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特別想試試抽菸,壓力太大了「
「真的好崩潰,好想辭職「。
「媽媽,我受不了啦!」
2020年的第一季度,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而壞情緒也像一個氣球,慢慢的膨脹,上升,似乎在等待一個契機,爆發。
一覺醒來,假期又延長了。從最一開始的竊喜,慢慢的轉變為焦慮。
焦慮的刷微博,從不恐慌到恐慌。
盯著不斷上漲的數字,內心越來越著急,恨不得自己能夠衝上第一線。
國外的疫情發展形勢愈發堪憂,越來越擔心世界範圍的持續蔓延。
因為隔離,我已經整整兩個月沒有出過家門了。
內心不斷惶恐,責怪自己的渺小,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夠幫上忙。我變得易怒,不想說話,無法靜下心來辦公,甚至開始埋怨,我學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開開窗戶,大聲的喊出來:「我不開心了「。聽著消散在夜空中的咆哮,心情似乎變得好了。
2020年,我們應該學會的,是發洩自己的情緒。
成年人這個詞,就像是一個緊箍咒。
不敢向領導,同事,朋友,父母暴露自己的情緒,只好忍著,扛著,藏著,成年人的世界,不敢有情緒。
想要大聲的說不,卻在嘴邊變成了好的;想要拒絕領導的指使,卻點頭哈腰不斷的應承,害怕自己的脆弱被家人,領導看到,害怕自己失去謀生的飯碗。忍受情緒,讓我們越來越慌張。我們做好了每一個人,卻唯獨忘記做自己。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男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坐好久?」
有回答說,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在車上,一個人靜一靜,抽根煙,發會呆,這個軀體屬於自己;但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
我們把真實的自己藏在車裡;打開車門出去,哪怕是哭著爬著,也只能把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成年人的世界,也需要發洩情緒。
行就行,不行就拉倒。
打一盤遊戲,激烈的廝殺,體驗遊戲的刺激和快感;
樓下跑跑步,讓身體發發汗,感受身體的筋疲力盡;
找一個不認識自己的地方,大聲的喊出來,將身體內部的壓抑釋放出來。
釋放自己,才能更好的感受自己。發洩情緒,才可以更好的管理情緒。
情緒是一個信使,智者能分清情緒的邊界,了解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
《阿甘正傳》裡有一句經典臺詞:「人生就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拿到的會是哪一種口味。」
情緒就像是身體的晴雨表,是我們了解身體的好機會。
身體不會說謊,緊張時候我們身體會不由自主的做出反應;害怕時可能腎上腺素分泌過多,身體會不自覺的出汗,了解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排解情緒。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叫做霍桑效應。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教授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
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經歷外在因素改善後,生產效率並沒有提升,在實驗的後期,梅奧教授團隊花了兩年時間找工人談話,在這個過程中,工人們暢所欲言,盡情地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結果,霍桑廠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正是由於專家團隊的耐心傾聽,工人們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加倍努力工作。這種奇妙的現象被稱為霍桑效應。
心理學家通過對情緒的深入研究發現,情緒宣洩的手段主要有三種:狂暴行為、傾訴和哭泣。
很多人喜歡在情緒暴躁時吃東西,購物,以此來宣洩自己的不滿;同樣,傾訴和哭泣也可以減輕我們內心的壓力。正確的使用發洩情緒的手段,能夠讓我們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2020年的開端,是充滿波折和苦難的,時間無法讓我們重來,卻給了我們認識自己的機會。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經歷情緒的崩潰之後,才能夠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