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章含之:親歷中美"破冰之旅"(附圖)

2020-12-11 央視網

  

  往事如煙,古稀之年的章含之女士笑稱自己已"退出紅塵"。本報記者 劉俊/攝

  上期《國際先驅導報》全面梳理了35年前尼克森對中國的"破冰之旅"。作為中美關係的重要見證人之一,已年近七旬的章含之女士日前接受《國際先驅導報》獨家專訪,細說當年她身為翻譯全程陪同到訪的尼克森夫婦時的精彩往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曉德、劉俊發自北京章含之女士看上去就是一個很特別的人。

  雖已是滿頭銀髮,但高挑的身材和俊逸的身影,仍處處體現出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質。

  2月25日下午3時,《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如約來到北京城內那座典雅的四合院,人還未見,清脆的歡迎聲已從房間內傳來,隨後是主人章含之女士親自端上來的兩杯滾燙的熱茶。寬敞的客廳裡,剛剛一歲半的外孫女正安靜地在旁邊玩耍。

  一切都顯得淡定而從容。這座周恩來總理當年親自分配下來的四合院,與它的主人一樣,在歷經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風雲變遷之後,愈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作為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的養女、毛澤東的英文老師和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夫人,章含之的多重身份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而當年在中美建交、尼克森訪華和"上海公報"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動中,身為翻譯的她更是展現了非凡的才華。

  "雖然已經是35年過去了,但在一生當中能夠有機會目睹並親自經歷中國外交這麼大的轉折,我感到非常幸運。"坐在沙發上的章含之女士談起當年的那段歷史,別有一番感慨。

  帶著尼克森夫人到處"作秀"

  《國際先驅導報》:你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要參加全程翻譯工作的?

  章含之:1971年10月基辛格第二次訪華時,我參與了接待工作,當時就確定了尼克森訪華的事。雖然沒討論誰做翻譯,但是班子都在這兒了。

  《國際先驅導報》:做翻譯前,您做了哪些相關準備?

  章含之:必須把所有參觀點都先了解一下。我們幾個主要翻譯有分工,我主要是陪尼克森夫人。後來的紀錄片中到處都有我的鏡頭,什麼故宮啊、養豬場啊、小學啊、北京飯店廚房等等,都是我的活兒。

  《國際先驅導報》:為什麼要去北京飯店廚房?

  章含之:(笑)用現在話說就是"作秀"。因為要給他夫人安排一些活動,而活動上要有點新聞"噱頭"。中國菜是一個特色,所以就要去北京飯店看怎麼做菜,這也是根據新聞報導的需要。

  《國際先驅導報》:尼克森夫人學中國菜?

  章含之:尼克森的夫人也蠻會表演的,中國菜裡的"顛鍋"啊、"蒸小籠"啊什麼的,她看了後就表示"太精彩了"。

  美國總統專車裡坐上了中國軍人

  《國際先驅導報》: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的專機從關島飛抵上海虹橋機場,當時為什麼沒有直飛北京?

  章含之:那時候規定外國飛機除了落地空港外,不允許在中國領空飛行。但美國總統又不能坐別人的飛機,所以最後談判的結果是,"空軍一號"必須上我們的領航員,而且不能直飛北京。也就是說,入境港口在上海,然後上中國領航員,以保證我們的領空主權。

  《國際先驅導報》:這次訪問美國人作了一些讓步?

  章含之:是的。當時尼克森確實很想打開中美關係,所以,很多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次美國人都做了讓步。比如美國總統出訪都自己帶汽車,這一點我們堅決不同意,他們讓步後第二個問題又出現了,他們要求總統車上必須配備美國的安保人員,我們又說不行,這是我們的主權,最後他們也讓步了。這樣,美國總統的專車裡坐上了中國部隊的安保人員。

  換翻譯:一見閃光燈我就犯暈

  《國際先驅導報》:你後來成了尼克森的翻譯,能給我們講一下當時的情況嗎?

  章含之:(笑)這個地方就看出美國總統的風格,美國人要表現出輕鬆、隨和、親和力很強的特點,在這麼大的政治關係裡帶點人情味。所以在第一次宴會以後,尼克森就跟周總理說要跟他夫人交換翻譯。後來周總理說為什麼,因為當時給尼克森派的翻譯冀朝鑄英文非常好,哈佛大學畢業的。他說,"你的翻譯是一位女士,形象非常好,你給我派的是一個男的,個子非常高,我們倆站一塊兒形象非常不一樣。"這顯然不是一個原則問題,他真的在乎自己形象也不見得,他就是要把氣氛弄得非常活潑。總理就笑,讓小冀(冀朝鑄)跟我商量。

  《國際先驅導報》:你們商量的結果是你妥協了?

  章含之:後來小冀就找我了,跟我說了半天,最後我們妥協了一下:人民大會堂的活動我堅決不上,說老實話,一看到那麼多閃光燈我就犯暈,太緊張,杭州和上海我可以接。沒想到,後來在上海就出了個特搞笑的錯。

  總理讓我們查詞典

  《國際先驅導報》:"特搞笑的錯"是在哪天發生的?

  章含之:2月27號的答謝晚宴上,當時中美公報發布了,我上去給尼克森翻譯也不緊張了,結果一放鬆就出了洋相。尼克森當時說中美之間的距離很近,才1.7萬英裡。當時他說的1.7萬英文表達就是17個千,我就糊塗了,結果翻譯成1700英裡。

  唯一聽出來的是總理,總理就在那笑,他抬著頭跟我說,沒這麼近吧,才1700呀。我說"啊?"臉一下子就紅了。

  《國際先驅導報》:總理經常會對翻譯的細節問題做指示嗎?

  章含之:總理一般不會在意語言的細節,主要在原則上做一些指示,會談方案他要批示和把關。但有些地方總理也會注意。

  比如基辛格的副手黑格來打前站的時候,總理就注意到viability這個詞,我當時翻譯成"生存能力",說"美國關心中國的生存能力"。翻過去後,總理當時沒說話,但顯然皺了下眉頭。黑格走了以後,總理要求我們找來英英字典,說"查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我也很緊張,查了之後確實是"生存能力"的意思。後來1月6日會見黑格時,總理就把他狠狠地批了一頓,說你上次用詞不當,用這種詞中國不能接受,因為中國不需要別人關心我們的生存能力。

  十幾萬群眾掃雪感動尼克森

  《國際先驅導報》:據說2月24日去長城時北京下大雪,北京市當時組織數十萬群眾連夜掃雪?

  章含之:當時去長城沒有高速公路,都得從下面走小路,儘管可以交通管制,但還是很危險。當天雪下得很大,天氣預報說第二天還有大雪,就考慮是不是不去了。但是去長城有政治意義,因為長城是中國的象徵,美方也表示不能取消。這樣為確保路上的安全,北京市動員了十幾萬人掃雪,把到八達嶺路上的雪都掃了,甚至長城上的雪都掃了。

  《國際先驅導報》:尼克森知道這個情況嗎,他是什麼反應?

  章含之:知道,當時美國媒體拍了很多照片。我記得尼克森當時挺感動的。那時中國的媒體並沒拍掃雪的照片,今天回過頭來看,那才是最生動的東西。

  毛主席說打開中美關係必須和"極右"談

  《國際先驅導報》:尼克森到北京當天下午,毛主席就會見了他。

  章含之:這個誰都沒想到。2月21日那天剛剛在釣魚臺吃完中飯,尼克森正準備下午跟總理談,突然接到通知,毛主席要會見他,這是主席突然做出的決定。

  《國際先驅導報》:為什麼臨時決定?

  章含之:主席當時病得很厲害。實際上從1971年9月"林彪事件"以後,主席的身體就不好,"林彪事件"對他打擊比較大。當時能不能會見都不知道,但尼克森一到北京突然就提前見了。

  《國際先驅導報》:尼克森是美國有名的"右派",為什麼會在他任期內中美實現"破冰"?

  章含之:尼克森是"右派"裡的"右派",咱們叫他"極右派"。不過就職總統後他就急轉態度,幾次流露出想打開對華關係的意思。毛主席說,只有和"極右派"才能搞好關係,因為由"反共分子"來打開中美關係,美國人不會有顧慮。這一點主席非常高明。

  基辛格"害怕"喬老爺

  《國際先驅導報》:《中美聯合公報》談判進行得比較艱苦,喬冠華部長跟你提過與基辛格"過招"的經歷麼?

  章含之:他們是老對手。當然對付基辛格比對付其他人要難些,倒不是因為基辛格本人,而是中美關係的問題。

  《國際先驅導報》:談判有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嗎?

  章含之:有的。"喬老爺"為談判費了很多腦筋,惹急了他要發火的。我記得基辛格第一次公開來訪,他們兩個人談草稿時就談崩了,談不下去了,老喬就說不跟你談了,散會。

  基辛格很著急,後來老喬就說,散會後我帶你到天壇玩去,兩個人在天壇裡散步,轉來轉去,出來後就一致了。後來老喬得意地跟我說,"基辛格其實很'怕'我,在他的文章裡面都不敢寫我名字,就叫我Mr.X。"

  《國際先驅導報》:《中美聯合公報》在2月26日去杭州之前就已經敲定了,但後來因美國國務卿羅傑斯的不滿又在杭州作了一次修改?

  章含之:其實羅傑斯在北京就表示不滿意了,但我們不知道。26號離開北京時,我們以為一切都解決了,喬冠華當時興致勃勃的,以為到杭州就輕鬆了。

  沒想到基辛格突然找來,說由於他們內部出現矛盾,這個公報還要改。這下子喬老爺就急了,因為當時已經離開北京了,公報內容是經毛主席批准的,我們不敢把主席批准過的東西隨便再改動。我們不要公報了,發個聲明就行了。基辛格特別緊張,後來晚上又重新談判,直到2月27日凌晨4點才達成一致。

  周總理巧妙安撫美國國務卿

  《國際先驅導報》:但28日下午4點公報正式公布之前,據說又險些再次修改?

  章含之:2月27日早上就要到上海去,我到杭州柳莊接羅傑斯時,一進客廳,就見美國國務院那幫人手裡拿著文件上下甩,揮著胳膊特別激動的樣子。在杭州去上海的飛機上,我就抽空跟周總理匯報說,羅傑斯他們可能還要發難。

  《國際先驅導報》:總理當時說了什麼?

  章含之:總理當時就說,"到了上海後我去拜訪羅傑斯,你陪我去。"

  羅傑斯做夢也沒想到周總理會來。當時錦江飯店特別熱,美國國務院的人都穿著襯衫,有人還把袖子擼起來了,像要打架一樣。結果一看到總理就傻了,每個人都拼命地四處找西裝。而總理真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外交家,根本沒提公報的事,只是平和地說:"羅傑斯先生,我早就應該來看你,但是這幾天時間特別緊張,沒抽出時間單獨來看你。"然後就誇他為中美關係出了很大力氣等等,給足了羅傑斯面子,在場的人聽了也一個勁兒地點頭。

  最後總理很有技巧地說,"呆會兒我們四點鐘見。"那意思是你得出席公報發布儀式,羅傑斯就沒脾氣了。

  尼克森成心"表揚"我

  《國際先驅導報》:7天行程下來,尼克森對您的工作滿意嗎?

  章含之:在杭州宴會的時候,他表揚了我,說我是他見過的最好的翻譯,翻得非常精確啊等等。後來我就笑,我講中文,他怎麼知道我翻譯得準確,我說這不是成心想誇人嗎?

  不過他的"假話"影響很大。半年後的1972年9月,我去出席聯合國大會,有一天到聯合國總部地下室小賣部買東西,服務員是一些老太太,一看到我就說,"哎呀,我們知道你,你做我們總統翻譯,我們總統說你翻譯得非常好。"

責編:周忠孝

相關焦點

  • 章含之親歷中美破冰之旅 被尼克森贊為最好翻譯
    章含之1960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研究生部,曾做過毛澤東的英文教師,是我國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夫人。1984年章含之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譯著有長篇小說《尋歡作樂》(英國作家毛姆著),散文集《我與喬冠華》《風雨情》《我與父親章士釗》《那隨風飄去的歲月》《故鄉行》《誰說草木不通情》《十年風雨情》等。
  • 章含之講述中美破冰之旅 作翻譯全程陪同尼克森
    上期《國際先驅導報》全面梳理了35年前尼克森對中國的「破冰之旅」。作為中美關係的重要見證人之一,已年近七旬的章含之女士日前接受《國際先驅導報》獨家專訪,細說當年她身為翻譯全程陪同到訪的尼克森夫婦時的精彩往事。
  • 章含之憶中美破冰之旅 十幾萬人掃雪感動尼克森
    專訪章含之:親歷中美「破冰之旅」(附圖)  上期《國際先驅導報》全面梳理了35年前尼克森對中國的「破冰之旅」。作為中美關係的重要見證人之一,已年近七旬的章含之女士日前接受《國際先驅導報》獨家專訪,細說當年她身為翻譯全程陪同到訪的尼克森夫婦時的精彩往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曉德、劉俊發自北京 章含之女士看上去就是一個很特別的人。  雖已是滿頭銀髮,但高挑的身材和俊逸的身影,仍處處體現出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質。
  • 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親歷者憶1973年中美藝術破冰之旅
    此次中美藝術「破冰之旅」為中美兩國人民增進了解、加深友誼翻開了新篇章。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的親歷者們至今對1973年訪華之旅記憶猶新。費城交響樂團1973年中國之行,音樂總監、指揮家尤金·奧曼迪帶領的費交正在與中央樂團一起進行彩排。
  • 燕趙都市報:一代名媛章含之的傳奇人生
    這個小女孩成為他的養女,成了日後的章含之。  1949年,章含之的父親、民主人士章士釗,被毛澤東從香港請到了開國大典的城樓上。他們的家也搬到了象徵著地位和榮耀的北京史家胡同51號。  遷居北京後,章含之進北京貝滿中學讀書。1953年高考前夕,章含之想報考水利專業,將來投入到經濟建設第一線。臨近高考時,學校黨組織找她談話,希望她報考外語專業。她服從組織的意見。
  • 章含之憶中美破冰之旅:十幾萬人掃雪感動尼克森
    章含之女士看上去就是一個很特別的人。  雖已是滿頭銀髮,但高挑的身材和俊逸的身影,仍處處體現出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質。  作為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的養女、毛澤東的英文老師和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夫人,章含之的多重身份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而當年在中美建交、尼克森訪華和「上海公報」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動中,身為翻譯的她更是展現了非凡的才華。  「雖然已經是35年過去了,但在一生當中能夠有機會目睹並親自經歷中國外交這麼大的轉折,我感到非常幸運。」
  • 章含之與喬冠華的刻骨銘心之戀(圖)
    章含之與丈夫喬冠華(前外交部長)一起,曾參與中美建交會談、尼克森訪華、上海公報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女兒洪晃、女婿楊小平陪著這位一代名媛走完了最後的人生之路。章含之女士走得很突然。換過兩次腎的她,去年入冬後免疫力飛速下降,幾天前肺部感染……病重時依然堅強樂觀。
  • 名門之後章含之去世 為前外長喬冠華夫人(圖)
    20世紀70年代參與中美建交會談、尼克森訪華、上海公報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動。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譯著長篇小說《尋歡作樂》(英毛姆著),散文集《我與喬冠華》《風雨情》《我與父親章士釗》《那隨風飄去的歲月》《故鄉行》《誰說草木不通情》《十年風雨情》等。
  • 章含之再次進入中南海,一切都己改變
    章含之沒有想到一晃六年,她沒能再見到主席。他找章含之來就是交給她這個任務,給她半年時間,要她做出一個英語教學改革的方案。章含之只是一位英語教師,她要完成這樣的任務顯然是力不從心的。任何人在一個思維定勢下會越走越遠,直到進入死胡同。即使是偉人也在所難免。主席的「教育革命」從良好的願望出發走進了爛泥潭無法自拔。
  • 章含之提到喬冠華仍會落淚 稱不再做名流附屬品
    現在她說,我不想再做他們的附屬了  文/羅雪揮  章含之,熟悉她的人,大都有了一定的歲數。如果說起她,他們無一例外地會在這個名字前加上一長串的定語:段祺瑞政府的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的中國著名人士章士釗的養女、毛澤東的英文翻譯、前外交官喬冠華的妻子以及洪晃的母親等等。  而對歷史不了解的年輕人可能會問,「章含之是誰?」
  • 中美桌球外交三十五周年 北京大學桌球隊訪美
    中新社華盛頓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記者 邱江波)三十五年前,世界冠軍梁戈亮參與的著名中美桌球外交破冰訪問,微妙地改變了兩個大國的關係,被稱為「小球轉動了大球」。當地時間二十二日晚,作為北大兵乓球隊教練,梁戈亮再次踏上熟悉的地方,和北大桌球代表團展開了另一次桌球外交之旅。
  • 開啟破冰之旅?為了這10萬人,蔡英文將會作出哪些選擇
    作者:暗藍責任編輯:範領網絡編輯:翰語自從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成功實現連任之後,其行為方式依法囂張,這也嚴重破壞兩岸之間的關係,據相關資料顯示,如果蔡英文開啟破冰之旅究其原因在於,臺灣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陸遊客到臺灣地區旅遊也是為了感受一下臺灣地區的風土人情,更是為了和臺灣同胞進行親切的交流,這也說明大陸民眾和臺灣民眾之間已經產生不可切斷的羈絆,但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所作所為,嚴重破壞大陸民眾對於臺灣的好感,甚至臺灣地區的相關部門抵制大陸遊客進入臺灣,這也說明蔡英文的所作所為是徹頭徹尾的「臺獨」行為,另外有消息稱,如果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開啟破冰之旅
  • 悼念章含之 毛澤東之師 喬冠華夫人
    1949年11月,章含之和母親按父親的吩咐遷居北京,章含之進北京貝滿中學讀書。1953年高考前夕,章含之想報考水利專業,將來投入到經濟建設第一線。臨近高考時,學校黨組織找她談話,希望她報考外語專業。她當時思想很矛盾,不願意報外語,又覺得應該服從組織需要。
  • 我給主席教英語 一代名媛章含之[組圖]
    1949年11月,章含之和母親按父親的吩咐遷居北京,章含之進北京貝滿中學讀書。1953年高考前夕,章含之想報考水利專業,將來投入到經濟建設第一線。臨近高考時,學校黨組織找她談話,希望她報考外語專業。她服從組織的意見。儘管她的考分很高,足以考入清華,卻因第一志願而「優先」被北京外國語學院錄取。1960年留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
  • 「雪龍」號:高雄真愛碼頭的「破冰之旅」(圖)
    中新社高雄四月三日電 題:「雪龍」號:高雄真愛碼頭的「破冰之旅」  中新社記者 鄧敏 耿軍  「你們有沒有看到企鵝、海豹?」  「是不是很冷?會不會很辛苦?」  「大陸的科研人員都好帥哦!」  應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等機構的邀請,中國第二十五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科學考察船於四月一日至四日停靠臺灣高雄港,除開展海峽兩岸極地科學考察交流與科學普及活動,二日至三日還免費向當地民眾開放參觀,被臺灣媒體稱為兩岸極地交流與合作的「破冰之旅」。  四月二日,南極科考隊向邀請方贈送了隊旗、南極石、南極磷蝦和魚類標本等禮物。
  • 我們剛結束32人破冰之旅一個月,韓國就又來申遺漢字
    雖然只有32人,但是其意義自然十分重大,甚至被冠以「破冰之旅」。在中國遊客到達韓國機場的時候,候機大廳已經有超過四十多個記者在此等候。當地接待遊客的韓國旅行社工作人員更是,穿著盛裝以迎接。由此可見,在經歷了薩德風波之後,韓國旅遊的市場是多麼渴望中國遊客的回歸。
  • 揭秘:洪君彥與章含之戀愛史及離婚真相(圖)
    第1頁:披露了一直秘而不宣的離婚真相 第2頁:《明報》停稿洪晃的請求是唯一原因 第3頁:章含之第8頁:章、喬結合遭非議 第9頁:章士釗突然辭世,「奉旨離婚」終成疑   洪君彥與章含之  章含之年輕照  洪君彥並不願意回憶那段歷史。
  • 毛澤東英語老師章含之將與其父章士釗同葬(圖)
    洪晃(右)和母親章含之合影。(洪晃提供)2003年底章含之到廣州籤售新書。黃丹彤 攝年輕時候的章含之  昨天凌晨3時,章含之唯一的女兒洪晃,在北京家中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電話訪問,仍沉浸在喪母之痛的她追憶起母親生前點滴。
  • 臺灣警界大陸「破冰之旅」
    臺灣把這次考察命名為警界的「破冰之旅」。臺灣警界現職及卸任的高階警官一行12人前天深夜結束13天的訪問行程,返回臺灣。在訪問期間,兩岸警政高層意見交流的重點,在於如何解決跨兩岸的毒品、詐欺、網絡等犯罪問題。另外,臺灣多名重大通緝要犯避居大陸,如何引渡回臺也是雙方協商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