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給孩子把屎把尿嗎?

2020-08-28 是咖喱呀

在我們初為人母的時候,老一輩都會跟我們說,孩子就要早點開始把尿,這樣孩子就能很快養成好的排便習慣;但是現在又有另一種聲音,說把屎把尿對孩子身心健康都有傷害。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得普及一個生理衛生知識。人類大小便控制系統的完善是在6歲前完成的,這個過程要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0歲-1歲左右):小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尿道括約肌發育尚不完善,膀胱就像一個蓋子很鬆的杯子,當尿液充滿的時候無法繼續蓄尿,會直接從尿道排走。這個階段的嬰兒大小便都不能自主控制,嬰兒需要紙尿褲來幫著度過這個階段。

第二階段(1歲左右-2歲):尿道括約肌功能逐漸成熟,孩子的排便控制系統會經歷以下的發展過程,當小便充滿膀胱→神經發出膀胱充盈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發出排尿信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能力也發展到了可以簡單表達自己的需要,所以爸爸媽媽們會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有的已經可以自己控制大小便了。

第三階段(1.5歲左右-3歲):孩子進入到肛欲期,他需要了解膀胱最大的容量。他們會去體驗,當自己身體出現怎樣的感覺時,小便會不受括約肌控制而尿出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出現憋尿現象,直到憋不住,尿在褲子裡,為的就是找到這樣的臨界點感覺,臨界點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怎樣的感覺時就要尿褲子了。

第四階段(3-6歲):孩子繼續調整自己的大小便控制系統,尋找到憋尿即將「崩盤」之前的感覺,這個感覺是為了給自己留出足夠時間走到洗手間解手,這項機能我們受用終身。

我們成人只有懂得了孩子排便控制系統的發展規律,才能夠真正接納和尊重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排便行為。比如,三到六歲之間,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的大小便能力在某個時期出現「退化」現象,現在知道了這個常識,應該不會再那麼驚慌了吧?

不過,這四個階段的任何一個階段被成人破壞,孩子的大小便控制系統都會出現問題。

在孩子發展的第二階段,成人的破壞是強制把尿或者不斷提醒孩子去洗手間排便,這樣的後果是:

1. 孩子的括約肌功能發展滯後

由於成人的幹預,尿液還沒有裝滿膀胱就被排出,括約肌受到的刺激越少,其功能的完善就越滯後。

2. 孩子難以建構自身的排便反射

被不斷提醒大小便的孩子,排便反射是由外界的成人指令控制,而不是孩子身體自身的神經反射,當有尿意無人提醒的時候,孩子容易將大小便解在褲子裡。

3. 影響孩子的人格建構

因自身控制小便能力發展滯後影響,可能遭同伴嘲笑或成人責罵等,導致自尊心遭到嚴重傷害。

對第三階段的破壞就是不接納孩子的尿褲子,覺得孩子明明會叫尿尿了,為什麼越大反而越不叫呢,因而打罵或者諷刺孩子,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影響。

那麼可能又有人質疑了,被把尿的孩子一定會出現問題嗎?畢竟包括我們這一代的中國大多數孩子都是被成人定時把尿,進幼兒園也是規定時間解便,不是也沒有出現問題?目前出現排便問題的孩子,受到的「待遇」有三個共性:

第一,被長期(持續2-3年以上)把尿或者長期經常被提醒解便的孩子;第二是被執著(意味著成人幾乎控制孩子每一次大小便)把尿的孩子;第三是被照顧者定時定點地對孩子把尿,且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意願解便。

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孩子,一定會在六歲甚至更大都還存在把大便或小便拉在褲子裡的問題。但是慶幸的是,大部分成人在這個過程中不再執著和不長期堅持,反而給孩子帶來了自我修復的機會,讓孩子完善自己的排便反射系統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您還在給寶寶把屎把尿嗎?快來看看把屎把尿的危害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嬰兒不願意接受把尿,在奶奶懷裡掙扎、哭鬧,但奶奶不為所動,嘴裡不斷發出「噓噓」或「嗯嗯」的聲音,堅持到嬰兒拉出屎或尿來為止。這樣一種基於「養育者本位」而不是「兒童本位」的育兒方式對寶寶真的好嗎?有調查顯示,7%的養育者從嬰兒一出生就開始把尿,73%的養育者從嬰兒出生兩三個月開始把尿,13%的養育者從嬰兒出生5個月以後開始把尿,一直到他自己學會尿尿。
  • 老一輩的把屎把尿真的禍害孩子?看媽媽如何贏得「屎尿之爭」
    老一輩的把屎把尿真的禍害孩子?這個問題我剛生孩子的時候,我是堅定的認為是對的。我是一名90後的二胎媽媽,大學一畢業就結婚生子,當時的我認為現在有紙尿褲這種神器,及時更換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早早的給孩子把屎把尿?
  • 究竟該不該把屎把尿?一不小心可能會毀了孩子
    把屎把尿一直都是我們的老傳統,但是老傳統,就一定是對的嗎?把屎把尿會阻礙孩子自主排便意識的養成,經常給孩子把尿,可能導致寶寶有尿不會自己尿,甚至沒尿也要強迫自己憋出尿。04 把尿把便會導致寶寶便秘嗎?05 把屎把尿會影響寶寶的專注力嗎?寶寶自己正玩的專注的時候,忽然被揪過去強行把屎把尿,或因為抗拒而被大人訓斥。
  • 全世界孩子都愛屎尿屁,你家娃要的屎尿屁繪本清單來了
    他們的共同話題只有一個——屎尿屁。沒錯,即便孩子上了小學,即使都讀到三四年級了,依然對屎尿屁那麼沉迷。我親眼看到8歲的嘟嘟,連續一個多小時講各種自編的放屁故事不帶重複,而旁邊的小弟小妹負責大笑和崇拜。全世界孩子都愛屎尿屁,這沒什麼丟臉的。我們小時候可能比我們的孩子說得更多。孩子們正是在不斷認識、探索自己的身體的過程中,學會了掌控自己的身體,並獲得了更多的心理能量。
  • 孩子滿嘴「屎尿屁」,竟然傳遞出這麼重要的信號
    孩子在3歲左右,開始對「屎尿屁」非常感興趣,「屎尿屁」的話每天都掛在嘴邊,很多家長為此而苦惱,認為孩子不文明。甚至對孩子採取暴力,以達到讓孩子改正的目的。其實,孩子對「屎尿屁」的熱衷,那是全世界孩子都會經歷過的,父母們大可不必為此焦慮,這是他們「汙言穢語」敏感期,因為這些能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力量。
  • 把屎把尿好嗎?對嬰兒發育有影響嗎?
    老一代人總是會認為新生兒越早的進行把屎把尿鍛鍊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很多老人甚至從你的娃一出生起就開始「噓噓」~還有隨著把尿成功的歡呼聲。年輕父母總會為孩子的身體考慮,覺得過早的進行把屎把尿會影響孩子脊柱發育,還是希望順其自然。兩代人為此爭論不休。
  • 寶寶多大可以把屎把尿
    不建議給寶寶把屎把尿,任何時候都不建議,因為對寶寶來說危害很大。1、導致憋尿反射不足或者缺失①把屎把尿會剝奪孩子的排尿自主權,模式化的排便,不僅會給家長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更會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造成傷害。傳統的把尿,有時會使孩子髖骨損傷,或者遺留尿頻的毛病。
  • 老人喜歡給娃「把屎把尿」,年輕父母要及時阻止,不然孩子很受傷
    文|秘籍君許多新手爸媽,因為初為人父人母,帶孩子沒經驗,都會請家裡老人幫忙帶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寶爸寶媽看見老人給孩子把屎把尿,可能就自然而然地默認這種傳統的育兒方式,但是你知道這樣做的危害嗎?有數據統計顯示,在我國「把屎把尿」的現象非常普遍,有7%的養育者,也就是孩子的父母、姥姥奶奶、保姆等等參與育兒程度高的人,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給他「把屎把尿」。有73%的養育者,從孩子出生2-3個月開始,就開始把尿了。但是,龐大數據的背後,也掩藏了對孩子非常大的傷害。過早給孩子「把屎把尿」的危害孩子學會控制大小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還在給孩子把屎把尿?其中的危害,遠不止你想的那些
    很多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帶孩子,經常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把屎把尿,這種情況在國內是很常見的。甚至有些年輕的父母也會給兩三個月的寶寶把屎把尿,認為這樣乾淨。殊不知,這樣做對孩子的危害很大。
  • 不要再嫌棄孩子出口就是「屎尿屁」,正確引導很重要
    3-5歲的孩子,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有那麼一段時間,出口就是「屎尿屁」,「屎尿屁」在大人看來像髒話,也有點沒禮貌。可是孩子總有這麼一段時間,沉迷於「屎尿屁」,樂此不疲。 不得不說,「屎尿屁」也是孩子的社交語言。
  • 把屎把尿≠如廁訓練,不要再坑娃啦
    寶寶需要我們把屎把尿嗎?如果寶寶很長時間依靠我們來幫助判斷是不是要上廁所,等到他再大一些,他會完全不知道根據尿意或是便意來進行如廁,同時也會影響寶寶膀胱和括約肌的發育,到2歲之後就容易出現頻繁尿床的情況。如果長時間把屎把尿,會損害孩子目前還未發育完全的關節部位,特別是脊椎部位和髖關節。
  • 新生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尿 新生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尿把屎?
    新生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尿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圖省事都不喜歡給孩子把屎把尿,因為這樣做很麻煩,他們往往都是一塊紙尿布就解決了事,但其實對嬰兒來說,長時間包著紙尿褲對嬰兒的身體會造成不適。新生嬰兒多久可以把屎把尿?
  • 推開「屎尿屁」的神奇大門
    今年剛四歲的寶寶,突然對「屎尿屁」超乎尋常的熱愛,經常說出帶著味道的「屎尿屁」童言:「媽媽,這巧克力冰淇淋好像一坨屎。」除了經常滿嘴「屎尿屁」外,他還喜歡蹲在馬桶旁邊觀察自己便便,甚至假裝用手接住剛放的一坨屁。對於兒子興趣盎然提及「屎尿屁」的行為,作為媽媽的我一度感到尷尬,也在想是否需要去改變這種不雅的言行?
  • 還在給寶寶把屎把尿?和寶寶是有多大的仇
    那麼,把屎把尿這個根深蒂固的老傳統真的靠譜嗎?今天我們來聊聊給孩子把屎把尿的四大危害:01 阻礙寶寶養成自主排便意識很多家長都會以為早點給寶寶把屎把尿,寶寶能儘快控制排便排尿。但其實把屎把尿會阻礙寶寶養成自主排便意識,寶寶需要自主學習這個過程。1歲內的寶寶,膀胱、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簡單來說寶寶還不具備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他要先能感知尿意和便意,然後才能協調自己的肌肉組織來控制大小便。
  • 寶寶屎尿屁裡的 「大學問」
    如果寶寶大小便有異樣了,就需要及時調理和治療。寶寶尿液發白正常嗎?正常的尿液是無色或淡黃色透明的。如果寶寶出現尿白,如淘米水樣、石灰水樣或牛奶樣白色混濁的尿液,一定要及時就醫查找原因。臨床上常見的尿白有以下2種情況。
  • 不要給寶寶過早把屎把尿
    說到給小寶寶把屎把尿,長輩都會覺得這是必須要做的啊,不給寶寶把屎把尿,那就家長太不負責了!在寶寶能自己控制排便排尿之前,強行把屎把尿對寶寶是毫無意義!大部分的長輩認為,早點開始給寶寶把屎把尿,會讓孩子形成規律尿尿和排便的習慣。實際上並非如此。把屎把尿,可能是剛好了寶寶的要尿的點上。起初寶寶的膀胱和腸道的肌肉的發育未完全,到1歲左右他們才開始知道和了解自己尿尿和拉屎的感覺。到一歲半到兩歲時,寶寶的控制排洩的肌肉會慢慢發育成熟。
  • 孩子「把屎把尿」不是越早越好,如廁訓練黃金期,3招脫掉紙尿褲
    回憶起小時候,兄弟姐妹和我都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現如今這樣的傳統還成了我國特色。可隨著社會不斷在進步,人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明。尤其是在如何養孩子這件事上,年輕人和老一輩人總會出現不同分歧。而讓年輕人不滿的是:上一輩人還在延續把屎把尿的習慣,認為越早這樣做越好。
  • 還在給娃把屎把尿?快住手
    給孩子把屎把尿在上一代老人帶娃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辛苦帶娃的老人也會因為通過把屎把尿孩子可以不尿褲子、少穿紙尿褲而感到滿滿的成就感。而年輕家長們大多不認同給孩子把屎把尿,但還是對如何訓練孩子如廁,紙尿褲穿到什麼時候,穿紙尿褲時間過長會不會影響孩子自主排便等存在疑問。
  • 公共場合給孩子端屎端尿好不好?
    以前在街上常常見到的一個景象,就是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出去玩。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只要這個孩子有需求,他就可以把孩子的褲子給扒下來,對著街邊的溝或者樹就開始了,也不避諱行人。也不避諱公共場合,他就給孩子端屎端尿。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他的感受是非常新奇的,因為他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特別小的孩子是沒有多大的羞恥感。
  • 把屎把尿危害大,如廁訓練如何做?
    「把屎把尿」似乎是我國的育兒特色之一,老一輩似乎總是對這一做法特別青睞,有時孩子不配合,他們甚至會採取打屁股等方式,不限制時間,直到孩子排出了小便才停止。那把屎把尿到底好不好呢? 把屎把尿危害大所以如果家長頻繁把屎把尿,尤其是夜間頻繁把屎把尿,會出現如下危害:l 會引起孩子的反抗,而且也不利於膀胱儲存尿和排尿排便反射的建立。l 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不利於孩子進入深睡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