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文章分享了孩子的數學老師教給的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
初一新生數學學習習慣如何養成,初中數學教師給出了20條習慣 初一數學很重要,資深數學老師指出,良好習慣利於數學成績提升
今天分享在初中數學學習中,要培養哪些課外學習習慣。
課外學習習慣:
11 擬定計劃習慣
課外學習一定要有計劃,每天要給自己擬定一個課外學習時間的計劃表,規劃好自己的課外休息和學習時間。
根據老師布置的作業量,要安排好當天作業完成的時間,協調好與其他學科的先後順序,做到主次分明,勞逸結合。特別是雙休或假期的學習計劃,更要提前、周密、詳細的安排。
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就能規劃好人生。
12 獨立作業習慣
作業是檢測自己課前自學、課堂聽講的情況,不是完成老師的任務,這是自己的事,所以要珍惜每天的作業機會,認真、獨立、及時完成。
要認真審題,冷靜應答,把每次作業當作考試,字跡工整,步驟齊全,格式規範,表述嚴謹。
規範不僅能訓練仔細認真的品質,更能養成細心用心的習慣,從而激發學習潛能。
若有不會,千萬不要上網搜答案抄寫,要做好記號,在所有學科的作業完成後,再抽時間進行研究,若還是不會,第二天一定要到學校問同學或老師。
13 標準規範習慣
不要認為課外作業不是考試試卷,就隨意寫,甚至亂塗亂畫,使得書寫、格式、步驟、版面等不規範。
平時不嚴格要求自己,考試就不可能有標準規範的卷面,何來好的成績?
所以,要將平時作業當作考試,在心態上高度重視,在書寫上嚴謹認真,在格式上符合要求,在過程上詳略得當,在版面設計上追求完美。
養成好習慣,考試就有一個好的卷面和成績。
14 高速高效習慣
為什麼很多同學感覺平時學得也很認真很努力,作業做得也不錯,小考試考得也不差,但到了大考試,考試時間不夠,感覺能做,但就是做不完試題,考不出好成績,這就是平時沒有養成告訴高效作業好習慣的後果。
很多同學平時作業期間,邊吃東西邊寫作業,邊看手機邊寫作業,邊看電視邊寫作業,不到十分鐘就逛一圈或玩一下,不專心思考,不認真書寫,等等。
到了考試,怎麼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試題呢,考出好成績呢?
所以,要從平時的作業習慣改造起,在計劃中限定自己的作業時間,將作業當作考試,高速高效地完成作業,時間久了,就有了一個好習慣,成績自然差不了。
所以,在家作業時,要做到五不:不吃不喝不看不玩不逛。
15 積累錯題習慣
無論是作業,還是考試,肯定會有錯題出現。
一般的錯題經過思考就知道錯在哪裡,並且很快就能糾正了,但對於一些易錯的試題,由於自己知識、方法理解的不全面,導致每次考試都會在這類試題丟分。
加上老師每次評講作業或試卷,會將這類試題重點講評,所以,除了認真聽講以外,還要及時做好易錯題積累,就是將這個錯題抄寫在積累活頁本上。
之後,按照下面的要求進行積累:
重新解答此題,分析易錯原因,寫出放錯策略,再找同類2-3題鞏固訓練,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標。這樣,在每次大考前拿出易錯題積累本進行梳理,確保考試不再出錯。
16 收集好題習慣
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作業,只要發現或者聽老師講的重點題目,一定要及時進行收集,特別是將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同解、方法巧妙等試題複印粘貼到活頁本上,平時多看多想,反覆思考,領會策略,形成自己的解題方法。
17 分類整理習慣
平時課堂小練習,單元測試,章節檢測,以及大大小小的考試試卷,特別是重要考試試卷,都要及時收集整理,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或內容的前後聯繫等方式進行分類整理,準備試卷夾,歸類收集,便於複習期間翻閱。
18 不恥下問習慣
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外作業,以及考試試卷,只要經過自己深入思考之後,有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才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但不能不會的就不管,要不恥下問,可以問同學,問老師。將不會的問題及時解決。
但要注意,凡是請教同學或老師後,一定要自己再重新思考一遍,在真正弄懂的基礎之上,再寫出解答過程,並及時選擇1-2餓類似的問題進行鞏固訓練,確保真的會了。
若這一天沒有問題產生,請一定要自己尋找一個問題研究,讓自己形成研究的習慣。
19 每天反思習慣
每天學習之後,特別是在睡覺之前,一定要及時進行反思,反思一天學習的知識和方法,在反思中檢驗自己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還要及時進行反思總結。
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特別好的或不太如意的,進行一個小結,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努力提升自己。
20 及時複習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也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
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及時複習,要擬定好短期的複習計劃,還要擬定長期的複習計劃,要根據學習的知識的綜合度,及時將新知識和就知識進行綜合,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好思維導圖,定期進行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