多人都會想知道,刻意練習是什麼,什麼樣刻意練習才是有結果的?應該怎樣做到刻意練習呢? 下面我以這三個方整個面來介紹。刻意練習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徵,心理表徵使人們能監測在練習中和實際的工作中做得怎麼樣。它們表明了做某件事的正確方法,並使得人們注意到什麼時候做得不對,及怎樣來糾正。 7.
  • 「我思故我在」幼兒專注力
    前段時間跟學校老師交流孩子在學校的適應情況,老師說在學校的表現很好,上課認真聽講,專注仔細,課堂知識理解能力很強,打趣讓我分享育兒經驗。 碰巧,這兩天跟他們同班同學的家長聊天,這位媽媽也在跟我溝通怎麼樣能讓小朋友上課認真聽講,寫作業專心。我說到了一個關鍵詞語——專注力。 說到專注力,這幾年非常火爆,甚至在幼兒輔導機構中有「專注力培養」的課程。專注力到底是什麼?
  • 寶寶一個人玩得出神,少於這個時間,請不要打斷,以免影響專注力
    前段時間我家大豬蹄子就犯了這個毛病,二寶正在堆積木堆得開心,娃爸屁顛顛地跑去告訴孩子:「你這樣疊積木不對,很容易倒的!」一開始孩子只是無奈地看著他,後來娃實在受不了這個豬隊友的打擾,乾脆不玩積木,跑到一旁去玩別的了。
  • 娃老是坐不住?試試這8個小遊戲,專注力在家也能輕鬆玩出來!
    當孩子聽到「動物」就拍手,聽到其他(非動物)不做反應。如果寶貝能輕鬆答對,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多次變換位置或增加紙牌數量,加快速度也是可以的哦~這種方法能高度培養注意力的集中,並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孩子玩起來積極性會很高哦~7、給塑料瓶戴帽子
  • 孩子專注力要從小培養,看看德國媽媽的「高招」,值得借鑑
    ,這應該與郎朗從小就專注練習鋼琴是分不開的。德國媽媽提升孩子專注力有「高招」1、家長從不輕易打斷孩子德國的父母從來不會輕易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比如孩子正在玩玩具搭建城堡,但是晚餐已經準備好了,在中國可能父母就會一遍一遍的催促孩子吃飯
  • 通過刻意練習培養繪畫大師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最大的特點是,推倒了「天才論」和「一萬小時堅持論」。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認為,一直以來我們過於高估了天生才能的作用,並沒有天才之說,就算有智商能有影響,影響也非常小。安德斯·艾利克森稱這種埋頭苦幹的做法為「天真的練習」。盲目地重複做某件事情,並指望靠這種重複提高表現和水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看了《刻意練習》這本書後,我開始反思我在教育我家女兒方面犯過的一些錯誤。剛開始報舞蹈班時,女兒是很感興趣的,覺得自己要像童話故事裡面的公主一樣能歌善舞,結果上了幾節課發現老師要求壓腿,開始感覺到疼後就有點退縮了。
  • 越想孩子坐得住,越要給孩子主動權,看Sigma Time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我家那個也是,一看書、做作業,就磨蹭拖拉、心不在焉,可每次看電視、玩iPad卻能聚精會神,安靜地坐上好一會兒,他的『專注力』到底有沒有問題?」今天,小西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老生常談的「專注力」話題。專注力(Concentration)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是指我們集中於某個事物的能力。能夠專一,並且專注地做一件事。
  • 學習方法論-刻意練習
    (永遠不相信速成,販賣焦慮的各種培訓和課程最喜歡用的詞)④『刻意練習是有意而為的,需要人們完全的關注和有意識地行動。學生必須緊跟練習的特定目標,以便能做出適當的調整,控制練習。』解讀:好好執行,並且及時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調整練習的方向,難度和時間....⑤『刻意練習包含反饋,以及為應對反饋而進行調整的努力。
  • 說說全職媽媽Ⅰ全職帶娃怎麼抽出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況且白天還有老人幫忙帶娃,沒有精力似乎不能成為拖延的理由。✘帶娃根本抽不出時間有老人幫忙帶娃,我明明可以抽出身來,去做點自己的事情,但我仍然覺得抽出時間去完成想做的事是個挑戰。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想要做的事具備上述四點,表明可行性程度已經非常高,但滿足條件就能順利抵達期待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