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以被動式聽課和盲目的刷題為主,學習方式淺層且低效。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卻始終不見成績提升的原因。
問題三:對數學和物理沒有興趣。一上數學或物理課,就容易分神犯困,無法集中注意力。想花時間學好數學和物理,卻又感到挫敗、無力和煩躁。
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是因為學校的教育是一刀切的、激烈競爭的、灌輸式教育。
學校一刀切的規劃了學生幾乎所有的學習時間和任務,老師更多扮演著管理而非教育的角色,以管控和說服的方式,將學生嵌入到學校統一規劃的學習路徑上。這不利於學生自主性的培養,我見過了很多學生,他們不會規劃和管理自己的學習,也不知道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節奏。也不利於師生之間關係的建立,我是高中畢業很多年後,才意識到老師不僅僅是老師,還可以成為朋友。
統一的規劃並不適合所有的學生,畢竟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樣。寒假時,我輔導了一個高二學生,她的物理沒有學好,教材上許多課後習題都做不出來,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卻是高考一輪複習的練習題。可想而知,她面對這些題目卻無從下手時的挫敗和無力。
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成績排名幾乎等同了高中生本人的優秀與否。激烈的競爭或許能帶來一定的短期效果,但更多的卻是惡果。它營造出來的是種緊張而焦慮的學習氛圍,人在這樣的氛圍下,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和好奇。競爭和排名也不利於學生獲得同儕的支持和反饋,帶來的是學習的孤獨感。而且當學生看重分數排名遠多於學科本身時,對學科的探索欲也會消失殆盡。
學校課堂以灌輸式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感到枯燥和無聊,沒有主動思考的意願,學到的知識也是淺層的。課後,學生面對的是大量的習題,當學生對知識點僅有粗淺的印象,遇到疑惑又得不到及時的幫助時,練習就會變成盲目的刷題了,這樣的方式,做再多的練習,對成績的提升也無濟於事。
總而言之,一刀切的、激烈競爭的、灌輸式教育營造了緊張、焦慮而不安的學習氛圍,帶來了學生與自我、與老師、與同學、與學科之間的分離。學生想法和感受得不到表達和傾聽,遇到困惑時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反饋。學習的挫敗感、孤獨感和無意義感油然而生,這也難怪為什麼學生不喜歡學習。
看到數學和物理這麼有魅力的學科,卻成為了很多學生痛苦源泉和噩夢,心中不免感到悲憤。換位想一想,如果音樂和繪畫也成為高考的內容,在這樣高度內卷的環境下,絕大部分對熱愛音樂或畫畫的同學,也會對其失去熱情吧。
那麼,要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並學好數學和物理呢?
用小組對話的方式進行學習。
對話不是說服或爭辯。它是自由而平等地進行交流探討。尊重彼此的觀念和想法,形成充分的友誼感和信任。每個人都能充分的表達出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也都能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然後讓不同的觀點和意見之間彼此碰撞、激蕩、交融,從而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的樂趣。
對話作為一種教育原則,從簡單的意義講,強調的是師生的平等交流與知識共建。從深層的意義講,它創造的是一種自主的、去權威化的學習,帶給學生的是自我的覺醒和認同。
對話式學習有別於傳統的個人學習,是在小組中進行反思、分享、傾聽、觀察、練習、提問和復盤。相比於傳統的被動式聽課和盲目的刷題,這是一種更有效也更沉浸的學習方式。
過去的一個寒假,我在老家帶著5位高中生進行了7天的對話式學習,每天晚上3個小時,目的是幫助他們梳理高二電磁學部分的知識框架,加深對電磁部分知識點的理解。
受過往慣性的影響,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還是傾向於個體化的學習。希望我能夠更加詳細的講解而不願意主動思考;擔心自己學得不好或知識混亂而不敢表達;不習慣用提問的方式來解決的自己的疑惑;遇到不懂的問題習慣性的去找答案,不怎麼和我或同伴討論;對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看見和覺察。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學生意識到不管自己怎麼表達都不會被批評或評判,反而會得到欣賞和鼓勵時,學生放下了防備,開始自由的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積極主動的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困惑,對他人的分享或困惑也能給予及時的回應;開始覺察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收穫,自主制定假期的學習目標和計劃,也想去挑戰更有難度的題目;在弄懂之前怎麼也不理解的知識點或做出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物理題後,巨大的驚喜感和成就感溢於言表,對物理的學習開始有了自信和興趣。
最後的兩三天,學生沉浸在小組學習中無法自拔,每次都會提前二三十分鐘來,到結束的時間點後也不願意走。在小組學習結束時,我問他們這七天的體驗和收穫怎麼樣,他們說:
黃佩:自己一個人時,想是想學,就是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學不懂時也只能看手機或對答案。在這裡,有交流,交流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理解,就會有爭議,就能理解之前沒有學懂的知識。在這裡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學習也更有趣了。還學習了新的知識,再回到學校上課時,學起來會更輕鬆些。
向珍怡:我物理基礎不好,但討論和講解都聽懂了,感覺學了好多東西。做題目的心態也變了,以前看到大題目時,第一反應就是不會寫、不想寫。現在會去想,會和同學討論,然後思路就來了,做出來後覺得自己很厲害。
劉志鑫:我是個體育生、學校不好,老師對我們沒什麼要求,我對自己也不抱什麼希望,一開始不想來補習,是我媽媽讓我來的。在這裡的學習後,幫助我弄懂了很多知識,和學校相比,這裡更加自由,也更加願意去學習,覺得補課是很值得和很有必要的。
胡文志:電磁部分在學校什麼都沒學會,在這裡學習,由淺及深,將知識點和概念框架弄懂了;之前做大題目時全靠蒙,這次補課後,對做物理題有了信心。
彭錫煦:基礎更加紮實了,對物理的知識框架也進行了梳理;在這裡的學習會更加投入,還交到了新的朋友。
那麼,針對高中的數學和物理,具體如何開展這樣的對話式學習呢?
以4-6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一個課外學習小組。每周末進行一次3.5小時的對話式學習,流程大致如下:
對話式復盤:通過反思、分享、提問、討論、總結,回顧過去一周,學習數學和物理的過程、感受、收穫和疑惑,梳理過去一周所學知識,搭建起所學內容的知識體系。
對話式練習:選擇2-3道典型的、綜合性的、有挑戰的物理或數學大題,通過個人練習、分享討論、我的講解,理解透這些題目。加深對核心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有效的解題技巧。
對話式預習:通過個人預習、分享、提問、討論、講解,梳理下周數學和物理的學習內容,規劃下周的學習,形成新內容的知識地圖,帶著從容和自信開啟新一周的學習。
小組復盤:回顧小組學習的過程、感受和收穫,復盤學習小組中我們做得好的地方和待改進的地方。在小組復盤中,看見自己和他人,迭代小組的學習方式。
從學科的角度來講,高中數學和物理的知識點並不多。如果學生能在平等、尊重、包容和支持的學習氛圍下,帶著好奇去分析和理解數理的概念和規律,搭建起數理學科的知識體系,再適當的做些練習,取得好的成績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且,這樣的學習還獲得了對自身的認同和要好的朋友,學習本身也會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如果你也想體驗這樣的學習,加入我們的學習小組吧,相信會讓你體驗到全然不一樣的學習。
時間安排:2021年3月6日-2021年7月4日,共18個周末,63個小時。請添加我的微信,預約線下對談的時間,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方案,確定報名後,繳納學習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