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原產地證助力泉州外貿出口企穩回升
海關工作人員籤發自貿協定原產地證
泉州網12月9日訊 (記者劉倩 通訊員吳明霓 洪文哲 吳阿施 文/圖)「一證在手,走遍全球」,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某種意義上就是國際貨物的「經濟護照」。今年以來,泉州企業充分利用自貿原產地證這塊「金字招牌」開渠道、拓市場,實現了籤證數量和籤證金額雙雙逆勢增長。
預計減免關稅6500萬美元
據泉州海關統計,2020年1-11月,關區共籤發自貿協定優惠原產地證書2.1萬份、籤證金額10.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0.5%和12.6%,預計可為關區2000多家企業爭取進口方關稅減免6500萬美元。
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是證明貨物原產地或製造地的一種證明文件,是國際貿易貨物享受進口方差別關稅待遇的主要憑證,持有海關籤發的自貿區優惠原產地證就可以享受到相應進口國的關稅優惠。
目前,我國已分別與東協、智利、巴基斯坦、紐西蘭、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等26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19個自由貿易協定。另外,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未來協定內國家之間關稅將逐步降低,貿易往來將進一步得到發展。
出口額連續數月雙位數增長
泉州海關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特別是3月份境外加速蔓延後,國際貿易形勢愈發嚴峻,作為「民營經濟大市」的泉州,出口企業面臨著較大的衝擊。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開拓國際市場中發揮出較大的積極作用,成為企業穩訂單、拓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
泉州海關積極引導出口企業用足用好自貿協定政策,為客戶減免關稅、提高產品競爭力。從今年1-11月期間籤發證書涉及的產品看,紡織製品、鞋帽與工藝品、工程機械、水產加工、石材行業、電子產品等一直是「泉州製造」的出口熱門商品。目前,涉及上述行業的活躍出口企業有455家。
此外,今年5月11日起,海關總署擴大自助列印原產地證書範圍的新政策,帶動更多企業使用原產地證書自助列印功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泉州市外貿出口額1165.7億元,列福建省第三位。其中,8、9、10三個月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6.0%、11.3%、14.2%。自貿原產地證助力泉州外貿出口企穩回升作用越發明顯。
【來源:泉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