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求是」系列論壇第一季: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齡社會治理與健康促進」 成功舉辦

2020-08-22 人大國發院

2020年7月25日上午,「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齡社會治理與健康促進」系列論壇第一期在線上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在北京市老齡協會支持下,由北京市老年學學會、中國人民大學「老齡社會的政策實踐與養老產業綜合研究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北京老齡居養老產業促進中心協辦。會議邀請來自老年學、老年醫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齡社會治理與健康促進」問題。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劉維林,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等領導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北京市老年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鵑娟主持。來自北京市和其它省市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和學生、從事老齡產業的管理者和服務者等約32萬人次參加本次論壇。

在致辭環節中,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劉維林首先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並肯定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齡社會治理與健康促進」這一主題的重要意義,認為對於疫情的發生、應對以及疫情的結果,需要總結的問題、反思的方面很多。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要加強對很多重要問題的研究,為科學、有效應對做好準備。此次疫情的發生與防控有三個凸顯:首先,凸顯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性:需要加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監測和防控等;其次,凸顯了全民健康促進的重要性:需要更進一步地推進和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行動」,把國家衛生健康的基本方針、把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之中,把健康服務體系從健康教育、疾病預防、醫治、康復治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切實建設起來;再次,凸顯了老年健康的重要性。本次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老年人群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是弱勢群體,而對老年人群健康的維護、對老年人和生命安全的維護是檢驗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對疫情防控的態度、政策、價值選擇的一塊試金石。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我們採取了嚴格的防護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研究反思,如長期的封閉管理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不便,老年人的精神、身體和心理、行為受到了一些影響,給老年人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對他們的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在老齡社會疫情防控常態化和老齡社會治理疊加的形勢下,探討促進健康老齡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老年保障體系建設等重大現實問題,對於不斷提升老齡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教授表示,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特殊時期裡,本次論壇通過網絡會議的形式來共同探討「老齡社會治理與健康促進」無疑是對現實重大問題的積極回應。人口老齡化是我國新時代所面臨最突出的發展現實之一,應對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經濟帶來的挑戰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以及世界很多國家都受到了廣泛深刻的影響,其中老年群體在這次疫情中受到的衝擊更為嚴重,疫情中老年人的照護問題、社會隔離問題、養老機構的管理運營等問題都凸顯出來,能否有效降低老年人的感染率、病死率是影響疫情防控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度重視老齡問題不僅僅是疫情防控的要求,也是關係到億萬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員福祉的現實要求。此次系列論壇的主題聚焦「疫情防控與老年人健康促進」,匯聚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決策者、實踐者凝聚智慧、建言獻策,能夠為應對新冠疫情中引發的老齡問題提供智力支持和經驗分享,充分發揮北京市老年學學會、中國人民大學老齡社會的政策實踐與養老產業綜合研究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老年學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資源、智庫資源和老齡產業從業者資源,共同為抗擊新冠疫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努力。

在嘉賓主題發言環節,論壇特邀北京市老年學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黃石松研究員,北京市老年學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傑華教授,紐約大學邁爾斯護理學院全球健康終身講座教授、紐約大學老齡孵化創新中心聯合主任吳蓓教授,北京市老年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系系主任劉曉紅教授,北京市老年學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人口所所長陳功教授,北京市老年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韓布新研究員作主題發言。

北京市老年學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黃石松研究員的發言題目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構建》。黃石松指出,疫情防控常態化,不僅僅是指新冠(COVID-19)病毒有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更指從2003年「非典」以來,人類遭遇的重大傳染病事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頻次在加速。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堅持健康老齡化的理念,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健康服務思路不斷明確,政策體系不斷健全,體制機制逐漸理順,健康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健康北京」戰略取得長足進展。結合北京市人口老齡化形勢、健康北京建設目標,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中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體系的公平可及性有待提升,城鄉差距尚待彌合;第二,服務的供需存在結構性不均衡,體系的綜合性、連續性有待完善;第三,政策支持(資金支持、醫保支付等)力度尚待進一步提升;第四,中醫藥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尚待進一步加強;第五,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科技支撐亟待加強。

黃石松指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構建應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強化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社會參與;二是強化家庭成員(特別是義務贍養人)的義務;三是強化機構、社區、居家養老的融合發展,醫養、康養的協調發展;四是強化智慧技術的應用;五是強化基層社會治理、聯防聯控;六是堅持體系的公平可及、綜合連續。

北京市老年學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傑華教授的發言題目是《社會學視域下新冠肺炎死亡的影響探究》。陸傑華指出,在社會學視域下,死亡具有普遍性、不可逆性、因果性和偶發性。死亡社會學側重以下四個方面的議題:一是客觀研究各種社會因素與死亡的相關關係,並研究其作用的變化模式;二是多維度、跨學科與綜合地審視不同文化、不同國度、不同時段對死亡的態度與行為方式變遷;三是既總結和揭示死亡現象的共同規律性,同時探討其差異性;四是積極探究死亡產生的社會文化模式、社會影響以及社會應對。

陸傑華利用最新調查數據,全方位呈現了新冠肺炎死亡變化趨勢及其人口特徵。從死亡的差異性影響機制、生命周期中的死亡、喪親之痛、逝者(喪親)的社會角色、逝者社會角色對生者的影響等方面探討了新冠肺炎死亡的潛在社會影響機制。在此基礎上,陸傑華表示死亡無時無刻都在發生,但突發的疫情無疑「放大」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死亡不僅引發人們的恐懼,也正在改變著生者和逝者的社會關係;突發疫情逝者的社會影響亟待學界給予充分的關注, 包括死亡、喪親和臨終等議題;對新冠肺炎死亡的個體和群體社會差異性研究有待於大樣本數據加以進一步研究;全社會對新冠肺炎逝者的家屬給予的人文、心理等方面的關懷是當前亟待關注的現實議題。

紐約大學邁爾斯護理學院全球健康終身講座教授、紐約大學老齡孵化創新中心聯合主任吳蓓教授的發言題目是《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老年人的社會隔離與孤獨》。吳蓓表示,當前新冠疫情已經成為全球新挑戰。在新冠疫情之下,老年人的社會隔離與孤獨應引起足夠重視。因新冠疫情暫停了以社區為基礎的社區服務和護理項目、限制了家庭成員對於住在護理機構中老年人的日常探訪、增加了壓力、焦慮與抑鬱的風險,並由此產生了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吳蓓認為緩解社會隔離和孤獨有多種途徑。首先是公共衛生信息(維繫社會聯繫)。一方面在避免身體近距離接觸的同時保持社會聯繫;另一方面是調動來自於家庭成員以及社區網絡的多種資源。其次是醫療保健體系(應對社會隔離)。一是開發用於識別醫療保健機構中的社會隔離和孤獨的方法。二是在醫務與護理人員的教學與培訓過程中設置關於應對社會隔離和孤獨的教學內容。三是為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員開發遠程健康服務。再次是通過移動技術幹預以減少社會隔離。吳蓓指出,應重點關注新冠疫情時代的數字鴻溝。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遠程健康技術蓬勃發展,但也可能將很多人排除在外。許多低收入老年人缺乏可靠的網際網路、電子郵件和智慧型手機。為此,要加強技術在研究和實踐中的應用。通過支持家庭環境,建立年齡友好型社區、醫療保健體系、訪問技術等改善全球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福祉。

北京市老年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系系主任劉曉紅教授的發言題目是《人道主義危機中的緩和醫療》。劉曉紅指出人道主義危機包括災害、疫情等各種大型突發事件,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擠兌、社會資源的緊缺等一系列問題。疾病流行、社會政治以及醫療資源等多種因素促使了危機的形成,使得矛盾難以調和、死亡和痛苦難以避免。

劉曉紅認為在應對危機過程中存在僅強調拯救生命卻遺棄無法救活的患者、不能滿足解除痛苦維護尊嚴的需求以及忽視親友的哀傷和照護醫護人員等問題。在疫情初期,醫護人員面臨複雜情緒、臨床經驗不足、工作壓力大等問題。緩和醫療是指針對那些因嚴重疾病而遭受健康相關重大痛苦的所有年齡段的患者,尤其是接近生命末期患者,所進行的積極的全人照護;旨在提高患者及其親友和照護者的生活質量。2019年《人道主義危機中的緩和醫療實用手冊》為人道主義危機中的緩和醫療提供了參考。一方面強調解除痛苦和拯救生命並行。不僅要盡力救治生命、制定個性化方案,並且要兼顧身、心、社、靈等多方面。另一方面是在傳統的分診制度基礎上做出改進,增加對痛苦不適症狀的處理。還應有基本配置包,包括安全、有效、廉價的藥品。簡單、便宜的設備/耗材。在人員配置上,需要有接受過基本緩和醫療培訓的人員,對於成員構成與培訓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醫護人員的職業耗竭?劉曉紅認為應在建立外援-本地人員牢固關係、創造開放性氛圍、互相督促、獲得心理幫助與減壓等方面做出努力。

北京市老年學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人口所所長陳功教授的發言題目是《疫情防控與老齡關愛》。陳功教授通過生動形象的實例展現了疫情之下社區老年人的「關愛缺乏」被疫情放大。一方面,社區服務老年人需求面臨就醫用藥難、上門服務難、精神關愛難等「又三難」問題。另一方面,社區支持老年人防疫「不到位」。具體體現在信息掌握不到位、防控指導不到位、求助回應不到位等方面。同時,社區治理老年人參與「遇梗阻」。一方面,老年人「易感易重」,社區對於老年志願者參與社區防控普遍持「不主動」態度。另一方面,有幸參加社區防控的老年志願者,社會保護存在「空檔」。陳功指出社區老年人關愛服務需要「冷思考」。首先,老年人被忽視是社區關愛的「痛」。其具體表現為重物質輕精神、重形式輕內容、重行管輕共治。其次,機制不完善是社區關愛的「苦」。具體而言,疫情期間協調機制不健全、共治機制不成熟、自助互助機制未形成。此外,治理能力不足成為社區關愛的「愁」。因對涉老政策掌握不全面和缺乏老年健康、老年心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導致為老服務工作方法僵硬、難以快速掌握老年人訴求。

陳功教授認為推動社區老年人關愛服務「主動反應」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首先,要在「黨建引領」,讓社區關愛「紅」起來。其次,重在「賦權賦能」,讓社區關愛「活」起來。再次,贏在「國情教育」,讓社區關愛「熱」起來。最後,貴在「自助互助」,讓社區老年人「動」起來。

北京市老年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韓布新研究員的發言題目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疫情中的家庭支持」》。韓布新指出在新冠疫情之下,老年人具有易感、易加重、易死亡等三個方面的特徵。軀體健康衰落、經濟收入、社會隔離等因素,使老年人成為抗疫當中的重點人群。對武漢居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表明,老年人的抑鬱焦慮情緒比年輕人好。在心理、社會關係和社會支持方面,老年人有其資源與優勢。營養、睡眠、運動、加上社會心理的援助是健康的四大基石。特別是在隔離狀態下怎麼保持和維護社會交往,心理健康維護促進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新的議題,這個前提下傳統家庭倫理維護和促進對我們心理健康、對個體、家庭、社會都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闡釋「詩、書、畫、印」作為一種藝術對人的認知能力、人格特徵、社會應對的影響及其心理學層面解釋的基礎上,韓布新指出在抗疫行為管控上,要重視線上線下的管控給老年人帶來的技術焦慮問題。同時,要權衡正常生活與行為管控。如何科學、適度、均衡的而不是用簡單的一刀切的方式做常態化抗疫工作,如何避免以偏概全、因噎廢食。第三是重視內在力量和外援扶助的辯證關係,必須要挖掘「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要注意到主動健康與被動應對之間的關係。

最後,與會專家學者就觀眾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應與交流。本次論壇就「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齡社會治理與健康促進」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對於新冠疫情防控、老齡社會治理能力提高、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文稿來源:人大國發院老齡產業研究中心

微信編輯:塗成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靳諾教授,院長兼首席專家為校長劉偉教授。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併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臺、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臺。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係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諮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紮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於建設成為「最懂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微博二維碼

相關焦點

  • 2020年「求是」論壇第二季:「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齡問題多學科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譯心)8月1日,2020年「求是」論壇第二季:「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齡問題多學科研究」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舉辦。此次論壇由北京市老年學學會、中國人民大學「老齡社會的政策實踐與養老產業綜合研究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北京老齡居養老產業促進中心協辦,並得到北京市老齡協會支持。
  • 消息速遞 | 「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理論發展」 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7日,我院主辦的「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理論發展」 學術論壇在逸夫樓第一會議室順利召開。本次論壇是應急治理系列學術論壇的第二期,聚焦於應急治理的理論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顧濤副校長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邀請12名專家學者做主旨演講。
  • 北科院主辦的「第六屆老年服務科學與創新國際論壇」成功舉辦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冠疫情與新科技周期背景下的智慧健康養老」,目的是交流新冠疫情與新科技周期背景下世界各國智慧健康養老的最新進展及模式。受新冠疫情影響,本屆論壇採取了在線模式舉辦。論壇為期兩天,來自英國、荷蘭、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印度、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門及企業的近50位專家學者就全球智慧健康養老創新相關議題作了主題發言。
  • 「技術社會學:疫情、技術、健康」論壇成功舉辦
    「技術社會學:疫情、技術、健康」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08月25日 10: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譯心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聚焦疫情防控 中國科協將舉辦系列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抗擊新冠肺炎)聚焦疫情防控 中國科協將舉辦系列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中新社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28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說,在2020年5月30日的「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中國科協將圍繞全球科技發展與治理主題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軍訓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如何在做好國防教育的同時,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呢?8月24日上午,廣州市為明學校舉行了初一、高一軍訓開營儀式,800多名新生將展開為期五天的軍訓。校長王禮維表示,學校會國防教育和疫情防控兩手抓,把上學期的防控經驗、做法延續下來,做到不麻痺,不鬆勁。「軍紀如鐵,意志如鋼,團結一致,能打勝戰!」「服從命令,刻苦訓練,敢於拼搏,挑戰自我!」
  • 盈科大連成功舉辦2020年大連「守護夕陽紅」老齡法律論壇
    10月16日,由遼寧師範大學法學院、北京市盈科(大連)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盈科大連」)主辦,泰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協辦的2020年大連「守護夕陽紅」老齡法律論壇在盈科大連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盈科大連合伙人律師田安國主持。
  • 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做好2020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
    、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現就做好2020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通知如下。
  •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社區安全和治理法律保障研討會舉行
    7月29日上午,由北京市京津冀協同發展法律問題研究會、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與北京市京翰律師事務所聯合舉辦的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社區安全和治理法律保障研討會舉行。受疫情影響,本次研討會採取線上方式舉行。
  • 2020生物醫學國際論壇舉辦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深圳市大鵬新區管委會支持,由美國國際生物醫學學會、深圳市華亞區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生物醫學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本屆論壇」)於12月4日在深圳大鵬新區舉行。
  • 大方縣舉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演練
    為加強全縣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工作,做好全縣轄區內新冠疫情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確保在5至7天內完成全員核酸採樣、檢測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和《進一步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
  • 2020年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工作盤點
    風雨兼程,送別極不平凡的2020年!探索前行,迎來奮鬥的2021年!祝賀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的同事們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了不起的成果!建設「疫情防控e線和消毒疫站」的系列公益活動。由中華志願者協會1月23日開始發起開展「構建疫情防控治理與心理建設e線志願者微課堂、讀書會系列公益活動」,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作為學術指導單位,彭凱平教授、張成崗教授、嚴飛教授等各個領域專家主講課程,就當前面對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應急、安全復崗、社會治理和心理建設方面的問題展開講解獲得社會好評。
  • 依法保障和服務疫情防控 常態化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
    原標題:依法保障和服務疫情防控 常態化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   本報北京7月21日電(全媒體記者李鈺之)為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央政法委近日印發《關於依法保障和服務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
  • 全國老齡辦: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
    當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廣大老年人特別是獨居、高齡、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在生活、就醫、照護、心理健康等方面面臨一系列實際困難和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全國老齡辦印發《通知》,對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的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作出部署。
  • 「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惠園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8月28日,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聯合主辦的「新冠疫情與國際關係」系列研討會之「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惠園論壇在騰訊會議平臺圓滿舉行。本次論壇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承辦,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協辦。
  • 「疫情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線上高峰論壇舉行
    人民網北京3月30日電 (萬鵬 吳兆飛 任一林)3月27日,「疫情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線上高峰論壇舉行。針對疫情大考中如何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及培育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等課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地方單位代表在線進行理論研討與案例分享。
  • 首屆中國(寧波)「健康增長」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聚焦組織發展,解密企業增長,11月20日,首屆中國(寧波)「健康增長」高峰論壇在寧波影秀城麗筠酒店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北侖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北侖區人才綜合服務中心、寧波銳思科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承辦,浙江旦暉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協辦,共吸引了100餘名寧波市重點企業高管、HR負責人等參加。
  • 烏海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20年新冠疫情常態化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各區教育局、市直各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黨組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按照《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教育教學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0)22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印發高等學校、
  • 疫情防控常態化呼喚新的「開學季」
    應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高校開學季,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加強「全周期管理」意識,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三個方面下足功夫,以提升疫情防控新常態下高校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加強全周期管理科學化一是抓好環境變量的科學研判。「常態化」疫情防控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面臨的新常態,這是當前以及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疫情防控的新特徵。
  • 付強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感控!
    講者丨付強(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整理丨宋慧敏責編丨吳懷英來源丨2020年6月西部國際抗擊新冠多學科網絡學術研討會2020年,新冠病毒引發疫情肆虐。在這場嚴峻鬥爭中,醫院感控工作經受了磨練,收穫了成長,如今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敢有絲毫鬆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又要保證復工復產復醫的正常進行。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疫情常態化防控下醫院感控工作怎麼樣?醫院感控工作又何去何從?請聽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付強主任帶來的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提升院感管理理念的一場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