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生娃?科學家揭示果蠅選擇「產房」的秘密

2020-12-20 中國生物技術網

作者 | 李晨陽

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

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機械力感受機制選擇「產房」的秘密。

喜軟怕硬,憑什麼?

「一直以來,研究動物嗅覺和味覺的工作很多,而研究觸覺的則比較少。」論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張立偉告訴《中國科學報》。

果蠅的產卵行為同時受到化學信號和機械信號影響,在自然界,這兩個變量難以分開,只有在實驗室裡才能探究分明。

研究人員把圓形培養皿分為4個扇形格子,以對角線上的兩個格子為一組。在兩組格子中,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瓊脂糖凝膠,質地較軟的部分相當於爛香蕉,較硬的部分則相當於一般成熟果實。結果幾乎所有果蠅都選擇在更軟的那一組產卵。

「我們特地遴選了從0.25%到0.5%的瓊脂糖濃度進行試驗,基本上模擬了水果逐漸成熟的狀態。即便硬度的差異並不是很大,果蠅還是會準確地選擇它們最喜歡的『爛香蕉』,說明它們的機械感受系統非常敏銳。」張偉說。

當一隻雌性果蠅站在一個有可能作為產卵場的地方時,她有很多器官可以感受到機械應力:腿足、唇瓣和產卵器。那麼,究竟是什麼在起作用?

先摸後嘗,為什麼?

經過觀察,科學家發現,果蠅會先用足試探,發現硬度不合適就立刻飛走。如果滿意,就再用唇瓣確認一下。

更精妙的是,腿足和唇瓣這兩個觸覺器官辨別的硬度範圍是不一樣的:腿足主要粗略判斷較大的硬度差,而唇瓣則能分辨更精微的區別,比如0.25%到0.3%瓊脂糖濃度下的軟硬差異。

「這就解釋了雌果蠅『先摸後嘗』的行為機制,還是挺神奇的。」張立偉說。

科學家需要搞清楚的是這些器官上的哪些結構、分子、離子通道在起作用,又產生了怎樣的信號轉導。

研究發現,果蠅的唇瓣做出如此精準的判斷,只需要兩個細胞。這兩個細胞上至少可以表達兩種已經報導過的機械敏感離子通道蛋白:Inactive和Nanchung。這項研究第一次證明這兩種蛋白可以同時存在於果蠅嘴上的兩個神經細胞內。

而在果蠅的腿足上,也標記了許多機械感受神經元,能夠分別感知不同的硬度。也就是說,即便是同一條腿,在接觸不同硬度時,也會激活不同的細胞,隨之在神經系統激活不同的響應通路。

而在這些細胞中敲降相關的機械敏感蛋白表達量,可以讓果蠅對這些硬度的判斷力明顯下降。

「同時研究結果也暗示,可能還有我們不知道的信號通路存在。為弄清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們的團隊成員會繼續跟進這個項目。」張立偉說。

研究觸覺,做什麼?

「這項工作使我們加深了對於動物感知和編碼外界機械力刺激神經基礎的理解,為闡明中樞神經系統處理外周機械信號的神經環路機制奠定基礎。」本文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張偉告訴《中國科學報》。

那麼,對機械力感知神經機制的研究,能解答哪些重要問題?

張立偉表示,對機械力感受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仿生學意義。在人工智慧時代,機械臂將承擔越來越多的工作,隨著對觸覺等精妙感受認識的深入,有可能研發出反應更加敏銳、動作更加精細的機械臂。

此外,很多慢性疼痛患者,他們的痛苦一部分來自於外周機械信號的過度發放,這一領域的研究有助於找到更多應對疼痛的方法。

「與嗅覺、味覺等化學感受相比,觸覺感受的作用機制可能更加複雜。」張立偉說,「哪怕對一個硬度的判斷,也需要平行的多條信號通路同時接收信息,最終由大腦統籌整合。大腦如何處理這些複雜來源的信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們下一步要研究的方向。」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果蠅產卵地選擇行為機制
    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  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機械力感受機制選擇「產房」的秘密。
  • 在哪生娃?摸一摸,嘗一嘗—新聞—科學網
  • 生命科學學院陸劍課題組揭示果蠅tsRNA的作用機制
    陸劍研究組首先通過對公共資料庫中果蠅小RNA數據的分析,發現果蠅中大多數tsRNA高度保守、普遍存在,並且有較高的豐度,揭示這些tsRNA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學作用。此外,對血清飢餓狀態下的果蠅S2細胞的實驗結果表明tsRNA參與了細胞的飢餓應答過程,並且這個過程是獨立於mTOR通路,但是依賴於果蠅的AGO2蛋白。基於上述結果,該研究提出了果蠅細胞中「tsRNA連環計」的脅迫應答模型。在脅迫條件下,生物體的細胞翻譯水平通常會下調。
  • 果蠅揭示太空飛行對心臟的影響
    當地時間11月25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細胞報告》雜誌中發表論文稱,果蠅的心臟在經歷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其結構和生化指標會產生深遠變化,而太空人很可能也會遭受類似影響。
  • 科學家預測溫度對果蠅種群死亡率的影響
    科學家預測溫度對果蠅種群死亡率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20:05:35 智利天主教大學生物科學學院Enrico L. Rezende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科學家發現果蠅視覺細胞
    作者: 郭鯤來源:  本報訊(記者郭鯤)果蠅雖然個子很小,但卻有個複雜的大腦,我國科學家使用基因技術,通過訓練果蠅記憶不同的圖片畫面,首次發現了支持果蠅視覺記憶的神經細胞。該項成果已經發表在上周的《自然》雜誌上。  這項試驗是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力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與國外科學家合作共同完成的。
  • 果蠅―――研究人類長壽的「排頭兵」
    本報綜合報導  經過近15年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人體內的一些基因能夠大大提高人類健康,延長人類壽命,它們被科學家稱為「長壽基因」。  這些基因內,隱藏著人類長壽的秘密。實驗發現,在酵母、線蟲和果蠅體內複製這些「長壽基因」,可以增加這些生物體的壽命。
  • 科學家發現新果蠅物種
    新華社倫敦7月30日電 (記者曹麗君)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一種通過自然雜交形成的新果蠅物種,鑑於果蠅的生長特點,他們推測由雜交產生新物種可能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此前,科學家一直認為,大部分新物種的產生都是從現有物種中分化而來的。
  • iScience:果蠅模型幫助揭示病原體感染機制
    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生物學家正在從新開發的普通果蠅模型中尋找艱難梭菌感染的機制,以幫助開發對抗病原體的新療法。他們相關結果發表在《iScience》雜誌上。文章作者,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Ethan Bier教授說:「艱難梭菌感染給住院患者帶來了嚴重風險。這項研究揭示了這種病原體如何通過產生毒性因子而在於其他益生菌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 【論文故事】凍住啪啪啪的果蠅,科學家這是要幹嘛?
    在剛剛完結的七月新番《沒有黃段子的無聊世界》中,為了在信息封鎖的世界裡揭開「懷孕的秘密」,不破冰果開始了對果蠅交配的觀察。此後,果蠅啪啪啪又被教主雪原之青搬上了大禮堂的銀幕,藉此來給對性一無所知的學生們「開竅」。
  •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13:20:53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David J.
  • 果蠅一夜醒10次,啥情況?深圳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睡眠玄機
    原標題:果蠅一夜醒10次,啥情況深圳科學家通過果蠅研究發現人類睡眠玄機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8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在深圳先進院腦科學實驗室,放著一臺電飯煲。
  • 【科普活動】小小果蠅如何揭示行為學奧秘
    【科普活動】小小果蠅如何揭示行為學奧秘 2020-05-08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時報:果蠅 探索生命奧秘的萬能鑰匙
    劉力研究組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確定影響果蠅學習記憶功能的基因、相關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特性及其在神經遞質傳遞、蛋白質代謝過程中的信號傳導機制。在實驗中,劉力研究組製作了果蠅模擬飛行器,把模擬信息輸送到計算機。當果蠅選擇追蹤某一個目標時,對果蠅進行懲罰,使之不舒服,這時候它就知道哪一種圖形是安全的、哪一種圖形是危險的,從而使果蠅保持對圖形分辨的記憶。
  • 果蠅研究揭開「吃」的奧秘
    科學家首次在動物中發現調控覓食行為的分子蟑胺本報訊 水果放久腐爛,果蠅不請自來,這一行為背後有一整套精密和複雜的調控機制。果蠅是科學家最為青睞的模式生物之一。之前的遺傳學研究已讓科學家能自由「改造」果蠅的基因和神經元,用來探究生命機制。而在判斷果蠅餓了這一問題上,由於人類和果蠅語言不通,必須找到一種表徵「餓」的行為。據論文第一作者之一楊哲介紹,課題組選擇了「覓食」作為判斷標誌。
  • 果蠅不愛花,而是花的發酵氣味
    果香與發酵的氣味兒會對果蠅產生怎樣的影響?在德國的一家實驗室中,科學家正在向受到儀器監測的果蠅吹送一陣陣的果香和酵母的味道。這場實驗是針對一種植物——所羅門疆南星與其對果蠅的奇妙吸引力而進行的。如果把它們切開會看到數不清的果蠅。實驗中切開的疆南星就有超過400隻果蠅,品種多達八種。可是與疆南星其他品種會散發的令人無法忍受的氣味兒不同,所羅門疆南星是個例外,它聞起來像果味酒。即使如此,它依然可以用花香吸引習慣了惡臭的果蠅們。為進一步確認到底是哪一種氣味兒成分對果蠅有獨特的吸引力,實驗將花香做了採樣並分解成六種不同的成分,然後將每一種成分單獨吹送給果蠅。
  • :發現胰島素和營養物阻止果蠅血幹細胞分化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在果蠅(Drosophila)中,胰島素和營養物阻止血幹細胞分化為成熟的血細胞。這一發現對於科學家研究人飲食變化導致的炎症反應和血液發育產生影響。相關研究結果於2012年3月11日發表在《自然-細胞生物學》期刊上。對成年果蠅而言,除了當需要創建血液供應時之外,阻止血幹細胞或者祖細胞分化為血細胞是非常重要的。
  • 科學家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22:29:57 美國紐約大學Claude Desplan、Nikolaos Konstantinides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 科學網—果蠅研究揭開「吃」的奧秘
    本報訊 水果放久腐爛,果蠅不請自來
  • 史丹福大學科學家研發機器人「綁架」果蠅(圖)
    史丹福大學生物-X項目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一種機器人,憑藉超人的視覺和精度來「綁架」果蠅,讓科學家可以用新的方式來進一步進行果蠅研究,其捕捉果蠅按照性別對果蠅進行分類的速度比人類快得多,但對果蠅本身來說,這種機器人的行為就如同外星人綁架人類那樣可怕。果蠅是生物醫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它很容易照顧,並具有我們充分理解的基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