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時間移民》:人類的過去有意義嗎?

2020-12-16 劉絕糧

《時間移民》是劉慈欣發表於2001年的作品,這部小說僅有九千餘字,屬於軟科幻類型的作品。所謂軟科幻,即不以物理、化學、生物等為主要構思,而是以故事情節取勝。

劉慈欣

這部小說的哲學意味很濃,所思考的問題就是時間。往日會不會重現?時間是一個圈嗎?時間有方向嗎?過去的時間在哪裡消失?——這些問題與《武林外傳》中呂輕侯反問姬無命的問題如出一轍。

01《時間移民》的主要事件

《時間移民》主要的情節是人類為了解決人口問題,不得不向未來120年移民8000萬人。以移民大使為首的移民,向未來行進,他們經歷了黑色時代、大廳時代和無形時代皆無法生活,最後到達了11000年後。

黑色時代在120年後,其魔咒是戰爭。人類擁有了戰爭的組織,以電子計算機測算戰爭勝率,以核武器互相攻擊。那時的世界上的大地、森林、河流都是黑色的。

《時間移民》

大廳時代在500年後,人類對自己的生活環境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地面時水晶地毯,天空中有六個太陽,全球已有200沒有暗夜。地球上所有的高山高原都被剷平。他們接受移民的條件是移民者必須生活在與社會隔離的保留區生活。人類的所有知識也能夠在一個小時內擁有。人類不會死亡,美貌、博學與長生皆能輕而易舉地獲得。

無形時代距今1000年,這個時代的世界分有形世界和無形世界兩種。人成為超級電腦裡的一個軟體,無 形世界的人們就生活在堆積如山的量子晶片中,人只是其中的電子脈衝。

黑色時代、大廳時代和無形時代中或是由於那個時代的人們無法接受,或由於過分的要求而被移民者拒絕,最終8000萬移民者費盡燃料,跨越11000年時光,到達他們最後的選擇。那個時代沒有人類,找不到任何人類的痕跡,也尋不到任何原因。

02人類的過去的意義

11000年的時間,似乎能夠重啟這顆星球,人類消亡,毫無痕跡,時間似乎重新回到了細胞生物時代。經歷了科技文明的飛速發展,人類悄無聲息地結束,人類數千年發展的文明成果又有何意義呢?

劉慈欣在小說中強調的有兩點,一個是知識。在移民從大廳時代離開的時候,大使做出了帶上儲存有人類所有知識的晶片和向人腦輸入知識的機器的決定。即便是跨越11000年的滄海桑田,人類知識仍舊能夠保存在移民者手中,薪盡火傳。佛家以數千年為一世,世界會以此為節點而重啟,重啟之後,以前的一切都作廢了嗎?不,存在是有意義的。文明有積累,情感有記憶。

大使與樺的關係小說中沒有明確究竟是什麼,但根據情節猜測兩者應為戀人或夫妻。大使帶領移民跨越時空。樺符合移民條件卻堅持留在生活的時代,大使在每個時代都會想到樺的身影,這是人類割不斷的象徵——樺的肉體早已銷往,但在大使心中常想起樺的骨灰是否漂浮在空中,樺是否邊城了灰塵或者電子脈衝。人類忘不掉過去,劉慈欣在另一篇小說《人生》對人類的遺傳記憶也有過同樣的描述。

當人無所不能的時候,還想做什麼?無形時代的無 形世界中的人類就是無所不能的,劉慈欣這樣描述:

您可以真正隨心所欲,創造您想要的一切。您可以創造一個有千億人口的帝國,在那裡您是國王;您可以經歷一千次各不相同的浪漫史,在一萬次戰爭中死十萬次;那裡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的主宰,比神更有力量。您甚至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宇宙,那宇宙裡有上億個星系,每個星系有上億個星球,每個星球都是各不相同的您渴望或不敢渴望的世界!不要擔心沒有時間享受這些,超級電腦的速度使那裡的一秒鐘有外面的幾個世紀長。在那裡,唯一的限制就是想像力。

細胞

如果上帝是萬能的,上帝能不能創造一塊他自己都搬不動的石頭呢?科技發展讓人類有了創造一切的魄力,黑色時代是政治的極端,大廳時代是改造環境的極端,無形時代是改造自己的極端,而最終留下的只有知識與情感。

(完)

相關焦點

  • 劉慈欣《時間移民》入圍「2014中國好書」
    中國科幻第一人、九屆銀河獎得主科幻作家劉慈欣作品《時間移民》獲獎。  本屆活動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央電視臺、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聯合主辦,參選圖書共計549種。  在頒獎典禮上,央視知名主持人康輝現場朗誦《時間移民》篇章,另一位央視知名主持人白巖松對劉慈欣進行了現場採訪。
  • 劉慈欣《時間移民》獲中國圖書界奧斯卡(圖)
    4月23日,劉慈欣新書《時間移民》獲中宣部出版局、中央電視臺「2014中國好書」殊榮,斬獲中國圖書界奧斯卡。去年12月,江蘇文藝出版社推出了劉慈欣的這部新書,與此同時出版的還有《2018》。  自劉慈欣《三體》小說出版以來,已狂銷百萬餘冊。去年11月11日,《三體》英文版在美國正式發售,這是我國輸出到科幻大國美國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時間移民》和《2018》集中了劉慈欣最優質的中短篇小說共27篇,其中還有不曾發表過的神秘作品,而《三體》中的重要角色丁儀等人物也在這兩本書中頻頻出場。
  • 時間移民 劉慈欣
    ——題記 移民 告全民書 迫於環境和人口無法承受的壓力,政府決定進行時間移民,首批移民人數為8000萬,移民距離為120年。 那柔和的霞光使大使感到了一絲慰藉,宇宙間總有永恆不變的東西。 「500年,時間不算長,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大使像在問先遣隊長,又像在問整個世界。 「人類的發展是一個加速度,我們時代50年的發展,可與過去500年相比,而現在的500年,也許與過去的50000年相當了!您還認為移民能適應這一切嗎?」 「加速到最後會是什麼?」大使半閉起雙眼。 「不知道。」
  • 劉慈欣:人類該憂心的是失去作為個體存在的意義
    劉慈欣專訪《深港書評》劉慈欣:人類該憂心的 不是失去工作是失去作為個體存在的意義文/鄧曉偲▲2018科幻大會上的劉慈欣回到當下社會來說,這種投入需要巨大的財力做後盾,短時間卻難以有所獲益,投入與產出差距過大,大家在研發上自然有許多更好的方向了。劉慈欣略帶遺憾地對記者說:「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這步,就差不多是一個較為內向的社會了。」在各種場合,他也不斷提出:「那些沒有星空的未來,是暗淡的。」
  • 劉慈欣大膽猜想:如果人類進入四維空間,將不再受到時間的控制
    但是閉上眼睛不睜開眼睛就是一輩子過去了,這意味著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事物所承載的時間已經完全消失了。因此,有時,人們可能期望時間過得快,壞事也會很快過去。有時候,我們會在心裡默默祈禱,希望時間慢慢流逝,這樣我們就能做更多想做的事情,遇到更多想見的人。如果人能夠進入4維空間將會是什麼樣的現象呢?
  • 劉慈欣,博爾赫斯,與寫作的意義
    我們如果停在這裡不再深思,可以簡單地認為有人信仰科學,有人信仰藝術,都可以作為人類獲得拯救的理由,大家都包容並存好了;然而,劉慈欣和博爾赫斯並不會只做如此貧乏的雞湯式思考,他們會更深地拓展自己對世界的觀點。而這恰恰表現在他們第二個相似的構思中。
  • 《三體》:程心間接毀滅了人類,劉慈欣卻說,她是很完美的一個人
    羅輯雖然拯救了人類世界,並保持了半個世紀的和平,但因為必須做實驗,從而毀滅了一個不知是否有生命的恆星系,就有無數人叫囂要審判他。儘管程心在第一時間殺死了數億人,但倖存者們仍然同情她,她仍然是一位純潔的「聖母」。
  • 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劉慈欣給法學家的啟示
    為什麼通過對劉慈欣作品的文本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這些問題?在6月22日晚一場題為「劉慈欣論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的線上講座中,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頎結合劉慈欣的文本,給出了他的思考。該講座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主辦,該校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沈偉偉主持。只要安全,就可以進行基因編輯嗎?
  • 《時間移民》與《纖維》
    《時間移民》全篇建立在冬眠技術的設想上,我想《三體》中那樣長時間跨度的冬眠可能脫胎於這篇小說。由於人口壓力,政*決定將一部分人冬眠,移民到未來。但是在預訂的120年後,移民的領導者大使醒來之後,卻發現因為戰爭而不適合在這個時代甦醒,於是他沒有喚醒其他移民,再次進入了冬眠。後來,大使又到達了「大廳時代」,「無形時代」等時代,人類技術文明的發現激發了他的哲學思考,他預料到了這一切發展到最後將是什麼樣子,他認為人類在發展中犯了錯。
  • 數學家證實四維空間存在,對人類有何影響?劉慈欣提出大膽猜想
    霍金提出宇宙中有外星人,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所以有人猜測,因為外星人生活在四維空間,而我們在三維空間,低維的人看不到高維的東西,就像我們看動畫片時,動畫片中的人看不到我們一樣。但是外星人可能正在俯視著我們。
  • 人類若進入四維空間,會發生什麼來聽聽劉慈欣怎麼說
    因為四維空間的維度比三維空間更高一級,所以即使四維空間是真實存在的,人類也不能進入四維空間生存,有一次科學家說,人在四維空間中所具有的能力會更強,因為四維空間增加了時間維度,人一旦進入四維空間,就很可能不能適應它的生存環境。
  • 人類為何找不到外星文明?劉慈欣:方向錯了,他們可能不需要氧氣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探索地球,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的宇宙中。很多科學家堅信,在未知而又神秘的宇宙深處,一定存在著其他外星高等文明。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人類卻始終沒有尋找到外星文明的蹤跡。這不禁讓很多人感到困惑:難道茫茫宇宙中,人類是唯一的高智慧生命嗎?
  • 人類若誤入四維空間會怎樣?劉慈欣:這兩種情況,第二種更好
    因為四維空間的維度比三維空間高一個層次,所以即使四維空間是真實的,人類也無法進入四維空間生存。曾經有科學家說,如果進入了四維空間的話,人會死亡,因為四維空間增加了時間維度,一旦人類進入四維空間,人類很可能就無法適應四維空間的生存環境。
  • 渺小如人類,若進去4維空間會變成什麼?劉慈欣有不一樣猜想
    渺小如人類,若進去4維空間會變成什麼?劉慈欣有不一樣猜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的人們對空間維度愈發的感興趣,很多人都會好奇,宇宙中是否存在高級文明?他們是如何看待人類的?如果他們對地球實施降維打擊,那麼人類會不會如同螞蟻一樣不堪一擊?
  • 4維空間被證實存在,人類進去會變成什麼?劉慈欣的猜想讓人興奮
    劉慈欣認為,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點,那就是四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差別,比起三維空間,四維空間多出了一個維度——時間維度。所以他推測,如果人類可以進入四維空間,那麼每一個人都可以變成時間的主人。在四維空間中,不會有現在、過去和將來之分,任何事情都是在同時進行的。同時,劉慈欣還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同時讓人們期待不已的猜想:「由於進入四維空間後能掌控時間,我們的壽命或掌握在自己手中,長生不老或有望實現。」
  • 4維空間被證實存在,人類進去會是怎樣?劉慈欣提出大膽假設
    是不是像人類踐踏螞蟻一樣簡單?這些疑問反映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其中包含了許多超乎常人理解的科幻概念。「三體」中的時空概念超出了我們的思維範圍。從地球的消失、空間的國際獨立,到太陽系乃至整個銀河系因降維的影響而遭到破壞,人類的種子被放逐到太空中。不僅在空間上,而且在時間上。
  • 4維空間被證實存在,人類進去會變成什麼?劉慈欣的假設讓人興奮
    有人稱現實中的4維空間僅存在理論之中,不過也有數學專家經過反覆的推論研究後,聲稱自己證實了4維空間的存在。那麼人類進入該空間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呢?十九世紀50年代初,德國有一位叫喬治·波恩哈德·黎曼的數學者通過自己的研究,成功發布一篇推論文章《論幾何基礎假說》。
  • 四維空間被證實存在,人類進去會發生什麼?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他們是如何看待人類的?如果他們對地球實施降維打擊,那麼人類會不會如同螞蟻一樣不堪一擊?在國內,存有這樣疑問的人們,大多都看過《三體》這部小說,在作者劉慈欣的筆下,出現了許多常人想像不到的科幻概念,他的想像力非常超前,就連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沉迷於《三體》。
  • 4維空間被證實存在,人類進去會變成什麼?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4維空間被證實存在,人類進去會變成什麼?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的人們對空間維度愈發的感興趣,很多人都會好奇,宇宙中是否存在高級文明?他們是如何看待人類的?如果他們對地球實施降維打擊,那麼人類會不會如同螞蟻一樣不堪一擊?在國內,存有這樣疑問的人們,大多都看過《三體》這部小說,在作者劉慈欣的筆下,出現了許多常人想像不到的科幻概念,他的想像力非常超前,就連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沉迷於《三體》。
  • 人類重複6次接收15億光年的外星信號,是巧合嗎?劉慈欣:別回應
    說到底地球相對於太陽系來說,不過是蚍蜉一般的存在,在地球誕生前,太陽系就已經有100億歲的歲數了,故而演化出生命並不奇特。伴隨科技水平發展,人類文明對太陽系的求知心越來越強烈。現在太陽系中確定現實存在外星生物嗎?雖然說人類文明還沒有發現一些有關外星生物的足跡,然而一大堆現像反映出:人類文明不只是太陽系唯一的生命,地球也不是唯一的現實存在生命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