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20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簡稱「北科院」)主辦的「第六屆老年服務科學與創新國際論壇」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冠疫情與新科技周期背景下的智慧健康養老」,目的是交流新冠疫情與新科技周期背景下世界各國智慧健康養老的最新進展及模式。受新冠疫情影響,本屆論壇採取了在線模式舉辦。論壇為期兩天,來自英國、荷蘭、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印度、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門及企業的近50位專家學者就全球智慧健康養老創新相關議題作了主題發言。
北科院黨委書記方力,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荷蘭駐華大使館衛生、福利和體育參贊Peter Bootsma為大會致辭,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99歲高齡的鄔滄萍教授在大會上做了特邀報告。北科院智慧健康養老與服務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建兵主持開幕式。
方書記指出,老年服務創新研究是北科院重點發展方向之一,作為「北科健康中心」老齡科技領域的重要國內外合作的標誌性活動,論壇每年都為全球不同領域的科研人員、學者和實踐工作者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今年,在新冠疫情衝擊和新科技周期背景下,論壇的舉辦更是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方書記強調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中,智慧健康養老技術對於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作用。並表示希望在國際論壇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和協同創新,打造創新生態體系,為有力抗擊疫情為共同解決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做出貢獻。
李紅兵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及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也凸顯了創新的必要性。這與論壇所關注的養老服務方面的科技創新相契合。論壇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為全球各地養老領域的創新理論研究、創新技術應用提供分享交流和展示推廣平臺,對養老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Peter Bootsma指出,中荷兩國有著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對雙方有著積極意義,如今,荷蘭相關組織機構正在積極重啟合作並恢復在華工作,因疫情被迫擱置的中荷合作有望恢復。
百歲鄔老在報告中闡明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智慧健康養老創新的深遠意義,並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進行了精闢分析,鄔老還對老齡人士健康生活提出了殷切建議,並將「仁者壽、勤者壽、樂者壽、智者壽」健康長壽「密碼」送給所有老年人。
論壇由北科院下屬的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怡養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樂活堂養老服務促進中心承辦,共分為八個板塊,主要涉及新冠疫情背景下養老領域的國際進展、日本智慧健康養老與中日合作、臺灣地區智慧健康養老與兩岸合作、政策人才與標準、智慧健康養老技術、北科養老科研與實踐成果匯展、老年健康與安全、失智照護技術。論壇的召開,對新冠疫情背景下養老服務經驗的交流、合作、融合與創新具要重要的意義。
在主題報告模塊,來自八個國家的11位專家學者就新冠疫情背景下智慧健康養老創新的當前國際進展進行了交流。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教授就新冠肺炎疫情給老年健康服務帶來的新挑戰進行了詳細分析,並提出了政策建議;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John MacCallum教授為無償照護群體發聲,呼籲為無償照護者提供必要的心理紓解、專業知識輔導和社會化服務支持;荷蘭TanteLouise公司總經理Conny Helder女士和荷蘭Vilans長期護理中心專家Henk Herman先生介紹了智慧健康技術在荷蘭長照中的創新技術和應用情況;莫斯科國立第一醫科大學的Nick Guldemond教授詳細介紹了數位化初級照護服務綜合評估框架,並展示了評估框架對基於信息技術的醫養結合和整合性服務體系國際合作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立大學Renato P. Veras教授於疫情特別嚴重期排除困難帶病參與論壇,指出了當前老年照護體系中的關鍵問題,重點指出需重拾「創新醫療救助服務」和「簡化觀念」;西班牙linkcare公司董事長 Jim Roldan分享了在歐洲疫情危機中做到了零感染的聖·巴蒂斯塔醫院抗擊疫情的做法和經驗;英國國家醫療服務局的James Roach先生對英國疫情衝擊下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提出非常有針對性的建議,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新冠疫情影響下,印度的老年人口的經濟依賴問題、繼續工作問題、女性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虐待老年人等一系列問題更為突出,印度駐聯合國人口基金助理代表Venkatesh Srinivasan先生據此介紹了印度的老年護理和新冠疫情期間的應對措施;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周燕珉教授總結了疫情常態化下養老建築設計應重視的問題,指出了未來養老建築和設施的發展方向;
在日本專場模塊,來自日本康養及老年服務領域的4位知名專家學者,就日本失智症預防幹預技術、自立支援養老服務的理論和實踐、日本康養人才培養和引進體系、日本發酵技術等產業形態做了專業解讀。日本東北大學川島隆太教授介紹了最新研發的一套用於失智症預防的醫療解決方案,即「大腦技術」,通過數據分析了在日本應用的有效性,並有望在中國及更大範圍內運用;日本自立支援介護實踐專家齊藤貴也深入解讀了通過「身體自立、精神自立、社會自立」三個層級循序漸進地幫助老人恢復自立的全套照護服務體系;日本丸米株式會社國際事業部中國市場負責人吉崎日宏詳細介紹了發酵技術在日本長壽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一般社団法人Global Healthcare Hub理事長謝繼香系統地解讀了日本康養老人才的政策、中日合作合作的現狀及契機。
臺灣智慧養老專場,5名來自臺灣老年服務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業家分別從智慧養老、人工智慧應用、體智能訓練、桌遊健腦教具設計、老年友好社區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進行了分享和展示。臺灣真茂科技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林燕山詳細介紹了在臺灣1000個社區照護據點研發和推廣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的最新進展;臺灣南華大學的黃昱凱副教授介紹了用非線性的蝴蝶劇變模型來分析老年人在使用AI服務的行為意向的研究;臺灣凡事寧公司的研發設計總監葉小嬋(chán)女士臺灣最新的樂齡健腦桌遊教具設計;臺灣樂齡發展協會副理事長鄭麗蘭深入解讀了 「體智能」、「腦適能」、「心適能」的統一在樂齡健康中的重要性。
政策人才與標準模塊中,國內養老政策、養老人才職業教育、標準化研究等領域的5位知名專家分別就時間銀行、康養人才、老齡健康國家戰略、老年服務標準化和京津冀養老專業產教融合等主題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教授提出了將「時間銀行」與社區養老服務和社會治理相結合,通過社會治理來統籌整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觀點,並提出了具體的應對策略;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暨民政部培訓中心老年福祉學院院長屠其雷教授針對當前養老人才缺乏這一瓶頸問題,詳細介紹了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做法,並深入介紹了我國在康復、營養、照護管理等新興職業人才的培養工作。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伍小蘭研究員介紹了有效認識老齡健康,促進老齡健康的重要意義,並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楊朔副研究員對近5年我國老年服務相關國家標準、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的發布情況、主要內容、歸口管理情況、應用試點建設和發展趨勢等進行了詳細介紹;天津城市職業學院的付健副教授深入解讀了京津冀院校教育資源和養老產業優秀企業對接、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最新進展。
在智慧養老模塊,來自國內智慧養老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們分別介紹了智慧養老服務需求分析、老年人網上購物及智慧醫養技術在防疫當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兩位智慧養老領域和醫養結合領域的專家型企業家分別介紹了基於電視的智慧養老和遠程醫療技術、服務模式和實踐情況。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智慧養老研究所所長左美雲教授對智慧養老發展中「三喜」和「三憂」的分析及提出的智慧養老服務需求模型,為我們開展智慧養老服務研發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框架和工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西北師範大學何迎朝老師基於北京市老年人的大數據調查,揭示了當前老年人網上購物的詳細畫像,特別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黃石松研究員介紹了新冠疫情催生和加速智慧技術在為老服務領域的廣泛運用的情況,提出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加快智慧醫養技術創新應用的政策建議。山東藍創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立波先生介紹了藍創科技公司在智慧養老領域的特色是在基於電視機的人機智能交互模式方面的探索,及針對孤獨、慢病和安全三大痛點,開發的一系列的智能軟硬體產品;北京藍衛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蘭峰詳細介紹了遠程醫療服務的系統體系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應用。
智慧健康養老技術是北科院多年來的重點研究方向,已經形成一批科研成果落地應用。在北科養老十年成果匯展模塊中,北科院智慧健康養老與服務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建兵回顧和總結了北科養老十年來的科研成果與創新實踐;北京樂活堂養老服務促進中心理事長秦金月分享了「積極養老」理念下健康促進服務技術在社區、養老機構及高校等多場景下的應用情況;北京怡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嶽迪通過照護管理的服務內容與案例,介紹了北科養老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新模式;北京怡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路嵐淇對居家適老化改造案例進行了分享,分別從政策依據、評估流程和設計、評估專業性和準確性提升、適老化改造商業化等方面進行探討;北科養老技術負責人陳廷介紹了北科養老家庭養老照護床位管理系統,該系統是針對建設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系統化居家養老服務與管理的解決方案;北科院智慧健康養老與服務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邢新主則對北京市老年健康現狀進行了分析,並對相關因素進行了專業研究。
老年健康和安全是智慧健康養老研究的核心主題,在老年健康和安全模塊中,5名與會專家分別就營養幹預、骨質疏鬆症診療、養老照護中突發事件處置、老年人跌倒風險防範和醫養結合技術應用等主題介紹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的付萍教授,主要針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中,年老體弱且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死亡率較高的現狀,深入解讀了老年人如何通過營養幹預增強抵禦疾病的能量。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老年科的王亮主任主要針對從骨質疏鬆的分類、危險因素與風險評估、臨床表現與診斷標準、治療方案、療效監測與預防措施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非常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急診科趙麗主任針對養老照護中經常有各種突發狀況發生,詳細的解讀了培訓養老機構照護人員的文化素養和醫療護理及急救常識。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的王立博士通過大量調研和數據分析,介紹了在跌倒風險認知研究、跌倒的檢測方法、平衡功能評估、設備開發等幾個方面都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在失智症照護模塊中,來自國內外的4位與會專家分別從失智症的醫學和認知學診斷、照護服務和體系建設及環境支持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成果展示和科普分享。荷蘭KROESE KITS私人照護和護理中心負責人Dick Kits系統地介紹了失智能症的帶來的精神行為和認知學上的理論解釋與照護原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武力勇教授介紹了額顳葉痴呆臨床分型和診斷,並運用臨床案例進行了深入解讀。北京協力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賈雲竹系統地介紹了認知障礙照護相關地概念,並深入解讀了北京及上海認知障礙照護體系的成功案例。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健康與養老研究所韓涵副所長介紹了失智老人多感官環境設計與研究,並重點介紹了國投健康長者公寓多感官幹預活動室的實際應用的積極效果。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是北京市政府直屬的大型綜合性科研機構,在城市安全與治理技術、城市環境與生態保護、高精尖技術、生物醫藥與營養健康、科技創新智庫、科學普及與文化傳播六大重點領域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老年服務創新研究是生物醫藥與營養健康領域的重點支持方向。近十年來,北科院在老年服務創新領域進行了前瞻布局和持續支持,承擔了一批國家和北京市的重大課題,科研成果正在逐步得到應用,如在市民政局和西城區民政局的支持下,智慧健康養老技術在西城區家庭養老床位服務體系建設試點中得到應用等,為進一步深化合作創建了「應用場景」,大量的技術和創新都可在這些場景中進行測試、應用、提升,並獲得商業成功。
北科院於2015年創辦了年度舉辦的老年服務科學與創新國際會議,簡稱「北科養老國際論壇」,目的是為全球不同領域的科研人員、學者和實踐工作者提供交流合作平臺,促進老年服務領域知識的融合與協同創新,共同為全球的老齡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第一屆老年服務科學與創新國際論壇於2015年10月在北京舉辦,會議的主題專注於積極養老、健康養老和智慧養老這一國際創新前沿領域,重點是組織和分享這一領域的年度國際進展、優秀案例、標杆分析、商業模式和政府政策等,並每年組織和正式出版《全球積極、健康和智慧養老創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