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先生》:李氏朝鮮風雨飄搖,國讎家恨盪氣迴腸

2020-12-18 參考消息

電視劇《陽光先生》海報

參考消息網7月19日報導 曾聯手打造大熱韓劇《太陽的後裔》的「金牌搭檔」編劇金銀淑和導演李應福再度合作,推出新劇《陽光先生》。

這部時代劇以日據時期之前為背景,講述1900年到1905年期間——朝鮮巨變前夕——發生的故事,既有家國天下,也有兒女情長。

該劇於7月7日起在tvN熱播,也在奈飛上同步播映,從目前四集來看,在正劇盪氣迴腸的國讎家恨的外衣下,略帶些許言情色彩。

盪氣迴腸的國讎家恨

洋槍洋炮開啟了國讎家恨的故事

故事從發生於1871年的「辛未洋擾」講起,美國為了追究1866年「舍門將軍號事件」的責任,派軍隊開赴朝鮮、與其發生正面衝突。

雖然領教了洋槍洋炮的厲害,但朝廷內部仍自欺欺人地堅信美國人是戰敗而逃,也沒有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而是繼續閉關鎖國政策。這為日後更大的危機爆發埋下了隱患。

數十年後,朝鮮面對的不僅僅是外交危機,而是來勢洶洶、氣焰囂張的列強。他們試圖瓜分這片土地,朝鮮幾無招架之力,而每個個體都不可避免地在這歷史洪流中被裹挾前行。

劇中主角來自社會不同階層,在等級制度森嚴的李氏朝鮮,階級流動無非是痴人說夢,原生家庭往往就決定了人一生的命運。

然而,朝鮮的風雨飄搖已露出一角,西方列強依靠船堅炮利打開朝鮮的大門,國難當頭、危機四伏,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不確定性也給備受欺凌的底層民眾帶來翻身機會。

男女主角來自截然不同的身世背景

該劇前幾集以閃回的方式交代主角的身世背景。

男一崔宥鎮(李承憲飾)出身奴隸家庭,九歲時親眼目睹雙親的慘死,出逃後幸得瓷器店老闆搭救,跟著美國商人來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多年後,宥鎮在海軍陸戰隊佔得一席之地,以軍官身份重返故鄉。

高愛信(金泰梨飾)貴為兩班貴族的小姐,其父母是堅持正義、為國獻身的革命先驅。爺爺希望身為高家獨後的她過上安穩的生活即可。

然而,或許是父母基因太過強大,愛信骨子裡就深埋下了革命、反抗的堅強種子:愛信從小心繫國家大事,志在成為保家衛國的鬥士。

具東魅(柳演錫飾)是日本最大的黑幫黑龍堂常駐朝鮮的堂主,他是屠夫之子,出身低賤,得到愛信的搭救後出逃日本,並打下一片小天地。回朝鮮後,暗中幫助日本欺壓朝鮮。

金熙成(卞耀漢飾)是個不學無術的二世祖,被送到日本留學,但實際上只是在那混日子,只想沉浸在紙醉金迷的世界裡醉生夢死。

母愛是決絕的勇氣

母親在關鍵時刻展露勇氣

前幾集的一大特點是突出母愛的偉大。

雖然身份不同,但各自母親在關鍵時刻展露出的決絕勇氣如此相似。

宥鎮的父母是士大夫家的奴隸,只是老爺的財產,在遭遇不公時磕頭求饒,忍氣吞聲地苟活。然而,當年幼兒子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母親內心深處的憤怒都被觸發,爆發出不屈的力量奮死一搏:用尖釵抵住主人脖子,扯下銀珮,以自己的生命換給孩子生的希望。

國難當頭之際,一批愛國的有識之士加入到抵抗日本的行列中來,其中便有愛信的父母。不料他們被投靠日本的昔日同黨出賣,犧牲時將尚在襁褓中的愛信託給他人,送到爺爺身邊。具東魅的母親為了討回欠款,在冰天雪地的冬日裡跪在其他平民面前,受盡凌辱仍舊無法得償所願。為了不讓孩子也遭受這種苦難,甚至用刀劃傷孩子來趕走他。

正如具東魅所說的,「朝鮮的母親們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要麼自我了斷,要麼被殺,再或者……選擇被拋棄。」

在當時,朝鮮女性地位低下,但這些看似軟弱順從的女子展現出的無比堅韌和頑強,讓那些身居高位、危急關頭只想保命的男性汗顏。

各色角色複雜 辯證地看待歷史

外強入侵是國恥

外強入侵是國恥,但落後、腐朽、專制的朝鮮的社會弊病不該因此被掩蓋。崔宥鎮、具東魅身上流著朝鮮人的血,但他們拒絕承認自己是朝鮮人。由於貧賤的出身,在朝鮮他們根本就沒有地位可言,甚至不被當做人來看待,是母國先背叛了他們、迫使他們遠走他鄉。

在筆者看來,在觀看歷史題材劇時,我們更傾向於將關注的焦點投向列強對朝鮮的欺負、蹂躪,這種思考方式忽視了原有的封建等級制度對平民百姓的欺壓。

該劇至今已推出四集,劇情線初見端倪,三位男主角都愛上了高愛信,不難猜測之後感情戲佔據的比重會有所提高。

劇情發展的關鍵所在或是他們迥異的價值取向,愛信是來自貴族階級、卻決心投身革命的女子,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金熙成毫無吸引力,具東魅是有性格缺陷的「叛國者」,身為美國軍官的崔宥鎮始終認為母國待他有愧,看樣子不會為了朝鮮而戰。

故事究竟會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文/鄭雅鈺)

相關焦點

  • 凝固在古建築中的首爾城史 揭秘李氏朝鮮王朝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國。1394年,他將都城從開城遷到漢陽。1405年,李氏朝鮮王朝正式宣布定都漢陽(今首爾),之後展開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李氏朝鮮王朝自成立之初,就積極向中國的明王朝學習。因此,首爾的古代建築有著濃厚的明代印記:
  • 《陽光先生》:一段越戰越挫的朝鮮史
    曾憑藉《太陽的後裔》《鬼怪》等多部劇集,屢創「霸屏」奇蹟的韓國金牌編劇金銀淑,攜其新作《陽光先生》(Mr. Sunshine /)強勢歸來了。
  • 李氏朝鮮的祔廟制度:朝鮮世祖、燕山君等如何祭奠先人
    李氏朝鮮以儒教思想作為國家社會理念,以性理學(朱子學在朝鮮半島的稱呼)為基本思想。而將君臣關係(王統)、師弟關係(道統)、父子關係(正統)相結合,以儒家義理名分之正統論來替代原有的血統論,是李氏朝鮮王朝落實性理學思想的主要手段。宗廟作為君臣關係的王統之象徵,其祔廟理論的整備過程也反映出李氏朝鮮王室正統論的確立過程。
  • 士林派登場:李氏朝鮮朋黨政治的序曲
    李氏朝鮮王朝(1392-1910)前後五百餘年,其中有兩百餘年被後人定義為「朋黨政治」。一般認為,李氏朝鮮的朋黨政治肇始於朝鮮宣祖(1567-1608年在位)時期,因官職上任方式之爭而引發的、以金孝元(1542-1590)為首的東人黨與以沈義謙(1535-1587)為首西人黨的分裂(東西兩黨的名字源於金、沈二人的家分別位於漢城的東西兩端)。不過,本文關注的是東西兩黨分裂之前的局面。在兩黨分裂前,其實還共享著同一個稱謂——士林派。
  • 為了讓李氏朝鮮徹底離開北元
    其後,李氏朝鮮(1392年、洪武25年)篡位成立,還是因為北元,李氏朝鮮繼續在明和北元見左右搖擺。在這期間,高麗、李氏朝鮮有一個地方——耽羅(今韓國濟州島),朱元璋本來是可以收復的。濟州島的先民來源於殷商時代的山東半島移民,三國時期耽羅國先後臣屬於唐朝、新羅、百濟等,但唐高宗時期滅高句麗、百濟後,被新羅暗中襲擊丟掉了朝鮮半島北部的中國領土。
  • 看看明帝國是怎麼收拾不聽話的李氏朝鮮
    其受蒙古影響極深的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以草原遊牧民族的騎射弓馬作戰見長,而聞名山地丘陵地區國家的李氏朝鮮開國君主,原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兼達魯花赤「吾魯思不花」——李成桂。朝鮮跟中國從本質上便有所不同,中國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而李氏朝鮮是典型的封建制國家,以國王為首的李氏王室,是朝鮮直接佔有土地和奴婢的最大的封建地主,朝鮮執行著森嚴的身份等級制度,其表面學習中國科舉制背後,其實兩班貴族世襲制度和封建社會階級身份制度。「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是中國的科舉制度,唯才是舉不問出身,是其最為典型的外在表現。
  • 李氏家族簡介
    朝鮮李姓,朝鮮歷史和文化悠久,從古代起就同中國有友好往來。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朝鮮,與唐朝有密切聯繫。據朝鮮著名地理學家李重煥《擇裡志》載:「自新羅末通中國而始制姓氏,然只仕宦士族略有之,民庶則皆無有也。」936年建立高麗王朝後,「始仿中國民族,頒姓於八路,而人皆有姓。」於此可見,古代朝鮮的姓氏,是仿效唐朝的姓氏而制定的。
  • 酷評|把愛情玩出新花樣的《陽光先生》,為何在中國濺不起水花?
    同時,一季度過後,除了《金秘書為何那樣》掀起一些火花外,幾乎沒有一部韓劇能在國內取得太大的關注度,這其中就包括金牌搭檔——編劇金銀淑+導演李應福的新作《陽光先生》。再加之這部劇豪華的頭銜——投資4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億),大投資、大製作、大場面;集結包括李秉憲、金泰梨等在內的一批電影咖;故事背景選在1900年時期的朝鮮,氣勢宏大有格局…這些因素,都讓大家對《陽光先生》期望頗高,它在韓國的首播成績也頗為爭氣——首播收視8.852%,不但刷新了tvN電視劇首播收視記錄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後西漢武帝時期,漢軍徵服衛滿朝鮮,設立郡縣,此時的朝鮮是歸屬漢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公元4世紀,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央政府對朝鮮失去了有效的控制,高句麗率先在鴨綠江江畔崛起。隨後高句麗向北方發展,控制了現吉林省南部地區。後在洛東江畔崛起了新羅,在朝鮮半島崛起了百濟,與之前的高句麗並存,稱為朝鮮的「三國」。
  • 全國各地李氏小淵源——李氏文化
    2.山東鄒平李氏,其開基先祖為天錫公     據道光三十年(1850)李濤等修《鄒平李氏族譜》載:山東鄒平縣的李氏家族,是明代洪武四年,其祖天錫公由河北棗強遷至鄒平郡北之輝裡莊,至清朝已相沿數傳。     3.湖南桃橋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眉海公     4.今湘東桃橋李氏,是明朝建文年間,由江西遷去的。
  • 現在的朝鮮韓國是怎麼稱呼古代「朝鮮王朝」的,這裡面還真有講究
    但朝鮮可不一樣,朝鮮現在國名簡稱為「朝鮮」,而歷史上,其國號也是「朝鮮」,也有一個朝鮮王朝,這就異常尷尬,尤其是,在朝鮮的政治體制下,把現代朝鮮和古代朝鮮王朝混為一談,那是絕不可接受的。
  • 朝鮮全國2500多萬人,朝鮮各地農民,生活水平到底怎麼樣?
    首先,我們聊聊朝鮮的歷史發展。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王朝屬於明清兩朝的三大藩屬國之一,另外兩個是越南和琉球。李氏朝鮮在各方面向明清兩朝學習,例如服飾、文字等諸多方面,與中原王朝非常接近。當時,《資治通鑑》《史記》等中國經典書籍,屬於李氏朝鮮貴族子弟們的必讀刊物。朝鮮的科舉考試,幾乎與明清兩朝一樣,甚至李氏朝鮮的官服都借鑑了中原王朝。19世紀末期,經歷了30多年的明治維新之後,隔海對望的日本迅速崛起,成為了東亞強國,並且開始了對外擴張道路。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清朝被日本打得一敗塗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迫使清朝籤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 湖北麻城李氏宗親來河南固始李氏宗親李店鄉尋親與家譜對接
    10月30日上午十點,由湖北省麻城市政協常委、四級調研員鍾世武先生帶領下,湖北省麻城市文史專員、武漢市武職院教授李成海宗親,湖北省麻城市李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少卿宗親,湖北省麻城市李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成楚宗親來到河南省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李店鄉李氏分會尋親和家譜對接。
  • 《春香傳》寫朝鮮什麼時期的故事
    彰顯渴望真正的愛情自由,對李氏朝鮮的身份等級制度悲憤強烈抗議和嚴肅批判!成春香的敢做敢為即是為自己,同時也是為了當初社會的李氏朝鮮的封建意識統領天下的不服輸的精神,推動封建社會改變思想朝流。③成春香己看清楚當時的李民朝鮮社會,揭露當時的醜惡想潮,以朝鮮人民為主導,衝突就大大增強了成春香形象的社會意義。
  • 朝鮮全國2500多萬人,朝鮮首都平壤,生活水平到底怎麼樣?
    平壤是朝鮮的首都,同時也是朝鮮最大的城市。在朝鮮2500多萬人口中,有幾百萬人生活在平壤和平壤周圍地區。那麼,平壤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到底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認真地說,與國外宣傳的情況有很大的差異。
  • 英才輩出的寧津李氏家族——李氏文化
    據李氏族譜記載:李氏家族於明永樂年間由即墨遷居於此,來時惟伯、仲、叔兄弟3人,以勤儉耕讀世其業。至民國二十二年修譜統計,已繁衍到400餘戶近2000人。該家族明清時期考取功名者200餘人,官封五品以上的有20餘人。李家九世祖李俊,字秀儒,太學生,少時家窮,借讀外祖家。考入太學後,讀書求實踐,步入商界,在泊鎮開設棉布店,專營絲綢棉布。
  • 李氏食品有限公司
    李氏月餅李氏月餅李氏月餅禮盒    李氏食品有限公司位於中國第二經濟商貿強市—臨沂市。李氏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產銷售、技術研發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食品公司。在發展中創新,不斷探索新的思路,李氏食品現已成為擁有"李氏食品"、"D-5
  • 國讎家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國讎家恨,國家被侵略之仇,家園被破壞之恨。出自: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九回:「孩子,想當初你姑爹……也是為了報國讎家恨呀!」近義詞有:國恨家仇,國讎家恨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指共同的仇恨。國讎家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國讎家恨(guó chóu jiā hèn)成語釋義:國家被侵略之仇,家園被破壞之恨。成語出處: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九回:「孩子,想當初你姑爹……也是為了報國讎家恨呀!」
  • 宋贊養揭《李屍朝鮮》劇名2大爭議點!南韓國語辭典明示:有貶義
    首先「李氏朝鮮」一詞是日本在殖民時期取的稱呼,1910年大韓帝國城為日本的殖民地後,日本方面為了區分1910年前後的朝鮮,因此將大韓帝國最後一個皇帝的姓氏與朝鮮兩個單字組合起來,才有了「李氏朝鮮」一詞誕生,表面上是為了區分時代而使用,但在韓國人眼裡,這個詞就是日本為了貶低朝鮮而造出的名稱。「李氏朝鮮」一詞是日本殖民時期產生。
  • 隴西李氏十三房支你知多少——李氏文化
    渤海李氏,始祖李恬;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潛。唐有李渤,和兄長李涉一起隱居廬山一心讀書,因隨身帶著一隻白鹿而被稱為白鹿先生,現今白鹿洞書院立有先賢祠。李遜與弟李建皆好學講習不倦。丹陽李氏,始祖李倫;其後有名將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