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五華大眉山古道上榜!廣東發布15處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

2020-12-20 騰訊網

日前,記者從在臺山舉行的南粵古驛道學術研討會暨重大發現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粵古驛道新增了15處重大發現。其中梅州五華大眉山古道上榜。

據了解,今年12月,廣東省文物局指導省古蹟保護協會開展了《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的推薦、評選工作,經專家論證,推薦條件限定在2016年至今發現的未經文物行政部門普查登記在冊的廣東省轄區內的古道及其沿線1000米以內的歷史實物遺存,包括文物考古新發現、調查研究新發現和社會人士新發現,並確定了推薦認定標準。最終經專家實地考察,從29個推薦中投票選出15個重大發現。

這些新增的重大發現由省古蹟保護協會發布,它們分別為大洲灣遺址、上正村古遺址群、肇慶古城驛道遺址、萊山遺址六朝墓群、蓮花書院遺址、澄海樟林古港古碼頭遺址、張文湛故居、大眉山古道、鐵石徑古道、夏街古道、通真巖「唐宋紀年」摩崖石刻、何新屋地契、羚羊峽古道、波羅古道和鰲頭古道。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龍家有表示,南粵古驛道重大發現進一步豐富了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的內容,是對以往發現的古驛道沿線歷史文化遺存的延伸,是南粵古驛道系列保護利用工作新徵程的接力棒。「希望通過評選重大發現活動,讓越來越多的民眾了解古驛道,走進古驛道,暢遊古驛道的同時,既帶動周邊鄉鎮旅遊、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更有利於保護和活化利用古驛道沿線的歷史文化遺產。」

相關:

大眉山古驛道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皇華村大眉山,大眉山古道原長十公裡,由岐嶺街口鋪築至狗峎。由於開礦、黃沙堆積,無法耕種。長樂縣及龍川縣同時上奏清朝庭,乾隆八年,朝庭下旨封山,聖旨由大眉山古道傳道,二縣官員在古道迎碑石處跪接,故此地稱迎碑石。大眉山古道的鋪築在乾隆初年,在古道約半公裡處存有古戰壕,約二公裡連綿不斷,可見度達80%。是當年李濟深、張發奎曾在此地發生遭遇戰。當地村民曾參與清理戰壕,至今仍有老人講述此事。

【作者】 汪思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廣東今年將打造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初夏郊遊走起吧~
    今年廣東將打造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並力爭在今年國慶期間推出數條投入使用的古驛道歷史遊徑,這11條重點線路沿線擁有豐富的歷史古蹟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自然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現存古道本體共計233條,總長710.44公裡,其中新發現135條,古驛道沿線歷史遺存豐富、種類繁多,文物古蹟共906處,其中新發現430處,包括驛道本體、驛站、驛亭、古關、古鎮和古村落等實物遺存。
  • 南粵古驛道定向賽平遠啟動 粵贛聯手重走紅色路線
    「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賽首站啟動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梅州4月21日電 (記者 唐貴江)2019年4月20至21日,2019南粵古驛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賽首站——梅州平遠站正式啟動。
  • 南粵古驛道,全域大旅遊,一種新的旅遊模式在國慶假期走俏
    根據大數據監測,9月28日南粵古驛道11條重點線路,以及江門臺山海口埠、汕頭澄海樟林古港、雲浮鬱南南江古水道等處示範段已統計到遊客總人數24萬,9月30日遊客總人數26萬,而在黃金周首日遊客總人數突破44萬,黃金周7天共接待遊客281.5萬人次。
  •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六:饒平古驛道,千年歲月裡的鹽糧古道
    該古道始於彎龍橋,終於紅巖村,縱橫臺階式,由亂石砌築而成,全長約2.5公裡,路寬約1米,共3000餘石階。西片古道和麒麟古道交匯處的重要節點便是「茂芝會議」舊址。▲茂芝會議紀念館在古驛道沒有推舉出來之前,外地人根本無從得知,饒平的大山綠樹之中,掩蓋的竟然是如此精彩的過往。隨著南粵古驛道的挖掘,深藏饒平的古驛道成了貫穿時空的隧道,成為我們連接先人與往事的通道。從這些古老的石頭階梯可以看出,古驛道久遠的歷史;光滑的、斷裂的石階,也訴說著來往民眾的行之不易。
  • 廣東通過自然教育活化南粵古驛道
    南方網訊 尋梅小偵探、辨梅小能手、植物辨認、拼貼筆記……28日,類似的自然教育小遊戲在韶關梅嶺古驛道和粵贛古驛道連平段上演,2名大學教授分別在韶關梅嶺古驛道和粵贛古驛道連平段這兩條自然教育徑上給中小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自然教育課。據悉,這是省林業局聯合省自然資源廳在南粵古驛道上首次開展的自然教育古驛道行活動,也是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的一次新嘗試。
  • 廣東598名少年兒童以繪畫傳承南粵古驛道文化
    圖為「藝道遊學 中國南粵古驛道第四屆少兒繪畫大賽」廣東省總決賽開幕式。12月20日攝  新華網廣州12月21日電(記者魏蒙)12月20日上午,在廣東省江門市所轄開平市塘口鎮舊墟糧倉,「藝道遊學 中國南粵古驛道第四屆少兒繪畫大賽」廣東省總決賽拉開帷幕。598名少年兒童現場繪畫,展現出濃鬱的嶺南地域文化特色。
  • 2020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首站在韶關樂昌開幕!
    中國著名職業籃球運動員,廣東省青聯副主席,中國男籃、廣東宏遠隊主教練,帶領廣東隊奪得2018-19賽季CBA總冠軍杜鋒,中國象棋棋壇伉儷許銀川、文靜,出席此次賽事;2019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年度總積分「定向之王」曹浩倫,「定向之後」何珊參與本站比賽。
  • 南粵古驛道第三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舉行
    南方網訊(記者/鄒長森)12月14日至15日,「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第三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在汕尾海豐舉行。全省700多組優秀選手及家庭匯聚於這座廣東歷史文化名城,重走革命先輩的紅色之路,用童真炫彩的筆觸向世界講述汕尾的紅色故事、非遺民俗,展示當地特色美食以及名勝古蹟,分享汕尾的發展成果。
  • 2020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島舉行
    2020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島舉行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組委會供圖中新網汕頭11月22日電 (記者 唐貴江)11月21-22日,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5G杯」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島站)暨大美南澳活力海島「旅遊+」啟動儀式在汕頭市南澳縣南澳島成功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辦賽
  • 【本地】品牌化與普及化雙豐收,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五周年顯崢嶸
    西堤公園是「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和南粵古驛道出海口紀念地,西堤古碼頭遺址地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參賽運動員在賽事中遊覽西堤公園和小公園,感悟僑批文化,重溫汕頭「百載商埠」的濃厚歷史文化積澱和潮人海外奮鬥史。南澳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參賽運動員與現場群眾在此打卡總兵府、宋井、雄鎮關、古城牆等歷史遺蹟,感受南澳的煌煌人文。
  • 漫畫長圖,穿越古今體驗不一樣的「南粵古驛道」
    南粵古驛道起源於秦漢,在明清時期形成完整的網絡系統,至今已有2200年歷史。 但是翻開南粵古驛道的地圖,你會驚奇地發現幾乎每條在深山中的古道並非像中原古道那樣,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而是通過相鄰水系,順著密布的水網去到更遠的遠方…… 那麼,南粵古驛道的「徵途」在哪?它是怎麼出現的?我們先從古驛道誕生的那一刻說起……
  • 基於南粵古驛道生物科普展示系統的自然教育構想
    在南粵古驛道上開展自然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環境保護意識,是落實許瑞生副省長「把南粵古驛道打造成開放式的、體驗式的、永不落幕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這一自然教育理念的具體內容。   在《關於2019年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工作的設想建議》中,許瑞生副省長指出,「要把具有華南地質和植物特徵的古驛道,深化為開放式自然歷史博物館」,以「滿足為青少年研學的載體需求」。
  • 熱辣報|中國南粵古驛道第三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 在汕尾海豐...
    12月14日至15日,「藝道遊學·中國南粵古驛道第三屆少兒繪畫大賽」全省總決賽在汕尾市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圓滿收官。 來自全省各地700多組的優秀選手及家庭匯聚於這座廣東歷史文化名城,重走革命先輩的紅色之路,用童真炫彩的筆觸向世界展示汕尾海豐的多元魅力。
  • 廣東推出自然教育古驛道行活動
    ,這也是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的一次新嘗試。在廣東韶關梅嶺古驛道自然教育徑上,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黃向帶著30名小學生開啟了「古道尋梅」文化之旅,通過「初識梅之味」「古道覓梅蹤」和「一路梅花一路詩」3個小課堂,講述梅嶺古驛道獨特的「梅」文化——詩詞文化。課堂上,黃向還與小學生一同參與了尋梅小偵探、辨梅小能手等自然教育小遊戲。
  • 「古道經濟」富美鄉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南粵古驛道的活化是為公眾提供最佳的優質生態產品,而這一特殊的優質生態產品需要所有使用者呵護。」2018年6月份,作為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最早發起的社會組織,廣東省三師志願者委員會、廣東省戶外運動協會等共同發出推動南粵古驛道「不留白色汙染的旅程」行動倡議書,號召把南粵古驛道建成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要道」。
  • 南粵古驛道活化串珠成鏈 僑批銀信煥新生
    10月18日,在僑批文物館往西南不到2公裡處的廣東汕頭西堤公園記憶廣場人頭攢動,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推出的首部話劇《風雨僑批》主創團隊再次到公園重溫歷史、尋找靈感,編劇、導演趙曙光感慨良多。「逛完博物館才發現,原來華僑文化、銀信文化與我們臺山人日常生活這麼近。」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黃先生帶著讀小學的孩子到江門臺山銀信博物館參觀。
  • ...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首站在韶關市樂昌市坪...
    2020南粵古驛道定向賽首站樂昌鳴槍 唐貴江 攝中新網韶關6月14日電 2020年6月13-14日,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首站在韶關市樂昌市坪石鎮舉行,正式按下2020年賽事「啟動鍵」。
  • 廣東首次推出自然教育古驛道行活動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林蔭)8月28日,兩名大學教授分別在韶關梅嶺古驛道和粵贛古驛道連平段兩條自然教育徑上給60多名中小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自然教育課。據了解,這是廣東省林業局聯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南粵古驛道上首次開展的自然教育古驛道行活動,這也是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的一次新嘗試。
  • 廣東率先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 創新性展示歷史文化遺產
    據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廳等部門在僑批、銀信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與活化中開展了豐富的創新實踐;未來,還將利用革命文物、南粵古驛道、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等推動廣東歷史文化創新性保護、創造性轉化,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 南粵古驛道五周年 汕頭小公園辦潮汕音樂文化展演
    當晚,潮樂演奏——潮陽笛套音樂《燈樓》,潮語歌曲《一封番批》《夜色小公園》,話劇《風雨僑批》精彩片段輪番上演;現場還進行了「尋訪中央紅色秘密交通站後人」倡議書發布;還展出了僑批及潮劇、潮繡、潮汕勾花、潮汕木雕等傳統非遺文化,一場精彩的潮汕文化盛宴為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總決賽(汕頭·南澳站)劃上圓滿句號。