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屎把尿一直都是我們的老傳統,但是老傳統,就一定是對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解答爸爸媽媽們把屎把尿的一些疑問吧~
寶寶學會控制排尿和排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要先能感知尿意和便意,然後才能協調自己的肌肉組織來控制大小便。
把屎把尿會阻礙孩子自主排便意識的養成,經常給孩子把尿,可能導致寶寶有尿不會自己尿,甚至沒尿也要強迫自己憋出尿。就會容易引起寶寶尿床。
在新生兒期,不正確的寶寶護理方式,會導致導致髖關節偏心接觸,骨頭在髖臼內滑行或移動到髖臼外。
建議不要給新生兒持續性把屎把尿,誘發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可能性很大。
沒找到會增加的證據,反而是被認為可能降低尿路感染,原因是能在更小的年齡,更完全的排空膀胱,沒有尿便汙染尿不溼後感染的機會
健康嬰幼兒中,95% 以上的便秘為功能性便秘。
強迫性的把屎把尿,會讓寶寶對排便有排斥心理和恐懼感,從而不由自主地去憋屎,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
寶寶自己正玩的專注的時候,忽然被揪過去強行把屎把尿,或因為抗拒而被大人訓斥。
這些都會讓寶寶對把屎把尿產生心理排斥,導致寶寶缺乏安全感並破壞寶寶的專注力。同時也不利於寶寶隱私意識的建立。
對於出生沒幾個月的寶寶,一方面,排便次數太頻繁而且規律性很差,所以沒有把尿的意義。
另一方面,寶寶身體還脆弱,頻繁的把尿會對寶寶髖關節、脊椎和括約肌的發育造成影響,也很容易造成嬰兒患上痔瘡、肛裂等疾病。
有些老人甚至還在半夜把寶寶叫起來把尿,這無疑影響了寶寶最重要的睡眠時間,這個時候,寶寶有一個完整的睡眠比其他事情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