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在人生中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在學習時代,專注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知識的接受能力。功利且現實的說,就是專注力好,孩子成績必然優秀。專注力差,就算孩子主觀上想學習,也會因為學習效率低下而導致成績不佳。
經常會有媽媽抱怨,我的孩子坐不住,新玩具到手幾分鐘就扔一邊了,有些堪比「家中魔獸」,「拆家小能手」,小時候有些家長認為小孩子調皮沒事,等到到了上學,才發現上課開小差影響學習成績,開始羨慕別家聽話認真的孩子,其實這些跟專注力直接相關的。有些孩子天生專注力就很好,父母不用操心,但是有些小朋友就需要爸爸媽媽們,在少兒時期進行有意識地訓練了。
那麼我們怎樣在日常育兒中加強對孩子的專注力訓練呢,下面是滿滿的乾貨,希望對爸爸媽媽以及孩子們有所幫助
一、幼兒時期的培養
孩子0-2歲期間,還不會完整表達,這個時期的培養就很簡單,就是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持久性這兩個維度。
儘量不要打斷孩子的玩耍和幹擾孩子玩耍,舉個例子,寶寶在地上玩泥巴,很開心的時候,家長過來說寶寶我們去玩別的,這樣就打斷了孩子的注意力。正確的做法是,他只要不吃到嘴裡,就不要打擾他,即使你不願意他玩泥巴,那也等到下次他還沒開始玩的時候阻止他,這次就等孩子玩盡興再洗手吧。
再比如,孩子玩玩具,我們把玩具箱裡的玩具全都給他,讓他扒拉著玩,往往孩子看看這個玩玩那個,一會就丟下全都不玩了開始跟家長鬧騰,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是玩具一個一個的給孩子。
二、學前教育。
就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期,雖然這個事情孩子就是以玩為主,但是也不是瞎玩,整天看動畫片和小視頻,對於家長省事了,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利大於弊,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選擇興趣的培養,孩子喜歡繪畫,喜歡象棋,喜歡舞蹈,都可以盡情的折騰。
這時候最重要的一點是想辦法使孩子的興趣點延續。簡單舉個例子,孩子塗鴉了一陣子,覺得無趣準備去做別的事情,家長可以再這麼說:「哇 你的這副畫好漂亮,這副畫說的是什麼呀」,大部分孩子會給你解釋,這是啥那是啥,然後講述了什麼故事,家長認真的傾聽的時候,可以進行鼓勵,並且引導,比如:「哦,原來這副畫是畫的我們一家呀,那幼兒園裡的小朋友你會畫麼」,小朋友大半會說我會,刷刷刷又去創作了,這樣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有極大的提高。
但也要注意讓孩子不要養成磨蹭的壞習慣,磨蹭這個小習慣會影響注意力的轉移速度。簡單的來說,都上數學課了,孩子還是在上節課英語老師的思維裡。這個比較簡單的就是吃飯訓練,吃飯的時候,規定時間到了就收走,孩子餓了,自然行動迅速不敢拖拉了。那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吃不飽怎麼辦,這樣會不會對孩子太嚴厲,其實並不會,其實幼兒園他們也是這樣吃飯,有了時間規定,反而吃飯會更香更甜。
三,小學時期。
有些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往往一節課有一半時間在走神,那麼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幫助孩子提高上課注意力了。讓小朋友務必回憶每節課老師講的主要內容,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可以問一下今天語文老師講了什麼內容啊,孩子養成總結的習慣,上課就會有事可幹,不容易神遊窗外。而且隨時總結這個好習慣會使孩子以後學習工作受益匪淺的。
小學了,孩子基本都具備了不亞於成人的學習觀察和思考能力,這個時候,家長也可以嘗試進行注意力廣度的訓練。譬如圖像記憶,紙牌記憶遊戲,規定時間背誦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瞬時的圖像記憶,也就是看一幅圖幾秒記住圖片的主要內容,就是專注力的廣度這個維度。而拼圖搭積木這些常見的遊戲都是專注力各個維度的綜合訓練,但是孩子常見的問題是,一個人玩這些會很枯燥難以堅持,所以家長的默默陪伴玩耍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是不用出聲幹擾孩子,自己專注的去一起拼圖和玩積木,孩子有伴不覺得孤單。
其實也是一種言傳身教吧,說句題外話,其實家長的做事專心程度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玩會遊戲刷刷手機,看著也在陪孩子,但是你的三心二意孩子也是看在眼裡的。
在各種思維能力中,專注力和記憶力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所以專注力的訓練除了上面說的一些小方法,利用記憶力的提高訓練也是可以的,在規定的時間,讓孩子記憶一段話,一段數字,一幅畫,都是很不錯的訓練遊戲,家長完全可以寓教於樂,在有趣的遊戲中完成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堅定的思想和想法,再想去改變和提高可能就會困難重重了,到了初高中,家長說一句孩子可能會反應出三句。甚至孩子的反應理解能力已經超過家長,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可能會得不到認可和相信,所以在小學以前,家長去幫助孩子形成這些好習慣和好的思維方法以及專注力都是可行而且簡單的,而中學以後,家長就要更加注意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思想,改變心態平等交流,活到老學到老適用於各行各業,育兒也是如此。
總之,孩子的專注力是完全可以訓練提高了,只要家長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注意一下,不隨意打斷孩子的行為,延長興趣時間,培養學習習慣。孩子專注力上去了,家長以後的教育和孩子自己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都會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