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程心間接毀滅了人類,劉慈欣卻說,她是很完美的一個人

2020-12-10 村裡大鳳姐

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無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科幻作品。關於「三體」最高級別的傳聞是,歐巴馬利用白宮的權力找到劉慈欣,敦促他立即趕稿。

劉慈欣上海書展

剛開始只發了一封白宮助理的郵件。劉慈欣認為是惡作劇,不予理睬。由於劉慈欣尚未給出答覆,美國外交部直接找中國外交部協調此事。

歐巴馬,可能是有史以來最任性和最知名的讀者。人家都是寄刀片對作者表示關愛催更,而歐巴馬則任性地讓外交官上門交流。

任性粉絲歐巴馬和劉慈欣合影

那麼,「三體」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一位國家元首去思考呢?

在我看來,「三體」的魅力不僅僅是一個宏大的科幻想像。實際上,劉慈欣在宇宙黑森林理論、三體星系概念、「水滴」和「智子」的科幻設計以及十個維度對「田園宇宙」的想像中都表現出了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和想像力。

三體人製造的「水滴」宇宙探測器

然而,如果只是「光速航行」「二向箔」「四維空間」等科幻名詞,那就只是一篇科幻文章,而不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上海書展與女粉絲合影

《三體》的魅力除了這些科幻知識與幻想以外,還有精彩紛呈的劇情和讓人難以忘懷的人物角色。這些角色中,雖然有章北海、汪淼、維德等人,但真正的主角無疑是兩女一男——葉文潔、羅輯、程心。

葉文潔敲響了地球上人類的喪鐘;羅輯在倒計時的最後一刻奮力挽狂瀾,延續人類文明;程最終因「善」而導致地球上99.99%以上的人類滅絕。

這三個人,葉文潔的經歷讓人無限唏噓,完美地詮釋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這句話。

葉文潔

羅輯則是讓人敬佩和感嘆。從一個玩世不恭的高級知識分子到一個苦澀的持劍修士,幾十年來,甚至沒有人感謝他,也沒有人想評判他,但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責任。

然而,程心卻讓大多數讀者恨之入骨。」大多數讀者讀了這本書之後,可能會有一種感慨:為善良而哀,為溫柔而憤怒。

在第三部中,程心曾有兩次機會拯救地球人類,皆因為她的「善良」而錯失良機。

第一次,當持劍人的職責互換時,三體人立即發起突然襲擊。短短幾分鐘,她本可以揮舞手中的「劍柄」,把兩個世界的坐標公布給全宇宙,從而擊退三體人。也就是說,這不會改變逃離太陽系的命運,但至少可以防止澳大利亞移民事件的發生,挽救數億人的生命。

第二次,她被維德喚醒,問到光速飛船是否會繼續研究,她再次選擇放棄。因此,雖然當時避免了內戰,但對光速太空飛行器的研究卻推遲了幾十年。最終的結果是,歌者文明發射宇宙規律武器——二向箔對太陽系進行降維打擊,只有光速飛船能逃出生天,而整個太陽系只有一艘。

太陽系被二向箔降維景象

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那麼程心無疑將被評為史上最偉大的罪犯,一有錯誤的決定,他就會被送上絞刑架。然而,「三體」後期的人類社會不再是結果論,而是善惡論。

羅輯雖然拯救了人類世界,並保持了半個世紀的和平,但因為必須做實驗,從而毀滅了一個不知是否有生命的恆星系,就有無數人叫囂要審判他。

儘管程心在第一時間殺死了數億人,但倖存者們仍然同情她,她仍然是一位純潔的「聖母」。

這種區別對待的深層原因和深層邏輯在於,程心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正確的普世價值」。她在這部小說中非常重要。

劉慈欣

劉慈欣曾這樣評價程心:

她只是一個象徵,代表著人類的普世價值和道德。你說人們不喜歡英雄,但實際上人們不喜歡自己。程心是一個很普通的正常人。她在每一個關鍵時刻所做的選擇,是每一個正常人都會做出的選擇,這符合普世價值觀和道德取向,但正是這種選擇將人類推向滅絕。

因為程心更接近每一個普通人,所以小說中的人都不恨她。因為無論她是被選為持劍者還是光速飛船停止了學習,似乎是她一個人做出的選擇,但實際上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在小說中,特別是在小說的後期,在整個社會女性化、高度文明化之後,真正有能力接下執劍人的只有少數人,他們肩負著兩個世界和平和上百億條生命的重擔。由此可見,人類的命運早已註定。

甚至於,如果小說中沒有程心的存在,人類可能早已滅亡。所以劉慈欣說,她是很完美的一個人。

人類

人類的滅絕有兩個層次。另一個層面是哲學層面的變化,另一個層面是物理層面的破壞。

如果把程心從小說中剔除,雲天明不可能為了愛情犧牲一切。如果沒有雲天明,就不會有光速宇宙飛船和黑暗區域的方向上升。那在最後二向箔打擊的那一刻,不會有一個人類能逃出來。

至於執劍人的權利,在小說中已經描繪出一個天真的女性化感性化社會的時候,就註定不會由幾百年前的公元人接任。沒有程心,還有李心、張心。

面壁計劃

另一方面,我覺得可以從「人」的哲學意義上去看待程心的重要性。

如劉慈欣所說,程心在小說裡面漸漸化為一個代表著人類普世價值觀和道德的符號。這點從她幸福美滿的童話家世、清純可人的相貌、無與倫比的追求者雲天明以及所有人對她的態度就可以看出,她的經歷美好得不太現實,甚至連結局也給人美好幸福的感覺。

她跟她的長官維德是「人類」的兩面。

維德說過特別有名的一句話:「「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他,代表了人類獸性的一面。而程心,則是人類人性的一面。

可以把媽媽賣到妓院的維德

她的所有行為,無疑是發自內心的的善意和愛。即便這個愛和善意最後把人類推向了滅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愛和善意,正是區分我們人類和動物的界限之一。如果丟掉了這份人性,那麼人類的肉體的確是存活下來了,但「人類」還是我們心中的「人類」嗎?

「人」的定義,絕對不僅僅是DNA或者肉體,還要包括哲學意義上的涵義。

《三體》中的智慧機器人,個人認為最後大結局時已經擁有人性

所以說,無論是程心的第一次錯誤選擇,還是第二次錯誤選擇,周圍的人依舊對她寬容大度。甚至在第二次太陽系即將滅絕之時,政府高層、科學家、羅輯等人,都不約而同決定把人類唯一逃生的希望光速飛船讓給了程心。

我當時沒有看懂,尤其是不理解政府高官們在死亡面前的高尚情操。後來,我看完了結局,才慢慢懂了。

小說中的所有人。或許還得包括作者劉慈欣,都對人類的「善良」抱有最大的敬意。如果只有一個人能登上諾亞方舟去往新世界,那麼大家都希望是代表人類最「美」也是最人性一面的程心。

當然,目前這些都只是猜想,但不能否認的是,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絕對是科幻界的裡程碑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三體》到底多有毒?被歐巴馬總統催更

憑藉《三體》,劉慈欣獲得了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雨果獎的地位,相當於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而劉慈欣不僅是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人,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被盛讚:「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說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世界級水平,一點也不誇張。

地產大佬潘石屹,有次向大劉請教《三體》第二部裡的黑暗森林法則,說自己整整看了三遍!

不過大劉淡定回復道:隨便看看就行,沒必要讀那麼多遍的。

歐巴馬在看完《三體Ⅰ》後,意猶未盡。但當時美國市場只有《三體Ⅰ》,那會兒他還是總統,就讓秘書發郵件給劉慈欣要第二三部。

結果劉慈欣以為是垃圾郵件,果斷給刪了……直到後來,美國外交部找到中國外交部協調此事,大劉才轟然醒悟,原來這事是真的!

以國家政府名義向作者催稿,歐巴馬當時對《三體》中毒頗深啊!

對了,在《流浪地球》中還有一個彩蛋,就是歐巴馬客串了一場。起初大家還以為是在網上找的畫面進行拼接的,結果竟然是真人出演。

也得益於歐巴馬、扎克伯格、潘石屹、馬化騰、雷軍等大佬的鼎力推薦,《三體》的銷量無論是國內外都高居科幻小說榜單前列,2015年已經超過 100 萬冊。

但劉慈欣堅持作家應該隱藏在作品後面,所以很少離開自己生活的小城陽泉,連得了「雨果獎」都沒去頒獎現場。生活上更是簡單至極,上班工作,下班寫小說、帶女兒,偶爾在科幻論壇裡和網友吹水。他一直對外堅稱:「我只是個普通人。」

唯一的特別之處是,他堅持每天晨跑 10 公裡,因為希望 30 年以後,自己還有機會可以上太空。

但就是這麼一個無比「普通」的人,卻寫出了帶著地球在宇宙流浪 2500 年這麼浪漫的描寫,寫出了一個又一個浩瀚的宇宙。

教育部今年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官宣了課外書單,來自國家教材委、高校、中小學校的110多人專家團隊,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圖書中精選了300本,引導學生們讀好書、讀經典。其中,就有劉慈欣的小說《三體》。

對於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強烈推薦這套書,大人和孩子皆宜,值得反覆品讀,不需要理科基礎也能看懂。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想閱讀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哦,一起來感受劉慈欣的大千宇宙吧~

相關焦點

  • 《三體》的真相:人類不感謝聖母程心,但也沒感謝英雄羅輯
    程心是《三體》內外都飽受責難的悲劇人物。她接過執劍大權後,因處女之心泛濫而放棄放棄了廣播,使黑暗森林末日威懾,人類陷入絕境。維德攻打太陽城聯盟時,程心試圖說服維德投降,因為處女之心泛濫,使人類再次陷入絕境。但事實上,程心只是一個背鍋者。第一次結果實際上是公眾的選擇造成的,第二次結果是維德的選擇。此外,沒有犯任何錯誤的邏輯。
  • 為什麼劉慈欣的《三體》把人類寫那麼慘?
    按《三體》裡的設定,三體文明從頭至尾發展過程中是沒有享受過人生的,一直在為文明的生存而拼搏、奮鬥著,但最終也沒落一個好下場!而人類文明從拉瑪古猿開始到三體文明的水滴到達太陽系之前,甚至在被「智子」驅趕到澳大利亞之前,相對於三體文明,人類生簡直就生活在一個天堂裡!
  • 《三體》英文版遭遇嚴格審查,對於程心的描寫是否是性別歧視?
    《三體》系列可以說是開創了我國在世界科幻史的新篇章。但是前段時間《三體》被西方以政治正確以及女權主義的口號給予了瘋狂攻擊。甚至《三體》在美國出版時被女權主義的編輯刪改了1000多處。直接引得作者劉慈欣親自吐槽。
  • 三體的程心為何讓大家討厭?當生存和道德相悖時,什麼才是正確的
    迫於文明毀滅的壓力,三體不得不和地球處於一個和平共處的階段,但是三體會這樣善罷甘休?顯然不會,三體一直在尋找機會,試圖改變這個局面。而恰逢其時,地球人對羅輯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長久的和平,讓地球人覺得,羅輯成為了擋在地球與三體和平共處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他們決定換一個執劍人,程心就這樣被大家推選出來了,一個貫徹愛與和平的聖母形象出現了。
  • 劉慈欣《三體》:撕掉溫情脈脈的面紗,讓人看到殘酷的文明真相
    劉慈欣的《三體》講了個什麼故事呢?下面我們簡單復盤一下小說劇情:上世紀六十年代,天文學家葉文潔經歷文革浩劫,她參與軍方秘密計劃「紅岸工程」。利用太陽能量作為信號放大器,她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呼喊,幾年後竟然獲得了「三體文明」的回聲。
  • 近日重翻《三體》,發現了一個細節,初看不知,細思極恐!
    這些天又翻閱《三體》一書,發現了一個細節,初見端倪,思緒萬千:我們知道,程心在這本書裡,從來沒有做過違法亂紀的事情。但是她真的靠自己的力量毀滅了地球,毀滅了太陽系,甚至毀滅了世界嗎?其實,我們的「聖母」所作的許多選擇,並非屬於她自己,而是受洗的結果。我們來看一下程心是怎樣被三體文明洗腦的。
  • 讀《三體》|放眼宇宙,人類是如此渺小
    如果不是因為對人類失去信心的少女葉文潔主動向三體發射信號,可能地球永遠處於黑暗森林之中。在文革中受到傷害的葉文潔,像是撬動地球的一小塊石子,她充當了一個槓桿,地球藉此彈向未知的邊緣。她發出的信號,像撕開了黑暗森林沉重幕布的一角,透出了微光,世界變得從此不同。
  • 《三體》:即使託馬斯·維德殺死了程心,人類的結局依舊不會改變
    《三體》中託馬斯·維德射向程心那一槍可能是書中最大的一個轉折點了。很多人認為如果維德那一槍成功殺死了程心,後面的種種人類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了。甚至還有人調侃維德那一槍如果有章北海的一半準頭就好了,程心一死,萬事大吉。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在小說《三體》當中,託馬斯維德為什麼成為不了「執劍人」?
    小說《三體》概念圖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的第三部當中,作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極端理智的人物形象,程心評價他說:這個人精神的核心,就是極端理智帶來的極端冷酷和瘋狂。,成為了當時拯救人類的唯一希望,雖然這個研究在程心的要求下最終放棄了,維德也被人類送上了斷頭臺,但是維德所為人類做出的貢獻,卻是程心所不能比擬的,但就是這樣一位救世主一樣的人物,在執劍人的競選當中卻輸給了程心,這是為什麼呢?
  • 虹膜 劉慈欣《三體》中宇宙政治學的本質
    劉慈欣的技術主義的優點和缺點在他那些帶有思想實驗性質的政治想像小說中都表現得非常明顯:優點是技術主義的思維和風格使得框架簡化、脈絡清楚、焦點集中,缺點則是無論如何對人類意識和精神的複雜性認識不足、表現不夠。這些優點和缺點,都集中表現在最近幾年把他推到聲譽巔峰和爭論旋渦中的「地球往事三部曲」《三體》中。
  • 這篇文章,20分鐘帶你看完,中國第一科幻巨著《三體3死神永生》
    就是詛咒一個人「不得好死,死無葬身之地」。而這個執行者,就等同於「不得好死」:說他死了吧,又有一個大腦活著;說他還活著吧,只有一個大腦,也能叫活著?並且,到達三體戰艦後,毫無道德可講的三體人,會如何的折磨他呢?並且他幾乎不可能再回到人類世界。誰會願意執行這樣的殘酷計劃?雲天明登場。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悲壯的備胎故事。
  • 劉慈欣《流浪地球》再次來襲,是否能超過《三體》的成就?
    更有人說這部根據劉慈欣改編的電影再次上映仍具有強壯的影響力與關注度。《三體》系列小說是劉慈欣代表著作之一,由《三體》、《漆黑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講述的是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
  • 1977年,美國向宇宙發射一張金盤,劉慈欣:這是毀滅人類的行為
    《三體》似乎早有預言關於這個問題,著名的科幻作家劉慈欣似乎早就想到了,並把他的這一設想寫進了小說《三體》中。早在六年前,就對此行為進行了評價:「貿然與外星人交流,簡直是一種愚蠢無比、足以毀滅人類的行為。」
  • 《三體》:程心與託馬斯維德的對立,我為什麼更喜歡程心?
    我一向不喜歡科幻作品,所以我看《三體》時是先從第三部《死神永生》開始的,當託馬斯維德的那句「你能把你媽賣到妓院嗎?」落入我的視野,我便知這是一個狠人。我不喜歡心狠手辣的角色。相反,我更喜歡責任心強,並且溫柔善良的程心。
  • 劉慈欣:不要回答
    劉慈欣:不要回答自古以來,從神話「嫦娥奔月」開始,人類就一直有個「飛天夢」,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浩瀚無際的宇宙,如黑洞般吸引著我們,想要知道除了自己之外,是否還存在類似於人類這樣的智能存在。而不久之前,地球收到了宇宙15億光年之外的信號,讓人們分外激動。
  • 劉慈欣《三體》榮獲雨果獎,卻被女權主義攻擊,網友:人紅是非多
    提到科幻作家——劉慈欣,大家更多的會想到《流浪地球》和《三體》,《流浪地球》改編成的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無限潛力。而《三體》更是讓劉慈欣獲得雨果獎的作品。例如,劉慈欣假設了宇宙中的許多規律,如「黑暗森林法則」、「猜疑鏈」,這些都不符合西方所謂的「政治正確性」。比如,在小說的第二部分,劉慈欣幻想了一個「夢中情人」莊顏,而第三部小說中所描寫的「聖母瑪利亞」程心的角色都踏上了女權主義的「紅線」,導致了劉慈欣被眾多鍵盤勇士「圍攻」的局面。
  • 劉慈欣與《三體》背後的故事
    那時候,這些書只能屬於個人的私密閱讀,「我就像一個人在一座孤島上一樣,是很孤獨的一個狀態」。  劉慈欣最早寫科幻小說是在1978—1981年,第一部長篇作品寫於1980年,當時找不到地方發表。1985年,大學畢業的劉慈欣被分配到娘子關發電廠工作。這是一個散漫而孤絕的北方小鎮,戀愛、結婚、生子、升職,倏忽十年,日子過得平靜而庸常。
  • 十年之後,我親眼看見了三體危機
    那一年,他一個人在外地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在晚上騎車回家的時候,他看著滿天的星星,一種想改變自己卻力不從心的感覺油然而生,這讓他能夠體會第二季主角羅輯在無能為力時還要硬抗下來的心情。在人類太空艦隊被水滴毀滅殆盡的絕望之際,羅輯成了人類最後的希望。他在回城時被上萬人拜成「神」,而一年後,人們發現他的計劃不能拯救人類,他又被到處唾棄。「這個鮮明對比讓我很心酸。」
  • 《三體》遭嚴審被改1200多處,不敵美國女權主義作家,錯失雨果獎
    而這位女作家,恰恰是個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她曾多次抨擊其他科幻作家,還導致了Vox day被美國科幻作家協會開除。在她的作品《方尖碑之門》中,突出了作者對種族差異、文化衝突、社會壓迫的長期關注。畢竟Jemisin不僅是個少數族裔的黑人,還是一位女性。
  • 復旦MBA嚴鋒:劉慈欣寫盡了生存的各種代價
    很多人批評劉慈欣暗黑、冷酷,好像忘記了《三體》當中還有程心這個人物。同樣也有很多人批評程心「聖母」,真是眾口難調。劉慈欣不那麼擅長寫女性和愛情,但是寫程心的時候蘊含和寄託了他的道德理想,他把人類道德的複雜性、多樣性,包括這裡面的衝突統統展示給你看。有人說科幻是一種簡單文學,裡面塑造人物是扁平、單一、漫畫式和缺少生命力的,我不這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